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1、第一百五十七回 安此亿兆生(八) ...

  •   至诚三年腊八,平西军归长安。
      李遇玄冕垂下的十二旒,亦遮不住他眼眸中的茫然。当初哀报还京,言沐公于阳关城以西百里遇刺身亡,纯钧断,明达伤心之下,携尸亦无踪。
      短短几句话,却叫李遇如同五雷轰顶。
      白纸黑字,怎无一能识!
      他一直盼着,那条哀报不过是一场噩梦。直到平西军归,李进路老三几人均是臂挽着黑纱,才顿悟——郎怀,真的没了。
      李遇忽而站起身来,一把夺过金吾卫手中的鼓槌,奋力击鼓。
      郎怀出征当日,也是如今日一般的鹅毛大雪,将朱雀大街都盖成雪白一片。他曾郑重和郎怀明达允诺,待郎怀得胜归来,定亲自擂鼓迎接。
      当初那个几岁大的孩子跟着自己开始伴读,每日里勤学苦练,曾给有些苍白的童年填补上灿烂的一笔。自己年纪稍长,没什么出息,郎怀归来后成为炙手可热的少年骑都尉,亦毫不犹豫站在太子一系,坚定不移。相交多年,少年郎原是俏娇娘。李遇知晓真相之际,在好笑安慰之余,平添一抹疼惜。这么些年,他隔岸观火,怎不知郎怀一生波折不断,哪里是表面上风光无两?她在最易被人弹劾之际,将自己是女子的事实相告,此等信任胸襟,让李遇钦佩万分。
      鼓声阵阵,两行热泪终于滚落。李遇击鼓不断,仿佛在以此发泄着自己心内的不忿和不甘心。
      陶钧捧着只木匣,内里盛着纯钧剑。他一步步走上御阶,跪在大殿中央,沙哑着喉咙,哀声道:“圣人,郎君于阳关外遇袭,身死剑折。姑娘吩咐小的带剑回来交还圣人。”
      “明达还说什么?”李遇不顾大臣阻拦,奔下御阶拉住陶钧的手臂,任凭断剑的剑刃割破他的衣衫。
      “姑娘神思恍惚,只抱着郎君离开,姑娘马快,小的追不上!”陶钧哭道:“姑娘说郎君去哪里她便去哪里!小的拼命追,也没能追上。小的身负送剑之令,不得不苟延残喘。圣人,小的……小的唯有一死……”陶钧想起当初面对的惨淡局面,血红的眼眶里涌出热泪,反手拿起纯钧就要自刎。
      李遇不知哪里来的力气,一把抓住纯钧剑身,茫然道:“你说,明达会不会也想不开?”他阻住了陶钧,却无法抑制自己的猜测。
      将心比心,若没了抱琴,他亦会追随而去。
      一直跟着他的江良察觉出不对劲,忙上前扶住。李遇一时间郁结于心,悲痛难耐,呕出口血来,昏厥过去。
      大殿上一片慌乱。江良半抱着李遇,道:“速传奉御,来人,去给殿下报讯。谢丞相,圣人抱恙,还请您主持大局。陶钧,还不快扶着!”

      出乎大臣们的预料,李遇这一病,便是足足月余。待他再回朝堂,已经是至诚四年年节之后了。此次朝会涉及沐公身后追封和爵位的归属,郎恒作为郎怀此脉唯一的庶弟,也在大殿中。
      臣子们忧心因郎怀故去,李遇会大封郎氏。未料谢璧方才谏言沐公爵位应由郎恒继,李遇便打断了他。
      “阿怀清佞臣,匡扶社稷,平安西,稳固大唐河山,朕意已决,追为沐王。”今日的龙椅之旁添了把宽椅,坐着一位衣着简朴的女子,便是当朝的皇后林氏。
      李遇脸色还是灰败的,说话间气息不稳,却仍坚定道:“厚葬衣冠冢于朕的昌陵。一应事宜,礼部钦天监妥办。韦氏封一品琅州夫人,赐金印。”
      “陛下,沐公爵位理应由沐王庶弟袭……”魏灵芝虽有犹豫,但按礼制,郎怀无子,沐公一脉绵延百年,不能因此断绝。
      他话未说完,已被李遇无情打断:“怀既去,世再无沐公。何人配为怀子?朕子亦不足!”这句话如此沉重,无人敢反驳。谢璧张口欲言,然而想起一些旁的,终究住口。
      李遇淡淡瞥了一眼站在人群中的郎恒,出声道:“如今郎氏嫡系再无男丁,你为沐王庶弟,一应事物,你可要尽心。”
      “陛下安心,臣知晓。大兄……大兄未能归来,恒自当替大兄尽孝。”这个少年长高了许多,唇上也有了些许绒毛,眉目间和郎怀有着三分相似。他仿佛瞬间老成起来,跪在殿中道:“陛下,臣无心仕途,自知资质匮乏,请守孝于兄长墓前。将来愿还乡尽孝,求陛下成全。”
      李遇点头,道:“你有此孝心,朕心甚慰。封郎恒为琅琊侯,封地琅琊郡,世袭罔替。待孝期过后,便去吧。”
      “臣,谢陛下隆恩。”郎恒淡淡一笑,如今郎氏墙倒众人推,李遇如此将郎氏从官场中逼退,何尝不是存心保全?

