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第九章 ...
-
那信笺是勇毅公在宁国公府附近接到的,当时送信人徘徊在宁国公府门前,东张西望,正巧碰上准备回府的勇毅公,便凑上前来,小心翼翼将信笺给了勇毅公。还反复叮嘱他,一定要转交给宁国公。
现在想来,许时那人发现自己被跟踪,不能把信传给原本要给的人,这才给了勇毅公。
倒也算是歪打正着。
勇毅公一头雾水的走到宁国公府门前请人前去通传。
就在等人的当口,他摸着信纸觉得有异,颠来倒去看了半天,这才知道这是封密信,也才明白方才那人为何在门口踌躇半天不去送信。待到宁国公府的下人将他引入府内,他便与宁国公一起解读了密信,看到了信上真正的内容。
老皇帝早就知道昭瑞亲王有不臣之心,所以又是让顾孟两家联姻,又是派孟曦领兵剿匪,只是昭瑞亲王起事突然,多亏了这封密信,才让皇城中的人有所准备。
顾家人从朝堂上下来回到家中,拉着顾程安左看右看。饶是他母亲萧氏,宫变之时都镇定自若调派府兵保护家宅,此刻却还是没忍住流下泪来。老国公拍着孙儿的肩膀,手也在止不住颤抖。
“德谦,你怎会出现在大殿之上?这几日你去哪了?”萧氏擦了擦泪,这才想起来询问顾程安这几日的动向。
顾程安望向祖父和母亲:“长辈们可还记得圣上让宣读的那几页纸?”
老国公和萧氏点点头,顾程安便将自己这几日的经历全盘托出。
老皇帝先是命他负责亲王返京相关事宜,他住进别院后没多久,便发觉王爷总是不在住处,有时有些事情要找他商定细节他也不在,问起下人来也多是含混其词。顾程安便悄悄去寻。
结果一寻,让他发现王爷竟然和山匪秘密相见。
顾程安认出山匪,是因为这人手上的刺青,和那日将自己掳走的那群山匪的一样,再加上他们的神态语气,他直觉这人也是从那伙山匪中逃出来的。
也许是王爷觉着大事将近,又或许是觉得自己保密工作做得很好,一时之间竟也没发现顾程安。顾程安探听到一些消息之后怕被发现,也便不再跟踪,而是给家里写了信,希望祖父可以上报朝廷。
没想到这封信差点没送到,还得多亏了勇毅公,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递交给老皇帝的那几张纸,就是顾程安查到的包括昭瑞亲王在内的许多官员,与山匪私下交易,勾结昭瑞亲王谋反的证据。也正是因为自己查到了这些证据,成为了抵御朝堂上流言攻击的有力武器。
孟曦此刻正在家里窝着,听老孟也在讲这段曲折。
孟曦越听越惊讶——这还是那个劝自己对山匪网开一面的圣人吗?
老孟弹了她一脑瓜崩:“人家只是人性本善,不是傻。”
孟曦揉着脑门儿点点头。
过了惊蛰,老皇帝病情减轻,趁着神智清明,也还能走得动道儿,抓紧时间为太子举办了继位典礼。结果典礼刚办完没多久,老皇帝就驾鹤西去了。
同时故去的,还有押在牢中的昭瑞亲王。
昭瑞亲王虽然是反贼,但毕竟是现任国主的叔叔,幼时的情谊十分深厚。小皇帝接连遭受打击,意志消沉了好几日,急得大臣们纷纷贵在殿外,劝他要节哀,更重要的是,要赶紧上朝处理国事了。
孟曦突然觉得,这么看来,做人做到皇帝的份儿上,也多少是有点可怜。
在众人的请求声中,小皇帝终于收拾好心情,开始了他作为一国之君的一生。
小皇帝刚上任,有许多事情需要忙,除了每日都要批阅奏折,还有个叛乱发生时,任何动静都没有的镇远军。如今处理京城这边的事已经耽误很久了,也是时候派人去北边看一看了。
放眼满朝文武,宁国公年迈,日前就已告老还乡,也就勇毅公是个人选。
于是隔日,勇毅公领了北上的圣旨,收拾好行囊,带着协助他的顾程安启程了。
老皇帝过世之后,新皇继位有许多事情要忙,一时之间虽然没什么人提起顾孟两家的婚事,但毕竟也从没说过取消。顾程安见到勇毅公的时候,多少还是有点局促,这种局促和以往的都不太一样。
说来也奇怪,一直到出了京城他都没见到孟曦。按理说,孟曦不应该和勇毅公夫人一同在城门口送行吗?
赶了一日路,众人找了个地方稍作休息,顾程安也下了马车,想着四处走动走动,不经意间听见了一个熟悉但又有些陌生的声音。
他循声望去,发现是一位年轻副将,正在和周围的人聊天。说话间,年轻副将抬头望过来,正好对上顾程安的眼睛,顾程安愣住。
是孟曦。
他从未见过如此装束的孟曦,一时看呆了。
孟曦见他看着自己,便向他走去,不出意外的,顾程安的脸一下子就红了。
“有个问题我想问许久了”,孟曦在顾程安面前站定,“小公爷怎么一跟我说话就脸红啊?”
顾程安被问得不好意思,挪开目光,用孟曦也差点听不见的声音嘟囔着:“见卿之姿,如观星汉。”
孟曦:“?嗯?什么?没听清?什么轻喊?”
顾程安摇摇头,一拱手:“以后还要请孟副官多多指教。”
孟曦傻乐:“好说,好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