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9、二十九、生别离 ...


  •   申时末,偏厢中陆陆续续有人离开,闻棠看时候差不多,将手中卷宗整理放好,又回督事院取了自己早上写的札记。
      他合计了下,决定先去崇文馆看看,再回来取马。
      纸页被随意一卷,收进袖中。
      要是碰见了杜念,就可以请他指点一二,闻棠想。
      文渊殿旁的茉莉已经凋谢,闻棠绕到藏书楼外,偷偷看了眼旁边的屋子。
      里面坐着个须发皆白的学士,周遭陈设也改了许多。
      闻棠缩回脑袋,心里有种奇怪的感觉,像是前面肚子空空的饥饿感蔓延过来,他强硬地吞了吞喉咙才压下去一些。
      藏书楼的木阶又陡又密,闻棠转了一圈,意料之中没有见到那人的身影,只好悻悻而归。
      正巧侍墨捧着书从门口进来,闻棠如获救命稻草,问他,杜念最近来过没有。
      “杜补阙?”侍墨摇摇头,“自从谢师礼后就再没见过了,郎君你今天怎会来此?”
      闻棠的眼睫缓缓垂下,没什么精神地同他胡诌,“来找些书看。”
      侍墨显然不信,左右环顾了下,笑言:“你和杜补阙有约吗,兴许他忙完就来了呢,你要不再等等?”
      他的话倒点醒了闻棠,后者一下子笑起来,说,对啊,为何一定要在这儿等呢,那得到什么时候才能碰上。
      接着又一溜烟地跑了。
      侍墨暗道他真是丝毫未变,自己嘴上却也不自觉带了点儿笑。
      闻棠自门下省前拦了个不认识的官吏,问他左补阙杜隽思可在,那人却道杜补阙这几日都走得早,眼下已不在此处了。

      ******

      端秀的字迹落在轻飘飘的纸笺上,简短的几行,末了还不忘宽慰一二。
      杜雍光轻轻叹息,将信笺递给杜念。
      文肃寥寥数语道出升州之势。
      暴乱一事还未审出结果,刺史王肇怕引火烧身,恐再不了结便难与朝廷交代,欲在圣命之前先将这些学子问罪处置,文肃正与之周旋。
      “那些学子中有受过他指点的门生,素闲以为,他们是受了有心之人挑拨……”杜雍光坐在案前,身上还是官袍。
      杜念沉默地站在一旁,瞳孔倒映着纸上的墨字。
      怎么偏偏凑巧是升州贡院出了事,他们心中均有猜测,只是没有证据。
      “圣人迟迟不肯派前人去详查,莫非是有什么顾忌。”
      杜念将信折好,放回案上。
      “明日朝会,我便再谏言一次。”
      杜雍光眉头紧锁,似是不予赞同。
      “萧穆所言并非全无道理,江南氏族确是陛下心头的一根刺,就算没有此事,将来也要寻个由头发难……”
      “隽思,”他眼中隐隐担忧,“你修书一封回他,让他当断则断,不要累及自身。”
      杜念点点头,即刻提笔。
      西京与江南道往来信件不断,又过几日,圣人终于下旨,由太子领督事院众人及左右威卫,前去升州彻查暴乱一事,希望他能将功折罪。
      当地刺史,学官等也都停职待审。
      督事院侍御史得旨,擦着额头上的汗找来台院,和和气气地询问裴是镜,借调的人手是否应该归还。
      裴箴这几日忙累,加之天气转凉,偶感风寒,御史台大小事务,皆由裴是镜暂理。
      那人掀起眼皮看了看他,从台案中抽出张写毁的硬黄纸,薄唇轻启。
      “他资质太差,连誊抄卷宗都做不好,跟着你们也是拖累,不如我重新从台院调几个机灵的人给你。”
      “这……”侍御史有苦难言,“不如先请示陛下?”
      裴是镜点点头,立即着人去内朝,没多久就有口谕回来,说让他们自己看着办。
      侍御史观裴是镜态度,料想他不愿放人,只得作罢,却也不便再添台院的人进来。
      是夜,内侍踏着恭敬的步子进了金銮殿,细细的嗓子回禀:“萧二郎那里,裴中丞似乎不愿放人,萧尚书也没来请命,用不用……”
      着明黄色常服的天子正在独弈,闻言笑笑,似是无奈,“这个裴若渊……”
      秋风乍起,檐角的占风铎随之作响。
      哗啦一声,掌中黑子被人随意扔回罐中,见他起身,内侍快步跟上,边同宫娥使眼色,让她们将棋案收拾好。
      “不用管。”天子头也没回,却仿佛能看见。
      内侍与宫娥立即停下,大气也不敢出。
      他却再无示下,只说:“随他们闹去吧,少他一个,倒也不碍事,只是无趣罢了。”
      内侍犹疑不定,不知他到底说的是人是棋,最终还是将那残局先留下了。

