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入画 ...

  •   建文四年,燕王朱棣攻入应天府,大明皇宫燃起熊熊大火,把夜间的南京城照得通红。

      建文帝朱允炆,葬身在熊熊火海之中。

      待到众人将大火扑灭时,只剩一具烧焦的骸骨,手中紧紧攥着一枚玉佩。

      这玉佩白中透出一缕黛色,材质并非上乘,要不是身形无误、一旁还有遗落的皇帝玉玺,内侍甚至不敢确定他就是建文帝。

      这一天,历时四年的“靖难之役”,以朱允炆的叔叔、朱元璋的第四子、燕王朱棣的胜利宣告结束。

      同年,朱棣登基,改国号为“永乐”。

      永乐元年,诏狱之中。

      廊上的油灯忽明忽灭,虽是九月,但阴森潮湿的诏狱之中,一股寒气,可以从脚底钻入心底。

      景澜缓缓睁开眼,却不见一丝阳光,只能听到生锈的钥匙开锁时,刺耳的金属声。

      “今日押送的这二十一名女子,均是建文朝翰林学士黄子澄府里的女眷,陛下降旨,黄子澄妻妾三人,问斩。其余十八人,明年立春,一并送入教坊司。”

      押送的官差毫无感情地向狱卒介绍今天押送的这些女囚。

      景澜循声看去,被押送的这一队女子,神色凄然,为首的她曾见过。是翰林学士黄子澄的夫人,约莫五十岁,身着素衣,虽身陷囹圄,亦不卑不亢。

      “看紧些,今日齐泰和黄子澄已被处斩,别让这些女子寻了短见。”押送女犯的官差丢下最后一句话便离开了。

      狱卒打开一扇牢门,将女子们都押送进去。

      “母亲,这地上冷,我给您垫上。”

      “好孩子,苦了你了。不过你莫要担心,老爷故交门生众多,哪怕今后我不在了,也定有人念着老爷的旧恩,前去护你。”黄夫人对女子说道,不知是在宽慰这女子,还是在宽慰她自己。

      “这可就别想了,方孝孺方大家你们知道的吧?”狱卒听到黄夫人的话语,轻蔑一声笑,忍不住插嘴。

      景澜心下一惊,隐约有种不好的预感。

      方孝孺她当然知道,这方大家此前是大明朝儒林一呼百应的人物,他精通儒家经典,又写得一手好文章,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甚至说,在大明,只要识字的人,就一定读过方孝孺的文章。

      难道方先生也入狱了?

      “当今天子仁慈,想重用于他,怎奈方先生不从,天子一怒,下令诛其十族。现下谁还敢庇佑与你们这些建文余孽。”

      狱中之人无不心惊,自古以来,株连九族已是极惨之事,这株连十族,所涉之人,定不下数百人。

      靖难之役,江山易主。燕王朱棣起兵,四年时间,从顺天府攻入应天府,建文帝朱允炆身葬火海,朱棣即位,改国号为“永乐”,建文年间的重臣纷纷入狱,一时之间,应天府血流成河。

      听到狱卒的话语,景澜心中更是不安,她并非担心自己,而是在担心那位带兵抗击燕王军队的主帅、曹国公李景隆。

      她本是青州人,自从到了应天府,李景隆对自己多有照拂。哥哥景泽,更是在建文年间,成为李景隆的部下,并因军功授封,可惜在“靖难”之战中,为救曹国公李景隆战死。

      景澜入狱,仅仅是因为哥哥景泽是李景隆麾下将领。
      那曹国公李景隆,又该是怎样的境地?

      她想起自己刚入应天府时,是李景隆护住自己;自己的杀父仇人,是李景隆前去捉拿;在应天府每次自己摆摊卖莲子羹时,国公府的小厮总会乔装打扮,重金买下第一碗,然后悄悄拿到曹国公府里……

      “若他遭遇不测,那我也绝不苟活。”景澜心中暗想。

      ————————
      “澜儿,你还好吗?”

      这声音,无比熟悉。

      是他来了。

      眼前这位举止雍容的贵公子,三十岁左右的年纪,身形高大,眉目舒秀,顾盼伟然,不是别人,正是她心心念念的曹国公李景隆。【1】

      “大将军?”景澜着实不敢相信。

      她迎着李景隆的目光绽开一个微笑,她这一笑,整个诏狱也仿佛明亮了几分。

      她本就长相极美,又在诏狱中吃了几天苦,笑起来倒更是惹人爱怜。

      与李景隆目光交汇的刹那间,她是欢喜的,但之后又陷入了深深的疑惑。

      且不说诏狱之中极少有人探望,就说以李景隆在建文朝的政治地位,也必会身陷囹圄,定没有前来看望自己的道理。

      “怎么,就记得李大将军,不记得我?”另一个声音响起,一道猥琐的身影从李景隆身后斜出,原来因为李景隆身形过于高大,刚刚将他完全挡住了。

      景澜一下子看到了噩梦中的那张脸,仿佛一个鞋拔子上堆满了褶皱。他是齐王朱榑,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七子,也是她的杀父仇人。

      “大将军,齐王怎么出狱了?你怎会与这大恶人一起?”景澜更加疑惑了,她明明记得齐王被捕入狱,而且还是李景隆亲自押送的。

      “我呸!敢说老子是大恶人,来人,给我打!”齐王依旧是暴脾气,开始在诏狱耀武扬威。

      “齐王殿下息怒,皇上并未下旨让我等在诏狱之中用私刑。”李景隆伸手,镇定地拦住齐王。

      听到李景隆提起皇帝,齐王的气焰顿时短了三分,但他突然想到此番前来,正是因新帝的一道旨意,便又转身看向李景隆。

      “画册,给我。”

      李景隆从袖中摸索出一本小巧的画册,但双眼却紧盯着景澜。

      他眼中隐约带泪,似是不舍,又似是告别。

      “大将军,你安全了?”景澜迎着李景隆的目光,心中所念,亦全是他的安危。

      “他都靖难第一功臣了,皇上封赏他还来不及,有什么安全不安全的。”齐王拿起画册,随口答道。

      “第一功臣?”

