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24章 人情 ...

  •   --

      “人情随礼陋习 ”,属于借机敛财的不良风气。
      这从一种传统习俗蜕变出来的结果来说,倒也恰如其分。

      然而,任何“物种”的蜕变,必然有着“适者生存 ”的规律,那么,人情随礼的传统习俗蜕变为如今的借机敛财,在社会环境上到底有着什么“造化”因素?

      有一句话叫做“穷得只剩下钱了 ”,不知是富人的炫耀还是穷人对富人的揶揄?
      但用来解读人情随礼“蜕变 ”之谜却十分合适。

      把“穷的只剩下钱了 ”拆解填充,就是“穷尽的人际关系,只剩下金钱来维系了”。

      人情随礼陋习,从民间上升到官场,以此引申出这种“礼尚往来”,实则已经演变为“寻租 ”关系的观点。

      如果说“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使用公交车或用公款、公物送礼 ”属于权力寻租,那么,民间“用一切机会办酒席 ”也是为敛财而设的一个个临时“摊位 ”。

      人际关系“穷的只剩下钱了”,用钱来维系的人际关系,必然带有买卖或租赁的色彩。
      毋容讳言,人际关系冷漠,公共道德滑坡,社会诚信式微是不争事实。在利益面前,别说是公共关系的无情,亲情也在疏离。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下,本来是体现亲情或友情的人情随礼,必然被赋予物质的价值属性。

      在这其中,看似已经到了称兄道弟的官场,但勾肩搭背的“亲密”,还是基于利益输送达成的权力寻租。其中“革命友谊 ”早已丧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权力寻租下的“买官卖官 ”、贪污受贿。
      而对于这些,在落马贪官的忏悔中,还执迷不悟于“礼尚往来 ”中可见。
      人情随礼演变成利益交换的筹码,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被社会“约定俗成 ”。

      在这样的社会价值观之下,借机敛财变得顺理成章。
      官场可以“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中使用公交车或用公款、公物送礼 ”寻租权力,民间何尝不可借“父母大寿、新生儿满月、孩子上学、参军、盖房子、买房子、订婚、结婚 ”等设个“摊位”?
      二者虽然程度不同,性质不同,但前者对党纪国法的背叛,后者对亲情友情的亵渎,都基于一种在利益面前的不择手段。

      也难怪,谁都离不开社会关系,所以,失去了法律、道德和良心保障的各种社会关系,只剩下金钱来笼络了。
      而一旦涉及金钱关系,就难逃的冷酷无情,因此,被“搞得人人疲惫、苦不堪言 ”也是必然结果。此可谓人情随礼比天高,人际友情比纸薄。

      所以说,人情社会的弊端,实际上就是变了味的随礼。

      在社会的交往中,人与人感情的沟通有着不同方式,随礼便是其中的一种。
      挚爱的亲朋好友,朝夕相处的同窗同事,尊敬的上级领导,家中有事,都要去看看,或随上一份礼物,表达一份心意,这是延续友谊的手段,增进感情沟通的机会,这些都无可非议。

      随着随礼的次数增多,人们感到随礼不是在增进友谊和情感,好像是在相互交易着什么。

      今天你办满月,明天我过生日,今天你结婚,明天我再嫁……你送他,他送你,搞的大家频繁吃着“ 自助餐 ”,自己花钱吃自己的饭,互相浪费了金钱,主客双方都不愿意这样,但碍于面子,没有人愿意捅破这层窗户纸,就此随礼性质也变了味道。

      然而,随礼的现象却愈演愈烈,大有一发不可收拾的迹象。农村人辛辛苦苦外出打工和做生意所挣的钱,至少一二成(10%至 20%)在人情的循环中花掉了,人情多的年份把半年收入都花掉了。

      因此许多人在随礼之后,心中都极其不情愿,会在心里骂道“万恶的随礼”。

      我今年春节回老家过年,短短的十多天,喜事就碰到六次,丧事也有一回。
      光随礼钱就送出去将近八千块,这还不算,朋友一个服装厂和两个小超市的开业,三个过生日的。
      那红票子天天往外抽,抽的你心疼,但碍于“面子 ”,每次接到请帖,或者通知时,都还得满脸带笑的应道,“一定,一定,到时一定去 ”。

      但二十年前的农村,一年到头,也碰不到几次能随礼的事,随礼的钱也很少,遇到结婚喜事,重要的亲戚也就是十到几十元,若是送一百,那可了不得。

      有的亲戚没钱,送点鸡蛋和线面也成。
      那时农村穷,家家日子紧巴巴的,遇到谁家结婚和丧事,亲朋好友都齐抬锣,众帮鼓的帮忙,出点随礼钱,减少主家为办事的亏损。钱是不多,但都是带着一份真情和喜悦而去。

