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登基 ...
-
我哥在三天前驾崩了,他死前握着我的手对我说,要我防备李家。
我对他说李家满门忠臣,我的王妃也是李家的女儿,定是他误会了。
兄长闻言死不瞑目。
兄长只有一个两岁的女儿,我是他唯一的弟弟,于是我顺理成章的登基了。
兄长的葬礼办得并不隆重,丝毫没有一国之君的气派,国库空虚,加上一年内先后送走了两个皇帝,实在没办法办给他一个最后体面,兄长葬礼上很多物件我都在父亲的葬礼上见过,不用想也知道是拿不出钱置办新的,便直接将这些又拿出来用了。
葬礼上,我并没有流泪,反而兴致勃勃的问李丞相。“登基大典如何办?”
一些忠君爱国的大臣闻言气得几乎要随着先帝去了。
李丞相面上倒是平静,似乎一点都不为他为自己即将成为国丈,自己女儿将要成为皇后而开心,只说自己已经着手安排了,定会办得风光。
我笑得像个二傻子。“那就麻烦岳父大人了。”
没错,李丞相是我的岳父,我的王妃李嫣的父亲。
晋王府一共也就两口人,我和我的王妃李嫣,搬去皇宫的事并不需要我操心,李嫣管理内务是一把好手,毕竟她从小就是被当成皇后教养的,真论起来,对皇室礼仪规矩,怕是比我这个从小长在乡野半路出家的要懂得多。
按理说,李嫣本不应该嫁我的,李家权倾朝野,她又是李丞相唯一的女儿,而我虽是皇子,却非嫡非长,而且母妃出身低微,自己也极不争气,上个学都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怎么都不像会有出息的样子。
事实上,李嫣本也没有嫁我的打算,她原是我兄长未婚妻,他们是青梅竹马,在我印象中,两个人感情相当不错。偏偏三年前我兄长突然跟父皇说要退婚,宁可不娶妻,也不愿意娶李嫣。
兄长说李家把持朝堂已久,狼子野心,若再让李嫣做了太子妃,怕是以后江山就要姓李了,他宁愿不娶妻,也不愿意娶李家的女儿。父皇不同意,劝了兄长不止一次,为这件事没少摔碗筷,就差没把碗直接砸到兄长脸上,奈何兄长却在这件事情上铁了心。
这桩婚事被拖了一年,最终还是没成,退婚那天我父皇和李丞相在御书房谈了良久,我本以为李家死了心,但退婚不到一个月,赐婚的圣旨便送到了我的晋王府,对象正是我和李嫣。
据说李嫣自己并不同意这桩婚事,还在家闹了几场要寻死,想也知道,从学识渊博、相貌出众、青梅竹马的太子到才疏学浅、相貌平平且没什么感情基础的晋王,是个人想必都不愿意。
只是最后李嫣还是成了我的王妃。而兄长则在三年后,用生命证明了他所言非虚,李家确实狼子野心。
我刚回晋王府,白术就低声向我禀告,王妃听到先帝驾崩噩耗晕厥,因宫中有丧事不好请太医,所以找了外面的郎中,郎中说她是悲伤过度,已经开了药,但还要休养一段时间。
我闻言也不惊讶,我是清楚的,李嫣对兄长感情极深,一时接受不了兄长去世的消息实属正常,便嘱咐白术道。“这几日莫拿琐事去叨扰王妃,府中一应事务便先由你和苍术先处理,真有解决不了的就来找我,让王妃好好修养。”
白术听了这话欲言又止,终于还是开了口。“爷,我们这几日就要搬至宫中,府中诸事繁杂,虽然宫中会派人,可内院不能没人掌事啊。”
“不能没有人掌事么?那便由你来掌事。”我漫不经心道。
“这样的大事,奴婢怎么行?”闻言,白术惊慌失措道。
“哪就是什么大事。”我不以为意的笑笑。“况且,我是你主子,我说你行,你自然行。”
白术见我一脸无所谓的样子,也不敢再说什么。
