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一章 ...

  •   且说明朝永乐帝设立天津卫意在拱卫京师,到了清朝中后期,却渐渐成了北方首屈一指的水陆码头,通衢大邑。素有“九河下梢天津卫,三道浮桥两道关”之称。所谓“九河下梢”,意指天津界内河流众多,最终汇聚海河,形成了天然的水陆交通网。而“三道浮桥两道关”就要好好说上一说了。

      首先,这第一道浮桥便是南运河上的钞关浮桥。因其位于天津旧城北门外,又被成为“北大关浮桥”或“北浮桥”。当时,这座桥一天之内只打开两次,交纳关税后,才统一放行来往船只。“钞关”自然是“两道关”之一,是专门征收货物税银的机构,盖因当时天津地区漕运发达,往来商贾货物无数,故此天津的钞关相比其他地区的更为知名。
      第二道浮桥便是东门外的“东浮桥”。初建于清雍正八年,由青州分司孟周衍上书请求修建,所以最早又称“孟公桥”。因当时海河边上存有大量盐坨,所以盐关厅也设在此处收取盐税。这“盐关”便是“两道关”中的第二关,这孟公桥也随着盐关之名,被称为盐关浮桥,庚子国变后,盐坨、盐关厅从此地迁走,盐关浮桥也改称为“东浮桥”。
      最后再说这第三道浮桥,便是建于清同治年间的“窑洼浮桥”,是当时直隶总督李鸿章下令用船搭建的浮桥,位于大悲院附近,因大悲院一带时称“窑洼”,故此得名。老百姓也把这座桥称为新浮桥,这“新”自然是相对于以前的东浮桥和北浮桥而言了……

      等到了民国时期,天津卫更是迎来了黄金时代。而位于天津卫繁华地段的估衣街,自清代起便是热闹的商贸所在。
      有竹枝词为证:“繁华要数估衣街,宫南宫北市亦佳。”
      各路买卖字号云集于此,二里多长的街上,商铺林立,市肆繁华。其中尤以布铺绸缎庄居多,其中最著名的便是“八大祥”。

      却说在这街道中段南侧有家布铺。店铺装潢倒也古香古色。大门上方匾额写着“德长兴”三个字,虽不是名家所写,也是苍劲古朴,门两侧悬挂的蓝布幌子在风中轻轻晃动。
      铺面里的只两个伙计,一个叫赵财,一个唤金宝。名字是东家给起的,取谐音“招财进宝”的意思。穷人家的孩子,能有个立足之地管吃管住,就是祖上烧香了,换个名字也不吃亏。

      此时,已近腊月时节。眼瞅着日近黄昏,仍不见少东家王岩之来。两个伙计有些犯嘀咕了。
      昨晚上掌灯之后,伙计依照惯例去了王岩之的宅上,是内掌柜徐雅玲亲自开的门。二人将流水交上,徐雅玲盘帐以后,对二人说明儿个要进趟北平。一是给同庆班送去刚刚制好的戏服,二是年根底下了,要去拜会拜会父亲的师兄弟们,约着过年封箱以后,大家来徐宅小聚找个乐子。
      最后,徐雅玲叮嘱二人看好店里的生意。少掌柜王岩之犯了牙痛,用浸了凉水的毛巾捂着腮帮子,还问赵财,自己半边脸是不是肿了。最后,王岩之说明儿个自己一定到店里守店。
      可溜溜一天,迟迟不见王岩之的踪影。出什么事了呢?
      天色已晚,二伙计无奈之下,只好关门打烊了。

      第二天,王岩之还是没有来。按理说,徐雅玲最迟今天下午也就从北平回来了,可也一直没有音信。
      再转过来一天,还是不见人影。眼瞅着天色渐暗,赵财和金宝可真有些坐不住了,一商量,干脆竖好门板打了烊,挑着灯笼匆匆赶去徐宅探问。
      这里要说明的是,王岩之同徐雅玲婚后,便一直住在岳父家中。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徐小楼腿脚不便,需要有人在跟前伺候。二是徐宅离估衣街不算远,也方便照应店铺。

      徐宅就在东大街的一条胡同,一座精致的小四合院。二伙计来到门前,发现四合院门户紧闭。上前敲门喊叫了一番,屋内是毫无反应。
      金宝岁数还小,有些沉不住气,便想翻墙头进去。
      赵财一把拉住了他,问道:“兄弟,你要干什么?”
      “我进去看看啊?”
      “兄弟,咱就是伙计,翻墙进去容易,万一有啥事,再想出来就难了。”到底是赵财年长了几岁,心眼儿也多。
      “那老哥你有什么主意?”
      赵财抬头看了看紧闭的大门,琢磨了一下,说道:“寻不见少东家和内掌柜,不是还有老东家了么?”
      二人略一合计,便离开此地,直接转去找老掌柜,也就是王岩之的父亲王德海。说起王德海也算是个头面人物了,他本是前清内务府缎库主事。

