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2、惊柝(下) ...

  •   朝堂上,杜尚书自检有预防不足处,导致试场走水,四方受惊,身为主考官,愿一力承担责罚。话音方落,御史台一位四品监察出班,道去岁江淮水患,大批士子受阻未能按时赴京参加秋试,于国恐有遗珠之憾,于他们个人也是寒窗之恨,故今次的春试于国于人都是举足轻重,杜尚书身为多年的两试主考官,对此不会不心知肚明。既肩负了举国所望,本应殚精竭虑,防微杜渐,结果却出如此纰漏,如今仅以“不足”、“责罚”便欲一言以蔽之,是否太文过饰非?

      这位监察声音洪亮,满殿人把他的话听了个清清楚楚,内中有不善掩饰的当即就变了脸色:以位卑者当朝诘问高位者、且言辞如此犀利、且那被诘问的高位者是杜尚书,单挑出哪一样都足令人吃惊,更遑论三样加在一起?

      众人神情各异,最泰然自若的反而是杜尚书,缓缓地回过身来,认得那位监察姓于,年刚而立,似乎是前月才被举荐至殿上议事的。尚不及说什么,有人先出班,“于文骞,”喝着那监察的名字,“朝堂之上,岂是你放肆之地!”御史台的主官丁大人,正是于监察的顶头上司,显然并不知自己属下会有这番举动,惊怒之下连声斥责于文骞不得以下犯上,不得信口开河,不得胡言乱语——估摸他是真气晕头了,说着说着自个儿先语无伦次了。

      于监察连声冷笑,道恪守职责,直言上谏,有何“放肆”?御史台的职责就是弹劾官员、纠风正纪,只辨是非,何分“上下”?至于胡言乱语,八十间号舍毁于一炬,五百名军士疲于救火,近六千士子星夜惊惶,至于其他人财物力的损失尚未彻查,这难道不是实情、不应有人担责?
      他气势逼人,丁御史被驳得一时无话,却有礼部的官员出班,道于监察亦知今岁春试不同于以往,与试人员激增,递表、造册、甄别、放号、食宿等等琐务累积,成倍于往年,多亏尚书大人筹谋全局,方有今岁顺利开科,仅抓住走水一节便横加责问……

      “仅此一节?”于文骞听到这一句就再度冷笑,“既知人多,便该提前预判,若有防范之策,怎会有走水之事?即便走水,又怎至于扑救不力,导致八十间号房化为灰烬?即便……”
      “于监察此言有误!”这下是兵部的人出班,道并非扑救不力,而是这一排号房皆以竹篾为框架,苫以油布纸毡,外糊稀泥又不过是薄薄一层,遇火瞬间连成片,救无可救,能保得人员无伤已是万幸。

      工部的人听到此不能置身事外,负责监造的右侍郎亲作说明,说这些号房是因今年与试人多而临时增建,过后还需拆除,户部以此为由驳回了工部的营造计帐,只予了申领银帐的半数,工部提请再议无果,又不能误了春闱之期,只能量入为出,以防潮防雨为首要。

      他不温不火地一说,多有人想到此事曾经朝议过,事情确如他所说,嘉德帝当时亦准了户部所奏,只是此时谁都不会表明记得此事——又不是活够了,于是都像闻所未闻地去看户部侍郎徐业:户部尚书年前告了丁忧,如今户部是徐侍郎在主事。

      被众人盯着,徐侍郎的瘦脸上一派冷淡,“财帛之事,本就有定制约束,户部也是在按章拨放,否则各部都以为自家事体大,国库亏空谁人来补?反之,若就是觉得户部的支给不足所用,大可提请特事特办,如何能敷衍了事、以致铸成大错?如今次这般,善后的银财怕远多于当初所俭省下来的,这岂不是在以国事为儿戏?”

      此言一出,工部的人哗然,眼见就是新一轮争执,却听九层丹墀上金铃一响,众官赶紧肃静。嘉德帝语声蔼然,“众卿皆能以国为念,朕心甚慰。监察于文骞刚正不阿,秉公直言,其心可表,其勇可嘉,着有司按制行赏;杜尚书能在不足三月之内筹划完成我朝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会试,难能可贵!虽有小失,瑕不掩瑜,还望杜尚书善始善终,为国筛选出有用之才!”

