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18 ...
-
第二天中午,柳青青在学校吃过午饭,准备午休一下。
柳青青中午是不回家的。一是天热,太阳大,跑来跑去折腾人。二是午休嘛,随便在课桌上趴一会儿也就行了。
陈丹的妈妈替她交了住宿费,在宿舍占了一张床,专门用来让女儿午休时用的,虽然陈丹每天晚上也照常回家。
吃过午饭,陈丹硬拉着柳青青,说要和她一起睡。
学校一米二的小床,躺两个小姑娘,倒也躺得开。
两人并头躺在床上,小声聊着天。
陈丹一边聊天,一边拿出自己的手机上□□玩。
柳青青一时没有困意,静静地看着她玩。
陈丹翻了一圈,并没有人给她留言,暂时也没有人呼她。于是,她收起手机,问柳青青:“青青,你家条件也不差啊?就你一个小孩吧?怎么不给你买个手机呢?”
“买不买都行吧?反正也没人找我。”柳青青满不在乎。
“我们班一大半的人都有手机啦。你还没有,多不好。”陈丹是小孩子心理,看到大家都有的话,她就一定要有。
柳青青笑了:“你和我表妹的想法一模一样。她叫柳曼曼,前年的时候,在家大哭大闹,说不给她买手机她就不去学校了。”
“这么厉害?我可没她这么野蛮。”
“她读初中。现在的小孩,年纪越小越幸福。听她说,她们班几乎人手一部手机。她说不想做班上最特别的那个。”柳青青说着,笑起来。在她们眼里,没有手机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情,譬如在这种时代还穿着补丁衣服去上学一样。
“然后呢?她爸妈给她买了吗?”陈丹来了兴趣,问道。
“买了,买的是最新款。”顿了顿,柳青青补充道,“因为她妈妈马上就要生二胎了,是个弟弟。”
“唉!”陈丹怔了半天,最后只叹了口气。
“青青,你叫你爸妈也给你买一个嘛。到时,我就能和你发短信玩了。还能聊Q,多好啊!”陈丹不再去想别人的事情,拉着柳青青撒娇。
柳青青不为所动,劝她:“天天在学校,还不够聊的?反正我不会主动问爸妈要的。”
毛巾厂效益不好,经常三四个月不发工资。偶尔发一次,也只能发一半。爸妈早就开始节衣缩食,除了柳青青的那份。往常,一家人每个星期都能出去吃一次大餐。刚过去的这个暑假,全家人只出去吃了一次。
柳青青记得,上辈子是爸爸最先离开毛巾厂另找出路的。其实,柳如松本来不想离开。毛巾厂有他的青春,他所有的热情都挥洒在这里。可是抵不过现实的残酷,再加上奶奶经常过来抱怨,时时唠叨,柳如松终于受不了,离职另找出路。
他先后干过好多种小本生意,却没一个长久的,收入也少得可怜。他本来就没有生意人的精明头脑。倒是妈妈刘玉兰,因为是个女人,柳如松说她一个女人出来了,也不好找工作,不如还在厂里混一段时间。
谁能想到呢,毛巾厂改革,换了领导,效益越来越好,对当初在逆境中仍留下来的老员工格外厚待。最后,刘玉兰的工作最轻松最稳定,收入反而是全家最高的。
柳青青心想,她得想个办法,让爸爸不要听奶奶的撺掇而辞职。奶奶一向是看不上爸爸的,觉得他领着一份死工资,没长进,不如小儿子头脑精明,生意做得有声有色。
更何况,现在这份死工资也快要保不住了。
柳青青想得入神,半天没有说话,陈丹拉了拉她的胳膊:“青青,你真懂事啊,还会替父母省钱。你可以不买那么贵的,买个便宜点的啊?有手机多方便!”
“再说吧,睡了啊。再不睡,等下时间不够了,下午上课又得打嗑睡!”柳青青笑着去捂她的眼睛。
晚上放学,柳青青回到家。
她轻轻开了门,在门口换好拖鞋,还没来得及喊爸妈,就听见父母在卧室里小声说话的声音。
“你找如柏借了多少钱?”刘玉兰问。
“从他那儿借了两千。厂里总不发工资,家里样样都要钱,又不能亏着青青。她刚开学,要交书本费。”柳如松愁眉苦脸地坐在床上。
“要是没有青青,我们两个大人,哪怕一天吃三个馒头呢,也能过下去。可是青青不能跟我们受苦。唉,厂里的效益要是能好起来就好了。”刘玉兰皱着眉头,坐在柳如松旁边。
“今天过去,如柏叫我辞职,跟着他干。妈也是这样说,拉着我唠叨了一个钟头。说我是男人,不能不顾家人死活……”柳如松双眼无神。他舍不得离开他一开始工作就一直呆着的毛巾厂,他熟悉这里的一切,如同熟悉自己的身体。
刘玉兰没有说话。
谁都希望厂里的效益能好起来,但能不能好起来,谁敢保证?现在厂里的人走得差不多了,以前几千人的大厂,现在只剩几十人。当这几十人当中,心浮气躁,打算别谋出路的人比比皆是。
柳如松皱着眉头深思,想着老母亲今天的话。她是这样说的:就你那工作,还干什么啊?你没看到农村的人都跑出去打工了啊?就你还守着一个死厂。你就算不想着自己,也该想想青青。虽然是个女儿,也得养活了,对不对?
