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高悦行按照记忆中那方帕子的针脚,补全了那朵海棠花,平铺在绣案上,终于成了记忆中完整的模样,映进高悦行的眼底,触目惊心。

      高悦悯被她吓到了,叫道:“阿行,阿行,你怎么了?”

      高悦行心头一窒,眼前发昏,猝然向后栽倒在地。
      长姐一声哭叫。
      门外服侍的丫头姑姑前呼后拥地跑进来,遣人到别院请夫人速回,又慌慌忙忙去召府医。

      高悦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意识迷蒙,只觉得之前种种好似黄粱一梦,如今是梦是真也难以分辨清楚。

      她不知浑浑噩噩了多久,恍惚间发起了高热,一阵清醒,一阵糊涂。
      只偶然间,听到了母亲回来,和贴身丫头焦心的念叨——“昨日里,贤妃娘娘亲自指了阿行进宫,给公主陪读,如今病成这个样子,可如何是好啊?”

      进宫……
      公主陪读……
      就像黑暗四顾茫然时,漫长前路尽头忽然闪现的光。

      高悦行秉着一口气,垂死病中惊坐起,把合家人都吓了一跳。

      进宫!
      那意味着她有机会见到李弗襄了!

      她始终深爱着,且一直挂念着的人。

      算算年纪,李弗襄今年应是九岁。
      高悦行隐约知道,她的殿下少时在宫中,有段日子过得很不如意,但涉及到皇家秘辛,所有知情人都三缄其口,所以她了解的不多。

      万幸,有此机遇可以入宫。
      高悦行攥紧了那方海棠帕子,她要去见她的襄王殿下了,心中迫切至极,一刻都不愿意多等。

      高夫人正一脸焦急和担忧的望着她,红着眼,心疼道:“乖宝儿,别怕,你若是不愿意,我立时想办法回了贤娘娘……服侍公主虽是无上荣宠,但如履薄冰半点差错也出不得,为娘不指望你为家族挣得什么荣耀,我只要我儿一生平安喜乐。”

      高夫人误以为是女儿害怕。

      高悦行心头一酸,转身钻进母亲的怀里,摸着那华贵的丝织金绣,又感受着母亲怀中久违的温暖,她忍着眼泪,蹭了蹭母亲的肩窝,说:“娘亲,女儿不怕,女儿愿意去!”

      高悦行对这三年的记忆空白忧虑不已。
      对于那块海棠帕子,更是耿耿于怀。

      虽说高悦行自己情愿,可高夫人心内依旧不安,毕竟她的小女儿今年才六岁。

      其实给公主选陪读这件事,宫中的贤妃娘娘一早就开始留心了。
      贤妃娘娘起初是指了高氏的嫡长女,也就是高悦行的长姐,高悦悯,今年满十岁,与公主年岁相当,说话玩耍都投缘。

      可这事情说来也怪,宫中懿旨都已经传下来,贤妃娘娘在召见了高氏长女之后,忽又改了主意。

      然而懿旨已下,为人君者,最忌朝令夕改,幸好懿旨上只说要高氏的嫡女,没有明指嫡长女,于是,这骑虎难下的差事便落到了高悦行身上。

      高悦行今年才六岁,能知晓什么事儿?
      高夫人为了此事头发都愁白了几根,天天往老夫人住的别院去,两相对着发愁,却也想不出更好的对策。

      高悦行正用手指绞着那块海棠帕子出神。
      高夫人望着女儿那惨不忍睹的绣工,叹了口气,此时也舍不得再罚她了。

      ——“贤妃娘娘素来贤德,昨儿宴请命妇为公主的百花宴献贺,特意把我留下,说了几句贴己话,你年纪尚小,不知事儿,娘娘愿意体谅你,是娘娘的宽厚,但你也须懂分寸,伺候皇家终究不同,稍有差池,就是株连全族的祸事,知道吗?”

      高悦行乖巧地点头,说:“知道。”

      贤妃娘娘的贤德之名她是知晓的。

      我朝国祚延绵至今,封号为“贤”的娘娘,只这么一位。
      而且当今后位空悬,贤妃娘娘代掌后宫,贤名远传,京中命妇们心中猜测,估计立后是迟早的事情。

      高悦行死过一回,黄粱一梦,承载着往后十余年的记忆。
      也只有她知道,贤妃自始至终,一直只在妃位上熬着,直至公主成年出嫁,十余年都没有更进一步,至于封后,更是遥遥无期。
      圣上心里有人,此生都不会封其他女子为皇后的。

      至于公主……
      高悦行捋顺上辈子的记忆,除了那离奇空白的三年,她一生与公主的交集很少,寥寥几次见面,公主待她却颇为亲切。

      当今圣上子嗣稀薄,公主是圣上膝下唯一的女儿,出自贤妃,同她的母亲一样,个性温婉娴静。
      她当年嫁给襄王,大婚的那一日,公主为座上宾。
      襄王十分礼重公主。
      高悦行总觉得那日通堂的大红喜烛之下,公主望着她的眼中似是有泪,却不知是为何。

      日子不能这么稀里糊涂的过。
      此时想起过往的种种,可疑之处太多了。
      她曾经失去的记忆,到底承载着怎样的秘密,为什么所有人都从不曾对她提及?
      父母家人不提,至亲好友不提,抹去得一干二净?

