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第13章 ...


  •   最近了解到国内大部分亲戚、朋友、同学和前同事都或感冒或感染新冠病毒,他们纷纷问我德国以及我们的情况。感谢大家的关心和好奇,其实我们了解的情况也很有限并不全面,只能说从自己的经历和经验来反观这次病毒下东西方的部分差异。

      疫情从2020年初开始,至今已经整三年了。这三年中德国基本是个比较松弛的状态,和先前国内严防死守的措施大相径庭。但是这种松弛下又隐藏着很多细节和规定,需要抽丝剥茧缓缓道来。2020年3月起,陆陆续续有很多零售商都先后关闭,我工作的机场大小商店基本都不再营业。而且当时曾经有一段时间甚至将国际航班严控到最小数量,当然回国也变得越来越难,除了本身航班数量锐减(正常时每天从法兰克福飞往中国的航班基本在稳定十班左右,到了后期每周也就五班左右,而且当时连柏林都没有飞往中国的航班,德国的小伙伴想回国都得先想办法到法兰克福才能进入下一流程)。那个时候,连欧盟内的航班数量也很有限,所以才有后续一些航空公司和旅行社申报破产和申请经济援助等。整个过程是循序渐进并没有一刀切和马上在短期内全部推行,给各个机构有一个缓冲的时间。

      而各大学校都开始推行在家上网课,大部分孩子不用再去学校上课,以免扩大和交叉感染。但此措施每个州都有自己的自治管辖权,所以大体是不很一致的。而且学校之间也有差别,毕竟上网课这件事在德国东西德统一后,还是头一遭。一向维护弱者讲究公平的德国自然也不敢在这件事上怠慢,只是因为疫情这样的不可抗力,很多不公平的因素一时之间也很难消除。比如,学校里的很多老教师连电脑的基本操作都需要补课,部分学生家庭根本无力购买电脑,有电脑的家庭父母也很及时处理几个孩子同时在家学习的复杂情况。毕竟,现在靠一个家长挣钱养家的家庭应对经济和风险的能力与十多年前相比就差了很多。所以,双职工的家庭父母在家办公,外加孩子们在家上网课,粗粗一算电脑至少就得两至三台。德国的孩子一般在学校的时间本来就不长,特别自由放飞,现在全天候在家靠自觉学习,这本就很难啊。再加上很多城市里的德国家庭一般还是租房住,有的家庭两个孩子睡的还是上下铺,家里如何有足够的空间容纳大家各自工作学习,互不影响干扰呢?丹哥的两个表弟还在读初中,正是初升高或者选择不读大学而做职业培训的关键时刻,几个老师都借口不会操作电脑或电脑太老旧而无法正常提供网课。再加上青春期的男孩很难在家坐得住,考试时候自觉不会翻书等等。总之两个小伙子在一年之后都选择了复读,毕竟这一年颇有荒废光阴的感觉。但好在这一波措施之后,疫情的迅猛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

      此外,凡是去医院和养老院的病人、老人和探访者都要相应遵守规定。比如医院除了不要求患者必须持有阴性测试结果才能进入以外,绝大多数情况不允许有陪同(小孩、行动不便患者和需要翻译的陪同者除外),如陪同者不得不同行,则需要提供24小时以内的阴性检测结果或者罹患新冠后康复证明,或者各阶段的注射疫苗证明,简称三选一。如果是探望病人或老人,则严格实行每人每天一小时的规定。简单来说就是每天每个病人只能有一个探望者,且只能停留一小时。这当然对孕妇和一些病人来讲不够友好,但已经是在综合考虑各种情况后采取的人性化措施了。你看,虽然没有强制隔离和各种排查,但是细节处见严控啊。对于依然还在工作岗位的打工人来说,如果证明自己感染,则需要在家隔离一周。没错,自己在家隔离,卫生局最多有工作人员打电话抽查患者是否在家实行隔离,也只是打电话而已。就这样,卫生部门在疫情的头两年还招聘了不少临时工作人员承担起这样的工作,丹哥的一个表妹就在其中,今年她还得重新找工作,因为两年期满不再续约。那么问题来了,在家隔离的患者如何能够做到不感染本来在家好好的家人呢?这就不好说了,因为相对宽松的隔离管理制度,本就会给交叉以及二次感染提供温床。最基本的一个导向就是,自由奔放的小孩子最先感染后,回家感染父母或老人,然后感染者居然隔离无法做到严格保持距离,造成大家相互迅速感染。有的学校迫于压力比较早恢复线下教学,感染的学生因为病毒的潜伏期迅速感染其他同学和老师,如此循环往复的阶段的确存在。

