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4、浅论《海上钢琴师》对生命意义探寻的启迪 ...

  •   摘要:《海上钢琴师》的主人公1900在自我的旅途与航行中展现了生命意义可能拥有的一种非既定维度,本文将从其人格特点入手,由时代所造就的社会与家庭因素来展现其自我认知分化、矛盾达到统一的过程中所经历的思想冲突,从而去思考对当下生命价值探寻的启发。

      关键词:《海上钢琴师》、自我的探寻、生命的意义。

      1.人格特点

      1900身上混合着黏液质与抑郁质两种气质类型,他看起来安静平稳、注意力集中到有点内向、行为孤僻、不愿与人交往、孤独与自□□织,但却对事物拥有着高度的敏感性、感知力与深刻的生命和情感体验,他清澈而忧郁的眼神不时看向我们,流露出发自内心的率真与纯粹,他一行一止渗透着浓郁却又温缓的理想主义色彩,当他于茫茫大海间、在飘荡摇晃的轮船中弹奏着流动的钢琴琴键时,同行的麦克斯偶然在跳跃的音符中幸运地体会了到这醉人的灵性时刻,回忆的感叹揭示了1900一直处于与追求的世界:“这就像是大海在轻摇着我们,当我们在物件之间漂浮,在灯具下和大厅的雕花廊柱间穿梭,我才慢慢明白,我们其实是在与海洋共舞。我们和大海如同一对疯狂的舞伴,在夜晚的金色大厅中沉醉于欢快的华尔兹。”

      2.人格特点形成的背后原因

      2.1社会因素:具有强烈存在感的工业化建筑、轮渡上满怀期望、笑容满面的移民与自由女神像的标志性美国元素以及影片标题The Legend of 1900无不在暗示着一种积极昂扬的时代风貌。20世纪初,欧洲掀起了移民美国的狂热风潮,大量过得不尽如意的欧洲人远渡美国去追求金钱的成功与名利的梦想,远渡重洋以求飞黄腾达(影片开始时展现了轮渡停下的一刻,游轮上的人们看见自由女神像而欢呼雀跃,岸上的人们对乘客招手致意,远处的美国自由天堂在雾气中朦朦眬胧)。这群背井离乡的人以放弃家族符号与荣誉勋章、低下头颅、丢弃尊严为代价渡过茫茫大海来到车水马龙、时尚前卫的纽约,而上了岸才明白到“人人都有机会成功”的美国梦却是海市蜃楼,美而虚无,缥缈不存,他们跌落谷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迷茫与彷徨。

      2.2家庭因素:1900刚出场时是个被遗弃在TD牌柠檬空纸箱内的新生儿形象,或迫于生计,或有其他难言之隐,这无疑是他的第一次社会性死亡,而执行者正是他的亲生父母。由于坚信“TD”是了Thanks Danny的缩写,负责在邮轮上添加煤炭的工人丹尼不顾其他工人的嘲笑,决定独立抚育这个天赐的可爱婴儿长大成人,并为了纪念这特别的一天,将他取名为1900。然而彩云易散琉璃脆,一次海上意外事件使得1900的唯一抚养人丹尼意外丧生,这是1900第二次被世界所遗弃。同时结合生活环境来讲,海上出生的1900在陆地上是个从未存在的人:没有亲人、没有户籍、没有家乡、没有祖国,大海便是他的摇篮,他随着Virginian号往返停泊于各个码头、港口,四海为家。以此,1900是于世绝对孤立存在的个体,他与陆地没有联系,他没有父母亲人,法律不承认他的存在,社会没有他生存的记录,他是真正的孤独的世界流浪者。

      3.个人成长

      3.1自我分化之心中所爱,毕生所持

      一次偶然的机会,幼小的1900来到了富丽堂皇的头等舱,这里有着高谈阔论的人群,轻松多变的音乐,往来侍者如鱼穿梭,到处洋溢着欢乐的气息与快活的情趣,而这些快乐,似乎都来源于那架钢琴。那一刻,1900真切地感受到了钢琴带给他的震撼。于是有了某天深夜船上众人被优美的琴声惊醒循着琴声而往发现是无师自通的1900在钢琴前忘我的演奏的场景,这美妙动人的旋律打动了在场船客,此后,不少人慕名而来。1900在自我分化过程中实现了自我意识的确立,那时他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内心世界的存在,是钢琴唤醒了他的情感,是钢琴启蒙了1900作为个体秉承的上天赋予的宝贵资质,并且尤为幸运的是他找寻到了心中所向,毕生所好(很多时候我们终其一生也难以明白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并且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3.2 自我矛盾之下船与否的抉择