      ******

      江南东道,升州上元。
      谢北舟麾下亲卫数十,一部分派去看守被关押的暴民,另一部分带领当地府兵,巡城戒严。
      上元城没了昔日的热闹,街市冷清,人人自危。
      谢北舟将军令层层推递下去,又当众罚了几个挑事的府兵,忙完已是傍晚。
      亲卫欲言又止地频频看向他,他先前视而不见,这会得空,才问他到底憋了什么屁。
      亲卫心中纠结,也顾不上提醒他口头不雅,道:“文司成请您去府上一叙。”
      文肃?
      谢北舟自认与他不熟,连面都没见过,不知他为何相邀。
      见他沉默,亲卫道:“那我先替你回绝了?传话的人等了好半天,我看人家年纪还小呢,等了这么久饿得都要晕倒了。”
      谢北舟点点头,待他转身走出一截又将其叫住。
      他不解回头。
      谢北舟突然皱眉,严肃地摸了摸下巴,“这州郡的长官都被停职了,也没个人来交代,咱们的晚膳如何解决?”
      难道要自掏腰包?
      亲卫也愣住了,似是觉得他的话十分有理。
      “罢了,”谢北舟迈步而来,“先去会会这个文司成。”
      一个小童靠在城墙边等他们,谢北舟不可置信,四处看了看,问:“就他一个来传话?”
      亲卫点点头。
      这也太过诡异,他疑心有诈,一脸凶相地走过去。
      那小童看见他,直起身子,行了个礼,然后抬头盯着他的脸看了半晌,问:“阁下是云麾将军吗?”
      谢北舟颔首,听他又问:“将军贵姓呐?”
      “我姓谢。”他道。
      那小童闻言却满脸失望的样子,小声嘟囔:“我还以为姓萧呢……”
      二人颇为意外地对视一眼,谢北舟板着脸,问他:“为何啊?”
      小童却摇了摇头,没回答,只说,我家主人文司成文肃有请。
      谢北舟不依不饶:“你见过姓萧的人?”
      他点头。
      “都见过哪些?”
      “一个长得像黄色猞猁的小郎君。”小童低下头回忆,手指点着下巴。
      “你见过阿妙郎君?”亲卫惊讶。
      紧接着腰上狠狠挨了一记手肘。
      谢北舟瞪他一眼,转过头来。
      那小童新奇地问:“阿妙郎君?”
      闻棠曾与太子同至江南,这小童应当确是贵人家仆,只不过看着不甚靠谱。
      谢北舟道:“先带我去见你家主子吧。”
      小童点点头。
      亲卫捂着腰跟上他们,走出老远一截,谢北舟才问,“没有车马?”
      小童摇摇头,道:“不远的,我家主子不爱用车马。”
      谢北舟愈发好奇,跟着他绕过良田桑竹。
      及至一处农院屋舍外,有个家仆模样的人守在门口东张西望,见他们过来,立刻迎上。
      “可是云麾将军?”
      谢北舟点头,被他引至屋内上座。
      文肃不见踪影,家仆道:“文司成正和娘子亲自准备晚膳招待将军,我已让小童去叫。”
      谢北舟道无妨,看了看一脸和善的家仆,发觉和那小童有些相像,想来二人应是父子。
      没过多久,一身粗布素衫的人急匆匆赶来,谢北舟起身,和他打了个照面。
      文肃不费什么功夫就认出他来,温文尔雅地行了一礼。
      谢北舟叉手回礼,听他笑着开口:“将军舟车劳顿,我这里正好备了些农家饭,虽不及山珍海味,胜在新鲜可口,娘子和家仆们也准备了些馎饦,量虽不多,兵卫们巡城辛苦,可以垫垫肚子。”
      谢北舟挑了挑眉,道:“如果在下没记错,这应当是我与文司成第一次见面。”
      言下之意,这般殷勤,是否有些不妥。
      文肃低头笑笑,命其他人先退下,抬手邀他坐下,亲自盛了茶汤。
      “听闻将军公私分明,忠勇大义,素闲有个不情之请。”
