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3、第23章 新家 ...
-
-
我想在城里买一套房子。
正赶上标富老乡标中了一块地,用于开发住房,他对标富说,我给你一套房子,很便宜,八十平米只要十五万。
我出了五万的首付,就定了这套在城市后山的房子,它一边面向城街,另一面却是背靠安静的后山,看过去倒真是青山绿水。
后山还有一条小溪流经房子边上,还有人常常在房后的这条溪里面洗衣服呢。就是说这套还是比较安静的。
朝向虽不是正南,而是更偏西。但山风习习,夏天就显得很凉爽。
可是,还有十万元是要向银行按揭贷款的。我每月要还一千多。
我的负担很重,又要还债,还要供女儿上大学。而老公在上海也挣不到钱,能把希希养好就不错了。
我参加黄家三伯最小的儿子结婚宴请,这本来是黄家亲兄弟的事,可我作为媳妇,却要代表老公的身份。
入宴前红包出了五千,在酒桌上,喜娘叫一声:“拜五婶! ”虽标富没来,我代表,仍要给五百的见面礼 给新娘,要不然我会觉得没面子呢。
算起来黄家已有四代了,第二代有六兄弟两姐妹,到第三代之后就有四十多人,如果子孙媳婿都来的话,就要快一百多口了。
如果跟过去那样,没有节制地生育,光是这个四代家族及姻亲的人数恐怕会超过二百人。
那么,红白(红=喜;白=丧)喜丧事要办酒,十人一桌,单单自家人就要办二十桌以上的酒。
我娘家没有兄弟,只有三个姐姐,母亲因前夫早逝,我和三姐都是后父生养的。
其他两个姐姐虽是另一父亲的,但四个女儿之间还是亲密无间。
我娘家已有四代,算起来子孙婿媳也有超过六十人了。
标富的三哥盖房子请酒,也算红包不少,因为他当过村长名气大,弟兄们都不好意思少出,每个兄弟姐妹家的都要出三千。
大伯标瑞的女儿月玉生女儿时请酒,包的最少,也要一千五。
我的女友,平常关系好的,她盖房子和儿子结婚都请我,所以我一次包了一千,另一次包了三千。
在农村,这百人的亲戚往来,其人情世故固然负担不小。每年每个月几乎都会有红白喜丧事。
就拿去年来说,好几个亲戚请酒的红包钱我就花了两万四。年年红包和白包,多数是我出的。
就是说,老公在上海,什么都不管,而我虽在城里,但离老家近,老 家的人情世故基本都是我在应酬。
我和跃进在闲聊时,他谈到在网上看了几篇关于人情社会的文章,于是他涛涛不绝地跟我谈起来。
跃进在分析人情社会的现象时,他说道:
包红包也就是随礼,随礼年年涨,物价连连长,可很多人的收入涨不了。
随礼的讲究很多,比如需要联系的领导的孩子送多少,亲戚送多少,好朋友的送多少,一般朋友送多少,有用的朋友又送多少。
这里有借机搞关系的、顾忌同事亲友面子的、深交有感情的、过往情义的。多是躲不过人情债,做人是活的累啊!
在传统概念上,办喜宴就是结婚仪式,比到民政局结婚领证更能确定婚姻关系,你请了客办了酒,就让大家承认主人正式成为夫妻。如果不办酒宴请亲朋好友,倒是觉得没正式结婚似的。
按理说,亲友办喜事,包红包代表了对新人的一份祝福,但是钱永远不能代替感情。可实际上,谁红包给得多,就代表谁更亲近的,把感情用金钱量化了。
北方人称份子,也写作分子,是一个老词,打从明代中叶开始就流行。这种叫法,本身显示凑份集资、群策群力的风气。
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三出《秘议》:
“便是杜老爷爷去后,谎了一府州县士民人等许多份子,起了个生祠 ”,便是一例,四处募捐修祠堂,颇有古代乱集资、乱摊派的意思。
至明末清初之际,份子更加流行,譬如吴敬梓小说《儒林外史》通篇眼花缭乱尽是“凑份子 ”、“派份子 ”、“出份子”。
例如第二十七回道:“归姑爷也来行人情,出份子 ”。全书有十个章回不止一次出现“份子”,有的章回出现四、五次。
所谓份子钱,就是在一个熟人圈中,大家集资向某人送贺礼。
原本并不局限于婚事,其他大事,譬如做寿、满月、动土、丧葬等等都可以凑份子,但是凑份子以婚喜事最盛。
份子现象与东亚文化紧密相关,与儒教泛家族主义以及群体取向的社会组织体系有内在联系,不光中国人凑份子,日本、可丽也有凑份子风俗。
如今的婚礼有多重功效,作江湖样本效果神奇,涵盖江湖化社会许多元素,譬如关系、人情、面子,是江湖化社会运作的范例。
中国小城市婚礼运作,乃是关系网制度运作之集大成。借用喜筵宾客名单,就是关系网规模大小的证据。
婚礼大操大办中的面子诉求,“份子钱 ”的人情运作,以婚礼为主要 的现象。
跃进想到,请酒选择来宾时,他又说道:
主人制定涵盖所有亲戚和熟人朋友的来宾名单。
名单的第一顺序是所 有近亲。主人不请亲戚,或者亲戚不来,按习俗都会被人责怪。
第二顺序是同事,如果单位、公司规模太大,就只请本部门同事,尤其关系要好的同事。
再往后是同学,包括小学、中学、大学同学,主要涉及常交往的同学。最后,依个人工作历程,邀请部分战友、工友、客户等等。
其中最要紧,爱面子的家族会尽力邀请当地名流来撑门面。这也是拉关系的好机会,有用的领导也是不能漏的。
跃进继续谈到,在派帖时:
拟完名单,到酒店定了酒桌,就要开始派帖子送请柬。
按照旧礼,送 红贴的同时还要奉上一包糖果糕点,表示喜气均沾。红贴和糖果包的形式,是婚礼 CI 设计的一部分,显示主人的品位和地位。
主要的关系户,需要主人和长辈亲自去送贴,以示尊敬。一般亲戚可
叫亲戚中的一些人代表主人分送。
跃进又继续谈到,在随礼时:
客人收到请柬后,开始准备份子钱,包在红包内并写上自己名字。这 一点很要紧,不写名字就不能确认礼金属主,而礼金是双方人情交易的一 部分,大家都很在意。
譬如,在榕州,送红包时间没有严格限定,但原则 上可提前或赴宴时包红包,但不能迟于酒宴时,迟了会被拒收。这是为什 么呢?
