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打基础 ...

  •   铁树村。
      陶真晓手拿小锄头翻腾着眼前一堆黄土,身边有几个土陶盆子。
      这是爷爷昨日进山背回来的土,可以装好几盆。
      “姐,我来帮你。”分晓也跑过来玩泥巴。
      真晓看了弟弟一眼,教导道:“先把土翻起来,把里面的石仔挑出来,然后加入咱们家的肥料,嘻嘻,还有柴灰……”
      分晓赤手上阵,直接扒开泥土,挖呀挖。
      给一大堆山土捡好石头后,真晓把父亲给准备好的粪液和柴灰倒入泥土中。
      分晓拍着手急忙跑开:“好脏好臭!”
      “谁说要帮姐姐的?”真晓笑着搅拌,也不禁皱了脸。
      陶请福和儿子在屋外挖地桩,建院墙。
      陶家本来打算立篱笆围成简单的院子就好,但真晓提议立墙,半丈高就好,既有自我保护的隐私性,视野也不受限制。
      真晓一下子就赚了一两银子后,在家里的地方直线拔高,说话的份量仅次于当家的,看孙女说的也有道理,当家的就答应了。
      看姐姐不怕脏不怕臭,分晓犹豫着又跑了回来,跟着姐姐拌土。
      姐弟俩把拌了肥料的土放入盆中,不浪费,全部放进去了,足足有四盆。
      真晓把昨日买的菜种子撒下,有韭菜,有辣椒,有青菜,有萝卜。
      看着四座盆栽,真晓还是觉得少了。
      她端着茶壶和茶杯来到挖地桩的父亲跟前:“爹,墙立起来之后,在墙角隔离出一块这么大的地,我想进山搬土回来,地大点种菜比较实用点,就几个盆子,不够吃的……”
      “我每天进山,每天搬一点,待院墙建起来,也差不多了。”
      真晓表明种菜的土自己操心,爷爷和父亲已经很累了,估计院墙还没搞起来,家里就得忙着种地的事。
      唉,铁树村,注定不得闲。
      看女儿如此勤劳,行动力强,还能赚钱,陶佳文哪有反对的心思:“行,现在就能搞出一片地出来,墙立起来后咱们再种也行。”
      他知道女儿有时做事不想他人看到。
      “辛苦爹和爷爷了!”陶真晓高兴地给父亲和爷爷倒茶水。
      “陶哥,你们要建院墙啊。”
      听到这声音,陶家人转头望去,见李盛金肩上挑着空框子,看里面的残渣,像是自家制作的肥料。
      陶佳文笑道:“阿盛啊,你家种子下地没有?”
      “还没呢,得养一养地,”李盛金放下担子走过来,目光在陶家人身上扫了一遍,“墙得早点建起来,我今天没事干了,给你们搭把手……”
      不等陶家表示什么,李盛金就跳下坑里来了。
      陶家父子对视一眼,也没拒绝。
      当家的道:“阿盛好啊,有你帮忙,这墙没两日就起来了。”
      陶真晓倒了杯茶,递给父亲后走开去。
      陶佳文将茶给李盛金递过去:“来,先喝杯水,你家都养地了,我们还没开始呢,村子里的肥料怕是不够啊……”
      李盛金接过水边抬头望了一眼,见陶真晓走开的背影,一口灌下茶后,抹抹嘴道:“是啊,我娘一直进山捡料,也没有多少,咱们刚来这地方,什么积蓄都没有,我看今年是白忙活了……”
      他手中动作不停,与陶家人边聊边干。
      真晓跟弟弟把盆栽搬到屋檐下,然后回屋。
      她瞧李盛金身体恢复得很好,勤劳,干活卖力,与村子里的人相处也都很融洽,人缘不错。
      沈家的房子,李盛金一直参与到最后,是沈家建宅的主要劳动力之一,沈家俩儿子也参与劳动,但都不抵李盛金半个。
      要沈风涵的话说,除了吃苦耐劳,李盛金没别的优点,讨乡下女人做老婆倒是够用了。
      陶真晓想说,人家性格也不错好伐。
      以真晓前世的身高单位来说,李盛金有一米八以上,身体清瘦、匀称,脸确实普通,但好在轮廓深刻,认真干活的时候,还是有点气质的。
