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周星禾再次收到陆执的消息,是一个周三的下午。
她刚刚结束一场漫长的咨询。来访者是一位濒临婚姻破裂的年轻妻子,满脸疲惫地坐在对面,不断重复着一句话:“我觉得我已经做了所有能做的事,可他为什么总是这样?”
周星禾耐心地听着,偶尔点点头,眼神从来没有飘过神,直到最后送来访者离开,她的表情都保持着一种稳定的温柔。
门关上的瞬间,她松了口气,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这是她近半年来学会的一项新技能:在别人面前把情绪藏得滴水不漏。
手机屏幕在桌面上亮了一下,她扫了一眼,并没有马上拿起来。等她端起早就冷掉的咖啡喝了一口后,才随意地把手机拿过来。屏幕上那条简短的消息,让她愣住了。
“晚上见一面,有时间吗?”
发件人:陆执。
周星禾盯着手机,像是要确认自己没看错。她手指动了动,却没有点开对话框。
这个名字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过了。
半年。分手至今,已经过去整整半年。
周星禾和陆执没有拉黑对方,但这半年里他们彻底失去了联系。
一切结束得过于干脆,以至于她有一段时间几乎怀疑自己的记忆。分手当天,他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在沉默中让她把愤怒说完。她摔门而出,回到家后崩溃大哭,却等不来他的任何回应。
她删掉了他发的最后一条信息:“对不起。”不仅删了,还清空了所有聊天记录,把他们的合照从手机相册里拉进回收站。
可她没办法清空自己的记忆。
分手后的每一个夜晚,她都在拼命回想他们从前的点滴。从最开始的甜蜜,到后来一次次无解的争吵。她试图弄明白,自己是从哪一天开始变得偏执、脆弱、无法控制。也试图弄明白,他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沉默、冷漠,甚至有些陌生。
可她找不到答案。
她后来听人提起,陆执在分手之后就离开了国内,去了欧洲,似乎是为了策划一个新的艺术展。她没有去深究,只是在朋友提到他的时候轻轻转移了话题。
可现在,他忽然回来了。
他还发了消息。
她的手指在屏幕上滑动了一下,把消息打开,心里忍不住猜测他的意图。
他为什么联系她?
是因为想复合?还是因为别的事情?或者,仅仅只是“礼貌性问候”?
“周老师?”助理的声音从门外传来,把她拉回了现实。
“嗯?”她迅速放下手机,朝门口看去。
“下一位来访者已经到了,在等您。”助理提醒。
“好,我这就过去。”她站起身,把手机放进口袋,调整了一下表情,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
可手机屏幕上的那行字,却像扎在心底的一根刺,让她无法忽视。
那条消息一直没有得到回复,直到晚上七点,她才终于鼓起勇气回了过去。
“可以,哪里见?”
不到一分钟,屏幕再次亮起。
“沿江路的旧书店,八点见。”
周星禾盯着“旧书店”三个字,呼吸顿了一下。
这个地方她当然记得。他们第一次约会就在这里。
她能想起许多细节:书店里的木质书架,悬挂在空中的暖色灯泡,空气里飘着淡淡的咖啡香气。他坐在靠窗的座位上,穿着一件灰色毛衣,翻着一本诗集。她一推门进去,他就抬起头,朝她微微一笑。
“你终于来了。”那是他当时说的第一句话。
她不知道这个地方是他随意选的,还是刻意的。他是不是也记得,那天他在窗边的笑容,那杯加了太多奶的咖啡?
她叹了口气,把手机丢到一边,站起身走进衣帽间。既然已经答应,她便没什么好后悔的。
夜晚的沿江路比她记忆中要冷清许多。江水在远处静静地流淌,霓虹灯的倒影随着水波微微颤动。周星禾拉紧大衣,站在书店门口犹豫了两秒,还是推开了那扇木门。
门上的风铃发出清脆的叮当声,书店里的灯光温暖如旧。她抬起头,视线很快扫到了窗边的座位。
陆执就坐在那里,低头翻着一本书。他的侧脸依旧冷峻,眉眼间却添了几分疲惫。他听到风铃声,抬起头,目光与她对上。
“等很久了吗?”她走过去,试图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淡些。
“没有。”他放下书,“刚到。”
两人坐下后,周星禾没有急着开口。服务员走过来时,她点了一杯黑咖啡,低头搅拌着杯子里的液体。她不知道该说什么,甚至有些后悔自己为什么要来。
“怎么突然想找我?”她打破沉默。
“有些事想说。”陆执的语气依旧平静,像是在谈一件与感情无关的事情。
“分手半年才说?”她的嘴角带了一丝讥讽。
他没有反驳,只是直视着她的眼睛:“我想复盘。”
“复盘?”她皱眉,“什么意思?”
“我们之间所有事。”
“所有的事?”她挑眉,“包括我们是怎么从喜欢彼此,变成互相折磨的?”
他顿了一下,缓缓开口,“我想弄明白,我们是怎么走到分手这一步的。”
书店的气氛渐渐安静下来,只剩下吊灯微弱的嗡鸣声。
“半年后突然要复盘,你是在搞什么仪式感吗?”周星禾的语气里带着掩饰不住的嘲讽。
“不是仪式感。”陆执语调平静,“我只是觉得,如果不搞清楚,我可能会一直想下去。”
“所以,你找我是为了让自己安心?”她问,声音低了一些。
“是,也不是。”陆执看着她,神情认真,“我觉得这件事也对你有意义。”
她被这句话弄得哑口无言,手指握紧了杯子。分手半年,她从没想过会听到他说出这样的话。
两人离开书店时,江边的风比刚才更冷。
“你想从哪开始?”她裹紧大衣问。
“从头开始。”他说,眼神笃定,“从我们最初相识的时候。”
江边的风吹得更冷了。周星禾裹紧外套,目光越过栏杆,落在江水上。
“从头开始,”她说,语气里透着一丝漫不经心,“你是指第一次见面?”