      金口玉牙,便是定论,杜尚书、于监察各自谢恩,百官齐呼“万岁万岁万万岁”。嘉德帝诏令平身,单点出徐侍郎,问及赋税改制的动议可有后文?
      徐业出班一一回禀,对上次朝议时遭致诟病的几处,格外加以说明如何改善的,听得嘉德帝微微点头,过后笑问“众卿以为如何?”

      众官中其实不乏对这动议心怀抵触的,只都是摆不到台面上的私心,杜尚书、丁侍中等重臣这回都无异议,他们也无法借机发难,于是硬着头皮随众高呼“陛下圣明”。看着丹墀下跪伏一地的百官,嘉德帝与阶下侍立的太子元成视线相接,父子面上皆是欣慰。

      散朝后,元成耽搁了一阵才去曜华殿,嘉德帝正等他,开门见山,“于文骞找你了?”
      “是。”
      “依他的本意,是要怎样?”嘉德帝皱眉。他在龙椅上居高临下看得很分明,众官争执不休时,这位监察几次欲出言打断,即便最后被他一言九鼎压下去了,看着还是心有不甘的。

      “如父皇所说,以国为念,其心可表。”嘉德帝闻此面色缓和了,元成道,“上殿这两月,他颇看了些只会巧言令色、争功诿过的嘴脸,很是郁愤,今日一听尚书大人也是那么说话,是可忍孰不可忍了……” 岂不知同样的话,盗跖和颜渊或许都会说,然盗跖只会是盗跖,颜渊却终究是颜渊。

      “他是打的‘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的主意吧?”嘉德帝怀疑。
      “父皇英明。”元成笑。杜尚书是股肱之臣,他于文骞连杜尚书都弹劾了,其他人不得掂掂自家轻重?“他觉着越是位高权重的人,越应权责分明,食国之禄,有功是应当的,有过则应重罚,如此方能清明吏治。”

      “想得倒是没有错,” 嘉德帝叹,“可位高权重也意味着要多想多做多承担,负担的多了,往往过失也会跟着增多,不问青红皂白一概有错重惩,那还有几人敢担重任?”想了想,道“他是从底层做起来的吧?”

      “是,父皇。”元成也佩服嘉德帝的明察秋毫:官场上,底层之人的升迁通常伴随着更多的辛苦和曲折,对高位之人的呼风唤雨总难免带了羡妒和不忿,觉得是自己的汗马功劳被高位者坐享其成了,故他们对高位之人的评判和针砭,相较于普通人总是要更尖锐和严苛,而高位之人觉得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即便真的坐享其成也觉得是理所应当,从而心安理得——仰望和俯视之间,永不能强求他们会自发地彼此认同甚或妥协,故而就要更高一层的人审时度势来维护平衡,在前者快要陷入泥沼时扶助一把,在后者快要飘上云端时打压一下,“他布衣出身,经科举走上仕途。忠正勤勉,做了不少实事,人又清白耿直,官誉甚好。”

      “谁举荐的他?”
      “许慎。言官许大人。”
      嘉德帝凝了凝目,笑着摇头,“果真是物以类聚。”不必说是从于文骞身上想到了许慎的行事。停了停,看向元成,神情转为探究,“太子准了许慎的保举,是有心要补偿他吗?”

      “儿臣一心为国,”元成坦然,“许大人年事渐高,总要有后继之人,于文骞嫉恶如仇,敢于直言,正是合适的人选。”这些都是实情,不过,他父皇想听的不是这个,他明白,“再说儿臣并不曾亏欠许大人,何来补偿之说?”
      “哦?”嘉德帝挑眉,“许慎私下上表检奏顾彧那回,永安王如何得知?”结果许慎被永安王打得头破血流,至今还在调养。

      元成默,那回……那回是他着人透露消息给永安王的,甚而顾彧的劣迹亦是经他授意才叫许慎查知的,只是他未算到永安王在皇帝面前也敢动粗……然不管怎么说,许慎的皮肉之苦因他而起,他确不能说未亏欠的话,“父皇之意是要如何呢?”
      不料他这么痛快就认下了,嘉德帝反而一愣——他若抵赖或狡辩,或还能想法戳穿他,可他光明正大地告诉你“对、就是我做的”,反让人无计可施了,“为了儿女之情,就把朝臣故旧都算计进去……太子,这可不是明君所为啊!”嘉德帝摇头,“再说了,你费了这些心力,人家姑娘领未领你的情?”好吧,他承认这才是他这为人父者所真正关心的。

