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0、第 120 章 ...

  •   第一百二十章

      一年到头,刑狱衙门从没有个清闲的时候。
      正月里热闹多,凑着热闹作奸犯科的也多,宫里来人把何万川从案卷堆里扒出来时,与他说,皇上要召他去问问大皇子在大理寺这段日子的事,何万川才猛地发现,今日大皇子没来大理寺,也没像前些日子一样,差人来知会一声。
      是以往宫里赶去这一路上,何万川已有了个大致的料想,一进宫,看着宫人不把他往常日召见的地方引,猜测便又被印证了几分。

      待随着宫人踏进那处悄悄锁着一道悬案的宫室,看着里面已顺次坐好的人,这趟进宫究竟为的什么,就毫无疑问了。
      尊位之下,是裕王和大皇子,再就是面色晦暗不明的晋国公。
      再往下,便是庄府那对近来是非不断的夫妻,还有除去万喜之外唯一垂手颔首站在一旁的李惟昭。

      所有与这宗案子沾上关系的人都在这儿,这是要当堂审结的架势了。

      “人都到齐了,就不拘那些虚礼。”何万川才一礼毕,还没站好,裕王的话音已冷森森地掷了下来,“何寺卿,你对那琴师身边人的调查,说来听听吧。”
      何万川迟疑着朝尊位上望了望。
      这份差事,是前日裕王派谢宗云去大理寺交代给他的。谢宗云说话一向花里胡哨,但择干净了一想就能明白,这桩差事能从裕王手里分来给他,就是因为它最是费力不讨巧。

      案发那夜,天子已明明白白发了话,此案相关的一切都不得对外声张,如此,要调查死者身边的人,就得谨慎拿捏着分寸,既要查得清楚,又不能泄露分毫。
      再则,一条人命,能瞒一时,瞒不了一世,迟早要与死者家中有个交代,这也是一宗案子了结之后最为棘手、最易生乱的一桩差事,办案时由他接触了这些人,结案后,这烫手山芋顺理成章就要抛来他身上了。

      不过,早些年在州府衙门里待久了,他也算是什么麻烦都料理过,这些办起来也算不上多么为难。
      为难的是,尊位上的那人是否介意他听了裕王的差遣办事。

      萧承泽头也不抬。
      他面前置了个炭炉,炉中烧的是果木炭,炭火上担着铁箅子,万喜伺候着他一件件地把什么栗子、红薯、橘子、枣子之类的东西放到上面烘烤。
      阵阵宜人的暖香里,萧承泽半晌没听见人声,才一边拨弄着炭火上的栗子,一边漫不经心道:“朕令裕王主持此案查办,何寺卿能为裕王分忧,就是为朕分忧,不管是查到还是没查到,都有苦劳。说吧。”

      “是。”何万川这才道,“臣走访调查,查实死者生于南绥,早年因边地战乱而迁居我大雍,后凭琴艺入宫中乐坊,如今已在皇城落户安家,生儿育女。死者生前家门和睦,在外也从未与人结怨,臣惭愧,未能找到任何有助破解此案的线索。”
      “这怎么是没找到线索?”萧明宣一笑,“何寺卿这番发现,正印证了本王的推断。”

      这能印证什么?何万川还来得及将这案子始末从头回想一遍,萧明宣已转向那专心致志翻着红薯的人。
      “皇兄,臣弟手中有位重要的人证,再请他来问几句话,此案就能彻底分明了。”

      “那就快请吧。”萧承泽打发了万喜出去传话,也不多问一句,只朝那道一直老老实实坐在末位的瘦小身影招了招手。
      千钟自进宫门起就提着十二分小心,这会儿更是支着耳朵一字不敢错漏地听着这些人你来我往,忽见那尊位上的人朝她招手,一时还没反应过来,还是庄和初在旁低低说了声让她过去,千钟才赶忙起身,上到近前。
      “朕问你句话,你要老实回答。”

      一声话出,满堂目光都朝千钟身上聚来。
      千钟郑重点头,“世上哪有敢跟皇帝说假话的人呀?您问就是,我要敢一个字有假,您就狠狠罚我。”

      萧承泽微微眯起眼,在眼前这副描画细致的眉眼间打量一番,直待到满堂气息都被这过长的停顿冻结了,才压低着声,缓缓道。
      “你说实话,在庄府,是不是吃得不好?”

