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首页
>
我的晋江
>
《阳关三叠》 第5章
第1章:故事的开始
第2章:公主,马匪,和侠客。
第3章:单骑双刀沈三娘
第4章:独行
第5章:故事的结局
正序
所有的人物不过是琴,是谱,是抚琴的手,演绎的是作者的内心
……(全显)
 
[回复]
[投诉]
竟然还有人关注这个文啊,真开心!
谢谢流觞,你一定也写文吧:)
这是第n个人说有东邪西毒的味道了,回头一定把这电影看了去,hoho。
……(全显)
 
[回复]
[投诉]
看着这篇文,突然想起了王家卫的《东邪西毒》。
其实都是自我的表达,但是都那么极端的自我,以致于故事不再是单纯的故事,情节人物场景一切都跳出了原本的设定。本来这些东西存在的目的就是为了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好像什么人说得,故事里的人物都有自己的性格和遭遇,到最后已经不是作者可以控制的。其实,写故事的人动笔的时候本来是为了表达一种想法,一种情绪,一种可能,总之是自己心里埋藏的自己也不知道具体形状的东西。但是无论如何,是自己的,是自我思想的一部分。但是到了笔下,编织一个故事的时候,这种自我的一部分就有了生命,开始自顾自的生长起来,于是作者本人的意图变成其次,作者的影子在故事里越来越淡。当结尾产生的时候,一切都已经背离了初衷。和所有的读者一样,作者坐在故事面前,啧啧称奇的看着这个新鲜的东西。当初所要表达的已经变的无足轻重。当一切新奇归于平淡,作者又会坐在桌前,摸着怀里的思想,构思着下一个故事,再次试图把它表达出来。或者是个循环!
这篇文章和《东邪西毒》一样,作者本我在这里面是非常强势的,以致于,一旦人物或者场景、还有情节超出了本我的需要就会立刻改变。改变的手段也是非常的直白--因为不想,所以改变!不想,就是作者不这样想。或者人物应该是这样的,但是作者不这样,那好,没商量的,改变吧!文章里,每次场景的转换,情节的设置,人物的性格发展的关键时刻,作者重点关注的并不是转换的流畅性,设置的合理性,发展的逻辑性。而是“我”的感觉;是“我本来怎样想的”;是“我觉得应该遵从的”。这个故事最特殊的地方是它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故事,它是“我”,它赤裸裸的把作者的思想摆在前面。
这样看来,整篇故事仿佛一篇古怪的议论文,有情节的议论文,那个“本我的思想”则是中心论点,而里面“我的”出现和每一个具体的事件,动作,逻辑,都成为论据,在这个故事里围绕着论点形成独特的论证过程。但是,正因为这一切是如此的荒谬,我仿佛离作者真实表达的东西更远了。文字下面的东西,一个人的思想是如此复杂的交错在一起,又是如此急迫的被暴露在眼前。仿佛一堆璀璨的珠宝,一时间找不到最值钱的那个!
这个文,个人以为可以当作看《东邪西毒》的入门教材,看完以后,回过头来看那部电影或许更有体会。或者更深入一点想,也许把它简化一些,只是当作阅读一个人的想法,那些故事不过是水面掠过的光影,或许会更明白些?
写到这里,我也糊涂了。想起一个学历史的朋友说过:面对历史,只有存在疑惑,才是真正的了解它!或许此处亦然?
仅以此文,献给文采斐然的大大!或许会被清零,但是我实在不擅长一章章的打分。见谅!
……(全显)
 
[回复]
[投诉]
大大写得极好!谢谢!
……(全显)
 
[回复]
[投诉]
谢谢菜刀:)
能有人读出文字下面的意思,真是作者莫大的幸福!真的很开心。
标题无所谓啦,抱抱~
……(全显)
 
[回复]
[投诉]
踏雪大人,我对不起你,第一次发长评,忘记加标题了,泪奔~~~~~~~
……(全显)
 