      齐王这才注意到景澜的迷茫:“你还不知道?这李大将军,识时务者为俊杰的典范。”说罢朝李景隆竖起大拇指,羞得李景隆低头恨不能钻到地里。

      景澜心想,原来如此,大将军定是在新帝登基后表忠心了,为的是以退为进,忍辱负重,留曹国公府上下一条生路。

      “他早就和四哥联系上了,故意输了几场仗,又在金川门打开城门迎接新帝进城,朱允炆那个小畜生才会失败自焚。高人,实在是高人!”齐王对李景隆越是夸赞,李景隆表现得越是羞愤。

      齐王口中的四哥,便是朱元璋的第四子,从前的燕王,如今的永乐皇帝朱棣。

      “呸!乱成贼子,祸国殃民!”不远处的黄夫人实在听不下去,口中骂道。

      齐王抡起拳头就想冲过去打,但想起皇帝嘱咐过自己不许胡闹,又狠狠把拳头放下。

      景澜只感到自己血气上涌,李景隆带领的中央军节节败退,她是知道的,她的哥哥也是在撤兵的路上,为掩护李景隆身亡的。

      “那我哥哥的死,也是你故意的?”景澜看向李景隆。

      李景隆叹了一口气:“所谓兵不厌诈,没有你哥哥的死,建文又怎会相信我是真败了。”

      齐王听后哈哈大笑,拍住李景隆的肩膀,忍不住又夸赞道:“老头子在世的时候,常常说我做事太狠,说你聪明仁义,原来老头子也有看错人的时候,哈哈哈哈。”

      景澜知道,齐王口中的“老头子”,便是他父亲朱元璋。洪武皇帝还在世的时候,就对李景隆颇为赏识,称他是有勇有谋的少年英雄,是以建文帝即位后,愈发对李景隆加以重用。

      “殿下,我听说青州最近在闹蝗灾,若是早日办好陛下的差事,我自当向圣上谏言,让殿下早日回到青州。”许是被齐王说烦了,李景隆突然转移了话题。

      景澜心下叹一句,齐王还是老样子,只逞口舌之快,李景隆话虽不多,却句句是重点。

      听到李景隆如此之说,齐王忙打开画册,仔细核对。

      他先是将画册从前到后翻了个遍,又抬头看向景澜。

      眼前这个女子,眉眼如黛,神采卓然,怕是这世间也再难找出第二个与画中人如此相像的女子。

      “要不还是说,李大将军是陛下的福将,陛下寻找这建文画中人许久没有头绪,如果不是李将军禀告,谁又能想到她在诏狱。李将军,前途不可限量,哈哈哈哈。”

      齐王发出爽朗的笑声,但一旁的李景隆却是苦笑。

      永乐皇帝疑心颇重,现在自己名义上虽是靖难第一功臣,但哪天若是被他发现自己明知建文所爱之人的去处却瞒而不报,那曹国公一脉便完了。

      他狠下心看向景澜,她此时完全是懵的,怕是还未明白,今日他和齐王过来,便是为了寻她,原因无二,只因为建文帝留下的一本画册中,均是她的身影。

      “给她看看,她似乎什么都不知道。”李景隆依旧言简意赅,从齐王手中夺过画册,抛向景澜。

      景澜擦干净手上的灰尘,小心翼翼拿起那本画册,画册所用金粟笺,在诏狱烛火的照映下熠熠生辉,可见画册主人之珍爱。

      她轻轻打开内页,第一页是一名红衣女子在与歹徒搏斗,她觉得场景有些熟悉,回想起来,应是自己刚到应天府的时候,与齐王部下对峙的场景。

      她困惑地抬头,看向李景隆,如果没记错的话,那天是李景隆救了她。

      “那天,是朱允炆求我出手的。”未等景澜发问,李景隆就开口了。那日景澜确实是被他救了,可惜她只注意到高大的李景隆,却忽视了一旁书生打扮的朱允炆。

      景澜看向第二页,一位美人躺在卧榻之上,向周围人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我记得,这是我在将军府。”景澜指着画像说道。

      “右下角的屏风后,是建文,这也是他凭记忆画的。”

      她在看到第三页,一名女子,手上捧着一碗莲子羹,那是她为了在应天府谋生计,想出的法子,甚至一度,街坊们还会称她为“莲子西施”。

      “将军常常遣人去买我的莲子羹回国公府,而且每次都能买到刚出锅的。”

      “那个我不爱吃。买你莲子羹的,是建文的内侍,他怕你起疑心,每次都在我府里偷吃。”

      景澜一页一页翻过去,画册的每一页,都是她,每一页的落款,都是都是那位,与她数次碰面,却交流甚少的建文帝朱允炆。

      她有点不愿相信,再次看向齐王,说道:“齐王,是将军捉拿入狱的。”

      李景隆叹了一口气,说道:“要是没有建文皇帝下旨,我又怎敢捉拿齐王。”

      “哈哈哈哈!”齐王又狂笑不已,“建文这窝囊废,一国之君,喜欢一个女人,竟然不敢收到后宫,令人耻笑。”齐王对建文削藩、囚禁自己恨得牙痒痒,建文自焚后,他每天恨不得骂建文八百遍。

      要不是建文祖宗也是他祖宗,他早就问候建文祖宗十八代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入画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