      吃得不好?千钟一愣,满堂冻结的气息也跟着一噎。

      “你这气色瞧着,比上回来宫里时还差了些,是跟着庄和初一起吃饭吃的吧?”萧承泽好似一点儿觉不出座下一张张脸色变得有多耐人寻味,只笑眯眯看着眼前这张,“庄和初吃饭就像喂兔子似的,什么养身之道,不要学他。”
      千钟余光偷偷瞄了眼旁边的裕王。
      今日进宫来做什么,要怎么办,来的路上,庄和初已与她一一托付好了,但那里头一句也没有提过,还有萧承泽这样一出。
      不过,万事只要往好处说,总归没错。
      千钟规规矩矩先道了句谢恩的话,又一本正经道:“皇上您放心吧,我在庄府吃得特别好。我跟庄大人是御旨赐婚的,他敬着您,自然就待我特别好。您瞧着我气色不好,是这几天在宅子里出不去,实在闷得慌,我爬树折花,一不小心掉进水缸里去了,幸好那天有裕王的人在,一下就把我捞出来了。”

      萧承泽听得直想笑。
      她那日是怎么浑身透湿的,宫里早已知道得一清二楚。口口声声说着没人敢骗皇帝,还一边骗着他,一边绕着弯子地把裕王派人围守庄府的状给告了。
      身子不适,都不妨碍她转这一肚子的心眼儿。

      “这时节落水,免不得受寒,难怪呢。”萧承泽忍着笑,不接她的话茬,转手取过一只碟子,夹了颗外皮已烤得黢黑的橘子,又在栗子、红枣那些里挑拣了些烤得正好的,一一搁在碟子里,朝她一递,“拿过去慢慢吃吧,暖暖身子。”
      萧承泽顾左右言他,摆明就是她这状告得不合时宜了,不罚她,还给赏,千钟忙接下来连声道谢,正要往自己座上返,就见万喜领了两个人来。

      后头的那一个,只看个影儿,千钟就认得,是谢宗云。
      走在谢宗云前头的那个,千钟一眼与那人对上,立时浑身一绷,慌地一埋头,抱着满当当的碟子,顺着边儿快着步子溜回到庄和初身旁。

      不知那人还能不能认出她,但她牢牢记得这副魁梧如山的身板,和鹰隼一样的眉眼。
      西凉使臣怎么也搅和到这事儿里来了?

      看着人像小耗子一样哧溜哧溜蹿回来,又借着给他看那一碟赏赐的架势向他望来,庄和初伸手过去,在她惊诧间绷紧的手臂上轻拍了拍,顺手拿过颗还有点烫的橘子,气定神闲地为她剥起来。

      诧异的也不只是千钟。
      萧廷俊定睛看了好几眼,才确定自己没认错人。

      今日西凉使臣在宫里,他是知道的。
      正月初九,南绥百里氏有去道观祈福的大礼,西凉淳于氏没有这项礼俗,为免看起来厚此薄彼,就安排了进宫赐宴。
      随谢宗云一道来的这位,就是西凉使团的正使,西凉一位闲散亲王家的小世子,淳于昇。

      淳于昇俨然也不清楚自己被请来这里干什么,进来行了一应必须的礼数,茫然的目光落在那一炉烤着的东西上,才算有了些了然的神色,爽朗一笑。
      “这顿,在这儿吃啊?”

      “昇世子,”萧明宣看着那双比萧廷俊还清澈些的鹰眸,唇角略略扬起几分,不急不忙道,“时辰还早,今日吃什么,容后再说。请世子来,是有件事想请教——”
      “等会儿。”淳于昇忽一扬手,“我没座吗?”
      “……”

      满屋里闲杂人等早已遣退,就只留了万喜一人在伺候,早也不知还有这么一位来,万喜忙一面连声道罪,一面手脚麻利地搬过一张椅子。
      正愁要怎么排座次才合宜,淳于昇已一把接了过来,拎着拖过半间厅堂,直走到萧明宣面前,在他正对面只一步之远处往下一搁,一屁股坐下来。
      “这儿就行,这儿说话方便。裕王爷,你说吧,想请教我什么?”

      萧明宣对着陡然间近得已有些失礼的这张脸,扬起的唇角微微抽动了一下,才在一片死寂中再次缓缓开口,一句寒暄也懒得再讲,直奔正题。
      “初四那晚宫宴,庄大人抚琴后离席不久,世子也离席了,去了哪?”

      淳于昇一愣,“我离席了?什么时候?我怎么不记得?”

      “世子不记得,但宫中有许多人记得,可以为证。但无人知晓,世子离席之后去了什么地方,做了什么事,世子可有人证?”

      淳于昇浓眉皱了皱,转面放眼一扫,那清盈盈的目光收回时,分明多了些警惕,“你什么意思?要人证明这个干什么?”

      “世子聪慧,本王也不兜圈子了。”萧明宣话音一沉,“初四宫宴那夜,世子在宫中欲行不轨之事,恰被一位琴师撞见,为灭口而出手杀了他。”

      西凉世子……在宫里,杀南绥琴师?

