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两方拉拢 ...

  •   此后,陆辞在国师府的日子,也不曾安闲。
      伞昇早与她说过朝中的身不由己。但如今,当这种身不由己真切落到自己身上,与听闻时的感受相比,是完全不同的。
      贵妃以死谢罪,骤然退出了这场原本三方角逐的帝位之争。残党溃不成军、一盘散沙,各人但求保住项上人头;聪明些的,已经在寻着由头请辞,宁可回老家去种桑养鱼。世子稷被遗忘在京畿角落的某个院落里。

      帝位之争只余两党,局面却僵持得更加厉害。
      太后、丞相对峙不下,未有决胜的把握,便都不到动用兵力的地步。
      都在明里暗里拉拢一切可以收归己用的中立大臣和势力。
      其中就包括一个——自从上任后一直不声不响的低调国师。

      陆辞作为名义上的重臣,一直迟迟未表态。她入朝,是要先稳住自己的朝中身份,再暗里查明伞师白之死。哪位世子将要继承大统、太后与宰相谁将手握极权、大梁的下一朝君臣是主攻伐还是安民生,对陆辞而言并非要事。
      ——当然,若是主观而言,她还是希望此番争端结束之后,高位上留下的那人,会更倾向于安民生。众生毕竟已经够苦了。

      皇位空落。但情况特殊,为了朝臣议事,也可以由太后开殿、百官上朝。
      两党大臣针对帝位之选,在朝上你来我往,折子和唾沫星子满天飞。
      文武分列左右,丞相为文官之首,李渔列位最前。武将一列,最前的位置无人,倒不是因为大将军霍启刚死在乌桓战场。
      是因为霍阑珊的弟弟霍超,仍然在西边抗击乌桓。而投靠丞相的林家之中,也有武将在边疆领兵防御北羯。殿上最大的武官只剩下两位禁军统领,都不去占最前的位置。
      武将自然不善言辞。吵架吵得戟指嚼舌、握拳捋袖的,都是站在李渔身后的文官。

      国师之位尊而特殊,列于丞相之一侧,两列文武之外。
      百官之上,是张空置的帝坐。帝坐后面,是太后之席。严苛说来,在太后和帝位之间本应有一帘虚帘,才咬文嚼字地符合“垂帘听政”的规制。
      然而太后似乎觉得,有没有这张帘子都无所谓——有,也只徒添麻烦,便与众臣直接坦诚而见。众臣本觉得不太符合规矩,但心里一寻摸:要不要这帘子,好像是没有区别……算了吧。

      ——皇权空落,则社稷不安,汝等如何还有言他事?莫不是居心叵测。

      ——皇位实在需要早日定夺,望太后明察!洛咎是成帝之孙,仁厚礼贤,俭朴勤敏,实乃天下最适合为君者。若其当国,乃苍生之幸事。

      ——古来立长不立幼,洛康年长于洛咎两年有余,论资排辈,如何轮得到洛咎?吾等自然应当谨从祖制,辅佐洛康为帝!

      ——汝怎么不说,洛稷才是在诸位世子中年最长的,反倒偏偏要为洛康说话?武帝又无子嗣,在诸位世子中挑选,当然该立贤不立庸。

      ——谁人是庸,谁人是贤?汝好大的胆子,妄然论断皇家是非!洛咎才七岁,又哪里看得出什么贤不贤的,依吾看,汝等是要挟持天子、搬弄朝政!

      ——那洛康又如何?……

      洛康、洛咎谁来继承大统,就意味着太后和丞相,谁将要执掌大权。
      面上的理由都冠冕堂皇,实质上不过是两党大臣在为主子争执。
      太后在上不动声色。李渔在下岿然不动,老神在在。

      吵吧,吵吧。
      吵到天荒地老、万物寂灭便是了……反正再怎么吵,帝位之归属,社稷之大事,也不是下面这些吵架的人所决定的。
      陆辞感到索然无味,眼神开始飘忽。
      倒是武将里的那个谁……腰上的剑鞘,形状上有几分像伞师白生前所执的一双星落山河。
      ——大梁的武将是不可带剑上朝的,宫门口有严格的搜身。但是又如同文官爱随身配些小巧的笙箫啊、折扇啊,觉着风雅;武将爱极自己的刀剑斧钺,也会常常带着鞘,以示方刚之气。这是潜移默化而允许的。
      形状是像的,但终究是朝廷的剑,规制上应该会蹈矩循规、安分守拙,比江湖的剑要少几分潇洒不羁。

      ……伞师白的事情,应该怎么查呢?明日去观文殿(1)再看看。各处的典籍档案和记录,送入京后,都应该在那处有一份复刻存着。
      她已经借着熟悉公务的由头,把近期的青州来的案牍——包括札付(2)呈状(3)、甚至府库账目,都找借口调到了国师府上细看。
      然而由于连细枝末节的文件都没有放过,数量之多,还是有些……让人几夜几夜也看不完。
      不仅几夜几夜也看不完,甚至对想要寻摸的事情也毫无进展。但是还得看下去。
      伞师白是为何去了青州、又如何死在那里的,既然涉及到朝中之事,必不可能轻易教她查明白,不过总能留下蛛丝马迹。

      霍阑珊看着手下人和丞相手下的人继续吵。
      丞相他不无聊么?
      她想打个哈欠,但这毕竟……是在朝堂之上。好在现在朝上多了个眉清目秀的国师,至少能时刻养眼,不至于真的昏沉下去。她突然没来由地想,这等美人实在是要快些招揽收到自己麾下,留在身边,不为别的,就算是就做个装饰品也好。

