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王秋云去了柴房,见屋里来了好几个人,便说:“江大哥来了,我去烧水做饭。”
她是认识江山青的,他丈夫亡故的事就是他传的信儿,也知道他跟丈夫有些情义。
蒋鹭转头说了句,“辛苦王嫂子了。”江山青抓着他的手,他一时也走不开。
江山青的母亲柳大娘出了柴房,跟王秋云一起进了厨房。
“刘家的,我来帮忙。”
“哎,好。”
两人一个烧火,一个淘米洗菜忙碌起来。
江山青一家是趁着天黑村里人都在睡觉悄悄来的这边,没有驴车、马车,走了三个时辰,妻子焦红锦本就体弱,这会儿靠在江山青身上,半点儿精神也没有。
江山青喏喏不知如何开口,还是妻子拍了拍他的后背,他才鼓起勇气,“那天你走了以后,我仔细想了想,那生意不是不能做,便想着过了年拿手里的银子做头钱,不想昨儿个在镇上遇见了要债的。”
江山青家的债主多,镇上那个算是欠得少的了,也不曾到村里寻他,想来是知道他家穷困,就是变卖房产也不见得能换回二两银子,不想却在镇上遇见了,去的还是镇上最有名的酒楼。
于是等江山青从酒楼出来以后他就开始要钱,江山青自然没有,那人拖他到暗处就是一顿拳脚,末了搜走他身上的一两银子,放话说下午就去他家要剩下的十四两银子。
江山青不敢耽误急忙赶回家,将家里的银子藏起来,下午那人果然来了,还带着其他人,一行五人把家里翻了个底朝天,只翻出三个铜板。
登时气得不轻,揪着他儿子的衣襟,“我给你三日筹钱,若过了时辰,你家这小子就归我了,镇上刘老爷正在收人,京里有人要来,缺人伺候,到时候阉了正好送过去。”
他们没把孩子直接带走,江山青一家惴惴不安的过了一天,思来想去只能来投奔蒋鹭。
蒋鹭听后安慰他道:“江大哥你们只管在此住着,旁的事有我。”
家里几间屋子都住了人,这会儿能腾出来的只有这间柴房,也好在是前几天给腾出来了。
天已经大亮,盛屏这一觉睡得舒服,一开门就闻到了米香,往厨房走时,看到云云牵着个小男儿在菜圃里摘菠菜。
“云云,那是谁家的孩子?”
云云拉着江小苗走到盛屏跟前,这几天她跟盛屏熟悉了,不那么怕生了,“二婶婶,他是江叔叔的儿子。”
盛屏正奇怪,王秋云从厨房走出来,“是我们村里江山青家里的孩子,不知道蒋兄弟跟你提起过没。”
蒋鹭年前跟她说起过,她立刻点头,“说过的,他们家这是?”
王秋云拉着她进了厨房,柳大娘正在盛饭,见她来了,不好意思道:“打扰你一家人了。”
柳大娘盛了一碗小米粥,用盘子装了些菜,端着去了王秋云屋里,焦红锦正在里面歇息。
王秋云给盛屏盛了碗粥,拉着她在厨房的长案坐下吃饭,跟她说早上的事。
盛屏听了心里有数,“相公让他们住在柴房?”
“是啊,也没别的地儿了,等过些天我娘家来人把我和云云接走,再让他们搬去我房里住。”
盛屏点点头,“你的家书昨天相公就寄出去了,怕耽误时间,特意给了双倍的脚程银子,估计半个月就能有回信。”
王秋云笑道:“只盼着能有个好信儿。”
蒋鹭和江山青跑了一趟荣树河家,借了两架床、一个衣柜,把柴房布置出来,柴房本就宽敞,放上两架床也不拥挤,中间还隔了有两米的距离。
江山青和儿子睡外面的床,用饭桌和屏风一挡,分了个里外出来,柳大娘和焦红锦睡里面。
江山青一家就带了两个包袱来,都是些衣物,总共也没多少,半个柜子就够装了。
盛屏把家里的褥子棉被拿给他们铺床,知道焦红锦体弱怕冷,把自己的皮袄拿给她,让她披着,还灌了个水袋,让她捧在怀里好好歇息。
见她精神不好,便要她躺下,焦红锦却摇头,“一躺下就心慌,坐着好受些。”
盛屏回屋把自己的竹抱枕给她拿过来,“焦嫂子你抱着这个趴在上面歇歇。”
焦红锦接过来抱在怀里,没一会儿靠着睡着了。
盛屏把门关上,把两个孩子柳大婶和王秋云叫去了她屋里。
荣山村虽然讲究,但到底是乡下人家规矩没那么大,眼下是冬日,哪能让客人站在院子里吹冷风,索性到屋子里坐着说话,本来盛屏还要给焦红锦提个炭盆去,柳大娘拦着没让。
