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卷 简 ...

  •   楔子

      春秋末期,晋国六卿赵氏联合韩氏、魏氏三族反叛,使计引晋水倒灌智氏军营,智氏家主伯瑶兵败身亡,赵襄子将智伯瑶的头颅雕刻上漆,当做饮酒之首爵。
      未免后患,三家联手屠灭智氏家族两百余人,并瓜分了智氏封地。

      天下震惊!

      史称“晋阳之战”,亦被当世人称为“三家分晋”,晋国之后又有了“三晋”之名。至此,春秋时代过渡到了不以道义为重、而已成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

      晋国传衍了七代的六卿名门望族智氏几乎举族覆灭。

      智氏连续七代在晋国政坛称霸,执掌晋国朝政百年之久,其实力远远强于同为晋国六卿的赵氏、韩氏、魏氏,甚至超过周朝诸多贵族,成为当时天下数一数二、显赫一时的名门望族。

      后世史学家曾言:如果晋阳之战中,魏、韩没有被赵氏说动反水,那赵氏必灭,接下来智氏下一步要做的就是铲除魏氏和韩氏在朝中的势力,成为一家独大,掌控中原强国晋国,而之后数年,秦国一统六国的局面也将更改结局,谁主中原将是一个谁也无法断言的谜题,因为历史有它的必然性,也有它的偶然性。

      韩、魏、赵联手灭智就是历史的偶然,却成就秦始皇的一代雄图霸业,但是秦始皇的政权留下诸多弊病和积年沉珂,始皇英年早卒,赵高伙同李斯纂改传位诏书,将本应传位的长子扶苏逼死,再将秦始皇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儿子皇族杀死,扶持秦始皇的十八子胡亥继位,后因政法酷烈,导致大规模平民起义,旧有贵族也宠宠欲动,秦王子婴向刘邦投降,秦朝从统一六国到灭亡,只有短短十五年国祚。

      历史上对秦始皇褒贬不一,但功大于过是一定的,毕竟秦始皇一统天下,结束了华夏中原诸侯混战的割据势力,统一了度量衡和钱币,促进了民族大融合,这些举措在后世的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中奠定了非比寻常的基础,对中国的历史发展,有着巨大儿深远的影响,更比欧洲早了700多年进入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

      秦朝昙花一现的政权给华夏民族带来的伤害也是致命的,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如果智氏最后一任掌权的不是刚愎自用的智瑶,而是品行更为稳健的智宵,又有“先见之明、辨别之智”的智果辅佐,由此而被智氏统一治理的中原半壁江山的晋国将是一个何种局面的强国,秦国的争霸之业不见得会顺利,而且以智氏和晋国当时的实力,也可能会先发制人,提前秦国进入争霸之途,历史的车轮会转向一个未知的方向。

      1 祈福香囊

      公元前458年,三家分晋,春秋战国时代拉开序幕。

      百年后,中原大地的割据势力早已翻天覆地。

      强盛的晋国早已不复存在,被百年前那场晋阳之战的胜出者瓜分,胜者王败者寇,当年被灭族的六卿之首智氏早就淡出晋地百姓的记忆,晋国疆土分据成赵魏韩三地,赵魏韩三家又请封到周天子诸侯册立,终于实至名归,得尝所愿,挤入强国之列,东又有田氏代齐,西边的秦国也已是不可忽视的强国,加上南方的楚国,北方燕国,战国七雄的割据已正式开始。

      赵国边贸大城,云中集。

      秋日的第一个大集,西乞家的商队队主早早在畜集占了一块好地方,今年虽然干旱少雨,但家主的畜牧场挨着渭水支流,滩涂之地,所以即便全国都是大旱之年,但是自家水草却没有短缺多少,出产的牛羊比别家肥,此次一定能易到好行市,家主明夏要行嫁娶事宜,陪嫁便是一笔不小的数目,还指望这次的行市交易出一个好价钱,好给家主的二女儿多填些嫁妆呢。

