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第十九章 书院订单 ...
鉴于谢子迁本人的冷硬态度,寻访人才的事情折戟沉沙,宋云书没时间纠结琢磨,索性便想着先处理完长清书院订单的事情,再试着寻找别的宣传人才。
——她就不信偌大庐江郡找不出一个谢子迁的“平替”来。
长清书院与竹下斋签署的是长期契约,每季度前来采买一次书卷笔墨,购入量虽大,但价钱并不高。当年宋郎君签下契约,至少三成原因是他愿为普通学子尽绵薄之力。
宋云书查看竹下斋的长期订单时,对着这份价格低于寻常的订单深感稀奇。
因本朝门阀林立的缘故,各大氏族小世家几乎都有自己的族学,其历代传承的藏书与重金延请的先生都自然而然胜过外头的书院许多。
时间一久,更是隐有门阀垄断学识之像。
然而除中正举荐、荫庇这占了为官之路十之八九的法子外,总是有人想去赌一赌以学名换得高官赏识、由此步入仕途的可能性。
——甚至可以说,但凡是能满足温饱的人家,都想供出来个好运气的读书人。
外界的书院才因此承继下来,继续发展。
不过少有大家公子会去,接收的大多数学生都是商户百工、耕读人家的儿郎。
长清书院也算是声名在外,捧出了不少步入仕途的寻常人家的郎君,又反受其庇护。
既如此,那更没有慈善低价的必要了。
陪在她身边的雁娘则露出濡慕之色,跟“失忆”的阿姐絮絮叨叨的说起些往事来。
宋父讳平,生于扬州府城,后随父辈迁居庐江郡,父母去世得早,他十五六岁的年纪便承下了竹下斋的家业,好在头脑灵活,几年便将竹下斋盘活并打出赫赫声名。
后来他成家立业,亦不忘微末之志,常常对外施粥、赈济流民、自损利益帮助有需之人。
庐江郡中从前许多人都听过“仁善宋家”的名号,不过竹下斋作为书铺,能接触到的客人大多是士族乡绅,百姓听说得多,却到底见得少。
久而久之,士族不在乎,百姓们也忘了,只剩下宋母会常以此教导女儿们心怀善爱。
雁娘极敬爱父亲,说起这些事时难免带上怨恨:“阿爹阿娘大半辈子与人为善,帮过的人不计其数,可没人记他们的好,还被他们想帮的流民……”
她说不下去,语带哽咽地倚在宋云书身边,掩面而泣。
宋云书揽着小姑娘,也只能一边帮她擦泪一边劝道:“那些流民是祸首,咱们该怨;然而罪魁不止流民,阿爹阿娘帮的也不只是流民,雁娘可明白?”
“我不明白。”雁娘咬着唇瓣摇头。
“《管晏列传》中说‘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宋云书将语气放得轻,目光却极沉,“雁娘且想想,流民自哪里来?又因何而来?”
雁娘从前并不懂竹下斋之外的事情,闻言只能讷讷:“阿爹说……大抵是西北之地?”
当今国号为雍,年号照宁,却其实并无雍和安宁的景象。
宋云书常在外奔走,对王朝现状还算有些了解:西北之地正与北匈奴鏖战,但西北军且败且退,已让出幽云十三州。北匈奴动辄屠城,致使幽云百姓弃城而走。
流民散向四方,尤以丰饶江南与京畿富贵地为首。
扬州初时也开城门放人,可城中粮草住所能承受的人数有限,加之有的流民凶恶,烧杀抢掠土匪作风,迫使扬州紧锁官道,不再接收流民。也因而,有的流民冻死街头,有的流民贱卖为奴,也有流民落草为寇。
宋父宋母便是死在了一群落草为寇的流民手中。
这些事说来唏嘘,但宋云书坚持告诉雁娘:“西北战乱,民不聊生,而朝中七宗五姓的世家子把控,他们醉心于权势争夺,看不见下头的困苦,这才是一切发生的根源。”
雁娘似懂非懂地看她:“可那离我们太远了。”
七宗五姓,西北战事,王权衰弱。
的确离她们很远。
“是啊。”
宋云书短暂地笑了笑,心下有些荒渺。
系统给她的终极目标是普及教育,但是在这样一个门阀林立乱世将起的时代里,她又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呢?或者说,她真的能做到吗?
她自己也不知道。
左不过是,走一步看一步罢了。
眼见着仲春将至,三年契书即将结束,长清书院来了人协商续约之事。
不过续约之事倒没有宋云书以为的轻松。
容长脸的文士为难地抚着长须,苦笑着解释:“书院近年来是越发入不敷出了,老朽舔着脸来采买,也是想求小友瞧着能否再减几分价钱?如此,还能再签上几年的契约。”
“但纸张制书已比帛书便宜了近十倍,再行减价工坊也不好运转了。”宋云书替山长斟了茶,也很为难地揉了揉额角,“最多能再让一成价钱。”
这还真不是什么生意场上的话术。
宋父与长清书院的周山长很有交情,来来往往十数年,宋云书知道这么层关系,也没有进行诸如刻意抬价再降价的过程。
双方都很真诚,但也都没法让步。
山长已年近花甲,精神很好,很文雅的文士打扮,但说话还是显出了颤颤巍巍:“让三成可能谈?”