      见谢北舟沉默不语,他直接道:“被收押的那些暴民中,有我昔日门生,我知他们品性,相信他们只是一时糊涂,过了这么久,也都反思悔过……”
      “文司成误会了,我只负责巡城守卫,断案之事,要等京城的人来了再说。”谢北舟打断他。
      文肃点点头,“这我当然知晓。”
      他有点着急,解释道:“将军也误会了,这些学子至关重要,难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我只是希望将军能让麾下军卫严加看管,如果可以,少让他们受些皮肉之苦也好。”
      茶汤中有梨子的清香微甘,谢北舟不动声色道:“文司成言重了。”
      见他滴水不漏,文肃不便再多言。饭菜适时端上,有各种杂粮蒸捣而成的糍团,还有外酥里嫩的葫芦鸡,闻起来就让人食指大动。
      文肃诚心地邀他动筷,他便也不推辞,边食边听对方讲述这谷子都是从哪块地耕收而来,鸡又是用什么饲的。
      他颇为意外,“没想到文司成还是个田园居士。”
      文肃忙道哪里,末了轻叹一声,“我这里平日热闹,总有学生前来请教课业,偶尔还会帮我务些农事,此次暴乱,实乃无妄之灾……”
      他看着谢北舟有些熟悉的侧脸,拿出空盏,斟了杯浊酒。
      “素闲曾听萧府的小郎君说过,将军是性情中人,不喜朝堂纠纷,宁愿酬志在野……我与将军看似萍水相逢,实则神往已久,此去长安多歧路,愿将军怀真守心。”
      谢北舟似是有所动容,顿了顿,与他举杯饮尽。
      亲卫引了些人来把准备好的吃食拉走,文府仅有的几个家仆都来帮忙。
      待谢北舟和亲卫告辞,文娘子略带担忧地问,“这样真的有用吗?”
      文肃摇摇头,“京城的人未到,我又被停职,只能尽力一试。”
      说到底,暴乱之事可大可小,始作俑者若只是借贡院发泄心中不满,那便还有转圜余地。若是背后之人想让朝廷和江南天翻地覆,那恐怕连他自己都是泥菩萨过江。
      给底下的人分完吃食,谢北舟带着亲卫回驿馆暂作休整。
      那驿丞看见他们如见罗刹,战战兢兢守在角落,谢北舟懒得管他,径自回房。
      终于四下无人,亲卫趁机询问,“将军,那些‘暴民’到底如何处置?”
      按原本的意思,下一步只需让他们攀咬王肇,再借机将王氏柳氏一网打尽。
      “那些人现在怎么样了?”谢北舟问。
      “我下午去衙门看过,带着人随便盘问了下,他们嘴倒是还紧,看起来也没受什么苦,可能之前有那个文司成护着。”
      他说完,看了眼谢北舟的脸色,试探道:“将军,你不会真动了恻隐之心吧?”
      按照之前的打算,只需先对这些学子严加查问,将嘴不够严实的以畏罪处理,其余有受不住拷打的,或心防崩溃的,暗示其指出替罪羊便可脱身,引诱他们供出王肇。届时恰好京城的人来,再对他们盘查,就能将脏水泼到王氏身上。
      至于这些的暴民,朝廷多半也是容不下的,升州要翻云覆雨,死几个书生根本无人在意。
      谢北舟睨了他一眼,“你该不会想要劝我,切忌妇人之仁?”
      亲卫没答话,但眼中隐隐写着不满。
      “同样是人命,这和上阵杀敌却是不一样的,”谢北舟顿了顿,“开弓没有回头箭,有些事情一旦开始,后面就不是你我所能控制的了。”
      亲卫听他怅然道:“其实我根本就不想回长安,也不想接管什么右威卫。”
      何况那人也未必是真心想让他管。
      “可是……”亲卫提醒道,“郎君你别忘了,咱们的密信为什么传到宫城就出了乱子,萧姑爷说本来府君那时都已经转好了,是他们突然得到你失踪的消息……”
      谢北舟沉默良久。
      最终他道:“先让手下的人牢牢看紧他们,等御史台的人来了,也看看那边是什么意思,到时候再动手也来得及。”
      亲卫只得应下。