      当时大清势微,内务府也是贪腐成片。王德海身在其中,自然也是上下其手,把缎库里各地进贡的绫罗绸缎挪走了七七八八。
      辛亥之后,王德海离开内务府,举家搬到天津,开设了德长兴。凭着先前匿藏的上等布匹,生意还算红火。可同“八大祥”比起来,就是王奶奶碰上麻奶奶——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怎么才能在估衣街上打开局面呢?王德海把目光落在了徐小楼身上。
      这徐小楼不是一般人,当年可是进宫伺候过老佛爷的角儿。虽说顺治爷废了教坊,可皇家的人也不能不娱乐啊,要不哪来的徽班进京呢?
      可惜庚子国变,八国联军进了京城,四处搜查拳匪。趁机也做下了诸多欺压良善,侮辱良人的腌臜事来。徐小楼看不过去,仗着有些功夫,出手伤了两个纠缠大姑娘的德国兵,结果被抓进了德国兵营,眼瞅着生死未卜。
      幸好他平素为人正直,人缘不错。一帮子师兄弟上下打点,人情托到了赛金花那儿,赛金花枕头风吹倒了联军统帅瓦德西,这才把徐小楼救了出来。可惜徐小楼的左腿被德国鬼子打折了,又耽误了医治,成了残废,戏也唱不了了。心灰意冷的徐小楼索性搬到了天津,从此闭门不出,潜心作画。
      王德海知道了这个消息,便主动登门拜访,一来二去,两个人成了朋友。不久还结下了儿女亲家。

      这王德海为什么上赶着结交徐小楼呢?
      一是因为王家少爷王岩之与徐家千金徐雅玲曾是同学,早就两情相悦。再有,便是徐小楼的一手绝活。
      熟悉京剧的朋友都知道,京剧舞台上演员们穿的戏服,行话叫作“行头”。外行看来,京剧行头色彩缤纷、斑斓夺目,好看非常。实际上,京剧行头里的讲究那可多了去了。
      无论是色彩搭配,还是图案设计,都秉承着京剧艺术一贯的写意风格与象征手法,不夸张的说,这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
      梨园行有这样一句话:“宁穿破,不穿错”。这便是行头使用方面最需要掌握的原则!衣服破了影响效果,衣服穿错可是会让人笑话的。
      举例子来说,舞台上帝王将相在正式场合穿的服装,等同于现在的礼服是什么?蟒袍。蟒的颜色很多,常用的有:黄、红、白、黑、绿、紫、蓝、粉等。不同颜色的蟒适合不同类型的人物角色。
      黄蟒只能由帝王来穿,王侯穿了就是“造反”。红蟒是给那些重要的皇亲国戚,或者独霸朝纲的朝廷重臣穿的,比如驸马杨延辉、丞相曹操等。
      蟒是用一种质地很厚的大缎做的,看起来华丽非常,身上绣满了各种造型的龙。穿蟒的人,扮相沉稳端庄,有一种不怒自威的神气。
      此外,还有女蟒(皇后、嫔妃、公主、诰命夫人等贵族女性们最庄重的礼服),公主日常穿着的宫衣、文官的官衣、男帔女帔、褶(xué)子、富贵衣、武将日常穿着的开氅、箭衣等等。每件戏装都要按演员的身材量体裁衣,有些图案设计还要根据演员的流派风格进行修改。而徐小楼就是熟谙“行头”设计的行家大拿,京津两地的诸多名角定制“行头”,都要请徐小楼指点一二。
      故此,王德海知道,只要徐小楼在,自家生意指定能更上一层楼。不说别的,但就京城里大小戏班有多少?若是大小行头都由德长兴来承制,这买卖能不好吗?
      不得不说,王德海确实看得长远。这几年来,买卖是日渐兴隆。王德海便把铺子交给了王岩之和徐雅玲打理,自己则搬到别处享清福去了。

      夜色茫茫,赵财和金宝挑着灯笼,赶到王德海的住处,敲开门户,说明来意,管家听说同少爷少奶奶有关,便把二人引到书房里等候,他自进去寻王德海去了。等了一阵光景,王德海不紧不慢地迈步来到了书房。
      王德海看上去五十岁左右的年纪,头上戴着一顶瓜皮帽,两鬓花白,脸上气色红润,手里还托着一个水烟袋,倒是有几分沉稳劲儿。他看了赵财和金宝一眼,刚要开口。
      金宝急切地脱口说了句:“老东家,少爷怕是出事了啊!”
      王德海闻言,脸色不由得一变。眯着的眼睛瞬间瞪了起来……

  • 作者有话要说:  本小说周一至周五,每日连载一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