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第 3 章 ...
-
3、
荀彧略一思考,便对陈群说出了自己的的想法。
“募兵?这是好事嘛。”陈群的反应与荀家众人都不一样,“令兄不同意,我陈家能出些力气。”
这回倒轮到荀彧讶然:“长文,你可想好,这是一条无比艰险之路……”
“怎么,只许你胸怀天下,不许我邯郸学步?”陈群笑着一推他,“快去吃饭吧,我们明日再参详。”
荀彧心中顿生感慨,郑重道了谢,提着食盒在陈群的目送中离去。
第二天陈群却没来找荀彧,他辞学回家,问家中的意见去了。
陈群的动作比荀彧想象中的还快。不过三日,他的书信便传到了府上,信里写了陈家对此事的反应。陈群的父亲陈纪听说此事,沉吟许久,给了他“从心而为”四个字。家中各位长辈也没提出异议,就算是默认了。
若在以往,陈家长辈想来不会同意这个大胆的提议,但现今宦官专权,士党在朝政上屡屡受挫,让这些士族也开始寻求其他影响皇帝的方式。何况按照家族惯例,子弟们有选择自己前途的自由,长辈不多干涉,所以陈群没有受多大阻力。
随信来的还有一封清单,列举了陈家可以提供的钱粮数目。荀彧估量了一下,想陈家拿出这些钱绝不至于动摇根基。树大根深,他不担心募兵一事会让陈家破产。
有了陈群的支持,荀彧又来见荀衍。
荀衍一见他的面就摇头叹气:“文若,你又来了。”
荀彧长揖及地:“兄长,我主意已定,还望兄长成全。”
荀衍拉起自己的弟弟,深深打量。这个被公认为荀家最有才华也最有前途的青年,眉宇间隐有与年龄不符的成熟和深沉。在说着“主意已定”的时候,他表情坚决甚至一无反顾,让荀衍知道,即便反对,也不能改变什么了。
“话都说到这份上,做哥哥的再拦你就没意思了。”荀衍叹气。“不过我和友若(荀谌)、公达都不支持,钱粮上我们可以帮你,但募兵只能用你自己的名义。”
言下之意就是让这支兵马与荀家割裂开来。“这是自然。多谢兄长体谅。”荀彧再度拜下去。
荀衍托住他的手臂不让他拜:“文若你啊……战场上刀枪无眼,要小心。”
大汉虽是名义上的一统,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却很松散。全国有一百多个郡,每个郡都像一个独立的小王国,郡守就是这王国里的君,军政大权都操于他手。而在颍川这种满地世家的地方,郡守又不够看了。因为这些家族,随便出来一个便是三公之类的人物,就算自己不是三公,家中不知有哪位叔叔伯伯也做过。更何况郡守往往也是门阀出身,对名门总有些敬畏之情……所以在这里,朝廷的统治无比薄弱。世家子弟不论想做什么,都会得到官府的支持。
所以荀彧想要募兵,只要解决了钱粮的问题,官府那方面,竟可以置之不理。
陈群从家中归来之后,便退出学馆,专心与荀彧筹划募兵一事。
陈群拈起刚刚写好的告示,吹了吹。
荀彧抱了一摞竹简进来,见状道:“写好了?我叫人去外面贴。”
“还差一点。”陈群在署名的地方沉吟了一会儿:“文若,真要署你的名字?”
