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具有生命温度的教育 ...

  •   一、生命中的学习
      接触学习蒙台梭利教育在2002年,当时不仅学习了大脑教育,还自己购买了书籍蒙台梭利教育各类书籍与教玩具,仅仅是为了更好的开展进行幼儿教育工作。在2007年由龙湾二幼单位的培养计划发起,参与了来温州进行的北京的蒙台梭利教学教师培训学习,并取得相关证书。
      这是我生命的再次起点,再次求学,更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新起点,因为蒙台梭利教育讲到了创造与头脑的关系,儿童的秘密与人格。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人类最大的喜悦便是创造,她令教育界惊叹不已的一项发现就是孩子会创造自己。
      柏格森说:“人虽然被创造出来,但是也只有人才有创造的能力。”事实上人是依靠自己的努力来维持自我的发展。人单是有创造力是不够的,还必须发挥这项能力才行。
      蒙台梭利博士说:“对人类而言,这种存在的根本目的并非是为了维持个体,延续种族。......人类必须完成的使命、目的及存在的理由就是创造环境。创造环境就成了人类的使命、目的、存在理由。”但是孩子的使命却是创造自己。
      我觉得蒙台梭利博士所言及是,孩子的使命是创造自己。因为教师与父母给孩子创造了环境,但是孩子本身就是要有创造自己的能力。或者说,孩子本身就有创造自己的能力,他(她)的感觉、知觉、直觉、智能、潜能都在教师和父母亲长辈们创设的环境教育过程中被唤醒。对的,只是唤醒,孩子本身就有能力的存在,是唤醒。所以教师和父母和长辈们是协助者,协助来到这世间的孩子们,来亲切的唤醒他们(她们),促进其自身喜悦的成长着,因为蒙台梭利博士认为学习就是工作本身,我也是持相同见解。
      二、如何透过日常练习培养孩子们的意志力
      蒙台梭利博士认为日常生活练习最有效的体操,而日常生活的环境正足以使各种“运动”更加熟练。若能以智慧活动及运动肌肉活动做好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动作,那么即使只是进行日常生活的活动,也能达到体操的效果。、
      是这样的,日常生活练习真的很重要,教师可协助孩子们达成以下目标:
      1、正确的礼仪;
      2、孩子本身的仪容、态度;
      3、整理周围的环境;
      4、基本的动作。
      如何促进两岁半至六岁这个确立、调整肌肉与神经运动的时期的孩子们都会对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他们(她们)会既热心又极具耐心地想学正确地礼仪,如:打招呼、站、坐、进餐、开门、关门、传递东西给他人等等。因此在肌肉动作协调的敏感期,日常生活的谦恭、仪态及正确的礼貌训练是必要的。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去完成这些任务。
      在从事上述活动或其他日常活动练习时,基本上运用到的运动是没有种类限制的。人类在生活上一定会运用到各种动作。譬如:走、跑、跳、拿、吃、喝、敲、拉、推、捧、夹、丢、转动等等。为了维持生活,我们会发展乎无穷的动作,由全身的运动到指尖的细微运动都包含在其中。在日常生活中,设定这类作业的目的,在使幼儿能透过对他们仍然相当杂难、困难的动作,使得肌肉或运动调整能达到正常的发展。这些包含了搬桌椅及拿东西等日常的基本运动。透过这些练习,孩子们的意志与活动结合起来,在反复的练习当中培养自信与独立。
      三、蒙台梭利的生活态度反映于蒙台梭利教育之中
      “科学的观察已经证明教育并不是教师所传授的;换句话说教育是个人自发性完成的自然过程,是从环境中体验学习来的。教师的工作是准备促进文化活动的一连串动机、拓展特别的预备好的环境,也避免过分的干涉。为人师表的教师所能做的是帮助人,协助伟大工作的进行。这样就可以目睹人类灵魂的开展、新人类的出现,不会再成为突发事件的牺牲者,而且具有清晰目标的远见以引导形成人类社会的未来。”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理论都是在料想不到、无法预期、令人惊叹、意外的、特殊例子、令人吃惊的状况下开展更深、更广、更新的理论。
      蒙台梭利博士的教育观就在种种意想不到的事件中愈见成熟。例如:
      1、她发现孩子一心一意作业中产生的注意力集中现象时,心中感动莫名的惊叹。
      2、她发现孩子具有反覆做同一个动作的倾向,对她而言,这是一个全新的发现。
      3、她数次表示幼儿喜好的秩序是令人惊异的新发现。
      4、当她看到孩子对自由选择的东西始终负责,所具备的自由选择及责任能力不禁发出深深的感叹。
      5、她发现幼儿并不十分爱玩具,也不热衷于游戏,而是喜欢“工作”,对蒙台梭利博士而言这是划时代的新发现。
      蒙台梭利博士踏入教育界之后,便孜孜于其不朽的使命,直到82岁逝世为止。她可算是相当长寿的,然而这一生却有近半的世间花在准备朝向自我使命的目标上,这实在是非常特别的。况且她的准备期常处于晦暗不明的状态下,在天明、阳光照亮一切之前,道路是在一片黑暗或少许的微光之中......但是,那黑暗却逐渐朝光明伸展,黑暗的尽头就是曙光。
      身为科学家,她较不受先入为主的观念、偏见及过去的成果所束缚,她认为掌握住现在的事实,全力发挥现在的自己的态度,才是正确的,这也是一个谦虚的自然科学家所具有特徵。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