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8、人间四月(四) ...

  •   “二哥,他们是不是又为难你了?”

      薛瓘刚回到自己的住处,薛瑜就立马赶了过来,颇为担忧地看着自家胞兄。

      除了担忧之外还有些许愤怒。

      薛瓘对这些事不甚在意,奈何薛瑜耿耿于怀,他便只好笑着劝慰:“无事,他们乐意这样,便随他们去,我们应更注重自身修养,莫被旁人扰了心性。”

      虽是庶出,但亦有出路。

      只需奋发图强,待到弱冠之年,便可以世家子弟的身份入朝为官,摆脱父亲与嫡兄的束缚。

      薛瑜点点头表示认同,但仍是愤愤不平抱怨道:“父亲当真偏心,长兄有什么好,不过是顶着一个嫡出的身份,他的才能品行远不及二哥的万分之一。”

      他看着薛瓘时,眼神中都带有对哥哥的崇拜。

      都说长兄如父,可是长兄和父亲都不待见他,母亲又早早去世,是以在薛瑜心里,二哥才是他在这世上唯一的亲人。

      “你小子啊就会给我戴高帽。”薛瓘抬手笑着敲了下他的脑门,随后又正色起来,“我们的母亲出身农户之家,父亲瞧不起她,也自然瞧不起我们,但是阿瑜,我们切不可瞧不起自己。”

      薛瑜再次重重点头,语气高昂,“这是自然!以二哥的才能,必定前途无量!”

      听闻此言,薛瓘也只能笑而不语。

      “对了二哥,听闻……你与城阳公主……嗯……是相识?”

      薛瑜磕磕巴巴地问出这句话,随即小心翼翼地注视着薛瓘的神色。他虽然年纪小,但是这些谣传他也听过一些,上次在君又来酒楼,城阳公主出面替他们解围,绝非是出于好管闲事。

      听他突然提及李仪,薛瓘眼中的笑意略显得有些不自然,但依然保持沉静,“我们是相识,但不是谣传的那样。”

      薛瑜原本还有所顾虑,听闻二哥这般回答,他立即深信不疑:“我就说嘛,肯定是那些人瞎传!”

      薛瓘笑中颇有些无奈。

      他与李仪自幼相识,两家是邻居,更是考上了同一所大学,每天抬头不见低头见,互相看不顺眼十几年。而到了这里,他想与李仪见一面都难,被身份、礼教紧紧束缚,还要深陷人们的议论之中。

      不过也没关系,再过一段时间就好了。

      太极宫立政殿前。

      李仪与李微两人站在殿门外,悄悄注视着殿内的情形,旁边阑珊手里还端着煮好的人参茶。

      殿内除了李世民和李治,还有国舅爷长孙无忌在,李仪等女眷不方便进去,只能先在殿外等着。因为她们身份特殊,所以立政殿的人也没有多加阻拦,任由两人注视着殿内的情形。

      只见李世民半卧在榻上,面容哀伤,整个人都显得有气无力。

      李治与长孙无忌则在旁劝慰,但是无论他们说什么,榻上的君王都无动于衷死气沉沉,仿佛没听见一般。

      李仪见此也只能叹息。

      早在年初,李世民的第五子齐王李祐,就因为在封地叛乱而被赐死,其母德妃阴氏也受牵连被降级为嫔。而现在嫡长子李承乾欲谋反,被废为庶人逐出长安,最宠爱的四子李泰也被贬为郡王远离长安,还有参与李承乾谋反事件的七弟李元昌也被赐死。

      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儿子、弟弟相继而去,最喜爱的四子李泰也再不能留在身边,这怎能不让他伤怀。

      他疼爱着的人,竟在时时刻刻惦记着他的君王之位,恨不能取而代之。

      处置他们,是无奈也更是伤心失望。

      李仪还曾听说过,李世民与长孙皇后原本还有一个女儿,在城阳公主与衡山公主中间,字明达,乳名兕子,被封为了晋阳公主。李世民对这个女儿宠爱有加,奈何晋阳公主正值金钗之年却身患重疾,于去年病逝,李世民对此悲痛不已。

      如今又经历诸子叛乱,可想而知他的心境会有多凄苦。

      李仪既然享受了这位父亲给予的荣华富贵,便应当尽到儿女的义务孝顺父亲,所以一回宫李仪首先想到的便是来看望父亲。

      “我三子一弟皆是如此作为,着实令我痛心……”

      李仪还在感慨之际,忽然听见殿内响起了李世民的声音,低沉得仿佛没有一丝生气。

      旁边的长孙无忌面露难色,还在想着该如何劝谏,就见李世民突然伸手拔出放在榻旁的利剑,剑光从众人眼前划过,令他们顿时惊惶不已。

      他没有将剑指向任何人,而是拿在手中慢悠悠地端详着。

      “活着还有何可求……”

      君王这一声低喃传出,殿上众人霎时跪倒一片,皆是胆战心惊不知所措。

      殿外的李微也惊惶地抓住李仪的袖子,李仪见到这场面心头亦是紧了紧,但是她拍了拍李微的手以示安抚,并没有要冲进去的意思。

      阻止李世民用不着她们来。

      虽然被吓了一跳,但长孙无忌很快反应过来,他立即冲上前去,顾不得君臣礼节,果断从李世民手中夺过了利剑扔在一旁,“陛下这是作甚?难道要在自己儿子面前了断?”

