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一饭之恩 ...

  •   穆绾今不由得湿润眼眶。

      她打听原主身世这三天,受到了多少白眼,听到了多少鄙夷的声音,讨了多少嫌处。

      她以为这个世上没人会关心阜朝的穆绾今。

      可穆绾今她分明也被爱着。

      相里徊摘下腰间的两串铜钱,递到老太太手里,笑说:“这些钱您拿着抵最后一次田赋税。等新律逐渐在整个大阜实行以后,像您这样年过花甲的老叟、老姥就不必再交赋税了。”

      原来相里徊种萝卜是想替阿婆交田赋税,怪不得钱要得急。

      在大地主作为统治阶级的社会,田赋税无疑是对底层劳动人民的压榨。

      老太太忙不迭推辞,不愿接下铜钱:“你在京都时就没少给寄银子来,都过去五年了。你们瞧那儿,我前两天刚种了些韭菜和小葱,能养活自己。小徊,这钱你还是自己留着吧。”

      相里徊摇摇头,暖洋洋地笑起来:“不一样。我对您好,都是我自愿的。当年我第一回进京赶考,落榜回来时母亲已然病故。是您肯收留我,给我做饭吃,小徊才能有今天。”

      第一次赶考落榜回到槐树村的时候,他只有十九岁。

      穆绾今慨叹,一饭之恩,竟令相里徊还了五年。

      绾今不禁好奇,相里徊到底是个怎样的人?史书里从来不会记载的小人物,到底过着怎样的人生?

      她蓦然也想为阿婆做些什么,但环顾周身,唯有腕上的如意镯子能换几个钱。

      她不假思索地取下来:“我没什么值钱的东西。阿婆,这个银镯子给你。”

      老太太接连摆手,迟迟不敢收:“疯丫头,这可是你百岁宴上你娘给你的长命镯,送给我这个老太婆算什么事儿?”

      “长命镯?”穆绾今将镯子捏在手里,内侧的镯壁上刻着【双燕今朝至绾带香罗结】。

      穆绾今缩回手——

      既然这只如意镯是对原主极其重要的东西,我作为一个鸠占鹊巢的现代人,怎么能替她决定她的物品的去留?

      穆绾今翻然悔悟,拿镯子的手垂下来,黯然失色。她发现自己孑然一身,身无分文。

      眼睛是灵魂的尺素。相里徊一眼便看穿了她的心,嘴角扬起温和的弧度:“你既然想替阿婆做事,不如来点实际的。”

      穆绾今抬头盯住他深邃的双眸,虽然一言不发,但脸上却疑惑着能做什么实际的事情。

      “田里麦子熟了,这几天我们可以去帮阿婆割麦子。”相里徊指向山上的麦田。他抬手时,袖间带起一阵清风,有淡淡的梅子香。

      穆绾今顺着他指尖所向看去,金黄的麦穗粒粒饱满,在微风中摇曳着,含羞地垂下头,恍若在向旁人诉说闺阁闲情。

      她点了下头:“是个好主意。”

      小疯子和相里徊在院子里又陪老太太聊了会天,结伴回家的时候天色已经渐渐暗下来,夕阳把天边烧的火热,红彤彤的一片。

      “要是有相机就好了。”傍晚的风吹乱穆绾今额前的碎发,她心满意足地深吸了口气。

      这里没有“粘稠”的车流,没有“吐黑气”的烟囱,也没有刺鼻的雾霾。只有青山隐隐,流水迢迢,绿树阴浓夏日长。

      这样的景色,不含一丝杂质,即使是《航拍中国》拍下的美景,也不及槐树村万分之一。

      穆绾今倏地放慢脚步,侧首看向同行的人,好奇地问:“相里徊,我敬佩你直面生死、百无禁忌的胸怀,但人向生惧死也是情理之中。倘若世上真的有长生不老的秘法,你是否也会不屑一顾?”

      相里徊看她一眼,展颜而笑,随即又把目光投向远方的路:“世上本就没有长生之法,生死皆有命。”

      他的眼镜明明那样澄澈,却叫人怎么都看不透。

      “你说新帝会不会受先帝耳濡目染,也对长生穷追不舍?”穆绾今再次语出惊人。

      既然青铜古树是在仁宗墓里发现的,树上还有阜朝人留下的刻痕,想来仁宗生前也曾追求过死后的长生。

      历史人物的评价多是褒贬不一,可仁宗不同,他在官修正史中的形象是仁爱、无私、勤政、爱民。

      《阜史》中记载,仁宗登基之初他便作出律法改革的良策。之后涟太后病重,他因孝心熬更守夜,整晚没合眼,导致第二天上朝晚了一刻。于是他遵循《官箴》的条律,以身为教,当着一众朝臣的面受监察使三记龙鞭,文武百官跪了一地。

      他宛如站在神坛的顶端一尘不染,即使是野史都对他记录颇少,负面形象的记载更是一无所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