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托孤 ...


  •   弹奏韦弘机之事后数日,皇帝便再一次请他独自入上阳宫论事。他跟着内侍穿过一里余长,建在陡峭的洛水岸上的回廊,一路来到芙蓉亭中。这亭子建在山顶,雕花的榈木护栏外便是悬崖,直直落入波涛汹涌的洛水中。站在亭中眺望南面,长河山野尽收眼底,使人心旷神怡。亭子的另一边则是硕大的荷花池,一眼望去,满目尽是深深浅浅的碧色,偶有回廊小亭点缀其中,更显幽静柔美,和南面的壮丽风光相映成趣。芙蓉亭中已摆上了坐席矮案,棋秤酒食,只是如今只有他一个人,便是侍奉的宫人也只是远远地立着。他站在亭子的边缘,靠着榈木护栏看崖下的洛水,又想到那七十万斛粮,突然觉得有些无力。

      “朕知道怀英在想什么,”皇帝略带调侃的语音随着脚步声飘了过来,“只是如今上阳宫已成,你总不能让朕将它拆了吧?”

      诸葛亮慌忙转身,正欲拜倒,就见皇帝挥了挥手,说,“免了,免了,又无外人。怀英来坐,朕与你弈棋。”

      他应了一声,待到皇帝坐定了便也入座。初始两人只是安静地落子,待开局渐渐明了,皇帝突然说道,“前日朕在朝堂上说的那句话,太过草率,当真踞怀英于炉火上。怀英,我给你陪个不是。”

      诸葛亮抬起头来,诧异地看了皇帝一眼,略略思索才想起来皇帝意指何事,于是失笑道,“陛下言重了。臣常参时公开弹奏,本就是为了告诫群臣;陛下那句‘好自为之’比臣的言语更有分量,岂有不妥?”

      皇帝被他说得一愣,难以回话,也忘了落子,好不容易反应过来,这才哭笑不得地说道,“朕被你这莽撞弹奏气得口不择言了,你倒说是故意的!当初奏郇王事,你怎么就知道悄悄递上来一本,不说什么‘告诫群臣’?如今却又来做足了声势。”

      诸葛亮正色答道,“虽同是官吏失职,但郇王之事终究为陛下家事,自不当于人前宣扬;宗正寺之事不过尔尔,和韦弘机滥用职权,侵吞国库怎可同日而语?”

      皇帝又是一愣,只好专心落子。棋盘上厮杀几个回合,他这才叹道,“朕自然知道你是一心为公,只是也不必如此!朕让你去结党,去依附刘正则,好在朝中养足人脉,将来朕自有用你的地方。你倒好,却为刘老狐狸冲锋陷阵!”

      诸葛亮微微一笑,道,“弹劾不法,肃清吏治,这岂非正是用臣的地方?能为陛下及刘相冲锋陷阵,臣甚荣幸。”

      “你…”皇帝语塞,瞪了他半晌只能无可奈何地说道,“朕虽陪不是来着,却也觉得自己还有两分道理。怎和你一番话,却好似是朕无理取闹一般?罢了,说不过你;直接给你升官才是道理。” 皇帝顿了顿,拍下一枚黑子,说,“怀英任侍御史以来,推高通案,奏郇王事,连弹王本立,韦弘机二人,业绩足以迁升。再说,你早该居五品、入士流了。今经韦弘机一事,方知怀英也精于算。不如怀英去户部任度支郎中,执掌天下钱粮用度。”

      诸葛亮微微蹙眉,若有所思地看着棋盘。棋已入中盘,正是一刀一枪拼杀的时候,容不得丝毫退让;可是皇帝方才那一子却避开了中原杀伐,落在西北,巩固黑子已有的阵型。只是巩固了西北角又如何?却让他在中腹多抢了一路先机,可谓得不偿失。弈棋不当如此,用人更无此理。他沉思片刻,也不客气,在中腹点了一个关键位置,然后说道,“陛下欲移臣出御史台,想来仍是以为韦弘机一事臣处理不妥,不知自保。”这只是一句陈述,平和道来,但其中的争议之意却也是明了。

      “怀英不愿升迁?”

      “臣自是听凭陛下差遣,”诸葛亮恭敬地应道,“只是吾以为,户部有崔尚书,不愁无人可用。吾若任御史,可为之事倒是多些。更何况御史台崔中丞数日前上书乞骸骨,陛下也准了;今台中正缺人手。”

      “你想要御史中丞一职?”

