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6、好算计 ...

  •   李朗心情郁闷地回到宣徽殿,看到王沅已备好了四菜一汤摆放在饭桌上。这张饭桌是前阵子刚叫人做的,李朗还被王沅嘲笑说混了两年才混到一张饭桌。看着正添饭的王沅,李朗原本阴郁的心情略微好转,他走到王沅身边,搂住她的腰,笑着问道:“又亲自下厨了?”

      “闲着没事。多教她们几个菜,以后好偷懒。”王沅转身为他擦了擦额上的汗,“今天怎么样?没出什么幺蛾子吧?”

      李朗把方才在延英殿的事情细细与她说完,没好气地说道:“送了公主过去还打算再割地献媚,这还是唐朝盛世呢!这位太平姑姑也不顾着点脸面。”

      王沅听到李朗制止了割让河西之地的事情,忍不住嘴角就弯了,“不错啊。没白早我两年。这件事做得太好了。”

      “真的好吗?其实我都不知道自己这么做到底是不是真的对了。因为没答应把河西之地给吐蕃人,他们这一年多来就没消停过。”李朗说着眉头不觉紧皱起来,“因为是我的坚持而引发的持续对峙,所以每次那边略有动荡反复,太平公主就要反复拿出来说,让人烦不胜烦。”

      “即使把河西之地给了吐蕃人,也不过是徒然资敌罢了。欲望怎么会有止尽的时候呢,他们不会乖乖罢手的。你没做错,吐蕃和大唐的争端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王沅感觉到他的情绪波动,轻轻握住他的手,安慰道。

      “有空给我上上历史课吧。王老师。”李朗疲倦地把头靠在王沅肩上,“掌握历史车轮前进方向实在不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王沅有些心疼地抚摸着他的发,她可以理解李朗的心情。对于身边的人事物,他可以用自己的观察去了解去判断,但是,对于这个国家的政务他却没办法十分笃定。大唐帝国的疆域如此辽阔,而这个时代的通讯又是如此的落后,他所能拿到手的资讯是那么的有限,他的决定又关系着那么多人的命运乃至整个国家的未来。他们都只是来自现代的普通人,心理素质也就那样,面对这种压力很难安之若素。

      “吃饭吧,边吃边聊。别给自己太大压力。有事情,我们可以一起商量着办。”王沅牵着李朗的手走到饭桌前,拿起筷子往他饭完里夹了一块肉,说道,“回头我试着把吐蕃和大唐接下来几十年的历史交锋都拿笔记录下来,拿给你看看,作参考。”

      李朗看着王沅的动作,心里觉得很是温馨,忍不住握紧她的手,说道:“阿沅,幸好还有你在我身边。”

      王沅冲他轻轻一笑,说道,“吃饭吧。”

      “阿沅,你觉得沙陀部这位硃邪辅国来长安到底有何目的?历史上唐朝是怎么安置沙陀部的?”李朗囫囵吃了几口,放下筷子又惦记上了方才的事情。

      “历史上……”王沅皱着眉头想了想,“历史上好像是安置在北庭附近,安史之乱时好像还向他们借过兵。不过这个沙陀部在晚唐倒是威风了。整个晚唐五代就是沙陀人主宰北方的历史。”

      “晚唐我倒不去管他,儿孙自有儿孙福。只是眼下这沙陀部该如何处置,倒得费些思量。虽然历史上是把人放到了北庭。不过我总觉得这对父子虽然名义上说听凭安排,但是心中说不定另有思量。”李朗的食指与中指微曲,在饭桌上轻轻敲着。

      “沙陀人骁勇善战,他们的处境和历史也决定了他们现阶段必须对大唐忠心耿耿。”王沅见他吃饭还心心念念着这些事,怕他思虑太甚伤了身体,便开口安慰道,“我觉得你倒不必考虑太多。说实话,形势比人强,现在无论你做什么决定,他们都只有乖乖接受的份。”

      “我懂你的意思。我让高力士跟着去安置他们,注意他们的言行。等高力士回来,就可以知道他们的心思了。到时候我们再商量怎么办。”李朗收回心神,也给王沅夹了一道菜,说道,“吃饭。”

      两人一顿饭吃罢,安婉进来禀报说,一位沈姓年轻太医求见皇后。

      “沈姓太医?他找我有什么事?”王沅听着陌生,正想回绝。

      “安婉,你去带他进来。”李朗拦住王沅,张口吩咐道。

      “怎么回事?”王沅奇怪地问道。

      “父皇最信任的太医就姓沈。这位沈太医来见我,定然是有事相告。”李朗附在王沅耳边轻声说道。

      王沅想了想,也记起睿宗身边的确有一位沈太医,在汤泉宫的时候每逢病痛就常常召见,那是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先生。倒没想到李朗已经把那位沈太医拿捏在手了。不过,方才安婉来报说是一位年轻太医,大约是那位的子侄辈吧。

      “臣沈容拜见大家,皇后娘娘!”沈容从容不迫地向帝后二人行了一礼。

      “平身。”李朗很是随意地扶他起身,两人显得很是熟稔,显然有过多次交流机会,“小沈太医此来所为何事?”