交代完这些,我便径直去后院看望王妃。王妃住在晋王府东边的竹园,李嫣嫁进来时婚房本是在我住的主院旁的明月居,但不久她便说喜欢竹园清幽的环境,搬到了竹园。
竹园环境确实清幽,翠竹伴着游廊曲水,布置颇有种南方的婉约,可惜我不会赏景,每次来只觉得这里莫名阴森,给人一种凉飕飕的感觉。
我才走到院门口便有人来迎,走过曲径幽廊,才到王妃的房间,王妃的屋子布置的极为雅致,许是因为人病了的缘故,屋内点了安神香。
我刚进外屋,王妃的贴身婢女琴儿便迎了上来。“王爷,王妃服了药刚睡下了。”
这话说得并不算客气,我也不介意,李嫣出身高,她嫁我又不是心甘情愿,对我总是不假辞色,她身边的下人也学了她的做派,难免带出几分傲气。
我听出这是赶客意思,我本来也是做做样子,不计较能不能看到人,毕竟听了王妃生病不来看实在说不过去,况且我阖府上下都靠王妃嫁妆养着,看在钱的面子上也该把功夫做到了,便道。“不要扰了王妃,本王来日再抽空看望王妃。”
晋王府穷得很,我开府时国库并不宽裕,盖新王府费钱,国库拿不出,就只能看空置的宅子,京城里现成的王府只有燕王府,当时燕王府空了有几年了,燕王是我叔叔,曾是个十分受宠的亲王,因此燕王府布置说句美轮美奂并不为过,这么好一栋宅子一直空置并不是没有原因,燕王全家都死在这里,全家一个活口都没有,且死状凄惨无比,没人敢住,不吉利。
我不在乎这个,燕王府离皇宫近,黄金地段,占地面积也比一般王府大得多,而且燕王全家死后这里就被封了,虽然宫里抄没了金银珠宝、古董玉器,但留下的桌椅板凳都是好东西,比宫里的也不差什么,有的说不定比皇宫里还要更好些,直接用了能省不少钱,至于吉不吉利,还能有真金白银实在?
郡王一年俸禄并不多,我一直没当差,父皇也没贴补过我,倒不是他讨厌我这个小儿子,他登基后国库就没有不空虚的时候,北方水灾赈灾朝廷没钱他开内库,南方蝗灾朝廷没钱他开内库,边关军饷不足也靠他开内库,皇帝没当几年内库已经被败得干干净净,实在拿不出钱补贴我这个小儿子。
府邸下来后我因为穷拒绝了朝廷拨的人手,只带了在宫里用惯的几个人就搬到了晋王府。偌大一个王府连我这个主子总共也就十来号人,洒扫出来一个院子也就够住了,其他的没钱修也只能荒着,我也不在乎这个,毕竟小时候连茅草屋都住得,相比之下,现在这样已经是极好的了。
在娶王妃前,晋王府上下连主子带服侍的人一共十来口,排场比京中小官尚且不如。谁料到我最后会娶了这样出身的王妃。
只是王妃身份太高,本来精简的人手和用度就显得说不过去了,她嫁过来光陪嫁都带了一百多口人,嫁妆几百台,晋王府除了我的俸禄,没什么额外营生,我的那点俸禄养活这这么多张嘴都勉勉强强,更别提交际应酬了。
我只能把装傻在李嫣入府第二天就把库房钥匙并账本一并交给了她,只说信任王妃能将这里管好,我自己清楚,其实就是因为没钱,王府的基本开支都王妃垫钱来补亏空。
自从王妃嫁过来,王府衣食住行水平直线上升,以前荒在那的院子都被王妃安排着修了,厨子也从只会做家常菜的大娘换成了松鹤楼出来的大厨。家里那些楠木架子也不再空着,而是摆上了古董玉器。
我自己也跟着享受了一把真正王府的生活品质,不过我也不心虚,李家富可敌国,钱哪来的,还不是各种贪污受贿,卖官鬻爵,从我家江山盘剥出来的,经一道手再花点钱到我身上也不算过分。
当然这话我也就敢心里想想,要真的说出来,我怕是要追随父兄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