“对。”陆执站在她身侧,声音低沉,“从我们第一次见面开始复盘。”
“有意思吗?”她转过头看着他,嘴角带着一抹似笑非笑,“那时候你多完美,根本没什么可挑剔的。”
“那时候确实没问题。”陆执平静地说,“但现在回头看,也许问题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周星禾愣了一下,不知道该怎么接话。
他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一场朋友组织的读书会上。
那是一个秋天的下午,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书店的长桌上,光影在书页上跳跃。周星禾坐在靠窗的位置,心不在焉地翻着一本厚厚的小说。她并不是一个爱参加这种活动的人,但因为朋友的强烈推荐,她还是来了。
“这个位置有人吗?”一个低沉的声音打断了她的思绪。
她抬起头,看见一个男人站在桌边,手里捧着一本书,目光沉静。
“没有。”她下意识地回答。
他坐了下来,将书放在桌上,简单地向她点了点头,“陆执。”
“周星禾。”她礼貌性地回应,目光停留在他面前的书上,是一本厚重的画册,封面上印着抽象的线条。
“你也喜欢抽象派?”她随口问。
“偶尔看看。”他的声音不疾不徐,像是用来消磨时间的。
周星禾有些惊讶。抽象派不是普通读者的偏爱,尤其是出现在这样一个读书会上。她忍不住多看了他一眼。
那天的读书会讨论得并不热烈,但陆执的发言却让她印象深刻。他的声音低沉平稳,每一次开口都言简意赅,没有一句多余的废话。他的观点不激烈,却总能戳中核心,像是用刀轻轻划开一层表皮,直接触碰到问题的实质。
那天结束时,朋友问她对陆执的印象,她随口说了一句:“有点冷,不好接近。”
可谁知道,这样的人会主动加她微信,还发来了一条信息:“如果有机会,再聊聊。”
两人第一次正式见面,是在“旧书店”。
这是一家不大的独立书店,藏在沿江路的角落里,木门上的风铃会在推门时发出清脆的响声。周星禾推开门的那一刻,便看到陆执坐在靠窗的位置,手里捧着一本书。
他抬起头,冲她笑了一下,那是她第一次见到他这样微笑。
“你很准时。”他低头看了一眼手表,说。
“约会不迟到是礼貌。”她回答,脱下外套挂在椅背上。
服务员走过来时,她点了一杯加奶的咖啡,他却点了黑咖啡。她记得自己当时笑着问:“你不觉得黑咖啡太苦了吗?”
“苦一点才有意思。”他说,语气平静。
那天他们聊了很多,从书到电影,从展览到城市的建筑设计。她发现他的话不多,却很擅长倾听。他总是先让她说,然后在关键的时候接上一两句,像是轻轻推动对话的小船。
“你的工作就是这样听别人说话的吗?”她问。
“也不是。”他笑了笑,“我的工作是让展览说话。”
他是策展人,专注于视觉艺术和叙事结构。这让周星禾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她喜欢观察人,而他似乎更擅长观察事物——光影、线条、颜色,以及它们如何讲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你对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印象是什么?”站在江边时,陆执忽然问。
周星禾被这个问题问得有些措手不及。她转头看着他,语气里带着一丝戏谑,“你想听真话还是假话?”
“真话。”他说,目光毫不闪躲。
“我觉得你很冷。”她停顿了一下,像是在回忆,“但也很有吸引力。你说话的时候,总能抓住重点,就像……就像看穿了一切。”
他没说话,只是轻轻点了点头,像是在默认。
“那你呢?”她反问,“你对我当时的印象是什么?”
“安静,但有点矛盾。”他说。
“矛盾?”她挑眉。
“对。”他低声解释,“你看上去很理性,但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会藏不住自己的情绪。”
周星禾愣住了。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他竟然能看得这么清楚。
“所以呢?”她试图转移话题,“你觉得我们第一次见面,问题出在哪?”
“我们当时都在隐藏自己。”陆执直截了当地说。
“隐藏?”她嗤笑了一声,“你哪只眼睛看到我在隐藏了?”
“你不习惯主动。”他说,“所有的话题,都是我引出来的。”
周星禾一时无言。
她回想起那一天。他们的确聊了很多,可大多数时候,是他在抛出问题,而她的回答,更多是在迎合他。他的每一次微笑和点头,都像是一种奖赏,而她几乎没有意识到,自己竟然是为了那些微小的奖赏,表现得比平时更热情、更主动。
原来那时候,她就已经在“讨好”他了。
“所以你是说,这从一开始就是问题?”她语气带着一点不服气。
“我不是指你的问题。”他语气温和了一些,“只是说,我们最初的相处模式,可能就埋下了后来的裂痕。”
书店的灯光照在两人的背影上,他们并肩站在江边,像是看着夜色中的某个遥远的地方。
周星禾忽然问:“如果当时我们都不隐藏自己,会怎么样?”
“或许会更好。”他低声回答。
“你知道你这样说,很像在暗示是我的错吗?”她转过头,语气里多了几分冷意。
“我不是这个意思。”他摇头,“我只是在试图明白,我们的问题是什么。”
“问题很多,”她轻声说,像是喃喃自语,“但也许没有答案。”
陆执看着她,没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