      ******

      秋雨连绵,天色阴郁。
      御史台管事的官员基本都在朝会,闻棠的资历还不够格参加,督事院更是空无一人,估计此时人马都已经到了江南西。
      小吏们不约而同地开起小差,进进出出好几趟。
      闻棠趁机遛出御史台想放放风,正巧看到穿着官服的人三三两两从宣政门出来,他暗叫不好,正准备偷偷往回跑,脚却像被钉住了,怎么也迈不开。
      杜念身上的绫罗熨烫得十分平整,腰间除了官员品阶对应的玉饰外,再无多余。
      他时不时与身边同僚应和几句,唇边是恰如其分的笑意。
      一行人越走越近,闻棠道不清原因,身体却先慌乱无措地往宫墙旁边藏。
      幸好并没有人注意到他,都朝着门下省的方向去了。
      待众人的身影即将消失在拐角,闻棠又焦急地探出脑袋。
      只见杜念不知什么时候落后两步,忽然转身,直直朝他这里看来。
      闻棠愣愣地和他对视,他虽无表情,眸光却是柔和的,而后轻轻点了点自己的腰间。
      闻棠不懂他的意思,直到他的身影彻底不见,一低头,才发现腰上的锦囊和其他饰物缠住了。
      他忙去解,解着解着,脸上又止不住地露出笑意。
      江南雨水不断,田中的农苗又被淹坏不少,可这次主人却无暇顾及。
      文府周围已被谢北舟派的府兵看守起来,他们轻易不得出门,形同软禁。
      听闻太子和朝廷的人今夜便到,文肃得不到更多的消息,心中忐忑。
      桑娘已经学会歪歪扭扭地走路,文娘子在廊下耐心地哄她,她却不知为何娇气地哭闹起来。
      若在平常,文肃早就出去与妻女共同玩乐,今日却一直关在房中,不知写些什么。
      天边几声闷重的雷鸣,桑娘不停地往阿娘怀中躲,没过多久就有小雨淅淅沥沥落下。
      文娘子将女儿抱回房中哄她睡觉。
      大门外身着蓑衣的守卫拦下一人,问他意欲何为。
      那人也带着斗笠,拿出鱼符文牒,道:“在下御史台督事院,因与文公有些私交,又许久未见,备了礼物给他妻女,我只进去同他叙叙话,很快就走。”
      府兵面面相觑。
      说到底文肃现在只是停职待审,且谢北舟叮嘱过不要与他们为难。于是守卫查了查他带的东西,发现的确是些绸缎珠钗后,便放他进去了。
      文肃略带诧异地出来相迎,看到张陌生的面孔。那人彬彬有礼,道:“在下顾信,曾受了杜宗伯与杜补阙恩惠的,不知文公对我可有印象?”
      文肃瞥见那条长疤蔓延到颈侧的一截尾迹,又想起杜念曾在信中对他提起过的事,了悟道,“原来是你。”
      那人点头,双手将礼物奉过,“这是替宗伯和恩师送上的一些心意,还望文公不要推辞。”
      文肃颇为意外地接过,道,郎君破费。
      顾信摇摇头,笑言,“我还有些体己话想和文公说一说,不知可否……”
      屋中只有一位家仆,跟进来的守卫闻言,脸色有些不好看。
      文肃略一思索,堆笑道:“不如咱们去院中叙话,廊道那儿有座小亭,军爷们都看得见,也省得不好交差。”
      顾信自是点头应下,二人同去,几个守卫就站在不远处的檐廊下盯着。
      雨幕潇潇,帷帐般将亭子裹成密闭。
      文肃邀他坐下,道:“此处简陋,不过情形特殊,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郎君见谅。”