      “父皇,今日朝上通过了赋税改制的动议,儿臣以为事不宜迟,应尽速推广。”
      他这话题转得……,嘉德帝都愕住了,缓了缓才能接上话,“太子,父皇……”
      “父皇明鉴,此事关乎社稷兴衰,儿臣如心负磐石,一日未见成效,一日不能他顾,望父皇……”

      “是,太子殿下心怀社稷,苍天可鉴,披星戴月忙于政事,转呈给朕的公文上有错字都未发现,只为了挤出空儿去跟人下棋!好了,太子以为何人可担此任?”
      元成,一向都是他绕得旁人头晕的太子元成,这回直愣愣地望着嘉德帝,眼神儿发空。在嘉德帝以为他还得呆一阵儿的时候,他干巴巴地挤出了声音,“儿、儿臣以为不妨就由徐侍郎担当。”
      元成说这一动议本身就是徐侍郎所提,所有的细则也都是他一点点儿推敲制定的,谁都不若他明白当中的利弊,这是一,此外赋税之事本就是户部的主项,由他推导名正言顺,这是二,至于第三……

      “说下去。”
      “此番改制,对普通百姓的牵涉有限,对商贾官绅来说却是伤筋动骨,故而阻力会超乎想象,”第一次朝议时被否决,最根本的就是许多官员想到了自身利益将受损,不约而同加以阻挠,真正因方策有不完善处而反对的不过杜尚书、骆司库等有限的几人。今日多亏了于文骞对杜尚书诘问在先,引得各部官员忙于撇清,一片混乱,自危之中都不敢妄言,唯圣意是从罢了,回想起来能通过实在是有几分侥幸,“故而担当此任的必得是果决狠厉之人,方能不受干扰有所建树。”
      “徐侍郎是果决狠厉之人?”嘉德帝略有怀疑。

      “是,”元成胸有成竹,“表面看来他平淡无争,实则城府很深,仅这赋税之议,若无三五月的功课,断拿不出那般详尽的方略,然户部尚书在职期间,他从未提起一个字,”那时若提了,成全的是户部尚书的功绩,他能隐忍等待到如今这最好的时机——既无为人作嫁之虞,又能令朝野看到他的才干,这份耐性就非常人可比,“这是他主事以来首个变革,断不会容许出纰漏,自会不遗余力;此外他压抑多年,早憋着一股劲儿,必然是遇神杀神,遇佛杀佛;还有一样,他的家族人丁不旺,他这一支嫡子在我身旁,嫡女是湘儿的教习,次女和两位庶子、女都未成年,都不在改制涉及之列,故他自身无惧被诟病偏私护短,自然敢大刀阔斧放手一搏。”

      “‘压抑多年’的话是怎么说?”嘉德帝只有这一个疑问。
      “久居人下。”元成想了想,找到个合适的词。
      嘉德帝略想了想,了然:徐业在侍郎任上迁延了七、八年之久,当初官阶在他之下的有追上来的、与他平级的有升迁了的,自负才能的人因此觉得郁悒不得志,至于说他当年以低爵之位攀娶了伯侯家的小姐,岳家一直都轻视他之类,不过是传言,听听也就罢了,“就依你所言,让他尽施长才好了。”
      “是,父皇!”元成领命。问过嘉德帝再无别事,遂告退而去。

      嘉德帝望着他的后影,笑着摇头——实则他是有话的,只过了当时情境,重提起来未免是他为父不尊,因只在过后对仁慧皇后说起,道“我们太子的定力实在是不一般。”前一刻还被人嘲谑得发懵,一说起政事立时就神识精明。
      “陛下说他失态?”
      “是啊,”嘉德帝笑,“多少年了,你何曾见过我们太子那般……慌张而缱绻、赧然而愉悦的?”令看的人都不自主感受到他心里的甜意,忍不住要跟着他一道含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02章 惊柝(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