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重逢 ...
-
时隔三年,再次与姜也相见,是在一家不知名酒吧。
“谁?”
传话的人说:“我也不认识。”
“滚,不见。”
手中的啤酒杯稍微有些拿不稳,在酒精的作用下思绪本就飘忽不定。
许知南定了定神,将瓶中的余酒一饮而尽。
“小南”
直到一声淡淡的嗓音传入他的耳中,随之而来的是映在眼底的阴影。
许知南抬眸,眼中掩盖不住的震颤。
原本他以为,这辈子都不可能再次见到姜也。
至少在姜也到来之前。
仅仅对视一眼,就足以让许知南眼眶湿润,他迅速移开目光。包间门合上,他放下手中的酒瓶,捞起披在靠背上的外套。
“南哥,这谁啊?”
包间里诡异的氛围让原本吃瓜的几位纷纷看过来,许知南下意识与靠过来的男生拉开距离:“我走了,你们慢慢玩。”
“这就走了啊,再玩会呗。”其中一位女生开口。
“我买单。”
昏暗的灯光下,看不清许知南背过去的脸,这话一出没人再有意见,目送他离开。
有一瞬间,许知南的脑袋发晕的厉害,这是以前从来没有的感觉。
他恍惚着从皮质沙发上站起来,强忍头晕,有点吃力地拉开包间门。
不出意外,他在走廊上看到了姜也。他们两个就站在彼此的对面,对视着。
几秒后,许知南将门合上。
姜也以前提过一嘴,说不喜欢五颜六色的头发。抛开以前不谈,现在这副样子就足以让他厌恶吧。许知南自嘲一声,径直向卫生间的方向走去。
他费劲的让自己走直线,直到他的手腕被轻轻握住,冰凉的触感席卷全身,许知南不住地打了个颤,自恃平静地看向身后的人。
映入眼帘的是一张消瘦的脸庞和发红的眼眶,他声音压的极低,像是在克制着什么:“小南”
许知南无措的咽了咽口水。
“哥错了”许知南听到他说。
走廊的窗户没有关,这会起了风,直直地往许知南袖子里窜,瞬间让他清醒了不少,挣扎着将手从姜也手中抽回来:“出去再说,我先去趟卫生间。”
许知南今晚确实有点微醺,刚才发生的一切都太过突然,直到现在他才慢慢反应过来。
这三年,他总是安慰自己,放下也可以过得幸福,可他好像也不太幸福,不过他不在意,姜也过得幸福就行了。
可当他再次看到姜也那张脸的时候,心里还是说不出的感觉。
验证了那句,真正的喜欢经不起见面。
看一眼都不行。
可这份喜欢从始至终都是他一个人在自作多情,姜也是讨厌他的。从他写出那一封情书开始,后来的一切就注定了。
如果姜也此行是为了向他道歉,那他觉得很没有必要,因为姜也不需要道歉。
任哪一个正常人同性喜欢,都会觉得恶心的吧。
许知南从卫生间出来的时候,对上了洗手台上的镜子。镜子里的人染着红色的头发,格外醒目,左耳上挂着一枚黑色的耳坠,看着就不像什么好人。
他第一次嫌弃自己染的这个发色,伸手在头上薅了两把才非常不满意的走了出去。
结完账走出酒吧大门,一股清新而寒冷的空气扑面而来。
刚刚在楼梯口,他的外套就被姜也接管,顺便帮他套在身上。
他第一眼就发现这个人瘦了,脸上的疤痕也没有了,看起来很陌生。
两个人谁也没有开口说话,漫无目的地走着,雨越下越大。许知南忽然想起了三年前,他们曾经也在雪天这样漫步,那时候姜也胳膊上总是挂着一个小熊围巾,他要是觉得冷了,姜也就过来给他围在脖子上,再打上一个很好看的结。
有些回忆总是经不起细想。他的眼底是湿润的,分不清是飘落下来的雪花,还是因为思念而流下的泪。
许知南忽然顿下脚步,在无人的十字路口停下,喊了姜也的名字。
“既然讨厌我,为什么还要来招惹我,你不需要像我道歉,是我的错……”
话音未落,穿着黑色羽绒服的姜也缓缓向他走来,越来越近,指腹落在他的脸上蹭了蹭,蹭干了水花,最后在他的面前摊开手掌。
“什么意思?”
许知南从怔愣中回过神来,看到了躺在他手中的一张纸,纸被折的皱皱巴巴,还有撕裂的痕迹,但是被粘起来了。
“这是?”许知南动容。
姜也看着脸颊微微泛着红晕的人,没有回答,只是淡淡的反问:“你怎么不问我为什么要来找你?”他的语气越发温柔:“喝醉了吗?”
“没有。”作为最听不了被人说喝醉了中的一员,许知南立马否认:“我酒量好着呢。”
姜也扬起嘴角:“行,海边去吗?”
“去。”许知南下意识回答,路途中他又想了很多,盯着地上被路灯照映出来的两个影子:“我刚刚问你的话,你还没回答。”
看到姜也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算了,不强迫他了。
既然姜也愿意这样,那许知南也愿意奉陪。
直到走到海边,姜也从兜里掏出来一个绿色的塑料苹果,他一眼就认出来了。
这是曾经被姜也放进冰箱冷冻的假苹果。
他一直都不理解,一颗假的塑料苹果,为什么要放进冰箱里,又不会放坏。
夜晚的海边,只有一些拍夜景照的行人来来往往,偶尔有微弱的交谈声音传来,又消失殆尽。
姜也垂眸看向手心里的苹果,许知南侧头看向他。
两人的心思都不在看海,海浪却不停地拍打上来,就像许知南的心思一样,蠢蠢欲动。
他觉得不能再这样待下去了,却又很贪婪现在的时光。
“小南”姜也忽然开口。
“嗯?”许知南回神。
“其实我们很小的时候就见过了。”
姜也收回视线,额前的头发被海风轻轻吹起,他说:“只是你不记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