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担担面(新文已开) ...

  •   三月本应是最怡人的天气,但自清明起,长安接连十几日的艳阳天,就连清明都未曾下一颗雨,悲伤都少了几分渲染。

      临近晌午,路旁郁郁葱葱的野草野花都耷拉下了头,有些蔫蔫的。街上更无甚行人,只有货郎们的叫卖声回荡着。

      “磨剪子,磨菜刀!“

      “胭脂水粉咯!当年杨妃跳霓裳羽衣舞时用的内家样嘞!”

      “风筝、泥人、泥叫叫、空竹,应有尽有!”

      众多或浑厚、或沙哑的叫卖声中,忽听得一把清脆的女声:“卖索饼咯,凉的热的,长安城独一份儿!”

      邵娘子正在廊下纺布,听见这叫卖声放下了活计。抬头瞧见儿女都在树下玩得一脸一手泥,她顿时柳眉倒竖,一手一只拎到井边去洗净,这才领着两孩子拿着碗匆匆往街尾走去。

      刚转过街尾,只见许多挑担卖吃食的排成一长排,正奋力叫卖着。她也不看其他的担子,径直走到最长那个队伍后头去排着,还伸长脖子望了一眼,前头还有七八个人。她手轻点过身旁两个崽子的额头:“若是你们阿翁阿耶晌午回来没得吃,你们就等着挨棍子吧。”

      两个崽子顿时紧张起来。排在他们后头的郑娘子扑哧一笑:“别吓他们了,昨儿个我比你还晚些,倒是也买到了。”

      “孩儿爹点名要那冷陶,说是吃着爽利。这天也太热了,怕前头的都要这个。”邵娘子说着还抬头望了下天。

      “谁说不是呢,这才刚进四月就这样热,也不知道今年旱不旱。”郑娘子也满脸担忧。

      队虽看着长,说话间也轮到了邵娘子。她笑着递过碗:“徐娘子,四碗冷陶,都装在这大碗里。两碗担担索饼,分开装在这两只小碗中。”

      “好嘞!”担子后的胡服妙龄女子应下,掀开了竹筐上覆着的白纱布。

      还好冷陶没卖完。邵娘子松了口气,凝神看着挑担的女主——徐桃的动作。

      不同于其他货郎们前后两个筐都是摆出来的吃食,徐桃的扁担只有后头是筐,上头还有白纱布盖着。对徐桃来说,虽说有穿越的前辈将整个大唐的基建种田技术都升级了一番,现代作物也都有了,连水泥这种东西也早早派上用场铺了路,但是长安城里的扬尘却仍不少。作吃食生意,干净是必须的。

      扁担前头是特制的炉子和锅。炉子里头是烧红的炭,平时挑担时盖上风帽。需要用时拔下风帽,空气一进去火就旺了。这会儿水早滚了,徐桃拿起后竹筐里面码得整整齐齐的两卷白面放进锅里,并用筷子拨了拨,面仿佛一根根白练般,在水中上下飞舞。

      待面煮上,徐桃将后竹筐上的纱布重新盖上,双手扣住边沿,用力一抬。原来装生面的是一只大簸箕,此刻被徐桃稳稳当当地放到旁边的小折叠胡椅上。簸箕下面,是另一层白纱布,揭开纱布,这次露出的是微黄而蓬松的面条。

      徐桃接过邵娘子手中的大汤碗,挑了四筷子面,登时碗中堆成了小山。随即她转向旁边背的小竹篓,竹篓里盛着瓶瓶罐罐。

      邵娘子只觉得徐桃那双雪白的手上下翻飞,就见那面山顶上次第染上了各式各样的颜色。尤其是最后当那红色的辣椒油顺着面条滑下时,一股浓香飘了出来,她忍不住悄悄咽了一口唾沫:听母亲说,这辣椒传开的时候,就是自己出生的时候。因着这个缘分,从小自己就吃,各种都吃过,再未想到过辣椒还能制成油,还如此香。这徐娘子的冷陶号称长安独一份儿,真个名不虚传。

      徐桃放好调料,将冷陶递给邵娘子,紧接着接过两个孩子手中的汤碗,一只攥在左手掌心,另一只放在左手腕上,放调料的右手又快又稳。待得她放好,揭开锅盖,面就熟了。雪白的面条放入碗中,最后撒上花生碎和葱花,她笑着双手将碗递回:“喏,担担索饼好了。老规矩,邵娘子给三十六文就好。 ”

      邵娘子早已数好铜板,命两个孩子接过碗后,笑着道:“一回饶四文,都是半碗担担索饼了。前儿个昨儿个都饶了,哪有回回都饶的,你一个小娘子也不容易。孩儿的阿耶要回来了,先走了。”说罢,她放下四十枚铜板转身就欲走。

      她家小儿捧着碗快跑两步到前头,咚的一声撞上了什么。

      徐桃刚挑起面,就听见这声音。她抬头一瞧,只见邵娘子的小儿子一屁股坐在地上,碗还捧着,担担索饼已然洒到地上。

      他的面前,一个老妪正推着板车经过。瞧见坐在地上的小儿,她鼻子里哼了一声,扭开头一言不发地离开了。

      邵娘子脸垮了下来,说着就要上去理论。旁边郑娘子忙拽住她。徐桃飞快放下几碗面的量,上前去扶起了小儿,又低声安慰了他两句,接过他的碗,牵着他回到摊前,冲后头的人道:“诸位今儿个恐要稍候一会儿,每碗都饶一文钱,可好?”