如果没空参加或忘记了,第二天或之后数天补包红包是不好的,会理解为:重礼,已结婚大家都已贺过了,你又重贺,好像是又结一次婚,意为不好。
特别是丧事,出殡后,只有主人回礼或办酒菜答谢外,不可再补收礼 钱。事后再收礼,好似又出现一次丧事,多不吉利。
送红包时间一般有三种情形:
一在通知下达时,在收帖的同时委托来人捎去;
二如果没有准备不要紧,可以在婚礼前任何时候呈交;
三没有空也不要紧,可以在喜筵当天亲手或委托赴宴的其他亲戚朋友交给主人。
按习俗,主人家在酒店门口有专人收受,并记入红包记录册。
根据主人对人情的理解和要求,亲近或特殊的长辈可以免收红包的。
跃进说,从总的看来:
主人收到红包,客人吃完酒,从人情角度说,这一轮互动暂告一段落。但事不算完,喜酒吃完了,人情在加深,债务纪录要刷新,人情平衡表要 改写。
晚上,主人把当天的红包记录册核对人头,汇总金额。这本册子,就等于一本人情帐,是本次人情的一个明细项目,来宾中将来任一方有红白喜丧事自己都要如法炮制,红包或随礼给对方,相当于还礼。
若时间隔 得久了,价码有变化,还要随行就市。
人情帐很难彻底算清,陈谷烂糠刨起来不计其数。
以前有张三欠李四的,也有李四曾经欠张三的,甚至还有家族中几辈人欠下来的,来回礼钱,算不清谁欠谁。
更加上两个家族除婚礼外还有其他人情交易,所以份子钱就与总的人情债搅和一起,难解难分。
这个烂帐其实是好事,正是人情体制和关系网系统追求的境界,无形之中加深了相互纠葛和联系,维系了长久的人情。
每份份子价码与筵席市场行情二者之间具有一种稳定态博弈均衡,价码总是随行就市,水涨船高,与物价水平及民众生活水平密切相关。
喜宴份子钱的总和,在扣除筵席开支后通常略有盈余,也就是盈头,每家每户大多如此,屡试不爽,很少出现份子钱不够开席的现象。
何以出现这种好像精心设计的行情呢?答案是份子钱价码依喜酒行情推算,自然形成。
比方说,按照当地物价及喜宴规格,一桌酒席行情一千圆,按每桌十人计,每人份子就是一百元,份子行情就是这样自然产生的。
当然,这是一般关系的亲友的包红包的参考根据,至于特殊关系的也更多或更少。
对于德高望重和高辈份的孤老往往在帖子上注明“免礼 ”,就是不收红包的意思。
在跃进看来,现在,处理人情的一般经验,是这样的:
年轻人结婚,一般都要办几十桌酒席,请亲朋好友来喝酒,被请的人如何随礼,钱送多少要看和新人之间关系,原则上遵循量力而行。
一般来说,普通同事、朋友送二百元至三百元比较适中,关系特别好的朋友、亲戚送八百到一千以上,家里长辈交情好的甚至上万也没问题。
但随礼的方法也是要随人俗成:
一是,古语有云,礼尚往来。如果以前别人来喝过你喜酒的话,那么,回礼的金额通常不少于你所收礼金的数目。
二是,礼金的数字尽量讨好彩头,最好成双,但要跳过“ 四 ”这个数字。以二、三、五、六、八等数最受欢迎。
当然,六六六、八八八之类的更好,榕州人则喜欢三。
三是,如果不是不得已,还是亲手将礼金送到新人手上,尽量不让别人代转,一是显得诚意不够,二是万一出现纰漏说不清楚。当然也尽量不为别人代转礼金。
四是,送礼的时间一般在婚宴的宴会厅门口都会设有签到台,前来贺喜的宾客统一在那里缴上礼金、留下姓名。
也可以在婚礼正式开始以前,新人招呼宾客的时候,或者婚礼后半段,新人敬酒的时候,趁着向新人道喜之时送上礼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