      他耿直,不猥琐,还不爱吹牛,已打败全村百分之九十九的年轻未婚男人了。
      宅子建好后,沈家有给李盛金报酬,他死活不收。听说,沈当家跟他说过,以后有活会雇他干。
      “雇”字用的好,沈当家厚道,不占人便宜。
      不是长工,是零工,毕竟阿盛家只有他跟母亲二人,做长工自家的活就没法顾了。
      屋里,陶真晓督促弟弟练字,她在剥年前摘回来的皂荚,取出皂角米。
      村里人知道皂荚,也就是皂荚树结的像豆角的果实,能清洁衣物能洗澡洗头,却鲜少有人知道皂荚树的其他用处。
      如果她说,皂荚能吃,家人一定以为她是饿疯了,才说的胡话。
      皂荚能吃的地方,是里面的小果籽上面的皮,就是那一层薄薄的、几乎透明的软膜,叫做“皂角米”。
      皂角籽本来就小,籽皮又很薄,剥出来晒干后缩水,很轻,可想而知,皂角米的产量非常少,一两都很难收集到。
      它能药用,还能吃,就是产量非常少,所以很贵。
      皂角籽小,一个个剥是个麻烦费劲的活儿,为了赚点钱,真晓耐心地剥。
      把皂角籽剥完后,真晓把皂角米放在小籧筐上,盖上一层薄布,然后放在屋外晾一晾,还用东西把布的边缘压住,防止风吹跑。
      年后没怎么下雨,太阳时有出现,天气还算不错。
      回到屋里,真晓把刚买回来的瓷锅放在小灶台上,把没了果仁的皂角放进去,再加入清水,然后盖上盖子加火。
      爷爷制作了一座可移动的小灶台,放在屋里使用,天冷可以取暖,可以煮点茶,烧点水,很方便。
      唯一的缺点是,家里烟雾灰尘多,需要经常打扫。
      接着,真晓把今天刚摘采回来的新鲜艾草、薄荷拿来清洗,然后放在木碗里使劲地捣,碎了就磨,最后放入从闻祥行买回来的过滤布袋里压出汁液,过滤后静置。
      皂角给熬着,她又开始剥果皮。
      这是一种橙黄皮的野果,不是金桔,有拇指大小,酸酸甜甜的,真晓常拿来制作糖浆,放在凉茶里,味道别有一番滋味。
      她把果肉给弟弟吃,果皮留下,然后捣碎。碎了接着磨,磨出汁,再将汁压出来。
      最后,把汁倒入瓷杯中静置。
      她再取出早已晒干的艾草、薄荷,捣碎再研磨,磨成细粉放在一边。
      两刻钟后,皂荚熬汁差不多了,她把皂荚液倒出来,一遍一遍地过滤,力求皂荚液干净不含杂质。
      放置了两刻钟后,皂荚液凉了很多。
      真晓看看静置了快半个时辰的果皮汁,皮渣沉淀,上面漂浮着一层黄青色的油脂。
      这点油脂,就是精油,不知什么果的精油,如果静置一天以上,会得到更多,但真晓不再等待。
      舀了一勺家里的凝固猪油,放入瓷锅里加热成液体,然后将猪油倒入艾草和薄荷的汁液中,加入刚制作出来的几滴精油,加入艾草粉和薄荷粉,然后搅拌,不断地搅拌。
      真晓第一次制作的量不多,只有一茶杯,搅拌了许久,液体成糊状,最后将其倒入干净的茶杯中定型。
      剩下的就是等待。
      第一次制作就很简单粗暴,各种材料都是简化版本。
      比如,精油使用橄榄油最好,但她还没找到橄榄,而店里的橄榄油贵。
      制香皂需要加碱水,只是这儿没有碱水,但她会使用贝壳制作碱水,让真晓头疼的是,这里不是沿海,很难获得贝壳。
      相比这些重要的辅助材料,主要的药材倒很容易入手,像艾草、薄荷这种药材,山里就可以找到。
      最后是制作周期,药皂正常的制作时间,少则一个月,久的半年都有。
      真晓现在是在练手阶段,熟悉制作流程,没必要那么讲究。
      多一个人干活,成果肉眼可见的提高,陶家院墙的地桩挖好了一边,还有一边挖了三分之一,按这个进度,再干两天就能挖好地桩了。
      陶家留李盛金吃晚饭,家里拿出鸡蛋和肉。
      他说母亲早已做好饭,要回家吃,陶家怎么肯放人?