      打疫苗这件事,真的可以作为一个专题来讲。拿我们的经验来讲,当时2020年我在机场工作其实算高危人群该纳入第一批打疫苗的范围内。但我不知道自己所在的联邦州为什么在这个政治任务上并没有体现出优势,尽管辉瑞这家德国的研发生产公司就在本市内,我的预约安排依然在所有住在其他州的同事都打完第一针之后的一个月。所以我真的可以说是裸奔在那个巨大的病毒循环体内有七八个月才打上第一针,运气比较好的是预约确认里明确了是辉瑞。毕竟那时候有至少三中疫苗在分配中,自己没有特殊情况是无法选择的。提供的疫苗除了辉瑞,还有莫德拉和强生,大部分打了第一针疫苗的同事反应都不算大,个别的是打了莫德拉的,当然个体差异这种事情没有人可以保证什么。我打了第一针的时候反应很微弱可以忽略不计,但自己心态其实一直都挺好。因为在这特殊和不确定的时期内,我依然还有工作和收入,已经很幸运了。我每天上班门到门差不多12个小时,我一般4到6个小时换一次口罩,在机场的所有场合里都严格一直戴着口罩,跟人近距离说话更是如此。一天戴这么久的口罩还说话当然很难受了,但是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自我保护办法了。疫情的第一年里,别说我和丹哥,就连丹爸和丹妈也很小心,他们因为职业和公司的原因很早就打了第一针疫苗。尽管如此,他们那么喜欢旅游的人也居然在那一年只选择了近距离的荷兰,没敢撒开了到处转悠。要知道他们是正常情况下每年出游3到4次的旅游达人啊,赚了钱就该给自己花。

      丹妈在村里的教会幼儿园当保育员,她当然是第一批安排打疫苗的人群,虽然打的莫德拉但基本没有任何反应。丹爸工作的大厂因为是24小时倒班运转的工厂,所以也在细节上注意让雇员减少接触。比如以前大家上下班都是同一个进出口,疫情之后进出口分开,换衣区也隔成一个个小隔间,尽可能避免大面积的感染。而且一旦有感染的员工出具阳性证明,就自动居家隔离,工资照发。当然,工作的话能带回家做的自然还得做,如果实在做不了的,德国不是有一年6周全薪的病假么?所以丹爸蛋妈一直没有感染,直到去年两个人蹲不住了参加了两次邮轮旅行,同去的村友和丹爸都中招了,症状比普通感冒略重,但丹爸心态很好,没觉得这是一个大事,大概一到两周就恢复正常了。不过,丹爸的体质一直硬朗,年龄也还不到60。丹妈就更神奇了,一直没有中招。可是她每年冬天都要感冒几次,回家又转染丹爸,丹爸每年圣诞都要吐槽丹妈是病毒携带者。没错,德国每年冬天的感冒或者说流感简直是一大特征,我也中过一次简直是噩梦。当时我还在大学读研,冬天休了好几门必修课压力本就大,感冒咳嗽三个月都没好。担心会变成肺炎看医生,医生说你实在担心可以拍片,但是拍片有辐射对身体不好哦。看我有点迟疑,他就来劲了说,你看嘛你也犹豫不是吗?再观察下吧,不着急,多喝水多休息。后来我把从国内带来的已经过期的板蓝根冲剂喝完,又去亚超买了高价的进口莲藕回来炖排骨吃。考试结束后我的咳嗽才好得七七八八,人不自助无人能助啊。每年冬天家庭医生那里甚至还有流感疫苗可以打,但我一次都没享受过。唯一一次是在国内工作的时候,有一次有机会可以免费打,我就跑去打了。很多同事都没任何反应,我第二天就感冒了,头晕脑胀身体乏力。你看看,个体差异就这么防不胜防,可惜咱没有上帝视角。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