      自从各国打的越来越凶,秦国的良马便禁止卖出国门,私自贩卖良马与叛国通敌罪论处,西乞家的马场只能交易给本国的秦国军伍,来采买的官员不但压价压的狠,还一个个贪财的要命,吃回扣简直没一个手软的,这一来一回,马儿卖了还亏钱,秦律严苛,还不准弃养马场,在册登记的马场每年均要上缴规定数量的马匹,数量若是达不到,除非有多一倍的绢帛钱粮抵交,西乞家没办法只好多养些牛羊来抵消这些上缴马匹的损失。

      领队西乞顺想到这些不由得赶紧打起精神,早市已经开市,市集上熙熙攘攘,他家的摊位一早上过来好几波相询的商人,挑挑拣拣的出价并不理想,西乞顺也不急,这才刚开市,中原商贾还有些没过来呢,等着吧。

      商人来自各地,中原汉人居多,也有胡族戎狄,还有金发碧眼的西域商人,自云中大集开放以来,吸引了大批塞外胡商前来,这里可以和中原商贾市到南方的精细物什,瓷器和丝绸最受他们青睐,还有晶莹玉润的稻米,北方的麦黍和麻布,细盐也是集市上大宗交易货物,精细加工的刀具在这里属禁卖品,但也有胆子大的偷偷在市卖。

      胡商带来的除了马匹牛羊之外,还有塞外上好的皮毛、山珍、野物之类,这几年随着西域商人增多,从西方海外运过来的名贵香料和玛瑙宝石的价格颇高,但挡不住各国的皇亲贵戚追崇奢靡享受,他们有大把银钱,每年花在这上面的费用着实不菲,简直是败家的行为。

      西乞顺从鼻子里懒懒地“嗤~”了一声,从隔壁那西域香料摊上的几个中原商人身上收回视线,扫了一圈集市,今日集里比平日热闹不少,三三两两的商贾交头接耳,偶然听得几个字,又听得不太明白,但是商人的敏锐,让他总觉得又发生了什么大事,遂打发伙计出去打探,不多时,伙计回来,怀里捧了十几个香包。

      “就是这种东西,你说能祈福?”
      西乞顺拿起一个三角形香包在鼻下闻了闻,有股淡淡草药苦味,闻之头脑有瞬间的清醒,但持续时间不长,想来药草并不多名贵,香包做工很粗糙,薄薄一层麻布包裹着草药,缝合线迹粗糙。

      ——出去打探的伙计说,集外来了一群麻衣僧侣,正在免费发放这种祛病驱邪的福包,百姓们争相纷拥,要沾沾那青戈真人的福气。

      ——青戈真人的大名是大集开市后随着从姑臧西来的乌孙商人传开的,只因他在姑臧做法祈福,降了一场三天三夜的大雨,解了当地的旱情,后来又断断续续降了好几场雨,便被当地人传出一个什么“青戈真人”的称号。

      道家的“真人”称号非同小可,没有真实本领的担不起这一说,西乞顺捏着不长的胡须禁不住暗自琢磨,心里便是一动。

      这件事说来话长,小伙计打探来的消息是这样的:青戈真人还不是“真人”的时候,前阵子做了一件大事,这件事一时将整个祁连山一带整的比过年还热闹,不但惊动了乌孙王子亲自去探望,听说月氏和匈奴都派了人去查看,巴掌大的姑臧镇里外驻满贵客,住不下的就在距姑臧镇二十里的沙果岭山脚下扎营住帐篷,为的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听说那青戈真人就在沙果岭上修炼来着。

      到底真人长什么样,去的人都没亲眼见过,上山的山门一直封着,递进去帖子的,甭管什么身份,一律送一份回礼打发了,青戈真人的名头又被这个回礼给宣扬了一把,回礼盒内装了四个精美的小陶罐,罐口用软木塞和蜜蜡封口,起封后,清香扑鼻,每个罐子装一种药酿蜜食,食之酸甜可口,生津止渴。

      ——据那山僮传下来的话,这几样药羹是山庄上的珍品所制,食材选自生长在雪峰顶上的果子,采日月精华,用山间融化的雪山水烹制而成,每种珍品便是一种上古药方制得,经常食用可润肺化痰止咳、滋阴补阳、养颜美肤,这些珍品是特意送于远道而来的贵客,以之告罪小主人不能亲自接待。

