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下午1点多,一房一室的蜗居中,蓝色被褥被掀开,顶着一头乱发的青年坐了起来,卧室里响起一阵响亮的咕噜叫声。
      青年挠头下床,进到洗手间洗漱,不稍半刻回房换衣,下楼觅食。
      小县城街道干净,行人匆匆。
      天气炎热,青年直奔楼下小面馆,已过就餐时间,馆内客人寥寥无几,他就近寻桌落坐,正面墙壁挂着电视屏幕,正播放着最新的考古发现。
      老板从手机中抬头,见来人,直言道:“老规矩。”
      青年点头,在等待期间看起了地方新闻。
      “……根据最新的考古发现,位于河南县东南山区,发现一处墓地,考古学家刘教授已带队下墓,从现场可以看到,一件件古物被小心翼翼地护送出来,据刘教授所言,按照古墓规格和随葬品可以追溯到东汉时期,墓地的格局应该是校尉级别,挖掘已过三日,从历史资料查找,目前还未确认墓地主人的信息,刘教授曾发言,这位校尉有可能未曾被记载入册……”
      正当青年看得入神之际,一阵刺耳的撞击声骤响,门墙破裂,玻璃迸碎,一辆汽车撞进店里,碾压客人两三人。
      顿时,现场尖叫连连,桌倒椅裂,现场一片混乱。
      青年在黑暗来袭的最后一刻,眼球倒映着的是行人苍白惊恐的表情。
      ————
      东汉末年,朝堂动荡,宦官横行朝野,地方土地兼并日益恶化,士族豪强崛起,天灾瘟疫四起,百姓饱受疾苦,各洲发动大规模叛乱。
      中平元年,张角率领兄弟二人,领民发起全国民变,危及朝政,史称黄巾之乱。
      汉灵帝命皇甫嵩、卢植及朱隽等率军与各地州郡募兵合作,将之击溃。黄巾残党逃窜,散布各地,由此山贼土匪渐升,黄巾贼作乱四方,百姓苦不堪言。
      随后,汉灵帝为牵制地方动乱,赋予各郡兼有地方军政权力,升刺史为州牧,加剧地方强权,下令各地州郡剿灭黄巾残党。
      之后数年间,皇权逐渐势微,全国各州圈地为政,争权夺利,朝廷无暇顾及黄巾残党,以致霍乱各地,百姓活得水深火热,民不聊生……
      春早霜重,晨风凌凌,蓝天白云,一声鹰啸响彻苍穹,久久未消。
      帝都洛阳几百里开外的汉河南县城,匠工温家。
      “阿娘,您看小弟又在发呆了。”
      匠工之女温柳儿看着坐在院里望天出神的弟弟,对着旁边的温母侧耳说道。
      温母停下手中的针线活,抬头看向自个的幼子。
      幼子前些日子刚过十三,自从半年前落水后,便大病了一场,高烧三日不止,等再次痊愈,就时常神魂不守,疾医言是高烧烧坏了脑子,致使与常人有异。
      “唉,也是为娘没有看顾好阿言,才令他如此,也不知以后他该如何自处。”
      现如今世道混乱,有哪家姑娘会嫁于一个神志迟钝的男子呢。
      “阿娘勿忧,阿弟虽脑子不好,但手艺尚可,将来也未必不能养活自己。”温柳儿以牙咬断线头,将缝好的衣服抖了抖,拍平皱褶。
      温母轻叹一声:“但愿如此。”随后话逢一转,来到了女儿的身上,“话说到这,柳儿你今儿个也过二八,也是该找人家了。”
      温柳儿把缝好的衣服放到脚边的竹篓里,又重新拿了一件旧衣缝补起来,拿针头挠挠头发,道:“我不急。”
      温母闻言,脸色微沉:“怎可不急,你看邻里与你同岁的小翠,去年成亲,娃儿都有百日了。”
      每谈及此处,温母总要念叨几句,温柳儿无奈道:“我的好阿娘,您只瞧见她的表象,可曾想过她所嫁非人的难处。”
      “胡说什么,小翠嫁于王屠户哪里不好,几日半月便可食荤腥。”
      温柳儿侧目看她:“能食荤腥确实令人羡慕,可这又如何,她儿日后也只能是个屠户。”
      温母与之对视,不解道:“屠户有何不好?不但能食肉糜,亦能存下银钱,在如今世道实属难得,不知将来有多少好女郎想嫁于她家。”
      温柳儿自知无法劝动母亲,也不再多言,只道:“您女儿相貌俊秀,我要是想嫁自然会有人求娶,阿娘您就勿想多了罢。”
      温母伸出食指轻推了下女儿的额头,微恼:“你呀,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倒是眼高了不少。”
      “哎呀,您就不要再说我了。”
      ……
      坐在院中角落的温家幼子温言正抬头望天,耳边是温家母女的交谈声,他看着盘旋于空中的长鹰,怔怔出神。
      实际上温言体内并非温家子,他前世是现代种花国的一名普通公民,身世普通,能力普通,在社会摸趴打滚两年后,因无法适应人情世故,而成为一名全职网文写手,经过数年沉淀,算是小有名气。
      也不知是出门没看黄历,还是命中该有此劫,只是下楼吃个饭就惨遭酒驾事故,命魂穿越,附身在这个稚嫩小童身上。