      对方摆了摆手,笑得仍旧谦逊,“早就听闻文公宅心仁厚,就连对那些暴民都是百般回护。”
      文肃皱了皱眉,“此事还未有定论,文某只是觉得这些学子是受奸人挑拨。”
      “可文公怎么想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萧谢一党怎么想,圣人怎么想,这天下的百姓又怎么想。”
      文肃讶然,抬眼看他,只见他面色和善,眸底却一片冰冷狠厉。
      “自陛下登基以来,氏族和寒门的矛盾愈演愈烈,可缠斗了这么多年,甚至谢究都已经进了棺材,萧氏却仍在朝中呼风唤雨。”
      “去岁,陛下与太子大行新令新制,不少白身得以入仕,我也跟着沾了光,可惜我等虽压抑许久,终究没个由头能直接与世家相抗。”
      文肃看着他的脸,问:“这些话,是你自己想说的,还是代他人转达。”
      顾信没有回答他,只说:“我今日来,是为督事御史之职。陛下所愿,是我等督事推事,将升州这僵持之局击破,更是将朝堂之局击破,以便天下寒士不再为权贵所压。”
      文肃面色发白。
      “你究竟想说什么?”
      顾信盯着他的眼睛,声音虽低,却震慑人心。
      “朝堂现在正如一盆火势将熄的碳,寒门乘势,萧党即刻打压,两厢拉扯,要等到什么时候,才能让天下有志者得以施展抱负?现在所需的,正是让这火彻底燃起。”
      檐外雨帘犹如断了的珠串,噼啪砸落,让顾信的声音听起来有些失真。
      “文公是宗伯的得意门生,自己更是传道授业,颇受学子敬重,这样的雅名远播,想来任谁都不会相信,文公会蓄意挑唆学生,引起暴乱。”
      文肃额角紧绷,哑声问:“到底是谁授意你来说这些话。”
      顾信摇摇头,“督事院是陛下所设,其下诸官,自当为陛下分忧。圣人仁政爱民,有些事难免会有顾忌,可在下贱命一条,拳拳之心只为报国而已,想来……”
      “文公应与我一般。”
      顾信向他行了一礼,“不知文公可愿做这团猛火,这把利刃?”
      他后颈的疤像一条长蛇,随着说话时的拉扯而蠕动。

      ******

      绵绵细雨终于在日出之前停下。
      文肃推开窗,映入眼帘的,是雨水冲刷过后的粟田,其他农苗大多被浇得东倒西歪,唯有这处沾着水雾,曦光初照,金得刺目。
      府中上下皆未苏醒,文肃看着院中雨后初晴的好风光,忽地想起自己刚中进士那年。
      打马游街,寻春探花,他路过一片粟田,不知怎么就心念一动,折下串还未成熟的青穗子,也簪在鬓边幅巾上。
      前面的同伴笑问他,文素闲,你这是什么讲究?
      他摇摇头,并不刻意解释。
      民间常以粟黍为礼,答谢师恩,今次他成了天子门生,却不敢忘本。
      文肃收回目光,轻叹一声,笑了笑,将窗合上。

      旭日初升,谢北舟衣衫都还未穿戴整齐,就见亲卫慌乱地闯进来,禀道:“将军,不好了,御史台的人刚到了衙门,突然有暴民招认,说……他们是受文司成指使。”
      谢北舟不可置信地转过头来看着他,额角一跳,问:“文肃那边可有什么动静?”
      亲卫正欲开口,外面有府兵由远及近,口中喊着,文司成自缢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