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少年游 ...

  •   军营里的日子是与家中不同,姑且不提必须亲力亲为的日常洒扫,光是炊事班用大灶与大锅翻炒闷煮出来的伙食就同家里差上了一大截。镜流在最初的时候来驻地里探望过她那从底层士兵一步一步向上攀的弟子,也对景元说过若是支撑不住还是趁早回家去,而将一头白发于头顶拢成一束,用一根红绸信手扎起的少年顶着满脸的尘灰对剑首说,我可以坚持下去的。

      “师父不愿意相信我吗。”他露出镜流再熟悉不过的乖巧笑容。只消一眼,白发红瞳的剑士便明白这小子又在装乖,还是装给一位神明看。

      她随手折下一根枯枝,以此为剑向弟子的咽喉刺去,当剑锋削去将要触及脖颈的皮肤时,向来冷着脸的剑士面上浮现出浅淡的笑意。加入云骑军是对方主动要求的事情,老实说,饶是镜流这种见山崩于前而不改面色的人物,初闻此事依然愣怔了一瞬。也恰巧是这迟疑的瞬息,她那天赋异禀的弟子少有地在对练中占据上风。

      费了些许功夫才重新掌握主导地位的剑士还剑入鞘,问他:此事你同景先生商议过?

      张开手脚躺在沙地上的少年喘着粗气,肋骨底下像是涌动着潮汐,他坐起身,又站起身,沾了沙土的鬓发黏在脸侧。

      他说,父母已知晓此事,并无异议。

      流淌着鲜血,燃烧着烈火的红瞳紧盯尚显得青涩与稚嫩的弟子。镜流听说过景元,比景家老爷来送拜师礼更早,比龙神庙的神使赠玉更早——景家的少爷在“试儿”的习俗中摸到那把木阵刀时她就听武将的同僚提及此事。她不相信宿命,也不敬畏神灵,能够削去时间的“无罅飞光”笃信不移的只有她手中那柄三尺长剑。

      “行军并非儿戏。”

      “弟子明白。”

      “偏爱于你的那位龙神大人也是这么觉得吗。”

      景元张了张口。片刻后,他告诉镜流,是的,玉清君也认为我应当去军中。

      我的命运是我自己选择的——少年紧握着腰间长剑雕刻着纹样的柄,目光灼灼地望着师父——和幼年时的一场儿戏还有神灵的眷顾没有任何关系。

      于是他来到云骑军营,与十余人同吃同住一间营帐,在金柝被敲响第五次的时候列队出操,动作划一地挥动手中阵刀足有大半个人高的刀柄。军中有人知道他是景家的少爷,也有几个士兵讲过闲话,最后再多的流言蜚语都在景元的刀剑之下被拦腰截断。

      他升职的速度已经不是寻常云骑士兵能够追赶上的,从领着小队护送军中信件到带人奇策突围反攻贼寇,战友们对他的称呼也不再是景少爷,取而代之的是一声恭恭敬敬的景骁卫。时任神策府将军的腾骁对这个在军中声名渐起的年轻人有一个不错的印象,他对相识多年的镜流说,你倒是教出来一个好徒弟。

      “将军言重了。”腰间佩剑的白发女人回答:云骑军中没有我的弟子。

      此时的景元倒是没注意过来自师父与长官的目光。晋升骁卫之后的好处之一就是行军途中他终于不需要再和十几个人挤在不大的营帐里,闻着汗液的酸臭听着震天响的鼾声入眠,他已经连着数月不曾梦见过龙神,甚至没梦见过那片熟悉的海,也没有得到过她隐晦的回应。

      龙神娘娘——玉清娘娘——

      被边塞的风沙吹得皮肤粗糙了不少的年轻人轻声呼唤神灵的尊号。他以为会有一捧飞灰被风卷起,轻柔却不容许拒绝地扑到脸上,结果回应他的仅是与平日里无异的一缕微风,吹起干枯的一团蓬草。

      直到现在,景元才真正意识到玉清君是一位神明。在神的眼中,生命短暂的凡人与树上的一朵花并无区别。逐渐褪去了青涩与稚嫩的年轻的骁卫躺在床铺上,手臂遮住他的眼,他想起母亲养过的一团皮毛似雪的白猫,还有父亲精心饲育的画眉。白猫是一个已经离开景家的侍女在院中草丛里发现,偷偷从厨房捡来些残羹冷炙喂大的,离去前,她抱着那团蓝金异瞳的雪来到母亲面前,希望景家能继续给它一口饱腹的饭食。景夫人同意了,就这么养着,在怀里暖烘烘地抱了六七年,然后那团雪就在一个冬天彻底冻结。至于那只总是能够唱出婉转歌谣的画眉,景元某一天发现它再也唱不动了。

      现在回想一番,倒也是能够从蛛丝马迹中察觉到岁月在白猫与画眉身上留下的痕迹。它们的眼睛不再明亮,身姿不再矫健,清醒的时间越来越短,疲惫的时候越来越长。谁都没有想到,它们离去就像一盏灯被夜风吹灭,叹息着,哀唤着,一步一步挨向死亡的永恒。