过了好半天,刘玉兰轻声问:“那你打算怎么办?”她也没了主意,希望老公能想出一个好办法。
“青青的学习进步了,将来还要考好的大学,需要学费。要不,我就辞职吧?”柳如松终于艰难地做出了这个决定。
“不要啊,老爸!”柳青青听不下去了,推开卧室的门,大声冲爸爸喊着。
“青青?你放学啦?”刘玉兰站起来,“哎呀,我们说话都忘记了时间。我还没做饭呢!”
“干嘛偷听大人讲话?”柳如松脸色不好。
“妈,先别去做饭。你们听我说……”
柳青青把父母拉到客厅的沙发上坐下,正了正神色,先问老爸:“爸,你喜欢做生意吗?”
“……”柳如松气得想笑,“你一个小孩子,懂什么?喜不喜欢的,我说了能算吗?”说着,他站起来,“老婆,你去做饭。青青,去写作业。”
“爸,老爸!”柳青青把他按回座位,“你们都说厂要倒了,可是我听老师说了,不会倒。”
这是她回家想了一路的说辞。
“真的?你听哪个老师说的?我去问问他。”柳如松不相信。
“我是偷听到的。”柳青青才不会告诉他是哪个老师呢,万一他真跑去问呢?
“你怎么老是偷听?太没礼貌了!”柳如松开始教育女儿。
“我不是故意的!我去交作业,在门外听到老师们聊天。”柳青青赶紧解释,把自己之前想好的说辞倒出来,“我听他们说,毛巾厂要改革。毕竟是这么大的厂,总不能任由它倒闭。据说政府会扶持一把,还会换新的、年轻的、头脑灵活的领导人。效益肯定会越来越好,这个时候辞职的人,到时候就亏大啦!”
“真的?”柳如松将信将疑,但女儿又说得信誓旦旦。
“真的,我骗你们干嘛?难道会害你们不成?”柳青青拍着胸脯。
“会不会是校长说的?毕竟是校长,也许有消息来路呢?”刘玉兰问得小心翼翼,生怕自己说错话,引那俩人嘲笑。
“有可能。”柳青青点头,附和妈妈。
“那他们有没有说,什么时候改革?”柳如松问女儿。
“你就相信我吧,最多一年。一年后,情况肯定会好转。”柳青青说的确实是实话。当毛巾厂的人跑得七七八八的时候,政府不舍得放弃,拔了一笔钱,换了新的领导班子,可是那些之前跑出去的人,就再也回不来了,说是条件不符合。
具体是哪里不符合,没人知道。不过毛巾厂后来招了大批年轻工人,就连管理层也是,换上了更新鲜、学历更高的人。
“一年啊?”柳如松沉思着。如果一年后确实能好起来,也值得等。这些年,他也存了一些钱,不过存的是定期,不到时间取不出来。所以这次才会去向弟弟借钱周转。
从内心深处说,他万分不愿意离开旧厂。他对做生意没兴趣,也没那个本事。就算出去了,谁敢保证他一定会像如柏似的,养活一家老小呢?
再说,就算一年后,青青也才刚刚高三,值得等一等。
柳如松松了一口气,看向女儿:“万一,一年后没有好起来呢?”
“到时再说呗!就算那时你要出去做生意,我们全家支持你!”柳青青不好跟爸妈说真实情况,只能不断树立老爸的信心,“你现在忽然跑出做生意,做什么你想过吗?与其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不如给自己,也给毛巾厂一年的时间。”
“我觉得青青说的有道理。虽然厂里的工资不准时,但慢慢的也补了一点,不至于过不下去。”刘玉兰说道。
柳如松想了很久,终于一拍大腿:“行!那我就听你们的。一年后再说!”
柳青青笑起来:“老爸,你可要顶住奶奶啊。我相信,奶奶肯定会不停地劝你的,你可千万不要被她说动了。”
奶奶的唠叨大法,真是人见人怕,方圆十里无活物。一旦被她缠上,非死即伤。
“我知道。”柳如松点头。
柳如松虽然不够灵活,但是不灵活的人也有一个好处:认定了就不会改变。随你怎么说,他只按照他想好的来办。
“好了,妈,快去做饭吧,我饿了!”柳青青庆幸自己今天没有跟陈丹去逛街,不然错过父母的谈话,等老爸真的辞职了,那才后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