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月夜谁知起变故(上) ...
-
明天是腊月初八,也是我呆在王府的第十日。这天一过,家家户户就要开始筹备年货,喜气洋洋的过节。
按照以往的习俗,这天一大早,全城都要出动。人涌如潮,各家互送甜粥,共尝佳品,场景极为壮观。就是寄居客栈的游子商旅,店家也会免费赠送一碗同庆佳节。喝着粥,老人会给小孩讲故事,每年说的,大都与腊八,过年有关,而我唯一记得的,就是姑奶奶讲过的腊八粥。
据说,明太祖朱元璋小时候家里穷,他便给一家财主放牛。有天放牛归来时要过一座独木桥,可一不小心,牛腿一滑,就跌下了桥,牛的腿跌断了。老财主知道后气急败坏,便把朱元璋关进一间房子,不给饭吃。朱元璋饿得难受,忽然发现屋里有个鼠洞,扒开一看,原来是老鼠的一个粮仓,里面有米、有豆,还有红枣。没多想,他就把这些东西合在一起煮了锅粥,吃起来竟十分香甜可口。
后来,等朱元璋当了皇帝,又想起这件事儿,便叫御厨熬了一锅有各种粮豆混在一起的粥。吃的这一天正好是腊月初八,因此就有了这腊八粥一词。
记得那时姑奶奶还在,每到清明,中秋,腊八,过年等节日,她都会带着我们几个,亲自采买,下厨准备。
她走时,我六岁。清晰记得,那日的天很亮,湛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朵。
坐在院中的长椅上,她把我们三人招至跟前,分别给了我们三支簪子,轻声道:“给你们的簪子,要好好带在身边。我不指望你们给这家带来多少风光荣耀,只恨夏家一门都是女儿身,那些你争我夺的事,该是男人们的活儿,不该挨到你们头上。你们三姐妹,我只盼得你们相亲相爱,不分彼此,不管遇上什么事,都不得断了这么多年的姐妹情。等你们大了,将来找个托付一生的良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平平安安的过一生。束发托身,投丝慰情。这玉簪,就当是嫁礼……”
现在想来,她那时的话,不是她多虑,而是她早预知了一切。
回想当日,我跟着陌生男子坐上马车,去的正是怡亲王府。一路过来,我也隐约猜到,事情定是与那琳岚有关。下车,我被带到内院。
屋前,两旁驻立了严密的守卫,看到我们,等了许久的太监迎上来,道:“郡王爷吉祥,主子在里头,请姑娘随奴才来。”我一愣,以为他不过是个侍卫,官员,没想到居然还是个郡王。没功夫多想,跟着领路的奴才,我步入书房。
屋子不大,只左右两间,左边一间,整整齐齐的立着几个书架,上面也摆满了书籍,隔了两三排架子,隐约看到窗口背对了一个人影。
粗看上去,宽阔的双肩,挺直的腰板,体格清瘦,一袭灰蓝色的毛皮大衣在他身上,显得松松垮垮。
我看得出神,从右手边走出一个人,先出声道:“四哥,人找来了。”我弄不明白眼前的状况,也不知该怎么做,听着他们莫名其妙的对话,心里升起阵阵不安。
等了一会,那个被称做“四哥”的男子回过身,忽地把眼光投向我,锐利的目光,幽邃的双眼,四目相对,如深潭,如利刃,望不到底,又冰冷无情。敌不过他眼中的寒冷,我不自知地往后退一步,垂目凝视地面。
感受到他也收回视线,我不经意缓了口气。越过我,他直直的朝屋子的右侧踱去,边道:“过来,朕……我有话问你。”话音落,我的脚步为之一滞。
他刚刚说自称是“朕”。普天之下,能随意说出这个字的人,不应该高坐在金銮宝殿上,怎么会出现在这里。我心里想了无数,殊不知自己已经跟着他走到正厅。那种不可抗拒的威严气势,逼得人无法不照他所讲的去做。
端坐在白衣男子的身侧,他对他耳语几句,然后道:“前几日,你来过这里是不是?”愣在当口,我竟一时找不到自己的声音,“是,是来过,而且还见了那个人。”
话完,就感受到锐利的目光朝我这边来,我意识到自己话错了,似乎有点不尊,补充一句:“我是指琳岚,你们找我来不就是和她有关吗?”
眼中闪过的痛楚,他不再看我,顿了顿,道:“你明白最好,我们不必绕弯子,这里有些书信,你看了就会知道今天找你来的原因,爱新觉罗·忆婉。”
忍住心里的恐慌,我小心接过他从袖子里掏出的信。这样的情况,远远超出了我的承受范围。曾经想过与琳岚的关系,独独“爱新觉罗”四个字,我不敢入脑。
打开信封,很旧,看上去尘封了很久,纸张泛黄,有了些年数。
子书仁兄座右:
“自京城一别,时隔数秋。我俩相识二十余载,今为兄一事相求,望尔助。襁褓之中,此幼女唤忆婉,乃幺妹琳岚所出,今送至你府中,弃李从夏,望子书兄代为严加管束,抚养成人。
附
小女为庚寅年壬子月所生,年方满周岁。”
李鼎兄安康:
晃眼春去秋来,已过四年。当日的女婴也牙牙学语,她既随夏姓,我自做主,替她取名末字,正应她年末仲冬所生。我知你甚为挂念,年后,便会带她至府上,以解思亲之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