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0、《三侠五义》书评 ...

  •   2021年九月末,又看完了一遍《三侠五义》。
      两年前我刚读这本书的时候,真的是全神贯注,所以前面断案的部分几乎已经耗尽了我的精力,后来到江湖部分开篇的时候,我已经筋疲力尽了,脑子里是满的,再进不去情节。所以整本书看完,我对断案部分记忆犹新,却不大记得后半部分的具体情节,脑子里对这本书的印象只有不太好而已。但过后细细品味,却觉得大部分情节设计非常吸引人。最近我们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本书,我看完以后,索性就又看了一遍《三侠五义》。这回涨经验了,跳着看的,想看哪段看哪段。
      不满意的地方肯定有,清朝对人的称呼,要仆人跟着和见人就跪的习惯,还有最后一点完全是生搬硬套毫无逻辑的情节,都让我磨拳擦掌怒火中烧。
      但除去这些,留下的便是经典。
      性格之刚烈坚韧果敢热情或谦和有礼,品性胸怀之豁达洒脱毫不计较,对各方情谊的珍视和维护,言谈举止中流露的大智慧大格局,都让我叹为观止,由心钦佩。
      这是清代人所说的江湖,是他们心中的舞台。我在这里找寻到的江湖侠客,没有儿女情长的纠缠不清,只有一往无前的闯荡。我并不排斥爱情的美好,但倘若写爱情只为凑齐男女主角,这样的爱情,不写也罢。
      这本书也让我看到了清朝时那些真正跑江湖的人的才华,让我知道,那时评书尚好,值入座一听。
      我一直畅想一本书可以写很多人,而不是只围绕着一两个人(更直接的说是一对恋人)写。回头一看,这本书不正是这样吗?原来高手竟在我身边。问题就是写的人太多了,有的人性格我喜欢但形象刻画得不太充分,让我觉得不过瘾,有的人不太吸引我但是写了太多次,导致审美疲劳。
      我记得高中历史老师说过清朝百姓不管国家大事,所以书里才会让侠客进朝做官一心报国为国为民吧。而宋代人民皆论天下,却生活之难俯拾皆是,所以在北宋,他们真正该做的,也正是照看民生。北宋冗兵冗员冗费尤重,又值庆历新政裁兵裁员,赵祯怎么可能不停地往朝廷揽人,他们又怎么可能长期留在朝廷,拿那些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钱财呢?大概清代人只学固守思想,不太知道范仲淹吧。
      书中没有出现太多次女侠出手的画面,概因封建思想,所以没有费太多笔墨。无所谓了。毕竟现代人写女侠,也是为了和男主角谈恋爱成亲,这样比起来,似乎是这本书处理的更妥当。正如俗话:宁缺毋滥。
      我再说说书后最后一部分吧。首先研究表明,宋代王爷没出过京城,但清代人不一定知道,这个就先暂且不论。可是逻辑方面也有问题,既然已经有了人证,为什么要慢慢暗中对付,不快刀斩乱麻打一场或直接去搜证据呢呢?(而且北宋造反很多,根本不能拖着,不然这个还没处理好那个就起来了,那不成了多方夹击了吗?有利益,造反的人肯定会结盟啊。)依我看硬写慢慢对付不过是为了多说说情节,但是质量却没有过关。还有就是大概清朝皇权至上,所以才觉得不能搜皇室成员的家吧。
      再有,既然安排了卧底,那为什么不互通消息,为什么还要靠抓人套话来获取情报?既然里面有人,为什么不及早制定计划,里应外合,直接拿盟单呢?虽然这样可能暴露身份,但是按照书中的逻辑,拿到盟单就可以抓人,那不正好吗,反正继续潜伏也没用了,那干脆大家直接走啊?可能清代没有谍战意识吧,然后也想再多写写智化等人的智慧和江湖情,以及把白玉堂写死吧。
      关于诈死这个问题,我的观点很明确,先不说最后五个人字眼全出来了,就说既然是听别人说的,那就不可全信,虽然可能作者真的是想把他写死,但这种安排就是有逻辑漏洞,就是能让读者钻空子。我能理解作者可能觉得不按规矩和过于探索冲动的人不会有好下场,所以用这个结果告诫他人要规矩不要太好面子,但是架不住读者意愿不同吧。
      再读才发现内涵的深邃,这个江湖是清朝和北宋的混血,而经过拥有现代思维的人们的重新体会,便多出了许多新的情结。今生得知有这般古道江湖的存在,值得我奔赴山河。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