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绕过^^并谢谢以前的关注。
一:宁后对靖王的情。是由怜悯到爱的成功转型……前日听网友说宁后是执掌过大权与策划过战争的人,并不该被林妃戏弄股掌之上,毫无还击之力。这是不合乎情理的,但私以为没什么不可。宁后毕竟还是凡人,私也着力把她写成一个凡人。凡人都有缺点,宁后亦是,而且她的缺点很多。这样或许不符合一些朋友的观点,目前网路上的小说多是太过理想化了,私一直比较现实,故而如此下笔。宁后能运筹帷幄一场战争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因为她读书多、因为樊良的相助,也因为沅郡地方的叛军与朝廷根本不是同一个等级。(当时朝上的人应该大多归附宁后一边,其中一个原因的宁相刚死,另一个原因是启彦不知道宁后瞒着他出兵所以并没有戒备也没有因为戒备在后来慢慢地、神不知鬼不觉地拉拢了朝上几乎全部的人。)
兵书:宁后是博览群书的人,历来兵书众多,将各色计谋综合且加以幻化。所以能策划战争不是难事。若说宁后智商高,体现在此无疑。另说宁后的情商,宁后少时进宫,明白的人情世故不会少。她虽然做了为人不齿的事,但这些事多半不是她策划的,因此不能说她的内心很复杂心机就很重。她这个人也并不坏、不恶,杀了林端之后还会因为对若仪的愧疚而不忍致她死地。这里面包含了她受到的教育的阴霾笼罩。也有Ny兄说过,她是个受封建礼教“毒害”很深的人。宁后会在行事时带着重重顾虑而不是随心所欲。这样的人往往很压抑(多疑),她与靖王见面是比帝君更早的,靖王对宁后来说一直带着些神秘感。宁后自进宫后不久,了解到了靖王的一些情况,自那时起便由惧怕、猜测、不习惯转变为了同情。再加上后来沅郡一事的对不住…其实宁后对靖王的感情很复杂,有一种欲及而不及的感觉。然而正是这种感觉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力量,促使他们做出了冲破礼教的事情。(当然这一段写得有点突兀、有点过火,听同学说,帝君“只要看着她哭着跑出去,就足够了。”)
宁后对靖王的情一直很淡,自樊谨一死之后——宁后是很苛求自己的人,她便把所有的责任推给了自己。如此,就对不起任何人,其中最愧对的是靖王。宁后可能早就忘了当初父亲一力成就了靖王名位、使他脱离了受人睥睨的窘境。宁后想得抑或只是她害了他一辈子、害他成了鳏夫、害他丢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名位。宁后是与帝君指腹为婚的,早已名花有主,从未经历过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便嫁为人妻,无一丝色彩。故而,她潜意识里不十分满足,不经意间就会唤起似乎沉酣许久的盼望。这恰是她在得知靖王出了意外之后一发不可收拾的反应。
二:林妃迫害宁后,而宁后为什么任人宰割:
早些时候也写过,林妃在宁后少时,于高阁的飞檐边救了她的性命。具体倒没有详写,一笔略过,甚至细微得好多朋友都不记得了。但我想这件事情宁后是一定记得的。宁相施加给她的传统道德观里,自然会包括“忠孝节义、礼仪廉耻”,知恩不报的人很为人所恶。
宁后并不是自始自终没想过让林妃死。以前在林妃哭着向帝君替她父亲求情、而帝君又“恰如其分”地哄她的时候,宁后就嫉妒过。宁后在那时就想到了要让林妃死。不过这或许不很现实。宁后对林妃有愧疚,她间接杀了林妃的父亲,却是违心的。宁后由于自己这一次的心慈手软,埋下了祸根。林妃有先帝的遗诏,又没有谁能查出她与沅郡叛军有联系(其中有一个钱太监,还因为宁后的大意被林妃灭口了)。宁后对父亲母亲的印象,一直停留在美好且认知幼稚的阶段,她在家十几年,并不曾发生什么足以使她怀疑父亲母亲身份及背后“故事”的事端。十几岁的孩子,应该不会极其圆滑敏锐,自认为有过失才是真实些。宁后没有羁绊自己的感情,在她与靖王“不轨”以后,她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也无法向帝君“争辩”了。宁后是爱面子的人,知道这种辩驳解释除了适得其反、苍白无力,不会有其他作用。再是,宁后因为自己的失控,给林妃抓住了把柄,一个措手不及,教她没时间去防范更不用说是反败为胜了。
先暂时“自言自语”这么多。或者有人说宁后不聪明。嗯,I can sure,她并不聪明。私不擅长写绝顶聪明的女子,原因是私本人就不是。并且,私仍是希望她现实些,至少不要那么“理想主义”。另,请朋友们就其他错误批评指正。又:语文考了年级第一^^一段倦怠之后,要改前面的一些地方了(艰巨的任务>_<)。过几日开始继续码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