      “若论才德与台中资历,自是刘思立最适接任中丞一职;臣入御史台不过两年有余,任中丞定不能服众,倒无意于此。只是御史台中即有人乞骸骨离职,却比户部更需人手。”

      “你总不能一直当侍御史,”皇帝说道。

      说着,皇帝又一子落下,已是回到棋盘中腹厮杀。只是当初为了巩固边角阵线避了一招,再想夺回中腹却是吃力,黑子在中原竟有些招架不住的样子。皇帝不再说话,专心又拼了十来子。诸葛亮也是一心棋局,却不想冷不防的,皇帝开口叹道,“怀英,朕坦白说与你听罢了。朕身体欠佳,风疾愈重,这也是朝中人人皆知的事情;如今更是年事已高。吾为太子筹划的朝堂班子中,如今也只有怀英还未入士流…”

      “陛下!”诸葛亮低低地呼了一声,死死握着手中的一枚棋子,仿佛欲将那玉石棋子捏碎一般。

      皇帝不曾理会他语音中的沉重,接着一口气说道,“眼下若给你御史中丞一职,朕唯恐你更要成了众矢之的。何况你方才说得甚是;御史中丞一职当给刘思立。他这人不露锋芒,任御史多年却从未在常参上公开弹奏;朕不担心他。你倒好,朕说你两句,反被你驳得无言以对。恪尽职守自然是好事,可人才难得,朕也得为将来打算。”

      “陛下,陛下方逾知天命之年,何故说这等不祥之言?”诸葛亮呼了一口气,压住心中痛楚,缓缓说道,“微臣…臣不解陛下深意,行事冒进,愧对陛下厚爱。陛下有令,臣自当往户部任职。”

      “好,甚好,”皇帝终于展颜笑道,“待归西京朕便让吏部准备告身文。一国度支也是重中之重,怀英定要小心行事。不过也罢了,朕倒不用担心你办事不力。”

      皇帝心情见好,诸葛亮却是满怀沉重。他一遍又一遍地提醒自己,不,这并不是托孤,这只是皇帝栽培太子,储备东宫实力;这无关生死,无关寿数,只不过是任何一个年龄见长的帝王都会做的防范之事,再普通不过。可无论如何同自己理论,章武三年的春天总是无法抑制地浮上心头。他仿佛又看见,白帝城那特有的,被浓雾暗淡了的暮光透过窗格洒进屋内,照在那最后一局棋上——孤注一掷的白子竟将他的防线撕了一个缺口,胜利在即;但棋盘对面,已无力再思索棋局的老皇帝说,“看,这盘我差不多就赌赢了。我知道孔明你不敢拿你家主公的基业做赌注,但其实还是应该赌一局;耗,是很很难耗过他们的。这江山大半都是你挣来的,你其实大可以拿来赌。”

      如今这一局,他却输了,输了十数子。

      “怀英这一局有失水准啊,”皇帝笑呵呵地说。

      他理了理思绪,答道,“臣听陛下方才言论,心下感伤,落子草率了;惭愧。”

      “虽然是怀英走神了,不过,”皇帝指了指棋盘的西北角,说,“这一步棋,可也是有点用处的吧?”

      中盘时皇帝暂弃中腹,在边角设了一子巩固阵线,虽说不得不让他在中腹抢了一招的先机,但这边角之子到了终局还真发挥了大用处。

      他暗暗叹了一口气,轻声道,“此子确实精妙。陛下用心良苦,臣皆领会。”

      皇帝笑着起身,朝他伸出手来。“本道向怀英赔不是的,却下了如此一盘棋,说了这么多话,让怀英伤神了,”他说,“但做补偿,趁着这上阳宫还没拆了,吾且携怀英园中一游。这荷池一片,还有芙蓉亭、含莲亭几处,却都是夜间景色最妙。”

      在这陌生的,崭新的,华美得直让人心寒的宫苑中,唯独面前那人的笑容却是如此熟悉,直叫他觉得仿佛又回到了许多年前的蓉城锦宫之中。他只觉心中一暖,一时间也顾不得君臣尊卑,握住皇帝伸过来的手,任由那人拉他起身。

      荷塘月夜,惊涛拍岸,此等景色自是好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