      像这种魂穿老梗,他写过的篇数没有□□也有五六,天真的以为只要依书而行,金手指也该发挥其效,不说名流青史,也该能富甲一方吧。
      可惜理想美好,现实却很骨感。
      他初醒来,不但人生地不熟,还语言不通。古人所用语言并非电视剧所演的普通话,而是地方雅语,光学习本地语言就花费了他不少时间,为了不暴露自身问题,还只能暗中学习,毕竟古人还是非常迷信神鬼一说。
      等他能熟练使用后,几经打听下,才知自己穿越的是东汉末期。汉朝正处动荡,黄巾之乱虽已过数年,但残党依旧散布各地,危害四方,就温家长居的汉河南县,隶属洛阳守关重地之一,也曾一度横遭黄巾贼血洗,如今虽已平乱,百姓得修生养息,可土匪骚扰不断,县城百姓也是惶惶渡日,终日不安,就怕哪日民乱又起,延祸此县。
      起初,温言有心起势,依靠写文多年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巧工的技术,改良了曲辕犁,想以此投诚当地士族豪强,可惜在这封建古代,身份阶级有着极难跨越的天堑,不要说投诚了,连面见都难如登天。
      更何况东汉讲究辈分,如他一介黄头小郎,又有谁会理会小子的空口白话,就连温家人都以为他所制之物只是小孩家的玩具罢了。
      而且,要人向上传话少不了要多方打点,可他哪来闲钱,向附近农户推行,人家也只是蔑笑戏言,暗讽其回家吃奶,无一人听他说话。
      如今辗转生活至今,已半年有余,他依旧是一介默默无闻的温匠之子,哪有如小说所写得那般容易。
      即使他有心想发挥长处,为温家改头换面,然在当今县令之子也只能勉强称一句寒门子弟的东汉,教育资源把持在氏族大儒手上,想要靠自身发家,几乎不可能。
      再者,东汉惯用隶书,且无标点断句,就他而言,通篇下来,十字估计有一半不识,完全就是个文盲。
      多次折腾无果,他清楚地了解到自已的无能,在条件便利的现代他都不是成功人士,难道换个更为困难的古代,他就能一飞冲天了?
      这人啊,能力多大登梯就有多高,他算是明白了。且他本就是个喜闲享乐的性子,不善交际,又怕吃苦,如他这性格想成才也难。想清之后,他如今的想法就是寻个大腿,背靠大山好乘凉,再找些简单的工作,安心立命,要是回不去现代,也要力求闲散渡日,安享晚年。
      说到这,不得不提一句温家。
      温家以温父的匠工为生,有时温家母女也帮着缝补浆洗补贴家用,由于世道不稳,日子过得清苦。
      平头百姓家主食粗粟,料理也多以‘蒸、煮’为主,不像现代精米细盐,刚来那头几月,日日忍受粗粟刮喉,可真是食不下咽,又不得不硬着头皮吃下去,再加上贫困,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次荤腥,愣是将自己吃得面黄肌瘦,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适应过来。
      要是日后赚钱了,一定要改善伙食,把种花国的各地美食都给照搬过来——温言如此想着时,就见已经将衣服都缝好的温柳儿走到他身边,伸出手推了他的脑袋一下。
      “阿言,你还在发愣作甚,父亲让你做的活计,可是做好?”
      温父出门给雇主送货去了,在出门之前,特意交待幼子将半成品的家具进行打磨。
      温言收回心神,转头看她,淡淡点头,用当地雅语回她:“嗯。”
      温柳儿看向地面上摆着的小玩意,问:“那你又在作甚?”
      温言道:“这是木雕。”
      她从地面捡起一颗兔子形状的木雕,好奇的翻看:“为何做这玩意?雕得怪好看咧。”
      “打算明日去街上摆卖。”
      闻言,温柳儿略感惊讶:“且不说这玩意能不能卖得出去,你不是不喜出门么?”
      东汉百姓民风不化,不讲究卫生,要是行人突来便意,就地寻个墙角解决,除了帝都洛阳好点,别处州郡各地,街道上满是泥尘飞溅,屋角下随处可见污秽之物,空气中隐隐夹带着屎尿的臭味。
      也难怪温言不喜欢出门,谁知出门一趟,回来鞋底下踩着的是泥还是屎呢。
      “我有想买的东西。”
      小弟这样说,温柳儿更加好奇了:“是什么?”
      “豕彘的脂肪。”温言轻描淡写地道。
      温柳儿闻言嫌弃地扫了他一眼:“要那种腌渍物做甚。”疾医说小弟脑子不好,果然如此,这种常人家丢弃之物要来做甚,还要花银子。
      温言懒得解释,安静地雕着自己的东西。
      温柳儿见状,也不再多问,起身看了眼天边,此时时辰已晚,快要到晚饭时间了,她随即走到厨房,帮早已生火做饭的母亲打下手。
      等她们做好晚饭,温父也刚好送货归家,他推门走进院子,就闻到了饭菜的香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