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第 16 章 ...
-
时间来到1498年。这一年,王守仁二十六岁。这一年,离他拜访娄谅已过去了九年,离他格竹子已过去了六年,离他认识许璋已过去了三年。现在,许璋已经向他传授完自己的毕生所学,不知又云游到何处去了。
王守仁仍旧每天读书练字,吟诗作赋,怀揣着心中伟大的理想而做着平平凡凡的小事情。
这天,晴空万里,阳光灿烂。王守仁决定把书房里发霉的一些书籍搬到院子里晾晒一下。突然,他在一本被风翻开的理学经典中,看到了朱熹写给赵惇(宋光宗)的一封信。信中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居敬持志,为读书之本;循序致精,为读书之法。”这句话的意思并不复杂,翻译成现代文就是:虔诚的坚持唯一志向,是读书的根本;而认知中的循序渐进,就是读书的方法。
这句话像一道电光火花,一下子击中了王守仁。
王守仁呆呆地坐在院子里的长椅上,回想着这些年来在探求知识过程中的所作所为,越想越觉得自己真是太心浮气躁了。在前面的介绍中,我们也可以明显地看出,王守仁这个人,从少年到青年,涉猎的东西实在太多了。他一会儿沉迷于下棋,一会儿沉迷于玩军事游戏,一会儿爱上了书法,一会儿又励志吟诗作赋,一会儿参禅悟道,一会儿又试图在哲学上有所建树……他何曾专过一事?又何曾在一件事情上穷尽所有精力?
王守仁同时觉得,以自己的智慧,如果一生只做一件事的话,一定会成为某一个领域的翘楚。
我应该从哪个领域突破呢?
接下来,王守仁梳理了自己曾经痴迷过的事项,最后,他决定仍旧从朱熹的“格物致知”入手。回首过去,虽然自己在早年的“格竹子”事件中遭受了惨痛失败,但是,那时的自己毕竟太年轻了。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思想上早已不是当初的那个毛头小子,是不是感知和认识已经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王守仁说做就做,眼下,他不想再去做像“格竹子”那样投机取巧的傻事了,他把以前读过的没读过的关于朱熹的著作全部挑了出来。他想,如果把朱熹著作中的所有东西吞进肚子并消化吸收,自己岂不是能“悟”到他老人家思想中的玄机?
接下来的日子,王守仁抛弃了一切私心杂念,全身心地沉浸在朱熹的理学著作中,不管是“生吞活剥”还是“学思践悟”,总之,他穷尽了一切办法,几乎耗尽了自己的全部精力。
但是,王守仁还是想得太简单了。在再一次累到吐血之后,他仍旧无法从“格物”中“致知”。
王守仁的状元父亲王华,虽然也是一个理学高手,但是,看着躺在病床上的儿子,他也只剩下唉声叹气的份。因为,这个时候的王守仁,其理学思想已经远远高于父亲,父亲试图把他从迷雾中拉出来,但是,已经明显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苦苦追寻而不得其理,现在的王守仁已经不会像当年“格竹子”时那样淡然了,那时,出于认知的局限,他可以孤傲地甩一甩头,说:“朱老先生错了!”但是,经过了这么多年的继续深入研究,他知道,朱熹他老人家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他既然那样说,就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既然人家没错,就是自己的智慧不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王守仁都陷入深深地自我怀疑当中,他甚至动摇自己的圣贤之路是否正确,一度发出这样的哀叹:“圣贤大概都是命中注定的吧?而我,很不幸,一定是没被命运选中!”
也许是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吧?就在他最迷茫的时候,一天晚上,他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里,他遇到了孔老圣人。孔老圣人对他说:“孩子,你不是智慧不够,你选的圣贤之路也没有错。关键是你太注重事物的细枝末节了,作为圣贤的思维没有打开啊!”
孔老圣人说完这句话就飘然离去,王守仁也一下子从梦中醒来。
在无边的夜色中,王守仁仔细揣摩着这句话。他越想越通透,等到天亮时,他感觉自己的病已经好了一大半。
王守仁想,自己这些年,一直尝试着学习各种本领,其实,不管学习何种本领,他都是试图通过这种本领打开圣贤的大门。然而,圣贤之门其实那么容易会被打开的?所以,他一直在遭遇着碰壁的困境。四处碰壁,始终找不到突破的方法,所以,他就陷入了整日的烦恼。
然而,换一种思维仔细想一想,圣贤之门其实一直都是敞开的。我们如果把自己想得更高一些,就站在“我是圣贤”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那么,所有从圣贤之身通往外界的道路,不都是通畅无阻了吗?所以,不是你没有智慧,也不是你不够努力。人人心中都有一个圣贤,圣贤之路也一直在那里摆着。只是,你的格局没有打开啊!
想通了这一点,王守仁激动的大叫。引得一家人惶恐不安地跑过来,还以为他疯了呢。
王守仁兴奋地给他的家人讲明这个道理,亲人们都纷纷向他道贺!祝贺他多年的心结终于打开了。
唉!圣人的问题果然还得圣人亲自出马!王守仁不无感慨地说。然后,他迅速地起床,沐浴更衣,并恭敬地向书房中的孔老夫子的画像焚香祭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