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欢迎访问晋江,请[登入/注册]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琴心与理 ...

  •   雨后初晴,清隐岛空气里充盈着丝丝缕缕的花香与草木气息。晨风轻拂,使得远处山峦皆笼罩在一片淡淡的青碧之中。岛上古木参天的小径旁,一汪清泉潺潺而流,映照蓝天白云。如斯清雅景致之下,柳墨絮、白瑶正相携漫步前往一处雅舍。那是岛上老人——亦是墨家长辈们常聚之地,听闻今日有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人要抚琴讲学,以琴音为载体阐述何谓“非乐”之真义。

      雅舍坐落于竹林深处,小窗外凤凰木花瓣零落满地,似为迎接这场琴会而铺陈的红色地毯。柳墨絮与白瑶推门入内,只见屋中素净,一侧垂挂有墨家先贤画像,几案上摆放青铜香炉,一缕檀香幽幽冒出。正面靠窗之处,坐着一位鹤发童颜的老人,衣袂洁净简素,双手轻抚古琴,面带慈和之色。

      老人见二人行礼,微微点头示意。此時琴音尚未起,但屋子里自有一种神秘静默的氛围,令人身心都随之安稳。柳墨絮与白瑶于下首蒲团上恭敬坐定,绕梁的寂静似乎在等待某个契机的破晓。

      老人缓缓将指尖落于琴弦,轻拨一记,“铮”然之声出,如同深山涧底一道清泉,沁人心脾。曲声初时柔和舒徐,不急不缓,将人带入一片恬淡景象:若看见晨阳轻照林间,翠鸟在枝头低鸣,熙然岁月不惊。一曲将毕,老人环顾众人,徐徐开口:“昔日先师墨翟曾言,‘非乐’,是指不鼓吹靡靡之音、奢靡享受,但并非排斥艺术本身。音乐当如今日这般,慰人心神、教化品性,而不可助长穷奢极欲。诸君以为然否?”

      屋中十数同门弟子正侧耳静听,其中一人恭敬作答:“弟子以为,琴瑟若能导人胸怀仁爱、理性与勇气,则为好音乐;若一味豪奢淫逸,沉湎其中而不思进取,便是过度享乐。‘非乐’教诲,正是要人们明辨何为正向之乐,何为堕落之乐。”

      老人欣慰点头:“不错。音律并非罪,君子学与玩皆要有度。墨家主张兼爱与理性,若能使音乐发扬仁德,便是‘兼爱、非攻’在精神层面的延伸。”

      言毕,又见柳墨絮神色凝思,老人微笑示意她可直抒己见。柳墨絮略微垂目:“前日师长曾言,动乱易令人迷失本心。若世俗纷争成潮,许多人会把音乐当成逃避之所或淫乐工具。可若我们能让它成为传递和谐与教化的媒介,便是对先贤所倡‘非乐’的最好诠释。”

      白瑶在旁轻轻捧手:“琴音若能使人宁静,医者也可借此辅助疗伤静心。倘经战乱纷扰,百姓皆沦为流民,心灵多有创伤,亦须一曲抚慰之音唤回对生活的希望。”

      众人凝神,纷纷暗暗称是。老人喜形于色:“此番言语,皆契合墨家之道。非乐之意,不是扼杀音乐,而是要明白音乐与心境、道德之间的关系。正如梁柱支撑屋宇,乐音也可支撑人心,使之更向光明。”

      琴会中段,老人再次拨动琴弦,旋律渐渐高亢,如潺潺溪水奔向山涧,或如晨风抚过峰岭,激荡起远方的回响。一曲流转,仿佛在诉说世间百劫风云,高潮处又带着丝丝悲悯,为苍生疾苦而叹。柳墨絮闭目听着这曲调,心中渐渐浮现出朝堂动荡的画面,以及沈霖劭在来信中诉说的忧思。

      她想起自己即将与白瑶同行离岛——行囊已备,只待风便可扯帆,便能踏上前往京都的航程。从此学堂里潜心钻研的日子将暂别,但她清楚这是命运的召唤:若留守岛中,虽可安逸度日,却无法有效阻止外界动乱对百姓的侵蚀。