      虽不知为何会死而复生。
      但上天既然赐她如此奇缘,必有其深意。

      高悦行接下来的几天,一直在为进宫做准备,她身子不知因何缘故,忽然之间虚弱得很,又化身成了个药罐子,一碗一碗的汤药,流水似的灌下去,慢慢的养了很久,才有了起色。

      长姐高悦悯意识到家中氛围不对,近几日一直陪在妹妹身边。“阿行,娘亲说,我们以后不能时时见、天天见了。”说这话的时候,长姐的面色颇为忧愁。

      高悦行望着长姐秋水横波般的眼睛,忽然灵光一闪,猜到贤妃娘娘为何会改变主意。

      她的长姐生的太美了。
      才十岁的年纪,京中同龄的千金里,已无人能压住她的风采。

      前世,世人只知襄王妃姿色绝世,却不知她藏在深闺中的长姐,才是真正的天香国色令人见之忘俗。

      女人的美貌是利器,尤其在宫里。
      似贤妃那样心思缜密的女人,细细思量之下,必有所忌惮。

      高悦行久病体虚,慢吞吞道:“即使以后不能时时见、刻刻见,姐姐也千万不要忘了我啊。”

      高悦悯恋恋不舍地承诺:“一定不会的,我会常给你写信……你也要好好读书认字,以后记得回信和我说些宫里有趣的事儿。”

      高悦行说几句话就恍惚,困意催使着她睡觉,她摸了摸长姐的脸,强打精神,笑着说:“姐姐的一生,一定会嫁得佳婿,平安顺遂的。”

      高悦行又睡过去去了,在梦里颠倒着昼夜晨昏。

      那方绣着海棠花的帕子,一直藏在枕下。
      她时常梦见,少年时的李弗襄站在远远的地方,遥遥地望着她,他那干净的眼睛好似会说话,里面盛满了期盼,她跌跌撞撞地追着,却怎么也抓不住他的一片衣角。

      他在等我……
      再次从梦中惊醒,冷汗浸透了寝衣,高悦行如是想。

      进宫那日。
      高悦行把海棠帕子藏在了贴身的小衣里。

      车里,她依偎在母亲怀中,车辇将她载进了宫墙。
      宫人卷了帘子,迎她们下车。
      高悦行低头,目不斜视,踩着脚下的青砖,一步一步走得很稳。她知道这条通往春和宫的路上,共栽有石榴六十四株整,迎春四十九棵整,她哪怕闭着眼,都不会行错半步。

      春和宫的女官在门口相迎。
      贤妃娘娘盛装接见了她们。

      高悦行头上簪了两朵绒花,裹着荔色的斗篷,给娘娘行礼。

      贤妃亲切地拉她到面前端详。
      宫中规矩森严,高悦行不能抬头直视娘娘的仪容。
      只听得头顶上飘下娘娘温和带笑的嗓音:“印象中,你们家这位小女儿还是一团孩子气呢,几日不见,倒是沉稳了很多。”

      高悦行低头听着这柔和的声音,可以想见年轻时的贤妃是如何的风华。

      贤妃娘娘从来都是一副慈眉善目的女菩萨相。

      高夫人笑道:“能入娘娘的青眼,是她的福气,可不敢再调皮捣蛋了。”

      骨肉分离,高夫人笑得再得体,那也是强颜欢笑。
      贤妃岂会感受不到,只能再许以更多的恩宠和嘉赏。

      但那些都和高悦行没什么关系了。
      贤妃娘娘赐下一个香囊,另有两位宫人带她去给公主见礼。

      公主前些时日刚过十岁的生辰,听说要来一个玩伴,早早就等着了,心里也有些期盼,可是一见面,发现对方只是个还未到开蒙年纪的孩子,顿时大失所望。

      十岁的孩子,和六岁的孩子,都是奋力撵着岁月向前奔跑的年纪,早就玩不到一块去了。

      高悦行给公主行礼请安。

      公主名讳李兰遥,端庄地拉起她,道:“你既然进了宫,以后我们吃住读书都在一处,不必拘着自己,缺什么少什么都和我讲,若有谁敢欺负你,你也和我讲,我给你做主……”说了半天,公主低头见高悦行一脸懵懂,好似神游天外的模样,她又忧愁地叹了口气:“算了,你这么小,又知道什么呢。”