      “无妨无妨,徐娘子太客气了。”“就是就是,这赵三娘惯常眼睛长头顶的,大家都习惯了。”排队的众人纷纷道。

      有人好奇问道:“为何她如此大家还能习惯?”

      这一下打开了话匣子:“听闻她在坊门口买朝食。”“若只是卖朝食谁怕她,据说她家和贵人有亲。”“贵人,这长安城最不缺的就是贵人,一块瓦落下来都能砸着三个。”“贵不贵人的不知道,她靠卖朝食倒是赚了些钱。”……

      徐桃本身只是听一耳朵八卦,听到末一句,倒是好奇:“坊门,还可以卖朝食?”

      “你竟不知吗?”郑娘子笑道,“开坊门的时候,上朝上学的都从那边过,朝食生意不错。若不是这索饼不好带,凭你的手艺去坊门口摆摊,定比那赵三娘的生意好。”

      众人你一言我一句,将坊门口朝食摊的事情说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如此!徐桃心中有了计较,笑道:“多谢诸位,儿已有了带索饼的法子,明日儿便去试试。”临了她又道:“若是娘子们日后还想用儿的索饼,可到坊门处来瞧瞧。”

      众人纷纷恭喜,表示自己定会去捧场。说话间,徐桃已将新煮好的担担索饼又递回给了小儿,摸摸他的头,又将扁担上系着的一只草编的蚂蚱递给他:“这回好好走路。”

      小儿重重点头,一场小风波就此平息。徐桃继续做起生意。

      待得最后一个客人离开,徐桃这才净了手,看看日头又等了片刻,见确实无人,这才收拾东西。冷陶卖完了,但是这担担索饼还剩下大约二成。她挑起担,继续转悠起来。

      路过邵娘子家门口时,正巧见到邵娘子出来泼水。两人打了个招呼,徐桃便笑着离开了。

      邵娘子瞧着她右手执着扁担前端,扁担一颠一颠的。扁担后头插着一面小招旗,不过她不识字。旗子下一串不知名的野花顺着绳子垂下,还点缀着几只草编的蝴蝶蜻蜓等。随着她的步伐,那蝴蝶蜻蜓翅膀还一扇一扇的。几日前,她领着崽子们回家,两个崽子就是被草编的手艺吸引了,她才能结识这样心灵手巧的徐娘子。真厉害,这样沉的担子,徐娘子看着也如此轻巧。

      被佩服的徐桃抬头看了一眼日头,颠了下扁担:肩膀又隐隐作痛了,明早就去坊门瞧瞧。

      三日后。晨钟刚刚敲响,坊门吱呀打开。

      三位学子正牵着马从坊外打着哈欠回来,领口的口脂印一看就知道昨晚少不得一番旖旎。宿醉的头还晕乎乎的,走到一半,他们才后知后觉肚子里面空落落的,准备在路边寻摸些食物填饱肚子再回去睡。

      周围吆喝什么的都有,几人正在纠结,一个女声传入耳中:“热腾腾的担担索饼,可以边走边吃的索饼!”

      最左边穿靛青长衫的人脚步一顿,转向中间的好友:“鹏程兄,某怎么听见有人喊,边吃边走的索饼?莫不是某生了耳疾?”

      中间的赵鹏程虚点他笑道:“什么耳疾,定你白三郎酒还未醒。杜九郎,你说呢?”

      最右边的杜九郎也笑道:“定是白三郎酒未醒。”

      话音刚落,只听一个声音道:“还好今日赶上了!小娘子,照旧要一份索饼带走,不放葱。”

      还真有能带走的索饼?三人齐齐往那声音处转头。只见一长排推车之中,一个扁担十分显眼。而扁担前,正立着一个着青色官服的官员。

      三人半信半疑之际,只见两匹高头大马急急奔来,又急急勒住缰绳停下,马上之人倏地跳下,把缰绳往身侧那匹马上之人一扔。那马上之人忙接住缰绳,还喊道:“某要三份索饼带走,一份不要芫荽,一份多倒姜醋,某的那个让多舀一勺红油。”

      “知道咯!”下马之人刚在官员后站定,又有两人快步过来排在他身后。

      真是索饼?三人对视一眼,不约而同地排了过去。最前头的官员经过三人身边时,一股浓香飘过。咕嘟一声,也不知道是谁的肚子叫了一声,但是每个人的肚子里都更饿了:这样香的索饼,到底是怎么能带走的?

  • 作者有话要说:  嗨,大家好,球球又带新文和大家见面啦。本文架空唐,私设较多,希望大家喜欢支持,谢谢!
    索饼就是唐朝类似面条的食物。
    新文《天后曾经两百斤》已开,希望大家支持!谢谢!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