      长孙无忌此言毫不客气,眉眼间可见怒意,殿上众人皆是跪着,唯有他一人站着。

      面对他如此大不敬的行为,李世民却没有丝毫要怪罪的意思,他看了看跪在榻前的李治,深深闭上了眼睛。

      “是我没有教导好承乾,没能护住青雀,更未照料好兕子,我无颜面见她……”

      这个“她”,自然是指爱妻长孙氏。

      想起胞妹的早逝,长孙无忌亦是伤怀,他能明白李世民此时的心境,但不得不继续劝谏:“世事无常,非人力所能及,这些又怎会是陛下的过错,陛下还有诸多儿女,还有万千臣民,怎能就此撒手人寰?”

      “望陛下保重身体,莫再一味沉浸于悲痛之中,而忽视了身边人身边事。”

      长孙无忌收敛了怒意,拱手朝李世民深深一拜。

      李世民睁开了眼,亲手将长孙无忌扶起,难得勾起了嘴角,却是一抹苦笑,“我知辅机兄真心为我,只是伤痛仍无法抑制……雉奴年岁尚幼,今后便多倚仗辅机兄教导,莫再重蹈承乾的覆辙……”

      长孙无忌郑重应道:“臣定会尽心尽力辅佐太子殿下。”

      “天色不早了,你且回府去罢。”

      李世民不愿再多言,长孙无忌也知平复伤痛不能急于一时,临走之前示意宫人将剑收起来,而后向李世民行告退之礼。

      长孙无忌走出立政殿时,李仪和李微两人还在,便向长孙无忌行礼:“舅父。”

      “原来是城阳公主与衡山公主。”长孙无忌也朝她们微微颔首,目光缓缓落在李仪身上,“杜二郎之事……还请殿下节哀,陛下也实属无奈之举,若不依法处置只怕会招来更多祸端。”

      “舅父所言外甥都明白,杜二郎是咎由自取,怨不得旁人。”李仪面无波澜,态度恭谦,“长者为尊,不分君臣,舅父直呼我的名字便是。”

      长孙无忌是城阳公主的亲舅父,也是皇帝极为看重之人,李仪自当对其尊敬有加。

      听闻长孙无忌是一代贤良之臣,只是未能识清大局,最后才落得个举族覆灭的下场,但他对李唐皇室的忠心日月可表。

      长孙无忌眼露欣慰之色,望着李仪两人的目光和蔼可亲,只是面上仍有愁容,“陛下为废太子之事伤怀,多日茶饭不思,形容消瘦,子衿,还望你与阿微多多劝慰陛下。”

      李仪点点头,朝长孙无忌欠了欠身,“劳舅父费心了,我们定会好好孝敬父亲。”

      目送长孙无忌离去后,李仪终于重新将视线转回殿内,此时殿上已无外臣,她和李微可以进去见李世民了。

      人参茶被端到李世民面前,李仪轻声唤道:“阿爹。”

      听到声音,靠在榻上的李世民缓缓睁开了眼,见到已经行至跟前的李仪二人,李世民原本沉郁的面容终有所缓和,“十六,蓁蓁,你们来了?”

      李仪将人参茶递给李世民,道:“阿爹可要保重身体呀,不然女儿们该如何尽孝。”

      “是,十六说的对……”李世民接过了人参茶,但是端在手里没有喝,他抬头望着李仪目光透露着关怀,“你重回宫中住得可还习惯?”

      李仪不假思索点头道:“女儿一切都好。”

      得到她的回答,又见她神色如常,并无阴郁,李世民遂将视线转向一旁的李治,问道:“雉奴,你五姐近来身体状况如何?”

      这段时日,长乐公主李丽质都不曾来宫中看过父亲,听闻她是身子骨不太好。

      而李世民遭遇了这些事情,也未去看过女儿。

      李治抬头看了眼父亲,眸中闪过一丝难以捕捉的凝色,随即却用轻松的口吻回道:“五姐虽仍旧卧病在床,但情况已有所好转,阿爹不必为她担心。”

      听闻此言,李仪心情有些沉重。

      李治在隐瞒胞姐的真实情况,他也不得不如此。

      对于李治的回话,李世民不疑有他,眉心随之舒展了些许,看着榻前的三个儿女他叹息道:“虽然承乾和青雀……但为父自然会看得开,不过是需要些时日,你们也不必太过担忧。”

      紧接着,他便喝起了李仪送来的人参茶。

      他还有诸多儿女,还有万千臣民,他确实不能就此倒下。

      为君之道,何以为明。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8章 人间四月(四)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