      朋友麦克斯的劝导、爵士音乐家莫顿的决斗与鱼店老板女儿的惊鸿一面三者使1900如水无波、无忧无惧的内心产生了犹疑不决,他曾给自己定下只在海上弹琴的规矩,但外部环境不可抗的影响使他生平第一次产生了下船与否的动摇不定。而无论是麦克斯还是莫顿,他们不约而同的代表着尘世人间:陆地上的麦克斯不可避免地要为生活而四处奔波,莫顿浑身充满了商业气息,他不在乎音乐自身,而是为了争名逐利,为了他人的认可与声望的虚荣光耀。而窗边那抹女孩美丽的倩影无疑是爱情诱惑本身,1900曾为她录制了一张唱片,借此承载纯真的爱意。一生从未离开过大海的1900终于踏上了渡轮连接着陆地的舷梯。然而望着对岸的高楼大厦迟疑了很久,最终,他还是转过身走回船舱。

      在舷梯上的思索是其自我矛盾到达的顶峰,他对爱情、友情等一系列世俗醇美温暖的感情拥有了渴望,对陆地熙熙攘攘的人群、多姿多彩的生活产生了好奇,对工业时代矗立的一栋栋雄伟烟囱感到震撼迷惘……这是一个崭新的世界的诱惑,是五颜六色的生活的招手,是更多的人对音乐的倾听与理解。但他还是回了头,因为这里容不下他心中的艺术与无杂质的优雅,他说:“在无尽蔓延的城市,什么都有,唯独没有尽头”,阻止他脚步的,并不是他所看见的东西,而是他所无法看见的东西,琴声有限,琴艺无限,钢琴有88个琴键,它弹出的音乐是无限的,而偌大的城市有无数的家庭,无数的琴键,但他们不关心你的灵魂、你的癖好、你的感受,只需要你的功能,而你为了生存只能永久地抛弃理想追求,投身于繁杂琐碎的忙碌生活,最后忘记曾经的如痴如醉。所以1900 转身回头走向了船舱。

      3.3自我统一之与船同存

      在片尾的剧情中,1900唯一的朋友小号手麦克斯到即将被炸掉的船上去寻找旧日光彩照人、惊才绝艳的1900,但1900没有听从他的劝告而是一心留下、与船同存,麦克斯只得无奈地带上了那张被1900亲手毁掉又重新拼起来的唱片与一台唱机离开,让好友与船一起沉没。1900在经历思想的激烈矛盾后,自我意识在新的水平与方向上协调一致,达到了自我的统一。他认识到自己对艺术的坚持在工业化的美国社会中会有无穷无尽的不理解,不理解会消耗热情,但不容许会毁掉音乐,而理想主义者的孤独一旦被埋葬则也意味着个体的彻底死亡,所以1900决定让□□随昔日金碧辉煌的维吉妮亚号一同炸毁,这样,虽身死而理想长存。

      4.生命的意义

      4.1生命的自我价值:1900不在乎世俗的荣誉金钱与名声地位,当莫顿上船点名道姓地找他比试琴技时,他感到莫名其妙,不惜露怯显拙来结束这场闹剧,于1900来讲,众人的称道远不及于暴风雨中弹着钢琴和海洋共舞来的自由愉悦。也正因他葆有超越世俗的纯粹与率真,所以他能演奏出真正的音乐,艺术是心灵的流泻,被世俗利欲填满的内心,无法理解体悟、更无法弹奏出单纯的理想,大音希声,只有抛却功利羁绊,才能无限地接近生命的本真。

      4.2生命的社会价值:在金钱至上观念的流行下,理想主义崩溃性式微,而1900的价值在于其精神是黑暗中那一束永远闪烁摇曳的微光,不够耀眼,却足够照出一道前进的幽路。茨威格感叹昨日世界的逝去而绝望自杀,与欧洲的优雅一同被历史埋葬,但其理想精神始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赴后继,勇往而无不为。1900在弗吉尼亚号上为过往的旅客(无论平民还是贵族)弹奏钢琴存在的每一瞬间都是意义本身。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