再让三成……本就是走薄利多销的路子,她也就回个本,真是做慈善了。
茶香缥缈间,宋云书低头沉思。
山长看她似乎心生动摇,又续道:“老朽也不是故意为难小友,但近些时候外头不太平得很,出去做营生赚银钱的孩子们都回来了许多。束脩就算交不上,书院也得看顾着,一来二去的着实亏空得厉害。”
世道大乱的时候被波及到的总是普通人。
山长活了许多年,年岁越大越是心软,若说年轻时是遵循先师“有教无类”的教诲,到了如今就纯粹是为了心下的不忍,招揽许多孤苦无依的孩子进书院。
哪怕最后从书院走上仕途的是少数,半生蹉跎在读书上、或换了路子谋生才是常态。
他总归能管他们一口饭吃。
宋云书终于抬起头来,对着神态慈祥的老人家笑道:“要不这样吧?我免费供给一批书册给书院,就当是效仿家父家母施粥济慈之举。”
出乎意料的,周山长并没有当即同意。
“这——”
老者抚着长须,眉头皱得更紧。
宋云书疑道:“可是有什么问题?”
“我与令尊相交多年,如今小友以女儿身掌管竹下斋实在不易,”周山长长叹道,“在商言商就是,小友不可因交情而白白搭了钱财进来。”
拳拳长辈之心,兼有师长之公正严明。
宋云书凝神听完,心下感慨不已,面上的笑也更温软起来:“除了书卷,我还想给书院提供些钱财呢,您可不许拒绝。”
山长怔住欲言,却被宋云书打断。
“这些话我说出来都是认真的,不过在此之外,还请山长同意每旬派些自愿的学子下山来帮我的忙,或做工、或售卖,以此来‘报答’我就是了。”
书院一旬休沐一日,也就是现代的周末。
宋云书最终想到的办法其实就是勤工俭学,如此一来降低了工坊的成本,亏损更少,算下来还能让学子们学学“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
而长清书院此前任由学子外出谋生,再归来学习的模式,她觉得本就是“半工半读”的雏形了,直接发展成“勤工俭学”也差别不大。
山长显然也是联想到了这一层,眼前一亮:“这样下来,书院对学子的管束也能更有条理些,不至于到处找不着人。”
……比如赵枕流,报备过后只要他自己不愿意出现,书院就极难找到人。
勤工俭学有了固定的地方,也会降低书院的管理难度,至于商业上的宋云书既然觉得不亏,山长并不通晓俗务,便也半信半疑地同意了。
不过与之而来的另一个问题是,做工也许会影响到读书的状态。
山长刚忧虑地问出来,宋云书就笑吟吟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我还想在书院中设立‘奖学金’,顾名思义,便是在书院划出的普通学子名单中,凡是能在行测中取得前三名的,我都以竹下斋的名义奖励银钱,如此也能鼓励读书。”
宋云书还念书的时候,也是从勤工俭学和奖学金的双重模式下走出来的。
这种模式能在现代的大学里推广,并且作为受众之一,她觉得这对大多数普通学生来说都是有用的,如果自己都无所谓念书……那她还管什么?
山长抚掌:“大善!大善!”
是以好好一桩生意,宋云书硬生生给谈成了做慈善。
山长在庐江也是德高望重的一代大儒,此事之后便常常在各种讲经会与学会上谈起竹下斋来,大谈纸张的物美价廉,又夸赞书铺东家有乃父之遗风。
如此种种,助力书铺口碑再上一层楼,此处暂且不表。
被勒令回书院治学数日的赵枕流回了竹下斋,正忙着督查佣书进度的宋云书始知道周山长投桃报李一事,一时间哭笑不得。
她手里还拿着刚晾干的书册,侧头对赵枕流笑:“我就说近日怎么总来些大单子。”
庐江只有竹下斋一家书铺,但邻近的郡县也有别的书铺,书院大多在郊外山里,因而不拘于在哪个地方的书铺采买,物美价廉和方便才是要紧事。
周山长的好友不乏有各方书院山长,他推崇竹下斋,别的山长也愿意给他面子,采买之时优先考虑竹下斋,他们的东西不差,单子自然就稳了。
“如今你的纸张也算在各大书院里出名了,”赵枕流熟门熟路地寻了方桌案,取了空白纸张与笔墨,便要开工,“这下子不亏了吧?”
“确实不亏。”
不过离纸张普及到庐江郡75%范围的系统目标,还是差得太远了。
宋云书翻阅书册的动作越来越慢,目光环视过埋头奋笔疾书的佣书们,最终停在了赵枕流身上,眼中隐有躁意,将书册放在了他面前。
“你看看这个。”
1.“仓禀足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出自司马迁《管晏列传》,这个不是自设改编
2.七宗五姓是魏晋的门阀政治基础设定,但是在具体的地区宗姓上是私设,跟真实历史无关,政斗更更更纯私设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9章 第十九章 书院订单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