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备考中教史的第12天 ...

  •   系统:【倒计时结束,欢迎宿主进入隋唐支线。请宿主继续完成系统下达的任务,成为一名合格的隋唐学子导游,向小b介绍隋唐时期的选士制度——科举考试制度。请宿主注意言行与身份保持一致,不可ooc。多次ooc则视为任务失败,失败者不可返回原世界。】
      我:……真是一场酣畅淋漓的导游之旅啊,还带隔夜的。
      对短时记忆的玩家来说,还挺不友好的。

      *****
      久违(并不)的小b。【原来如此。那科举制度又是什么制度呢?】
      我:【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科举考试是个人自愿报考,县州逐级考试筛选的以分科考试为办法的选才制度。】
      【它产生于隋朝。隋炀帝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考试制度的诞生。在唐太宗时期,大兴学校,扩建校舍的同时也开科取士,为国家网络一批可造之材。在唐高宗时期,科举考试的制度日益健全,取士的名额的在扩增。在则天女帝时期,格外的重视科举,开创了殿试、武举以及糊名制。但则天皇帝过分的重视科举制度,轻视了学校教育。科举制度的完备是在唐玄宗时期,这时候学校教育与科举考试相辅相成,形成了国家培养选拔人才的摇篮。】
      小b:【听起来是很重要的考试呢。你们国家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神奇的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员?】
      我解释道:【这个是有历史基础的。隋朝当时刚刚实现了大一统,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选拔人才进行国家建设,所以隋朝皇帝就参考了前期的选拔人才的制度,他发现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仅凭门第取士,这样并不符合他心中选拔人才的需求。但是他很快发现,西魏时期有不全凭门第进行考试选士的方法,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样旧制与新制对比之下,加之当时的庶族也强烈希望能够得到做官的机会,为建设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求贤若渴的隋朝皇帝就决定推行科举制。】
      小b:【那位隋朝的皇帝真是一位英明的帝王!】
      我:【是的呢。】
      小b:【那你给我继续讲讲科举制的考试流程吧。】
      我:【考试呢,首先要有考生。考生的来源一般分为两类。一类是生徒,属于在校(官学)学习经考试合格可以参加科举的学生;另一类是乡贡,属于自己自学并向所在的州县官府报考的学生。】生徒是在校生,乡贡是非在校生。这里的学校统一指官学。
      【考生选出来,再去参加考试。不是考一场就结束了,而是层层筛选,直到选出最优秀的考生。考试的主要流程:乡试——尚书省礼部举办的省试——吏部试。】
      【考试的科目分为文科举和武科举。文科举又有常科与制科之分。制科不是定期举行的考试,是根据皇帝需要而开设的考试,地位不如常科。常科是定期举行的考试科目,有秀才科、明经科、进士科、明法科、明算科和明字科。秀才科是最高级最难的科目;明经科考察的是儒家经典,最重视帖经,还会考察口试和时务策;进士科虽然也是学习儒家经典,但它更重视诗赋,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与应变能力。所以进士科比明经科要难考一些,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考试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有帖经、墨义、口试、策问、和诗赋。帖经就是填空题,墨义就是默写,口试就是背诵,策问就是类似于现在的国家考试的面试,诗赋就是作诗作赋。】
      小b呱唧呱唧。【原来没进过学校读书的人也能够参加科举啊。】
      我点头:【对啊。学校教育和科举考试应该是相互促进,彼此支持的友好合作关系,学校教育可不能成为科举考试的附庸。】
      关于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之间的关系,存在三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附庸。
      在王朝昌盛的时期,科举制度和学校教育的关系就大多是相互促进的。学校教育一方面是科举制度的基础,因为可以为科举制度提供大批的可靠生源。另一方面科举选拔制度会刺激学校教育的发展,想要提高中举的几率最好是选择进学校接受更全面的教育啊。