      当家的叫儿媳妇去李家,把杨氏拉来了,母子俩一起在陶家吃晚饭。
      鸡蛋和肉是真晓赚钱后上街买的,今日初三,还在过年,家家户户都买了点年货,饭桌上有肉有蛋,也不是啥值得在意的事。
      吃饭时少不得聊天,杨氏夸陶真晓长得好,这又少不得提到亲事。
      李盛金脸上挂不住,几次叫母亲少说话,杨氏就是收不住,她倒也懂得分寸,没过分打听,聊这种话题纯天性本能。
      凌氏陪着聊,也不避讳这事,坦言儿女亲事得好好看,不能马虎。
      真晓更大方,时有参与话题,跟杨氏八卦村子里的事,打听到不少别人家的闲事,半点不难为情。
      她倒不在意人聊自己的亲事,乡里乡亲的一起吃饭不就聊这点事嘛,只要人家不说“我给你说媒”这种话,她就没所谓。
      陶佳文问李盛金:“你们家有借宁家的钱吧?”
      这话一出,杨氏消停下来了。
      李盛金没犹豫地点了点头:“不借不行啊,官府的口粮都顶不过半月……。”
      陶佳文看了父亲一眼,对李盛金道:“多少利息?”
      李盛金也没多想,只当陶家担心各家的利息不一样,所以问问,因为陶佳文没打探他借了多少。
      借钱这事在村里是公开的,李盛金觉得没必要隐瞒什么:“每年按本金的一成算,利息第一年给免了,超过一天按一年算,期限五年。”
      真晓忍不住道:“这么说,比如借十两,每年的利息就是一两,欠一年,得还十一两,欠两年,得还十二两,是这样吗?”
      李盛金朝真晓笑了笑:“你真聪明,李县丞也是这么说的。”
      果然有官府背书。
      真晓追问道:“那要是还不上,欠债一方只把房子和田地给钱庄就行?”
      这是陶家向别人打听到的消息。
      李盛金点头:“是的。我觉得这也合情合理,在这里,呵呵,五年我未必能赚到十两,看起来是钱庄老板亏了啊。”
      陶请福叹道:“他们怎么会亏?官府一定给钱庄好处,那好处能让他们赚很多了……”
      “如果五年里大家伙还不上钱,房子和地就归他们,到时候,或许他们不会赶咱们走,咱们还是能继续住在这里,继续养地,种地,但我们就变成佃户了……”
      “这片土地一旦成功,他们就只管坐着数钱,辛苦开垦种地的是我们,所有的收获都是他们的,地和房子,我看也是赎不回来的……”
      “这看起来合情合理,但是,咱们本来有属于咱们的房子和地,本来好好的……。”
      陶请福摇摇头,说得胸都闷了。
      屋里一片安静,一贯乐观的陶家父女都不知道说什么来活跃气氛。
      片刻后,李盛金笑了起来:“那咱们能怎么样?好歹还有个地方住,有东西吃,我也不求其他了,只要不再像去年流浪,佃户就佃户吧……。”
      真晓想到,不止借的钱庄的钱,还有房子建造的钱,这么看起来,官府比钱庄吃得多,每家每户欠官府的钱可都上百两。
      村民还不上钱,到时候,官府得跟宁家抢铁树村的房子和地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