      琴音一收,老人抬眼看她:“墨絮,你心有所思?可有话与我等分享?”
      柳墨絮睁开双眸,郑重行礼:“弟子心神浮动,因即将离岛,不知前路几多凶险。若外面真的兵戈四起,我们所学的‘兼爱’、‘非攻’能否赢得世人认同?一如琴音之美常常被庸众忽视,只有真正向往平和的人才懂得聆听。弟子惟恐自身力量有限……”

      老人轻抚琴弦,笑道:“一曲入心者定会有所共鸣,这道理虽微,却放之四海而真。想当初先师墨翟各国奔走,处处受阻,亦未曾退缩。我辈后人亦该存此决心。你若动身,不必忧虑太多,但行正道便好。琴音虽柔,却可化人之坚硬,兼爱亦是如此。”

      柳墨絮默默点头,一股坚定从心底升起。她明白,眼前数日或许是她与白瑶在岛上的最后数度琴音飘扬的时光,此刻每一声弦动都在提醒她珍惜当下,也要无惧未来。

      与此同时,万里之遥的霁月国京城,夜色深沉。皇宫高处的殿宇里,廊柱与斗拱在昏黄灯火的阴影中,显得肃穆威严。沈霖劭于宫苑一侧的静室中默坐,白玉般的指尖轻触琴弦,心无旁骛地弹起一曲。

      然而这曲子与清隐岛的雅会恬淡截然不同。它带着无可忽视的忧虑与沉郁,曲调时而攀升如暗潮涌动,仿佛宫廷中无形的权势争夺,不断撼动着他所珍重的万民之利;片刻后又骤然转弱,像一声声叹息,由繁华盛景跌落进阴阳相争的沧桑。

      他想起近日本已在朝堂据理力争,试图引荐兼爱惠民的新法,却被某些守旧派贵族以“违背祖制”之名驳回,更有外戚势力暗中排挤,不愿看到“兼爱、非攻”的理念在朝中生根。背后错综复杂的关系网,让他多番受阻。无论他如何解释墨家之技可护国防、利民生,都难以破旧势力的顽固防线。

      然而,琴声并未因此停滞。沈霖劭借琴音抒发胸臆,却也在曲子的尾声暗暗注入一抹坚韧。正如他在信中向柳墨絮所说:若有彼此呼应,这份理想绝不会是孤军之战。一想到柳墨絮与白瑶即将离岛来京,他内心微燃的希望之火又在指间流淌,一股铺陈远方的温暖力量让他放缓了琴声,最终以微亮之调收尾。

      余音缭绕,沈霖劭抬眸看向窗外幽暗的天幕,只见一弯月轮正缓缓升起,清冷之光笼罩宫墙,却也映亮了琴面上残留的光泽。那是他与清隐岛的纽带——对科学与仁爱的共同追求,也是一种超越世俗权谋的深层契合。

      次日,沈霖劭骑马出宫,来到一处幽静的王府边院。他常在此地小憩,远离喧嚣,以沉淀思考。他站在拱门下回想前夜琴声,心中暗道:“父王日渐对我不满,只因我与朝中保守派针锋相对。若不是有质子身份牵制着邻国,恐怕……不过,我既无法放弃初衷,便只能走下去。”

      在雕花栏杆边,他低头轻抚袖中那块玉佩,正是寄给柳墨絮同款的那一套王室传家玉。沈霖劭望向院中静立的几株粉梅,脑海里浮现柳墨絮清雅的面容,想象她听琴时神色淡然,却往往于琴声里蕴含锐利洞察。他轻声喃喃:“琴能通心,理能济世。只要你我齐心合力,无论外界疑阻如何,也必能化险为夷。”

      再看清隐岛这边,琴会结束后,白瑶扶助老人收拾琴案,柔声道谢:“谢谢老先生今日抚琴,让弟子心头多了几分明悟。先前我总以为医术便可救人,如今才知情志亦是疗伤一环。”

      老人点头:“人心若病,药石无效。你若回京,多留意战乱阴影下的人们。所谓‘兼爱’,要先抚慰心灵,再疗其身。”