      高悦行的父亲任职大理寺寺卿。
      即使身份贵重如斯,只要进了宫,都是奴才,要看主子的脸色,要讨主子的欢心。

      只听公主又问:“你识字吗?”
      高悦行摇头。
      她现在还是个六岁的孩子,也只能是个六岁的孩子,她深谙宫中生存之道,若要求得平安,不可表现的过于出挑。

      公主再问:“会背书吗?”
      高悦行答道:“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她挑着简单些的,诵背了一小段。

      公主的脸色总算放晴了。
      虽说都是些简单的玩意儿,好在不笨,孺子可教。

      公主吩咐自己跟前的姑姑,让妥善安顿高悦行。
      其实这些琐事用不着公主操心,贤妃一早儿就打点好了。

      高悦行跟在姑姑身后,去偏殿的暖阁里兜了一圈。

      贴身侍奉公主的姑姑姓魏,面相有些冷淡,性情也沉默寡言,不好相与,一双眼睛总是带着点审视的意味往高悦行身上扫。

      高悦行安然处之。
      好歹上一世是尊荣无限的太子妃,岂能叫一个老姑姑震慑住。

      暖阁里,她的一应起居都是比着宗亲女的份例给的,堪称厚待。

      魏姑姑带她安顿妥当,正好赶上传膳
      的时辰,公主拉着高悦行,高兴道:“你来的巧,我们同用午膳,下晌可以去演武场看皇兄练骑射。”

      骑射?
      高悦行波澜不惊的心境终于起了涟漪。

      世家君子习六艺,照理说,皇子们从八岁起就应随着师父上演武场摔打了。

      高悦行心里算算,李弗襄的年纪也到了,不知此番能不能见到。

      当今圣上子嗣稀薄,膝下公主只一位,皇子活到成年的,也仅有两位。
      ——长子李弗迁,幼子李弗襄。

      李弗襄排行五,只比公主小一岁。
      而往上再数,二皇子和三皇子,皆未活过而立之年。

      高悦行心里斟酌再三,觉得有话还是直接问比较好。
      于是,午膳后,她便问:“我听说宫中有位五皇子,但是鲜少在人前露面,我从未见过他。”

      公主脸色一变。
      魏姑姑面不改色把服侍的宫人们遣退到十步之外。

      公主才微微蹙眉道:“别提老五,忌讳,父皇不喜欢,我母妃也不喜欢。”

      高悦行意识到自己心急了。

      回到暖阁里,公主放轻了语调,郑重其事地嘱咐道:“从今以后,你是我的人,你我荣辱一体,有些话我只说给你听,你自己明白就好,要藏在心里,不要再与外人讲。”

      高悦行乖巧点头。

      于是,她得知了一些秘密,一些她上辈子都没能弄清楚的困惑。

      公主:“从前宫里有位郑皇贵妃,现在鲜少有人敢提及,你年岁小,不知道这些……”

      此时六岁的高悦行不知道。
      但当了四年襄王妃的高悦行是知道的。

      郑皇贵妃是圣上的心头好,只可惜福薄薨得早,死后追封皇后,葬进帝王陵寝。
      圣意不难揣测,帝后生死同穴,当今圣上是打定了主意将来要与郑皇贵妃同葬,就连给郑皇贵妃准备的棺椁都是合葬的规制。

      公主年岁不大,说话却很知轻重,点到即止,她只说了一句:“郑娘娘是难产死的,她死之前,随身服侍的,是老五的生母许昭仪……”随即,见高悦行神色疑惑,又压低了声音,在她耳边悄悄补了一句:”自郑娘娘死后,许昭仪便失了圣心,连带她不久之后诞 下的五皇子,也遭到了父皇的厌弃,想必是怪罪徐昭仪照顾不尽心。”

      听着公主叹息。

      高悦行想到了曾经记忆中的李弗襄,打马走京城,看遍长安花,圣眷优渥,天潢贵胄。
      连她的父亲都感慨万千——“圣上若有十分的恩宠,捧到这位襄王殿下面前的足足能有十二分。”

      想不到,他年幼时竟是如此遭皇上厌弃。

      高悦行心心念念的只有她的小殿下,好不容易挨到了午膳后,公主小憩了一会儿,她坐在殿前的门槛上,双手撑着脸蛋,望着高高的宫墙,和白得刺目的太阳,眼睛里不复孩童的天真与澄澈,而是乌沉沉一片,喜怒莫测又目无下尘。

      宫人们静悄悄的,无一人敢上前打扰。
      魏姑姑的衣摆一闪,穿过廊庑,不必等人通传,便进了贤妃娘娘的正殿。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