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9、紫苏乌梅饮 ...
-
寻人办事自然不是一顿吃食就能成的,卢晓晓提前换了张二十两的交子,用来打点张管事,如今看来是不够了。
这两个月积积攒攒,铺子里的分红加上给宋府老太太做吃食的赏钱,还有先前的一些结余,如今她手中有五十多两银子。
多托一个人,就要多给一份钱,手中的积蓄怕是要都花了出去。可如今马家的剑悬在头上,李家的势又不能不借。
钱攒攒还会有的,该花还得花,卢晓晓自我安慰道。想到这,卢晓晓重新振作起来,“不知能否请张管事帮忙引荐一二,事成之后定有重谢。”
“小娘子,不是我不想帮忙。你知道码头上带棚子的吃食地儿只有一处吧?”张管事道。
“这我知道,是茶亭那卖面条的,我在那吃过一回,清汤寡水的,没什么味道。”胡二老爷回忆道。
“是,只那处儿有桌椅板凳,别的只有个小摊子,都没个坐的地方。”卢晓晓已经去码头上仔细看过了。
“虽说要留足人行、车行的空间,码头那样大的地方,总是能匀出三两个棚子的地儿的。为何只有那一处?”张管事顿了顿。
接着又放低声音说道,“只因那是李管事的生意,那卖面条的老夫妇有个女儿,做了李管事的姘头。这小娘子很是有些手段,媚得李管事给她买了宅子,又将这处生意交与她。”
卢晓晓一时间哭笑不得,不知如何接话,没想到谈生意还能谈出八卦来,这种桃色消息,她一个小姑娘也不好接话。
胡二老爷倒是听得津津有味的。
若是卢晓晓的麻辣烫生意,能许李管事重利,他是不会不同意的,可这对张管事有什么好处呢?张管事更想自己得这份利呢!
李家的管事们分两种,一种是合家身契都在李家的,另一种是从外边赁来的,赁来的管事得不着有油水的缺儿,张管事就是后者。
张管事是想做个牵线的中间人,将这生意介绍给胡家。这也是胡二老爷会在这的原因,不然谁人会在谈事情的时候带上个不相干的人?
“小娘子,我若是帮了你,就是得罪了李管事,那李管事在李家的背景可深,他大伯是李家的大管事,我可得罪不起。”
接着又道,“码头上虽说人来人往的,可在那棚子里吃食的能花几个钱?照我说,小娘子不若在码头附近开间卖火锅的酒楼,到时候我在码头上把客人往那一引,岂不是更美。”
“不行,不行,我们哪有开酒楼的钱和人呀!我们这是小本买卖,可不敢开酒楼。”卢晓晓连连摇头,开酒楼费精力,风险又大,关键她是想靠上李家,不是想开酒楼。
话说到这,都不见胡二老爷提议要合作,张管事不禁在心中暗骂这胡二老爷真是草包,商机在眼前都抓不住。
两人临走时,卢晓晓还是给张管事塞了五两银子,只求他再帮忙琢磨琢磨,看如何能在码头上开个麻辣烫铺子。
又过了十几日,天气越来越冷,码头卖麻辣烫的事却是一点进展都没有,卢晓晓是愁得很。
何衙差昨日偷偷让人捎信过来,让她赶紧寻处靠山,马里长已经发话了,让他们好好“关照”卢记食坊。
“小娘子,给我来份小碗麻辣烫,加两颗虾丸,两颗牛肉丸,再要份鸭血。”
自打立冬那日招待了张管事,卢晓晓就在铺子里卖起了麻辣烫。麻辣烫一经推出,大受好评。不说麻辣鲜香的味道让人欲罢不能,就说这冬日里能吃上一碗热锅煮出来的热乎乎的吃食,也叫人觉得极其熨帖。
“江小娘子来啦,你先坐,我一会就给端过去。”
江月瑶寻一处离麻辣烫档口近的座位坐下,百无聊赖地看着卢晓晓煮麻辣烫。
只见她烫菜、起勺、加料,行云流水一般,不一会儿,就端来了一碗热腾腾香喷喷的麻辣烫。
“小娘子,今日怎么没跟江大爷一道来?”卢晓晓招呼道。
“前两日爷爷有些咳,大夫嘱咐他吃清淡些,奶奶担心他出来胡吃,拘着不让他出来,我馋你们家的麻辣烫,就自个出来啦。”
“可好些了?老人体弱,如今天气冷了,是得注意些。”
“已经大好了,嚷着让我带些回去呢!小娘子,小娘子你们生意是越来越好了,可还需要帮手?”