      白瑶记下这句话,心中缓缓生出一股新的感悟:若要真正行医治国,必须以道德与理性为根本。琴声仅是一引子,更多是她和柳墨絮即将携带的墨家精神。她暗下决心:于宰相府中若能确立自己的话语权,不仅要支持柳墨絮在科学与工程上的改革,更要带动医道广施,以济天下苍生。

      临近黄昏,柳墨絮与白瑶告别老人,沿山间小路下行。此时霞光如火,流云翻卷,遥遥可见天边那一抹淡淡的弯月已然挂上,似与晚霞交织在一起。两人一路沉默,却在山脚不约而同停住脚步。

      “我想,老人这一曲当中,也有对我们临行的祝福。”柳墨絮轻声道。

      白瑶看她:“是啊,琴声如同我们心里那份理性之火,看似柔静,却能照亮不少地方。我忽然想到沈霖劭或许也会于深夜弹琴,曲中满是对国家前途的忧思。你二人虽千里相隔,却运用相同的旋律诉说同一份理想,想必是一种奇妙的心意相通吧。”

      柳墨絮嘴角浮起一丝浅笑:“但愿如你所言。我们来日一旦进京,必得披荆斩棘。不过,既有志同道合者相伴,便不会孤单。”

      说罢,她们抬头仰望山巅之月。这几日岛上天气晴好,日月同辉不时出现,也宛若对此刻她们心境的象征:未至夜深,竟已先见到月影。光明与隐忧并存,正是此时世间局势最真实的写照。

      夜幕降临,竹舍里燃起明亮的油灯。柳墨絮与白瑶正与万师、青师等长辈相聚,共进简素的晚膳。饭毕,万师再度拿出一只墨制曲辕琴,赠予柳墨絮:“我观你素来嗜学文理,却也不乏心性之柔,故若那日于京中疲惫,可拨弦自遣,或辅以‘兼爱’之理启迪世人。”

      柳墨絮双手接过,致谢道:“多谢师长。即便身处朝堂,也不能忘记这琴心与理性的融合。”

      青师则示意白瑶:“你医术有成,此琴亦能用作心境调理。你二人何妨共用此琴,他日若诉说不清时,让琴音带走烦乱,或许能让你们重新梳理思绪。”
      白瑶郑重点头:“我们一定会好好珍惜。”

      众人又于灯下闲谈良久,纷纷对她们此次离岛之行寄予厚望。有人提及兵机谋略之道,也有人叮嘱保护自身安危。此刻屋外蟋蟀声声,竹影摇曳,仿佛亦在低吟送别。一室暖意包裹着惜别与鼓励,二人只觉心中既沉重又踏实。

      日暮过后,海风徐来,柳墨絮与白瑶最终还是回到竹舍。收拾好一切细软后,却仍无睡意。两人相视片刻,忽而相继走到院中,在一方小石桌边坐下。月光清冷,洒在庭前,使石桌上的花瓣呈现朦胧的银白之色。

      柳墨絮拿起新得的曲辕琴,指尖轻轻拨动弦声。初时仅是试音,声音略有生涩,但她闭上眼后渐渐融入琴韵,使出岛上老人所授与自己的见闻、心得。一曲虽未完整,却带着她此刻心中腾起的坚定。

      白瑶屏息聆听,只觉琴音与夜色相谐,余味悠长。过得片刻,她柔声问:“这是你为我们的离去所作的新曲吗?”
      柳墨絮轻启眸,点头:“算是随性而作,名为《兼光》。愿此音能跨越海潮与黑夜,与你我、与沈霖劭,都在某一刻心灵相连。”

      庭院里,琴声余韵不绝,如同月色静洒。一边是白瑶怀揣医者仁心,以‘兼爱’普济人民的使命感;一边是柳墨絮以理性之灯号召天下,以“非攻”护苍生免于战祸的志向。两条道路,亦在这琴音里渐渐合流。远在宫中的沈霖劭,或许也在某个幽静的夜里,听见了一缕无形的回响。

      翌日,他们将借海船离开清隐岛,而琴声可能如渔灯随波逐流般,伴随着彼此跨越漫漫长夜。待到他日朝堂风云变幻,再聚首时,这抹琴心与理想的交汇,或许能开出光华动人的花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嗑到了嗑到了
    kswlkswl
    [展开]
  • 内容:请您先登入后再发言![登入/注册]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