“她体弱,闻不得炭火味儿,也不敢太靠近火炉,现在这样就挺好。”
蒋鹭认为躲着不是办法,他让江山青把欠的银子和人名说给他,他列个单子出来。
两人在书桌前坐了有半个时辰,把欠银都理清了,一共一百零三两。
蒋鹭认为这钱得还,但不能直接还,最好找个中间人,不然他们只当江山青发了横财趁机讹诈,届时将难以脱身。
蒋鹭想了下这件事得请他大哥出面。
蒋鹭担心事情拖久了影响他们后面的盘算,第二天就去了镇上找了蒋城,将银子和名单给了他,请他帮忙。
蒋城应下,接过后收下单子,让他放心。
回去时,蒋鹭见镇上的油铺已经开了门,这几天盛屏说要做些素油炸的肉酱来下饭,他就买了十斤大豆油。
盛屏有做肉酱的打算,跟王秋云说了。
隔天一早,王秋云和柳大娘就背了背篓上别山找野蕈,本来盛屏也想去的,柳大娘拦住她,“我那媳妇就是因为小产时没养好,这才坏了身子,你还是多歇会儿,等过了十五再出去活动。”
蒋鹭也觉得这样好,考虑到柳大娘和王嫂子都是客人,他本要自己上山,盛屏却让他去买新鲜猪肉,回来还要剁成肉馅,要跟野蕈一起做菜,如此分工,他就不再说什么了。
柳大娘和王秋云背着背篓上山,她们两人经验不多,路上遇见了柳茵茵,一交谈才知道他们是蒋鹭家的客人,就带着她们一起找野蕈。
柳茵茵专程来找野蕈就是因为盛屏先前送的那罐子野蕈油,不管是吃面还是炒青菜,放上一点儿,顿时鲜香无比,家里人口多,没吃几顿就没了,她就想着趁这个时节自己弄几坛子。
三人各采摘了满满一背篓才下山,柳茵茵不着急回家,说是要问盛屏配方,三人结伴同行。
她们到时,是盛屏开的门,两个孩子正在厨房吃饭,蒋鹭和江山青已经出门去了,不过厨房的长桌上却摆着不少的食材。
蒋鹭出门前,剁了十斤的猪肉馅,三分肥七分瘦,又在田埂上挖了半篓子的野葱回来,切成长段,冬笋切成丁,其他姜、蒜、花椒、嫩花椒叶等调料依次摆开。
知道柳茵茵是为了配方来的,盛屏也不藏私,跟她说了荤油该如何做,素油又该如何做。
柳茵茵问完走了,柳大娘和王秋云就在厨房里忙开了,也不要盛屏帮手,让她站在一旁指导就行。
野蕈先分种类,把鸡枞单独拿出来,用大豆油做成鸡枞油,其他野蕈切成丁,和着肉馅做成酱。
云云和小苗吃了饭,不愿意离开,厨房里都是肉香,他们舍不得走,柳大娘就招呼他们去添柴,也能烤烤火。
杂菌和着三分之二的肉馅一起做杂菌肉酱,剩下的肉酱和冬笋一起做成竹笋肉酱,野葱只用清油炸,做成葱油。
忙了一上午做出了两种油、两种肉酱。
盛屏之所以这样做,也是为了方便。
再过两天他们就要忙着修房子了,早上这一顿能简单点儿最好,下个面条放勺子油、肉酱,也不用再调味,省事多了。
当然这是盛屏一个人的想法,在柳大娘和王秋云看来,虽然得了风味,但素油贵,不值当如此。
初七蒋鹭在外面忙了一天,前一天已经查了良辰吉日,初八就要正式动工修房子,工人由荣树河出面已经找好了,都是村里的壮劳力。
动工前有祭天地的仪式,得杀一头猪,用猪头做祭品敬天敬地,荣树河提前留了猪,祭拜过后,工人们吃一碗猪头肉的细面就开始干活。
工地的活儿,盛屏帮不上忙,家里的活,但凡要碰水,要用力的,都被柳大娘和王嫂子抢着干了,她无事可做,只好陪焦氏聊天。
这些天,盛屏按照刘二婶从前给她补身的法子给焦红锦养身体,现在焦红锦脸色好多了,人也有了精神,不用天天在床上躺着。
天气又好,两人一到下午,就把凳子摆到院子里,弄一壶荷叶水,吃点儿瓜子核桃,看孩子们在院子里跑来跑去。
房子才动工,要先锄草、整地,盖房所用材料,村里人家有的就在村里买,没有的就去镇上采购,有些材料得订做,就要多等些时日。
等到所有材料齐全了,已经是半个月后,这时整地工作已经结束,可以开始挖地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