      “家叔托沈容来禀报一事。”沈容从容地把方才太平公主去而复返之事一一说了,“家叔说,观太平公主脸色定然另有筹谋,大家还须小心才是。”

      “予知道了。你们叔侄都辛苦。”李朗沉吟了一下,点了点头,“予会好好应对的。你且先回去。”

      沈容退下后,李朗却是露出了笑容,转头对王沅说道:“看来,我们这位太平姑姑开始发力了。应该是想把我赶出长安之后,再从容布置推他人上位。只是却不知道她看中了我哪位兄弟。”

      “睿宗身边的人都被你买通了。太平公主那边应该也有吧。现在怎么办?”王沅看他这么从容便知道一定已有了对策。

      “将计就计好不好?”李朗笑嘻嘻地说道,“既然要派我出去巡边,那自然要多带些人马才显得隆重。回头我就光明正大要求召集兵马在长安整军,她急于赶我离开,肯定不会反对。”

      “也可以顺便当作你的唐朝版黄埔军校的前期准备。”王沅想了想,帮忙出主意道,“来年开春要开科举了吧,或者我们到时候效仿武后也开一次武举。”

      “嗯。这个主意挺好,我们和人商量着实行。”李朗牵起王沅的手,说道,“下午陪我出宫一趟。我们去见几个人。”

      “谁?”

      “要办骊山讲武,总得找专业人士问问意见。这两个应该算是文武双全的专业人士。我们得学习下刘备,礼贤下士去问问。”

      “是吗?叫什么名字?”

      “一个叫张仁愿,一个叫郭元振。”李朗叹了一口气,说道,“都是有一定能年纪的老头子了,身体都不大好,不过他们都是实战经验丰富的将军。骊山讲武学堂办起来,我计划请他们去做老师的。”

      “这两个人我知道。”王沅听得眼前一亮,“原来他们还活着。我还以为已经……”话说一半,王沅连忙掩住嘴巴,吐了吐舌头,“呸呸呸,童言无忌。”

      ……

      此时,沙陀部被安置的驿馆里,骨咄支正和他的父亲辅国以突厥方言进行着激烈的争执,因为不是用唐音,所以父子二人都忽略了隔窗有耳之事。高力士带着一位精通突厥语的通译在隔壁房间愉快地听着壁角。

      “大唐也不过如此!终究是不敢和吐蕃作对。”骨咄支双拳紧握,看着父亲辅国,“我们走吧,父亲。投靠吐蕃至少我们还可以回到故土。吐蕃人也会需要我们的。”

      辅国的精神略有些萎靡,他的脸上出现了痛苦的神情,说道:“骨咄支,我们不能回去。”

      “为什么?难道你要听唐人的话,被他们随意扔到一个地方,做他们的看门狗吗?”骨咄支拳头握得更紧了。他不敢对父亲动手,只得恨恨地捶击柱子。

      “可依附了吐蕃,却必须做他们的马前卒。”辅国紧抿着唇,说道,“吐蕃人从来不会吝惜投靠者的性命。依附大唐至少沙陀部的族人还是自由人,若归附了吐蕃,我们的族人只能是他们的奴隶。大唐哪怕不能帮我们夺回故土,庇护我族却已足够了。”

      “靠这个奢靡软弱的国家庇护,能有什么出息?”骨咄支冷冷哼了一声,反唇相讥,“沙陀部的勇士应该是大漠草原上自由翱翔的雄鹰。天可汗之国已经变了,既然指望不上,我们应该靠自己重回故土。我相信族里的勇士都愿意为此流尽最后一滴血。”

      “……骨咄支,你还太年轻。族长的责任不是让族人流血,如果你一直这么想,我是不可能放心把族人交到你手里的。”辅国沉重地摇了摇头,说道,“最重要的不是土地,是我们沙陀族能够继续延续下去。如果我们像唐人有这么多人口,你或许有肆意的资格,但是你是沙陀人,你没有。大漠上纷来攘往的争斗那么多,如果身为族长的你不明白这一点,沙陀族很快就会在无谓的争执中耗尽最后一滴血,让我们的部族被其他大族吞没,不留下半点痕迹。骨咄支,天下很大,沙陀人太少了。我带你来大唐,就是希望你通过这一路的旅程,看看外面的世界,消磨掉你那点不切实际的争强好斗。”

      “父亲……”骨咄支还想再说什么,却被辅国挥手拦住了。

      “我累了。你先出去吧。明天还要去见唐皇。”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6章 好算计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