“如今人手是够的,小娘子如何这样问?”
“我在家没什么事干,最喜欢的就是做吃食,爷爷奶奶吃得简单,就想着找个活儿干。”
“我们这巴掌大地儿,干活的人手很是够了,灶房又是我二哥在管事,小娘子去灶房,多有不便。”人手还是紧张的,可江小娘子那一身绸衣她也不敢用呀。
“那确实是不便。”提起卢二郎,江月瑶便想到了那日闹出的误会。
那日赵杏花介绍完,卢二郎先是一个大脸红,接着又紧张地自我介绍起来,等几人反应过来的时候,卢二郎已经把家底抖搂干净了。
这样实诚的人是少见的,江月瑶不觉得讨厌,只觉得好笑。
她这次是躲婚回的城关镇,鼎丰楼的大少爷看上了她。东家虽说很是看重江爹,可也不同意店里掌勺的女儿做自己的儿媳妇。江家自然也不愿意她去做妾,这才把她送了回来。
想到这,江月瑶摇了摇头,烦心的事就不要想了,城关镇上有意思的人和事这么多,她来这也没什么不好的。
一口气吃了小半份麻辣烫,吃得人都热乎起来了,江月瑶想若是此时有一碗香饮子就更好了。
江月瑶这么想,也这么说了出来。
香饮子在宋朝很是流行,夏季的时候,街头随处可见,可如今进入冬季,镇上就没有卖的了。
江月瑶的感叹提醒了卢晓晓,香饮子成本低做法简单,与这麻辣烫又最是搭配,若是铺子能做些香饮子卖,生意定是差不了。
第二日,卢晓晓便托回村的卢大贵摘些紫苏叶子回来,自己则去商行里买了一斤乌梅。
等到了晚上,先将洗净的紫苏叶子,小火焙干,乌梅去核绞成果条,存入罐中便于取用。接着取几片紫苏叶,若干乌梅泡入温水中,再置于火上,大火煮沸后,加入糖块,小火熬煮上一刻钟,让紫苏和乌梅的味道充分融入汤中。
煮好的紫苏乌梅饮口感醇厚,香味浓郁,再放上一夜,冷冽冰爽。第二日,又熬上一锅热的,两文钱一杯,冷热由人。
这冬日里卖香饮子的小铺,卢记食坊独一家,店里的人点的多,好些客人还买回家中哄孩子。
铺子里的生意红火,可李家的事却毫无进展。卢晓晓在铺里捡了几样吃食,打了二斤芙蓉酒,去码头找张管事。
张管事只说没寻到机会。
眼见十月就要过去,卢晓晓越发地心急起来。到了十月底,镇里收完农税,就要收各商户的住税了。
住税的算法虽有据可依,可算的时候水可深了,若是在镇衙里有人,十分利交的税不足半分,若是被针对,交三四分利都是少的。
这些都是卢晓晓找何衙差打探来的,要不怎么商户都爱往这当官的眼前凑,官商勾结就是这么来的。
卢晓晓回了铺子,卢二娘子见她兴致不高,嘱咐春芬照料下档口,便跟着去了后院里屋。
“晓晓,还是不成吗?咱要不还是靠了马家娘子?这马上要收税了。”
开铺子的税如何收,卢家人是不知道的,可他们见过收秋税呀。同是一石粮食的税,交起来都有多有少的,少的只是虚虚的一石,多的时候,乡役是先摇后压,那稻谷是盛得密密实实的。
“再等等吧,这会儿投过去,马家怕是要的不少,看看还有没有别的路子。”卢晓晓道,想着晚食再去何衙差家打探下。
“娘、姐姐,我回来了!”院子里传来卢三郎的声音。
“怎的这样早就回来了?可是出了什么事?”母女俩闻声出来。
往日里,卢三郎都与同窗读书读到铺子快打烊才回家,如此晚上就能帮忙干活,还能省灯火。
“娘、姐姐,有事,有大好事,咱家跟李家做生意的事情有眉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