      ——另外,盒中用来铺垫的干草是特地配置的药草,煎服可以消暑祛热毒,如腹中有寄生虫还可将虫驱除,燃烟可去屋中浊气,烟灰可撒至粪便处,消除异味,也能驱散排泄物里的细菌散播病气,如果条件容许,最好将排泄物深埋,不要倒入沟渠河道。

      山僮把盒子里的药草拿出给大家展示了一下,又拿出垫在下面一沓薄薄地白桦树皮,上面书写了夏秋两季要注意的多发病症和对应药方,以及防疫事项也在此注明。

      西乞顺派出去的伙计是个机灵的,在街上给几个僧侣塞了一点银钱,细细问了一番,又去茶馆酒肆听客人闲话聊天,把大致故事串的明明明白白才回来复命,西乞家不愧是军旅起家,连家仆的日常习惯也训练的如同探子。

      那山僮耐心的解释盒中之物的妙用:夏季最是病菌滋生的季节,最易引发恶疾传染,回去自家按此法整治应是不难,如能多多传播出去,让邑下乡民都能如此这般,那世间少几分病痛磨难,多几分雨露滋养当时对青戈真人最大的感念。

      山僮年纪不大,话说的却圆满之极,山门前一群要拜访的贵人丝毫没有被拒之门外的冷落慢待,反倒很贴心地询问了几句小主人的身体状况,得到尚无大碍,静养便可的答复,客人们大都回去复命。

      ——真人哪那么好见的,得了这几瓶有真人仙力的珍品,当务之急赶紧回去献给家主,没准儿家主感念自己辛苦一趟还能赏赐少许。

      后面还没领到回礼的赶紧往前凑,生怕自己被落下。

      那些日,住在姑臧镇上的客人一茬接一茬,来了就和镇上的人打听沙果岭后,便急匆匆又赶往沙果岭,得亏现下的交通不便,姑臧又地处偏僻荒芜的凉州边疆,来往一趟甚是辛苦,不然来的人会多上好几倍。

      最先得到消息的当然是住在近处的月氏和乌孙人,一个月后随着胡商的脚步,消息传到中原,再过来的就是中原人居多——因为传说那青戈真人其实是中原大族隐居于此。
      听此一说的家族更要派上家臣或得力管家,再带上十几个武士,从中原赶过去至少要一两个月的路程。

      姑臧这个小地方,从夏天那场大雨,以及那冲天光柱的异象后,彻底开启了神幻之门,每日大街小巷人来人往,热闹无比,当地人更是兴奋地上窜下跳,与有荣焉。

      姑臧满打满算百十来户人家,在附近开荒种麦黍或养殖牛羊为生,镇中的房子低矮破旧,大都是黄泥土坯墙茅草顶,除了每月会过往几支南来北往的行商队伍,附近基本没甚资源,镇内的实业满打满算有两家歪七扭八的食铺和茶水摊,以及一家打铁铺,再就是镇中心一间唯一的石头砌的大房子,那是原来的不知是哪个族撤走时留下的管理所,现在是苏家的医堂兼镇管理所。

      食铺茶水摊一般只有过往行旅歇脚时才有生意,就连打铁铺也是勉强换口粮食,生意常年冷冷清清,日子过得挺艰难。
      这下沾了真人的光,小镇客流量激增,原有的吃住食店根本接待不过来,也满足不了来自中原贵人们的口味要求,当地人有点本钱的就把自家破破烂烂的房子简单收拾一番,置办些桌椅床铺开张营业,做些吃食客栈的营生,若是自己没有本钱经营的,趁着有外地商贾愿意出高价,就把自家的破房子卖了,拿了钱又舍不得离开此地,便在镇外盖处草棚,开垦荒地,今年哪哪都旱,外面兵荒马乱的,他们离了这里也没多少活头。

      一眨眼不过几个月时间,姑臧就聚集了上万人。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章 第一卷 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