“不然呢?”荀彧不解。
“招兵买马,总要在百姓中有些威名才好。”陈群解释,“你我都是世家公子,是文人,那些粗鲁的军汉也许不喜欢我们的身份。”
荀彧明白了他的顾虑,笑而安慰:“你只管写吧,就算招不到武功高强的豪杰,只要身体健壮就好。”
陈群想想也是。而今的天下,几乎所有地方都在闹灾荒,老百姓饿红了眼,只要有饭吃就肯来投,就算是山贼也当了,哪还管头儿是文士还是将军。
只是他头一遭做这种事,未免有些心虚罢了。
黄昏时分,告示便贴上了城门和大街小巷。
荀衍虽然口头说不同意,还是将家中一处大庄园拨给了荀彧,还派了些人手来。再加上陈群从家中带来的人,领着荀家原有的数百庄客,每日在园子门口迎接应募之人,登记姓名,安排住处。
第一日只零零散散地来了十几人,都是年轻力壮的汉子,有的还学过几记拳脚功夫。第二日起来的人多了起来,但资质也良莠不齐,不是太老就是太小,也有病弱的。青壮年则往往拖家带口,甚至还有妇人报名。
荀彧和陈群都在报名处查看,时值初夏,报名的人多又拥挤,弄得人满身燥热。
陈群以袖擦着额上的汗,对荀彧道:“那些家眷要如何安置?我们是募兵,可不是发救济的。”
荀彧对此早有打算:“收下他们,发给田地和种子,让他们务农。”
陈群一怔后赞道:“好办法,正可解决将来的粮草问题。”
“这还是曹……不,是跟黄巾军学的。”荀彧把曹操两字又咽了回去。黄巾军都是农民,家眷随军,每打到一地就地耕种,解决军食。上一世曹操在青州收服三十万黄巾军,顺带接收了这种生产方式,也就是“屯田”。后来随着他疆土扩大,便把这法子推广到全国各地。
此刻又被他学来……不论如何,他是无法否认曹操的军事才能的。
一位庄客头目领着个大汉走来,对两人拱手:“二位公子,这是新来的,我看他强壮,还学过功夫,可做百夫长。”
荀彧看这大汉,比自己还要高出半头,浓眉大眼,一看便是有力之人。
大汉规规矩矩地拱手,瓮声道:“小子潘兴,以前在江湖上走动,投过军,也会马上功夫。”
招募来的都是农民,打架只论拳头,会武艺的少之又少,这个潘兴已算是山鸡中的凤凰了。他对着荀彧和陈群,显得很紧张,不时瞄一眼两人头顶的高冠,和及地的衣摆。
只有贵族才这样穿着。潘兴觉得这两位年轻俊秀的公子,像是另一个世界里的人。
荀彧问了他两句,见他瞅自己的表情,便知问题所在,让他跟着庄客下去,回头对陈群道:“长文,明日我们都换一套衣服吧。”
陈群看了看那些庄客的短衣布裤,不情愿地理了理袖口和冠带,终是拗不过他:“就依你。”
忽而报名排队的门口一阵嘈杂,人流往前涌动。荀彧连忙看去,原来是四五名庄客挑着食担走过,正要去给那些入了庄的汉子送晚饭。门口的众人早嗅着饭香,着急地推搡着。庄客们张着胳膊维护秩序,高叫:“不要挤!一个一个来!录了名字才能去领饭!”
陈群摇头:“还真把我们这当舍粥棚了。”
“仓廪实而知礼节。”荀彧念了一句管子名言,“你我向来锦衣玉食,哪里知道百姓之苦。”
那边排队的汉子推搡得厉害,忽地一人大叫:“插队!滚到后面去!”
“哎哟!他打人!”
“揍他!”
队伍里一阵骚乱,乒乓几声拳脚乱挥,也不知打到了谁的身上。排队的人有的踮脚往前看,有的往旁边躲开,头前的庄客挥着手扯嗓子制止:“不许打!你们几个都住手!不许往前挤了!”
却是弹压不住,吵闹声愈发响了。
陈群一个劲地摇头,荀彧跨前一步,沉声道:“都住手!”
声音不大,但自有一种威压气势。前世做了十来年的尚书令不是白做的,六百石的官员见了他尚且服服帖帖,何况这几名农汉。
人群立刻安静了许多,只有最先起头的几人还在暗中推搡。
“是谁闹事,自己站出来。”荀彧盯着那些人。
静默了一会,一个面目黝黑的矮小的汉子挤出来,拱手道:“公子,是我。”
“为何乱队?”
那人沉默好半天,才一脸赖皮样地答道:“因为……我饿了。”
后面的人顿时哄堂大笑。也有人被他说出了心声,高声附和。
荀彧没笑。他看着这人的脸上泛着青色,骨骼虽结实,却瘦得没几两肉。衣裤破了好几个大洞,脚下穿着的草鞋更是破烂不堪,十个脚趾全露在外面。
荀彧道:“既然投军,就要遵军纪。你不听招呼又殴打同伴,可知错了?”
那人先前还满不在乎,后来想到自己是来投军,面前的年轻人就是自己的领头,还是老实地应道:“知道了。”
“你叫什么名字?”
“王越。”
“回去队列最后,等别人领完了饭你才能领……给他拿一双鞋。”荀彧突然觉得胸中涌动起一股酸涩,不愿再呆下去。说完话便拂袖而去。
陈群没注意到他的异常,不曾跟来。
荀彧快步走上台阶。
先前那一幕没有让他恼怒,而是觉得心酸。他知道连年天灾人祸,路有饿殍,他知道那些人为了得一口饭吃才来卖命。但是知道归知道,亲眼见,亲耳听,还是觉得很难受。
想挥去胸中那份抑郁,他越走越快,转过一道门时,却突然停了下来。
他看见了荀攸,安静地站在内院的树荫下,似乎已经等了很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