      但是如果统治者不能够平衡好二者之间的的关系的话,就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毕竟有相互促进的地方就会有相互制约的地方。一方面,学校教育的兴衰会影响科举取士的数量与质量;另一方面,科举制度是学校教育的指挥棒,科举考试会影响学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学校本身的地位。
      而在王朝倾颓的时期,统治者偏重科举制度的时候,学校教育大多会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但是我们心中也要明白影响封建学校教育发展的根本因素是政治经济文化,科举制度只是辅助因素。
      因此,统治者只有找到二者之间的平衡点,才能使学校教育与科举制度互相促进,共同助力一个王朝的发展。
      小b想了想,又问了我最后一个问题:【你是如何看待科举制度的呢?】
      我:【任何一个制度都存在积极的作用与消极的作用,我们要辩证的看待问题。】
      【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是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科举制度使得选拔人才的权利被集中到最高统治者的手上,这样统治者就可以按照自己的目标来选择更加优秀的官吏为自己服务。庶族平民呢,因为可以得到参与科举改变人生光宗耀祖的机会,所以更加拥护统治者的统治。另一方面,科举制度所具有的公平性会缓和阶级矛盾,维持国家的稳定,利于国家的发展。
      但是,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如果掌握最高话语权的统治者不能够好好地利用科举制,科举制也将会使得选拔的人才僵化,只一味的贴合统治者本人的个人口味,而非国家的整体需求,这样容易影响国家的未来发展。】
      【从参与科举考试的人的角度来看,科举制度使得选拔人才的途径更加公正客观。科举制度中每场考试都被严肃对待,还采用了糊名制度来提高公正性,可见是能人居之,不论门第。并且,考试的内容不单单是简单的墨义帖经,还考察策问与诗赋这类综合性很强的内容,可以更全面的考核人的能力。
      但是,科举考试同时也存在一定的欺骗性。比如说,考官在阅卷主观题的是时候是主观判断的,肯定会有所偏好,这必然会影响评分的客观性;又比如说,会存在考官受贿协助考生作弊的情况。而且,科举制度使得一些人只为功名而学习,但学习又不认真,虚度了光阴,最终蹉跎一生,碌碌无为。】
      【从科举考试制度与学校教育的关系上来看,科举制度使得选士与育士紧密结合。科举制度会激发大家读书学习的热情,培养盛行读书,学习知识的良好风气,有利于学校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学校数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科举的考试内容以儒家经典为主,会促进人们统一思想,学习儒学,结束思想混乱的局面,保持社会的稳定。但是呢,考试科目又不单单只有儒学一种,还有其他的科目可以选择,例如武则天开设武举。有利于扭转人们重文轻武的思想。
      但是,科举制度也会给学校和学子带来不好的影响。它容易使世人形成功利的读书观,把读书当做成为人上人的工具而非真心地想要学习知识,这不利于学术研究的发展。并且,科举考核内容会影响学校教育的内容,容易使得学校教育的内容单一化,扁平化。学校的管理也在科举制度的影响下官僚化、形式主义化、教条主义化。除此之外,科举考试还会影响到中国知识分子的性格,例如儒生的迂腐思想,重理论轻实践,轻视劳动教育,重视记忆而非理解,相信权威,没有创新与质疑精神等。】
      小b忍不住夸赞我:【你真是个很有思想深度的人,没想到你的见解如此独到。我真是受益匪浅。】
      我尴尬的笑了笑。这哪是我这破脑袋瓜子能想出来的啊,一看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总结出来的啊。我们站在后世看前朝的角度,加上第三视角看事情比较全面罢了。
      我:【谢谢夸赞。今天时间也不早了,你还是早点回去休息吧。】
      姐姐我也该下班了吧!
      是不是啊,系统!

      *****
      【……恭喜宿主完成此次隋唐之行。共掌握三大知识点:教育管理制度(文教政策+教育管理机构+教育管理体制)、选士制度、育士制度。恭喜宿主获得限时回家票一张,倒计时24h】
      ……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