      至诚四年秋,远征高丽的唐军凯旋。带兵的将领尉迟延光面圣后头一件事,便是赶往昌陵凭吊郎怀的衣冠冢。他未曾料到,当初和郎怀理论之后,郎怀决定由路老三配合王雄打理于阗,将他远调高丽,这一别便是永别。亦未料到,那个慧黠的明媚女子,会因此再无踪迹。
      依着郎怀的奏折稍作增补,安西四镇和各处驿站渐渐恢复生机。至诚六年,一片焦土的疏勒城最后一块砖头补好,其中商旅往来不绝,东西二市之繁华热闹,不输长安。大乐门外的城墙上,有人用古朴的魏碑篆刻上一个个姓名。有世家子弟林先,亦有蒜头这种一看便是穷人家孩子的普通名字,也有诸国营中战死的西域诸国子民。他们都是在平西一战中死难的,被岑商按着名册一个个梳理清楚,刻在城墙上,以为凭记。
      普光王索尔来到长安后,待学过宫廷礼仪,便和李遇的嫡长子李林一同进学。她贴身的侍女中,有一位年长女子,常年素服,是郎怀之前的贴身侍女竹君。索尔年满十五将返土蕃,曾想要带着她回去,免得她孤身一人孤苦无依。竹君婉拒后,于郎怀衣冠冢旁结庐而居,以思旧主。
      李遇一次前来探望老友,见之恻然。回宫后下令,修庵堂供竹君居住,亲自手书怀明庵。竹君于此终老,一生不离。

      时光如流水,人事几多浮沉。谢璧年老告老还乡,通海司自然由上官旖接掌握。方十全以而立之年成为帝国的丞相,先复启用的,便是闲居多年熟通律法的裴庚。魏灵芝和唐飞彦一个稳妥一个激进,常因政见不同争吵连连,但居然结成儿女亲家。年年初雪,他二人都会在唐飞彦府中饮得酩酊大醉,洒一壶自家酿的甜酒,又哭又笑,如个孩童。
      长安郎氏尽数归往封地后,沐公府一时间空荡下来,再无主人。李遇一纸令下,遣金吾卫将沐公府未央居划为别宫。栖凤池上沉香景自此绝迹于长安。直到唐末,长安付之一炬,昔日丽景,只能从一些图卷中寻访。而李遇当年亲绘图卷,更是价值万金。

      郎氏一族尽迁回封地后,自此皆归于平淡。若说大事,便是琅琊侯郎恒娶亲一事。孝期满后,郎恒虽有爵位,却无官身。琅琊一郡皆为郎氏封地,但他三令五申,族中子弟不得骄纵。待处置了几个鱼肉百姓的旁枝后,几十年内倒是太平。郎恒为人方正,年轻而封爵,自有不少人拖媒求亲。
      那时候韦氏早就不太管事,也由得郎恒自己做主。天下人都在观望这位年轻的侯爷会迎娶哪家俏娇娘,未曾想他却对一三十仍旧未嫁的女子情有独钟,甚至不惜请圣旨赐婚。
      琅琊侯府办婚事那天,上官旖作为新娘子娘家人,问自己的姐姐何时钟情于郎恒。
      尚子轩含笑道:“不知不觉吧。”许是那孩子倔强得令自己心疼的一瞬间?尚子轩没多言语,上官旖却觉得,多年好友变成自己的姐夫,还是有些别扭。
      他看着依旧井然有序的侯府,想起多年前自己迈进沐公府的场景。
      原来人生一场大梦,须臾已过半生。

      至诚二十八年秋末,初雪方落。清晖阁的东暖阁中,因风疾久病的李遇趴在矮几上,抱琴在一旁研磨,几个宫人在外屏息立着,对此情形早已司空见惯。
      这一写,又是两个时辰过去。抱琴见他须发皆白,唇上半点血色尽无,却克制着未曾劝阻。李遇落下最后一笔,终于长舒口气,道:“让小陶着人誊抄两份,一份存于宫中,一份给你我陪葬。这本,便一把火烧了。你觉得可好?”
      抱琴怎不知他心意?含泪道:“自然极好。圣人,你忘了落款。”
      李遇一愣,摇着头道:“果真是老了。”他凝眉思索片刻,露出个释怀的笑意来,仰羲二字在他笔下跃然纸上,竟有着少年朝气,蓬勃向上。
      唐昭宗一朝的藏书中,悄然多了一卷《沐公翔集》。亲手将它收于木匣藏好的陶钧,也已面目苍老。
      有风从半掩着的窗外吹入,钟声响彻大明宫。
      翌日,太子李林于紫宸殿素服监国摄政。是夜,皇后亦薨,帝后合葬昌陵,谥号昭宗敬后。
      李林按制登基,大赦天下。于内,他勤政爱民,在位期间唯一一次大兴土木,便是重建废弃数十年的含元殿。于外,和诸国互通有无,远交土蕃普光赞普,合力击退野心勃勃的印度,共稳西域丝路通畅安宁,延续了至诚年间边境无大战的局面。
      唐亡,天下大乱。及至宋时房钱士偶得《沐公翔集》,其中不但记载沐王少时事迹,更言明其女子身世,文笔流畅,暗藏思念。
      房钱士虽为商贾,祖上亦是书香门第家学渊源。闲来感于沐王女女成亲相携一生之事,亦多唏嘘。
      一日忽悠灵光乍现,房钱士执笔埋头于书案。不多时,素绢上,沉香亭依旧,荷花开遍栖凤池。一窄袖玉冠的年轻人怀里揽着个红衣披帛的姑娘,正细语着。
      清风自窗外悄然进屋,吹起画卷边缘,吹皱一池荷花。那情真意切的一对璧人,也刹那间鲜活起来。
      眼眸一动,懒洋洋着,亦情深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61章 第一百五十七回 安此亿兆生(八)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