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外章·一 ...

  •   外章·一
      “军师恩威并用,片言之间折服魏延,令人钦佩。”
      “主公片言之间请出黄忠,这才是恩威齐天。”
      刘备闻言,不禁与军师相视一笑。最早扮出这种一本正经口吻的人是自己,没想孔明竟依着原样送回一句,你来我往之间,竟有了几分——那曹阿瞒用的什么词儿——“相敬如宾”的意味来。
      若把这个词讲出来,不知会有什么效果?刘备顿了顿,稍微想象了一下,决定稳妥考虑,还是作罢为妙。
      他向书案走去,随手翻着桌上堆得整整齐齐的卷册。
      “这是长沙城这几年的吏治、兵马、军粮、财帛、赋税……”诸葛亮走到他身侧,依次指给他看,“昨日派人去府库和军营查实,并无很大出入。亮已把这些卷册看过一遍,长沙果是富饶大邑,钱粮储备多于预望。云长此战兵不血刃,又增万余新军。”
      刘备边听边缓缓点头,喜悦融在眼底。如今顺利取下四郡,拓展了土地,壮盛了军队,又添了一展宏图的底气和实力……隆中草庐里孔明铺开地图的场景又清楚地浮现在眼前,旗下的土地随着地图延展,涿郡时便许下的梦想在其上熊熊燃烧。
      他凝视着书案上堆成小山似的文书,忽有几分动容。转头去看,只见孔明面含笑意,仿佛洒着浅淡的阳光。
      诸葛亮却似乎未察主公神色的微妙变化,继续说道:“得了四郡,就有了更广更厚的根基,接下来就是抓紧时间把根基扎牢扎稳。只是官吏中派系根结,整顿时还要详察。这赋税里,也有诸多弊端……主公你看,”他终于意识到刘备方才一言不发,只在瞅着自己。“……主公?”
      “孔明听着,”刘备声音依旧沉和,却含有不容违抗的意味,“给我睡觉去。”
      这话来得莫名其妙,孔明眉稍微微扬起,有几分不满,但更多的是惊讶。
      “这么多文书,你已看过一遍——你昨夜熬到什么时辰了?”
      “……”
      “还是根本没睡?”
      “新得长沙,自然事务多些……”
      “那前天晚上呢?桂陵零陵防务出了些差池,你也忙到快天亮。”
      “主公!”孔明有些哭笑不得,“这是时候特殊。”
      “你主公经历过更特殊的时期,”刘备斩钉截铁,更进一步,“也没你这么个熬法。”
      孔明迎上他的目光,略低下头,决定暂时服软:“好,好,亮今晚早些睡。”
      “现在就去休息。”刘备声音柔和了些,“也没什么要紧事了,别把身子熬坏。刚才魏延在的时候,我看你脸色就不大好。”
      孔明愣了一下,一时不知怎样回答。然而一出神间,刘备已经拉过他的手:“走,去内室歇会儿。”
      “亮现在真不困……”他几分无奈地说。明明一会儿还有事情要安排,到晚上早些休息就是。
      “不困也要休息,你只是熬过头了,”刘备却不退让,手上加重了力道,不由分说就要带着他往内室走去,感觉到些许抵抗,便回过头去,“听我的。”
      自出茅庐以来,主公便一直礼遇有加。相处稍久,更有如鱼得水之言。他始终能感受到刘备的尊重与珍视,只是有些时候,隐约觉得主公看自己的目光,不似“以师礼相待”,倒像对孩子一样,宠溺,爱怜,还有些霸道。明明是两种相悖的感觉,却又和谐的共存着。虽然很少去想,孔明承认自己对这两种感觉是一并接受,甚至会在暗里回味的。
      只是,当这种霸道过了火,就像山林里打闹时,被伙伴把原本光洁柔顺的皮毛挠得乱乱的狐狸,总未免有些着恼。
      何必非要强令现在去休息不可呢,安排都要被打乱……孔明稍稍挣脱,含着愠怒,便不自觉地抬高了声音:“主公,这大白天的!”
      孰料话音未落,孙乾便风风火火地从门外进来,一脸诧异地看着眼前的图景:主公在拽着军师,军师在试图挣脱,还有刚才……军师说什么来着?
      孙乾转而去研究地上一只蚂蚁的行军轨迹。
      诸葛亮不明就以地望着孙乾怪异的表情。刘备松开手,用一种极其自然轻松的语气问道:“公佑何事?”
      孙乾想起要传的急报,匆忙正色回禀:“主公,军师,荆州紧急消息,公子刘琦病重,危在旦夕!”
      刘备面色凝重起来。刘琦患病卧床已有些时日,他不惜重金请名医寻良药,只盼延命,没想这天最终还是来了,而且来得这样快。“天哪。”他喃喃叹道,“我为他日夜悬心,却终不能消灾免祸……”
      叹息时,已下意识地向军师看去。只见孔明眉峰微蹙,却是在担心更远些的事情:“主公,刘琦公子一旦过世,东吴那边必生波澜。”
      刘备略加思索,断然吩咐左右:“备马,我率三千军星夜返回荆州,一定要见公子一面。”
      “亮随主公同去。”诸葛亮当即言道。
      刘备第一反应是伸手阻止,毕竟刚才正说军师需要休息。然而清楚地意识到情势紧急,终究点了点头,两人一同走出前厅。
      太守府门外,诸葛亮特意下令,命魏延随军护送。
      “孔明啊,你还是不放心魏延?”半晌之后,刘备忽然问道。
      “是。既然新降,在近处观察一段时间也好。而且,亮不想留他在长沙。”
      刘备“嗯”了一声,没再提起这茬,内心却有些不以为然。
      他从一开始就觉得军师对魏延防范过度。魏延便是当日开襄阳城门之人,孔明应该昨天就已知晓。要说长沙杀死韩玄献城是弃节投机,那么去年襄阳城下,自己无城无地,势单力薄,曹孟德兵多将广,且大军压境,魏延倒向自己一边,又岂能以“投机”论之?
      若是考虑魏延两次兵变,考虑此人叛逆乖张,考虑“震其胆方能安其心”,今日堂上二话不说就喝令斩首,也未免过于极端。若换作自己,定用一种让人更能心服的手段。如此震慑之法,只能保证一时不生事端……的确有些时候,孔明会做出些出人意料的事,但事后总能见出高妙之处。可对魏延,为何态度如此过激,刘备却百思不得其解。
      孔明面色带着几分苍白,原先以为是近来疲累所致,现在才想起来,他脸色不好似乎正是从魏延进堂时开始。难道其中另有隐情……?然而,荆州的急事由不得他多想,这个闪念去得甚至比来得更快。
      等到再次想起这个疑问的时候,已是时隔多年,事过境迁。
      三千军士很快集结,刘备率众赶往荆州刘琦府邸。
      一路飞驰。山风呼啸在耳畔,似是急切的敦促,又烘染了时间的漫长。刘备转过头,见孔明策马疾驰在身边,一颗悬着的心稍稍安稳。
      不由忆起隆中初逢。刘备未曾料到水镜和元直所言的卧龙先生居然年轻如许。然而主宾落座后,孔明为自己缓缓沏茶,并含笑敬上时,他能清楚地感觉到,幽静的草庐内,清淡茶香和绰约雾气的弥漫中,对面人的眼底眉梢,散发着某种独特的、令自己心安的气质。——他总是有本事让自己心安。

