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 5 章 ...

  •   (五)扑朔迷离,众人合力辨真凶
      “丁头,丁头,快醒醒。”
      丁辉睁开眼睛,发现方才原来是自己的一场午夜梦回,人的记忆当真奇妙,有些事转眼便能忘记,有些事却一辈子烙印在心底。和宁十三在桃林匆匆分别之后,他便回到堂中展开审讯,只是这刑讯之事自然不用他一个堂主亲力亲为,许是这两天压力太大,一不小心竟然睡着了。
      一旁立着的六道堂下属禀报道:“堂主,那王康挨不过拷打,全招了。”
      丁辉点点头,径直来到牢房。只见王康早已被打得皮开肉绽,去了半条命。
      “我招,我全都招。”王康颤抖着说道。
      丁辉搬过一把椅子,大马金刀地坐下,对着王康冷笑道:“王会长,你最好说实话,我们六道堂的手段,想必你方才已经领略一二了。”
      那王康只是个生意人,身体本就不甚强壮,身上又无半点武功,哪里禁得住多熬一刻,此时恨不得自己生得两张嘴,便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大人饶命,小的全招。“王康惊恐地看着丁辉,生怕再受酷刑折磨。
      “说!“
      “一个月前,有位自称安国俊州龙泉商号的谭公子找上门来,没过几日,他便向商会的铁匠铺定了好些现货,我见他锦衣华服,出手阔绰,便起了结交之心,一来二往渐渐熟络起来。一日,他来寻我,说又有大单采买,但这次对货品的要求极高,又说久仰莫问东的大名,正好借此机会当面交代清楚,也能一睹我梧国铸剑大师的风采。”
      “我见他态度诚恳,便出面引荐。那莫问东平日虽不喜见生人,但因与我相交多年,又看在如此大的生意的份上,便见了谭公子一面。谁知那谭公子是个行家,说起兵器铸造之法头头是道,与莫问东相谈甚欢,老莫半辈子精研此道,遇到志同道合之人,难免生出好感。很快便把这桩生意谈成了。”
      丁辉听罢问到:“这么大额的订单采买,春水堂没有向龙泉商号求证?”
      王康苦着个脸,唉声叹气地说道:“生意谈成那日,谭公子立即付了一半的货款,又将交货时间延后了半月,如此手笔,莫问东和我都被他的慷慨气度所折服,未起丝毫疑心。”
      “那莫问东又是如何失踪的?“丁辉故意提高了声音,紧紧逼问。
      王康立刻吓得缩成一团,慌忙答道:“大人稍安勿躁,小人现在就说。”
      “生意谈成那日,我便做东,在邀月楼大摆筵席,因为宾主尽欢,这酒从酉时吃到二更天却还未有散场之意。时间久了,莫问东中途便起身要去如厕,那谭公子见他跌跌撞撞,是以提出搀扶他一同前往,谁知。。。。。。。“
      “谁知他们却再也没有回来,就这么在大庭广众之下消失了,对吗?“
      “大人,是小人遇人不淑,实在是冤枉啊!“
      王康哭哭啼啼,捶胸顿足。
      “那谭公子的面目,你是否还记得清楚?“丁辉开口询问。
      “记得,记得,就算他化成灰,小人也能从灰堆里面给他扒拉出来!“
      王康咬牙切齿,恨不得要将自己的委屈与怨恨全部倾泻到谭公子身上。
      丁辉点点头,吩咐手下:“速派画像师来。“接着又转头对王康说道:“王会长可要好生回忆,要是记错了,下半辈子可就要在大牢里安享晚年了。“
      “是,是,是。小人一定将功补过。“
      王康趴在地上,磕头如捣蒜。
      一个时辰之后,谭公子的画像便出现在丁辉的案牍之上。丁辉拿在手里仔细端详了好一阵,竟发现毫无头绪,只得无奈吩咐手下道:“马上拓印几份派发出去,一份飞鸽传书给安国俊州朱衣卫,一份传我梧国六道堂总部,命人去密档室仔细比对。据那王康所言,这谭公子对炼器之法研究颇深,把这个消息也送给朱衣卫指挥使朱殷,按此线索去查,定有结果。”
      “是!”六道堂众人领命而去。
      数日之后,天门关守军大营,李同光看着手里的画像和密报,若有所思。
      这几日,庆国公把所遇之事尽数告诉了夫人杨盈,这下可好,盈夫人顿时失了方寸,再不复平日里的端庄秀丽。她换了一身戎装,每日跟随国公爷出入军营,形影不离,生怕错漏了一丝消息。
      “同光,你说师父和远舟哥哥真的还活着吗,他们的儿女都已长大成人,这么多年为什么不来寻我们?”