      现在农村生活变好,家家户户都有点钱了,随礼的钱也多了起来,要随礼的名堂也多了起来,渐渐的随礼也就变了味道。

      村里头头脑脑的干部,要是家里有个喜殡事盖房什么的,那可是大发了一笔财。
      村民哪个不巴结,巴结,都是明里一份,暗里一份的。干部家的事多,老农民的事情也不少,结婚和丧事先不算,小孩子办满月、大孩子上大学、当上兵、过生日、盖新房、搬家、开业、离了再娶、再嫁……等等。
      哪一次不得一百二百的,你请我了,我就得请你,于是家家想法子,户户找借口,都得办点事收回点钱。

      今天你到我家吃,过段时间我到你家喝,吃剩下的饭菜也不能浪费掉,人人自带马夹袋,分好打包带回家,还美言说“带回去喂狗”。

      在农村,这变了味的随礼,愈演愈烈,真不知这社会的败俗什么时候能减少或停止。

      不过,沿海村庄多数出国人的家庭,就有点特别。就是光请客,不收红包,就是让你白吃!

      因为,出国的人不管在国外经济条件如何,总比国内好吧?所谓“港客 ”、“众国客 ”或“番客 ”就是在现在,也还是算有钱人,都要装派头。若收礼收红包,就没面子了!

      像我和标富这样的收入,要培养大女儿上大学,供小儿子上中学,还贷,应付人情,今年就好像力不从心,还从二女儿那里挪用了三万元。

      还好,二女儿美美挣点工资,拿了工资帮我的忙。
      她读完初中,就去上海大宾馆前台当服务生,因为自学英语,且口语不错,接待外宾业绩好,升为前台经理,工资加奖金可有八千以上收入。
      所以,还能给我点钱帮我一点忙。

      不过,人情世故,也不是老让我出份子钱,虽然每年花在亲朋好友的份子钱要一二万元,请来请去最密集的可能是这十几年,加起来人情世故出去十万二十万。
      但我想自己的两个女儿结婚宴请也能收回十万八万的。

      儿子以后结婚请的人更多,凡是以前请过我的人情,在这次也都要一 个不漏的反请回来,就是说儿子请客更能收回红包八万吧!

      算起来,也不会吃亏,更何况人情世故不能少,也躲不开。这种金钱往来对我来说还算得上良性循环了。

      有人送来请帖,我和跃进商量包红包的事,正说着,张安娜打来电话。
      跃进有点紧张,心想:“我在榕州,她就跟踪了? ”

      “你电子厂的老职工陈师傅去世。 ”安娜说。
      “你怎么知道的? ”
      “詹师傅告诉我的。 ”
      “包一千吧! ”

      接完电话,跃进叹了一声。

      不知从某年开始,中央规定,一般领导去世了不开追悼会。搞得底层国营单位也学着不开追悼会了,单位的工会也不再发讣告。

      现在单位的老人死了,都是靠耳闻互传,才知道的。不然,就这样黯然无声地离世,也就没人情份了。
      嗨,陈师傅,几十年的老同事了,要是詹师傅不敢传话,他就不知道,老人家便悄悄地走了。

      读者可能会问:詹师傅不敢传话,又会怎样?

      传话,让普通关系的同事知道了,就要包钱呗。而且,还要问问平常和陈师傅来往的、普通关系的朋友包多少?你就跟随呗!

      跃进是有所不同,他基本上算是陈师傅的徒弟,平常又有来往,就是有礼尚往来啊!

      第二天一早,跃进送我回去,他自己又匆匆忙忙赶回了家。他老婆正等着他回来过端午节呢。

      他知道我买了新房之后,就跟我说:“您干脆把银行的贷款给还了吧!”

      我说我只能凑到两万元,因为我老公一点钱也没有,没办法一下子还清银行的房贷。

      他说,他把准备在绿岛买店面的钱拿了八万给我,而他慢慢按月还那买店铺的贷款。

      我说:“那怎么好啊?你自己要还店面的贷款,而您的钱却被我挪用了?”
      “不要紧的,我过两年也就能还掉了 ”他安慰我说:
      “我帮你先把房贷还清了,不然您月月都要还,负担是很重。 ”

      跃进心想,为了帮我,他虽把买店铺的钱给挪用了,但他的经济能力还是没问题。主要是不让张安娜知道就好了。

      可是,安娜会她真的会不知道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