      天色稍暗,除了簌簌风声,只有杂乱而急促的马蹄声回响在山道间。孔明依旧在身侧,两匹马相距不过三尺,几乎是并辔而驰……

      孔明出山一年以来,这样的机会其实不多。

      第一次是从隆中返回新野的路上,林风和畅,流水清泠,星星点点的山花开得闲散潇洒,葱葱郁郁的野木亦是自在优雅。隆中果是风景如画,年轻的军师风华正茂,仿佛锦绣河山在他眉间。他们并马在画中穿行,把美景留在身后。

      第二次是新野城外,两人一起去博望坡勘察地形,纵马在山野间,极目远眺,神清气爽,连天地也开阔起来。身边的人指点着北方的山峦,意气风发,似乎白羽扇的挥洒之间,整个江山都是他的舞台。他们一边骑马一边谈着用兵、筹粮,渐渐话题也漫无边际起来,有那么一瞬,甚至希望时间就此稍稍驻留。至于听益德抱怨“和他的宝贝军师游山玩水”,却是回城之后的事了。

      新野的时光短暂而难忘。很快曹操亲自领兵南下,他们弃新野,走樊城,奔江夏,自是一番生死患难。倾危之际孔明出使东吴,归来时已是赤壁决战当夜。而后谋划占荆襄,取南郡,又夺零陵、武陵、桂阳、长沙……

      只一年的时间,形势已发生如此巨变。孔明自己也变了很多,举止言行间洗去了初出茅庐时的散淡,而越发忙碌干练起来。

      刘备记得军师有架桐木琴,据他说是在隆中自己制的。那琴长得奇形怪状,让人大大怀疑制造师的水准,音色倒甚是清雅悠扬。在新野时,孔明有事没事便弹上两曲,自己在一旁也听得兴味盎然。只是,自赤壁战后,随着土地的拓展,大小事务纷至沓来,竟已很久没有再听他弹琴。

      此时想起这些,却是几分怅然若失了。

      夜色渐浓。两侧的骑兵燃起火把。火光映在军师面上,明灭飘忽之间,他见孔明似有隐约的忧色,不知是担心刘琦的病况,还是担心荆州的前途。这两天没怎么休息,今天又骑马赶了这么久的路,虽然表面上看不到疲惫,只怕也是强打精神。鬓角几缕发丝被风吹散,刘备蓦地有种冲动,想到近前去,帮他把发丝拢好,重新束起——然而很快,自己也吃惊,为何会突然产生这样的念想。

      “就快到了。”他收回心思,对旁边说道,而后看到孔明回给他一个微笑。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