      或者不止能作个装饰品……但那样过分地想一想,总不免觉得有些亵渎。

      亵渎?那她霍阑珊亵渎的东西可多了去了,也不差这一样两样。什么规矩、尺度、纲常……这些形式上的东西,都是说给底下人的。
      到了如今的位子,收个喜欢的面首或是宠姬,自然百无禁忌。

      可是,自己看上的人,此时竟然在偷瞄林不识,让她生出许多杂乱而纷纭的不满。林不识,那是丞相的人啊。
      ——可能是因为对朝事心不在焉,又不敢抬头太明显,所以国师的眼神只到武将腰间。
      不过,她这幅飘忽散漫的模样,真真不像入朝谋权的样子,和那些追名逐利之辈相去甚远,倒像是来朝廷里游山玩水的。
      国师入朝,到底想做什么呢?

      陆辞低着头不声不响,能感受到高位上的一道目光落在她身上。
      不止是间或地落在她身上,似乎偶尔还会长留一阵,带着某种咄咄逼人的询究。她猜测,大约是太后正在盘算着,要何时逼她站队。
      她心里苦笑,却不敢流露在面上,只能谦谨地持着象牙镶玉笏板(4),两手交握在腹前,低眉垂首,生怕哪里突然冒出一句“国师以为何”。

      不好站队啊……

      她跟着伞师白,游走在民间江湖近十年,见过官压民反,见过血海深仇,见过忘恩负义。陆辞曾经自以为,同样一双眼睛总也能看得穿太后。
      她也以为,自己总能在各种人面前保持克己,保持分寸,不露出心事。然而唯独在太后面前,似乎难以做到。
      明知道高位者都不无辜,却还是会忍不住好奇,忍不住共情。

      而要说丞相李渔,除了在朝会上见面,陆辞和他没有其他交集。
      然而在朝下,来国师府拜会走动的大臣中,许多皆是东林党人,其中不乏和丞相颇为密切的高官,足以看出李渔的招揽之意。
      比如……比如像是侍御史啊,廷尉啊,各级常侍,等等等等,诸如此类。平常这些在外只得耳闻的大员,如今在这个尚无大权的国师府里,竟像满盆瓜子花生,一抓一大把。
      ……还有在宫中兼任执金吾的卫将军林不识(5)。

      陆辞想到那日接引自己去长乐宫见太后的濮阳豹,不由得多留意他几分,把卫将军记在心上。
      她心中明朗:如今局势僵持;极大的原因,正是这两位分别效力于太后与丞相的武将,各自统领一部分京畿禁军。
      濮阳豹统率的龙武军,与林不识手中的金吾卫,军营东西相望、互通有无。哪方有动,另一方必然立刻知晓,而又势均力敌,因此不论哪一党,都不能行以力降智、劫持百官之事,一举拿下大位。

      否则,倘若按照上朝时高坐百官之上的那位的性子,行事果决张扬,素不顾忌无谓的脸面功夫,恐怕早就……
      陆辞不禁略觉好笑。这才私下见过一面,便弄得好像自己心中极为了解那位太后似的,实在是莫名其妙。
      或许她自己也惶然不知,心下却早已百转千回地揣度过那人良久——到底是觉得,这是天下很不同寻常的女人。这种不同寻常,不仅体现在至尊至贵的身份,或者不世出的容貌上,还有着许许多多其他不可言明的方面。

      林不识、濮阳豹,都是年轻得意的武将,一个投靠丞相,一个是太后心腹。长相上,也都十分符合这世间对英雄的某种期望。粗眉黑眸,鼻梁硬挺,身材是昂藏七尺、宽肩窄腰的那种魁梧。
      然而,这位卫将军林不识的眼中,确实要多出几分傲气和主见来。毕竟是生于贵胄之家,三代之内无人不是朝中武将。如今叔父林松更是常在冀州抗击北羯、统领边军的大帅,光从军队的兵力上盘算,也只有当朝太后的弟弟霍超,能够与之相较。
      这样的人,简直是含着兵符出生,又锦衣玉食地长大,大约从小就有一番自傲不凡的觉悟,不像濮阳豹这样……本是个无名无姓的兵,得了霍阑珊的拔擢,便跟着她一路从太子妃到皇后,再到太后,才捡着个中郎将的官。

      ——这天下的兵,天下的人,都是千千万万。只是某天某时,遇上当权者的便利,随机给出点施舍,便有人伏在地上毕恭毕敬地献上忠诚,诚惶诚恐,口称贵人或是主子,偶然地跻身到了有名有姓的一族里……
      忠心耿耿四个字,才是他们身上唯一的、也是最宏大的价值。而对于其上那人,却只不过代表着,能随时取走一个人所有身家的自由。
      尚且如此,还得承受诸般眼红,说其攀附权贵。
      可是,普通的人,若不靠攀附权贵,终究是蝼蚁。
      若幸而能够攀附权贵,便是被差来遣去的棋子。要自由自在、保有尊严地活一辈子,这世上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

      林不识这样自傲、又地位重要的人,必然是得过太后破费心机、使尽手段的百般拉拢,却仍坚定地站在丞相一边。
      陆辞想,这位卫将军对丞相,真是有些不同寻常的坚定。

      对于林不识的毫不动摇,其实就连太后,暗自也有过一些不明白。
      然而,现在的霍阑珊,却是因为国师的事情有些焦躁。
note作者有话说
第5章 两方拉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