      不顾满堂错愕,也不顾眼前这张脸上的一片茫然,萧明宣在一片凝固之中兀自道。
      “正如何寺卿调查所得,死者生前未曾与人结怨,那么最有可能,便是凶手临时起的杀意。本王也亲自看过死者的伤口,以扇贝壳子为凶器,寻常人很难使得那般利落。庄和初、李惟昭虽多少有嫌疑在身,但说到底都是读书人,要说凶手在他们之中,多少有些牵强。经本王多日来慎重推敲,最合乎情理的凶手,就是昇世子你了。”

      许是从被自己亲手指认的嫌犯面对面盯得不自在,萧明宣起身绕开几步,直踱到一直默然垂手立候在一旁的李惟昭面前。
      “世子杀人之后,恰李惟昭经过现场。以李少卿明察秋毫之能,一下子就悟出了凶手的身份,然,李少卿不愿破坏大雍与西凉的睦邻之好,便自作主张,拿走凶器,想为此案选择一位无妨大事的新的凶手。所以,那夜一见庄大人就极力往他身上攀扯,只是,还没来得及栽赃凶器,就被谢宗云发觉了。”

      千钟听着,不禁瞄向庄和初。
      要不是一清二楚地知道那夜到底是怎么回事,裕王这番说辞,听起来竟还的确有条有理,活像是像真的一样。
      庄和初面上仍无波无澜,只垂眼将烤橘子细细剥好,托在橘皮上,递给千钟。

      千钟接过来才往嘴里塞了一瓣,就见那终于听明白出了什么事的西凉世子在那把放得极为显眼的椅子上站起身来。
      “你等会儿……别的且先不论,裕王爷,你刚才说,那个杀人的凶器,是什么东西?扇贝壳子?我西凉没海,我长这么大还是第一回见那玩意儿,我就算要随手捞个东西杀人,是不是得找个我熟悉的、我顺手的家伙?再说了,就杀个弹琴的,我动动手指头就够了,用得着劳什子凶器?”
      淳于昇一声比一声高,话说完时,人已追到萧明宣面前,一双不忿的手直往萧明宣面门上比划,看得谢宗云不得不跟着挪近了几步。

      萧明宣定定也淡淡地看着那句句在理的人,“反其道而用,故意违背常理而行,许多精明的凶犯都会如此。”

      “我可谢谢你了!”淳于昇嗓门又拔高一重,“长这么大,头一回有人说我精明,就你这眼光,裕王爷,要不你换个别的差事干吧?你干刑狱这行没前途。”

      万喜听得心惊肉跳。
      上一个让裕王在众人面前如此挂不住脸的,如今已得了个县主的尊位,嫁了个在天崩地裂间还气定神闲给她剥橘子的人。
      这一个……总不能也有这么离奇的命数吧?

      万喜替萧明宣没面子,萧明宣脸上倒看不出半点儿愠色,一向寒森森的凤眸一转,朝那座次仅在他之下的人看去。
      “兹事体大,的确要慎重以待。晋国公乃国之柱石,处事一向谨慎公允,晋国公,你怎么看?”

      千钟一边往嘴里又塞下一瓣橘子,一边看向那被萧明宣点到的半大老头儿。
      皇城里常常能见着当官的,但官做得越大,在街面上露脸的时候就越少,官做到晋国公这个地步的,就算日日在街上讨生活,也很难真真切切见过面貌。

      千钟依稀记得,早几年间在街上还远远看见过,后来,传言说晋国公府嫡女要当大皇子妃了,晋国公府上上下下的人一下子就都极少在街面上露面了。
      再到后来,突然招了那年的探花郎李惟昭为婿,晋国公府的名号不再时时挂在皇城人唇舌间了,街面上才又渐渐见着晋国公府的人。

      至于晋国公本人,千钟也是头一次见得这么真切。
      原想着定是个官威慑人的,可亲眼见着,就是个沉静得甚至有些文气的小老头,只是看细了才能发现,一举一动里隐隐透着种沉甸甸的威严。
      从一进门行过礼,晋国公就端坐在那儿,也没朝他那惹了天大祸事的女婿看一眼。

      听到裕王问到晋国公头上,一直漫不经心摆弄着炭火的天子也终于抬起头来。

      裕王这么一问,倒是把何万川问得心头蓦地一亮,也蓦地一紧。
      今日晋国公在这儿,不是来听审的。

      而是来做抉择的。

      裕王费力编排这么一通,今日能否把罪定到西凉世子的身上,不是最要紧的。

      自一开始裕王在这间屋子里抢下查案之权,便冲着晋国公抢的。
      事到如今,晋国公只有两条路可选,要么是顺着裕王的意思,开口将罪责指向西凉世子,无论最终能否定罪,只这一句表态,从此晋国公府就再无持身中立的可能,于朝堂上只能别无选择地同裕王站在一起了。
      若不然,这桩在宫中杀人之罪,就会定在李惟昭身上,自此裕王就会顺着这道把柄,和晋国公府不死不休。

      朝堂风云聚变,就在晋国公唇齿一动之间。

      晋国公低眉敛目片刻,一时无话,萧明宣正要开口催促,忽听一片暴风骤雨前的死寂中响起一个含混却又清脆的话音。
      “我……我刚听明白,王爷,您是查不出来西凉世子那天晚上从宴席上离开之后去了哪儿吗?”千钟好容易吞下满口橘子,清清楚楚道,“我知道呀。”

  • 作者有话要说:  千钟宝贝:吃饱!开工!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