      杨盈神情哀怨,但语气之中又夹着满满的期待与欣慰。
      李同光摇头说道:“夫人,未见真人,不可妄下定论,但若真是如此,便是上天有好生之德,舍不得他们这对璧人儿分开吧。”
      “哎,造化弄人啊。”他叹了口气,又指着手中的画像对杨盈道:“夫人请看,梧国的铸剑大师莫问东被人掳走,他的名作”春水“剑出现在大原国阿勒泰城,其中疑点重重,这谭公子必是解开迷雾的关键。”
      杨盈收了激动的心情,点头道:“这几日梧国六道堂和安国朱衣卫联手查案,详细比对了画中之人,却丝毫没有线索,的确太过离奇,莫非。。。。。。”
      李同光一愣,“还请夫人明示。”
      杨盈端起案上的茶水饮了一口,解释道:“按理这炼器之法,受各国军方保护,精研此道之人皆有登记造册,现在竟无一人能对号入座,实在离奇。除非是这画像上的人改了容貌,未以本来面目示人。”
      “你是说易容?”李同光略加思索,“夫人所言极是,只是这种可能六道堂和朱衣卫早已料到,这天下精通易容之人,和那精通炼器之法的一样,皆是屈指可数,两国密档室里都有详细记载,可是仔细对比过后,仍旧一无所获。”
      盈夫人摇摇头,此时天色已晚,她走到帐前,拿起火折子点燃细烛。晚风吹进帐内,烛光晃动,映出二人长长的身影。
      “夫君难道忘了,天下之大,无奇不有,除了活人,还有‘死人’。若师父能做到假死,别人就做不到吗?
      李同光闻言大惊,“想来这既精通炼器之法,又擅易容之术的‘死人‘,中原九国之中寥寥无几。。。。。。难道是他?”
      他不可思议地望向杨盈道:“夫人所指,可是那储国不良人前统领江涛?“
      “正是!“
      杨盈在帐内踱了两步,回忆道:“当年师父还在安国做朱衣卫左使时,曾经刺杀了储国袁太后,这件事情世人皆知,虽说那袁太后暴虐无道,数次怂恿储国国君兴兵征战,祸乱天下,按理当诛,但江涛身为储国间客首领,事先却毫无预警防卫,是重大失职,难辞其咎。储国国君见自己的母亲被害,而刺客竟能全身而退,勃然大怒之下,一道圣旨便诛了这江涛的九族。“
      李同光回应道:“这情报当年传遍中原九国,已非秘闻,至那时起,储国不良人一蹶不振,再也无法与安梧两国的朱衣卫和六道堂抗衡了。“
      杨盈又指着那“春水“剑说:”你瞧这剑柄上的字迹,歪歪扭扭,应是匆忙之间镌刻上去,而依任舲所述,她在阿勒泰城集市上所见的兵器,只有这么一把刻有“春水”字样,其余兵器虽品质相近,却全无刻印。所以,那莫问东想必早已被江涛绑去阿勒泰城的矿山冶炼厂‘做客’了。此剑上的刻印,定是他故意为之,想通过这个办法向外界传信求援! “
      李同光越听越惊,疑惑道:“这么说来,江涛当年侥幸逃脱未死,极可能投奔了北磐大军,而今大原立国,他又卷土重来,绑架了莫问东,意欲何为?“
      杨盈急切地回答:“同光,这狼族的兵器品质,始终是他们战场上的一块短板,而九国之中,能造出最好兵器的大师,莫问东便是其中之一。短短一个月不到,狼族便炼制出了与‘春水’剑品质相仿的武器,若再过上些时日,等莫问东被逼得全盘托出梧国军中的炼器秘法,让狼族彻底掌握了这门技术,那中原九国危矣!江涛当年惨遭灭门,早已对储国心灰意冷,而在他看来,遭此大变,安国是罪魁祸首。如今天下安定,他却行此逆天反道之事,定是为了借狼族之手,扰乱天下,报当年血海深仇。“
      李同光听后,如醍醐灌顶,豁然开朗,他后退一步,拱手赞道:“夫人真是聪慧之极,三言两语便识破了那谭公子的真面目,在下好生佩服。“
      杨盈闻言,露出一丝气急的笑容。“你啊,这都什么时候了,还不正经。“
      说完,两人搀扶着走出军帐之外,此时明月当空,李同光举目远眺,目光越过天际,望向阿勒泰城的方向,他不禁回忆起多年前那段征战沙场的戎马岁月,曾经九国战乱,死伤无数,自己侥幸生还,殊不知多少风流人物,如今俱付笑谈中。战场之上,刀剑无眼,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他握紧双拳,暗暗发誓:这一次,绝不会再让历史重蹈覆辙。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