      龙神娘娘——玉清娘娘——

      自始至终都坠在腰间的玉被他解下织带放到胸口,像幼时那样隔着衣料紧贴心脏。景元默然地念叨龙神不乐意听见的称谓,好像只要这样就能顺利地察觉神明前来的踪迹。他披上外衣,走出骁卫独享的营帐,来到营地升起的篝火旁。耳边是此起彼伏的鼾声,浪潮一般在夜的瀚海中翻涌,期间偶有几声尖锐的寒鸦,将这暗沉的紫夜撕破。橙红的火光照着景元的脸,为他金色的眼睛染上些许赤色,披散在肩头的白发被一层浅淡且朦胧的光晕包裹。

      篝火在眼前跳动,灼烧堆在底端的薪柴,发黄的木条逐渐变黑,又变成一缕青烟。

      父母一遍又一遍地告知,他是被龙神偏爱的孩子;寻不见踪影的道士千叮万嘱,不要去质疑一个神明倾泻的注目。景元发现他比自己想象得更依赖玉清君,具体的缘由他说不清,而年幼时与天青的琉璃双目对视的记忆清晰可见,清苦的气味始终萦绕在鼻间。

      火焰在夜风里晃动,向着四周散去的白灰勾勒出隐约的风的轮廓。他恍惚中看见升腾的烈焰变幻了形状,从肆意向上的火苗化作一条游动在炽炎里的红龙,张着口留下一阵散在风里的烟尘。

      凝神再一看,火依然仅是火,夜依旧只是夜。

      第二天,太阳照常升起,炉灶中和日轮一道上升的炊烟将眼前人的面容模糊成一片。

      这是景元第一次见到神策将军。不只是他,这也是包括炊事班在内的其他普通士兵第一次见到腾骁将军。主动提出过来帮忙烧锅的年轻骁卫来不及擦干净脸上沾染的汗水与煤灰,利索地和战友们一道从铺了一层薄薄黄沙的泥地上站起迎接将军。高大壮硕的中年男人来到景元面前,没下达什么命令,反倒是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锅要糊了,景骁卫。

      景元闻言,急匆匆地转身,捞起架在锅边沿的大汤勺,搅动里面熬煮的米粥。炊事员愣怔地看着没有披甲执戈的腾骁将军坐到景元刚才往土炉里添柴时占据的那块石头上,斩敌万千的双手将干枯的树枝折成几段,伸进炉膛里捅了捅里面累积的白灰。

      别愣着啊。

      腾骁朝其他士兵挥挥手,像是赶蚊蚋般将他们驱到自己的岗位上:糊了也得吃掉!

      景元握着黄铜的汤勺站在锅边,在米粥里搅了没几下,就听见对面的长官说,镜流竟然连熬米粥的秘方都教给你了。“师……剑首阁下曾经收留过下官用饭,这煮粥的方法是我缠了她好几天,剑首阁下不堪忍受,所以……”白发金瞳的青年竭力地撇清与镜流的师徒关系。他不希望神策将军因为这一段师徒授业的恩情而失了偏颇,仅凭个人的恩怨与亲疏远近将他放到一个与其功勋不相配的位置上。从底层士兵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是未入云骑军营时便和镜流作下的约定。

      你们师徒两个怎么都一个样子。腾骁的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能让景元听见。看到可畏的后生一副茫然的表情,将军告诉他,自己先前同镜流讲过类似的话。

      “你猜她如何回答?”

      “下官不知。”

      “她说,‘云骑军中没有我的弟子’——挺有无罅飞光的风范,是不是?”说到这里,腾骁又往炉膛里添把柴,烧得锅内咕嘟冒泡。景元说将军您就别加柴火了再添下去真要糊锅,鬓角已经隐隐透出些许灰色的将领站起身,抬起手臂去拍骁卫的肩膀:过段日子有件事需要你去做。

      “不必拒绝,景骁卫,我选中你和镜流没关系。”他背着手,就这么立在苍茫的边塞天地之间,景元看见白昼的太阳从腾骁身后逐步高升,褪去烽火似的血红,留下的仅是灰白的金光。年轻的骁卫瞥见将军的双鬓,又从对方双漆黑如夜的双目里目睹了一场雾的凝聚。

      ……是的,将军。他拎着黄铜的汤勺,未曾擦去的粥水滴落在地上。

      行了,继续去看着你的锅——腾骁的胸腔里迸发出一声畅快的笑,重重地拍拍景元的肩膀,将他拍得一个趔趄——要糊啦。

      汤勺重新没入大锅,在底部蹭了几下。景元抬起头,看见的仅是腾骁将军远去的背影。随后,他恍然想起,父亲曾告诉过他,有些生命在死亡之前会为自己寻找一处坟墓。

      而那只死在春天的画眉是在庭院的海棠树底下被发现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