[回复]
[投诉]
最开始读踏雪的《阳关三叠》,是被她别致的行文方式打动了。在文中,作者不是透明的,而是反复以“我”这样一个角色出现,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武侠故事,却没有诡谲血腥的江湖,没有具体到招式的厮杀。它好象一副写意画,展现的是“侠”的神韵。什么是“侠”?我认为,侠文化产生的精神根源,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有别于儒家正统义理的另一种“义”的坚持。文中的沈三娘,无疑是踏雪心中“侠”的写照。她以马匪形象出场,却因为突发事件而加入保护公主的行列。行程中,踏雪安排了一处沈三娘射鹰的情节,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她对追求自由的理解:真正的自由,无法通过接受施舍而获得,必须依靠自身的奋斗来争取和捍卫。后文中,沈三娘又为不负陆桐的托付,舍弃了珍视甚于生命的自由。“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史记 游侠列传》),这是侠客坚持的“义”,它超越了政权、国家和王朝。沈三娘代表的“侠”,是最纯粹的“侠”。
陆桐代表的,是另一种“侠”。 武人的精神,在他的生存环境中,被赋予了复杂的含义。沈三娘用弯刀剖野兔,飞步捕捉狍子,这在陆桐原本是不可想象的。在他心目中,兵刃和武功是神圣的,是和自己尊严相比肩的东西。护送解忧途中,陆桐逐渐理解沈三娘的“侠”。文章的最后,陆桐看到阳关上空的飞鹰,也许是踏雪想告诉我们,“侠”被附加的东西已经不再束缚陆桐,他重新认识了侠的含义,武的含义。正统社会中,关于“义理”的标准会变化,而“侠”的本质精神是不变的。
最让我感兴趣的人物是解忧。和作者在开头提出的疑问一样:娇生惯养的公主,如何能够坚强的在西域活下来?解忧最初是以一种软弱的姿态出现。她无力掌控命运,只能被动的顺从;她不敢表达自己的真实愿望,只能哭泣。在遭遇匈奴的袭击并邂逅沈三娘之后,解忧身上坚韧的一面开始凸现出来,她开始平静面对困境并顽强的求生。当解忧独自走出荒漠,并决定和陆桐一起搭救沈三娘的时候,她已经成长为一个新的解忧。她学会了用积极的态度生存,并且学会了承担责任。这一刻,我想,解忧也获得了她的自由,籍由坚强的意志带来的自由。
文中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细节,那就是沈三娘和库尔巴勒的两次会面。第一次是沈三娘为救解忧,和自己崇拜过的库尔巴勒对决。
“……面对着库尔巴勒,沈三娘握着刀的双手似乎有点颤抖。她年幼的时候就听说过库尔巴勒,那几乎是草原马匪的化身,不败的神话,她也曾经崇拜过库尔巴勒。……她的手有点抖,但是内心在沸腾,好像一直以来都在期待着这一战。……”
沈三娘第二次与库尔巴勒的见面,则完全是以平等的姿态出现了。
“……沈三娘带着一队马匪,从烟尘中停住脚,对着迎面的库尔巴勒道:‘这条路是大家的,要想走的长久,就要有个规矩,现在该是立个规矩的时候了!’……”
在这里,我们看到沈三娘也完成了一次超越。她不断战胜自己的卑微感,在精神上不断强大。
踏雪的《阳关三叠》是一个别样的武侠。我在文中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个关于“侠”的世界,也是一个关于成长和自我超越的过程。踏雪在文中说,“每个中国人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侠的精神,就在这个过程中传承。
……(全显)
 
[回复]
[投诉]
最开始读踏雪的《阳关三叠》,是被她别致的行文方式打动了。在文中,作者不是透明的,而是反复以“我”这样一个角色出现,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让我觉得有意思的是,这是一个武侠故事,却没有诡谲血腥的江湖,没有具体到招式的厮杀。它好象一副写意画,展现的是“侠”的神韵。什么是“侠”?我认为,侠文化产生的精神根源,是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有别于儒家正统义理的另一种“义”的坚持。文中的沈三娘,无疑是踏雪心中“侠”的写照。她以马匪形象出场,却因为突发事件而加入保护公主的行列。行程中,踏雪安排了一处沈三娘射鹰的情节,用这种方式来表达她对追求自由的理解:真正的自由,无法通过接受施舍而获得,必须依靠自身的奋斗来争取和捍卫。后文中,沈三娘又为不负陆桐的托付,舍弃了珍视甚于生命的自由。“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戹困”(《史记 游侠列传》),这是侠客坚持的“义”,它超越了政权、国家和王朝。沈三娘代表的“侠”,是最纯粹的“侠”。
陆桐代表的,是另一种“侠”。 武人的精神,在他的生存环境中,被赋予了复杂的含义。沈三娘用弯刀剖野兔,飞步捕捉狍子,这在陆桐原本是不可想象的。在他心目中,兵刃和武功是神圣的,是和自己尊严相比肩的东西。护送解忧途中,陆桐逐渐理解沈三娘的“侠”。文章的最后,陆桐看到阳关上空的飞鹰,也许是踏雪想告诉我们,“侠”被附加的东西已经不再束缚陆桐,他重新认识了侠的含义,武的含义。正统社会中,关于“义理”的标准会变化,而“侠”的本质精神是不变的。
最让我感兴趣的人物是解忧。和作者在开头提出的疑问一样:娇%
……(全显)
 
[回复]
[投诉]
重听《阳关三叠》 作者:天寒落魄无衣衫
完整的评论,尤其对于我的评述较详细,但个别观点稍欠论述,去精
……(全显)
 
[回复]
[投诉]
很好的文,也喜欢作者大人行文的方式。就象是和朋友长谈,不疾不徐。我也爱好武侠,总觉得金庸那样已经算是把武侠写到头了。后来看李安的卧虎藏龙,武侠同样也可以用这样不动声色的表达方式。没有过多的刀光剑影、血雨腥风的描写,但是人的成长,人性的成长,侠的精神世界自在其中。不需要长篇大论,收得干净利落,非常喜欢这文,所谓“绚烂之极,归于平淡”,楼主的武侠有这样的意思。
……(全显)
 
[回复]
[投诉]
1
2
...
尾页
写书评
返回
最后生成:2025-01-03 07:57:52
反馈
联系我们
@晋江文学城
纯属虚构 请勿模仿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适度阅读 切勿沉迷 合理安排 享受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