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地下8 ...

  •   接下来的日子,宁楚林每天从早到晚都在四处奔波,也是亏了国民党现在没心思抓他,不然他这么明晃晃地出现在大街上,除了戴个帽子也没多的掩饰,早就被认出抓走了。

      仍有些人不愿离开,安土重迁的老观念了,宁楚林和姜晓龙也没办法。

      进入十二月,宁楚林每天都密切关注着战争的动向,jiang(放)jie(过)shi(我)的军队已成颓势,败局已定。他固然要劝退更多的百姓,但同时也要保住自己的性命。在日军进入南京城之前,他必须离开。

      十二号那天,国民党的军队仓促撤退,城内也引起了骚乱,宁楚林知道不能再等了,便找到还在游说百姓的姜晓龙,“我们得走了。”

      姜晓龙带着三个南京城里的地下党与宁楚林渡江离开。

      “城里还有多少人?”

      姜晓龙语气沉重:“三成吧。”

      相较于原本情况,已经好了许多,宁楚林也不指望他有本事让所有人撤出去,只是他不由得惋惜:“军队也没法全撤出去。”虽然他不喜欢国民党,但与军队无关,况且国民党的军队训练水平确实高,军备也确实好。

      他们到江北安定下来之后,日军在南京的残忍行径震惊海内外。

      毕竟宁楚林的情报来路不明,姜晓龙基于对他这个人的信任,转移百姓,但在渡江时仍抱有一丝希望,万一宁楚林的情报是错的呢?毕竟屠杀这种事,实在是太过残忍,把百姓都杀了对战争而言也没什么意义,他不认为日军有展开屠杀的合理理由。

      组织上的电报先于报纸新闻传到几人手里,姜晓龙当场愣住,与他一起撤出来的三名地下党也愣住了。其中有个女学生,当即便哭出了声。片刻后,所有人都流下了眼泪。

      “南京城没了。”女学生泣不成声。

      在从前的战争中,任何一个地方沦陷,他们都有信心光复失地,但百姓都没了,以后就算打跑了日本人,南京城还叫南京城吗?

      宁楚林咬紧牙关,半晌才说:“我们已经尽力了。”

      姜晓龙站起来,面对宁楚林,另外三名地下党也随之起立,四个人一起给宁楚林鞠了一躬:“我代表南京百姓谢谢你。”

      宁楚林回南京是一件极其危险的事情。纵然南京城内特务处对宁楚林放松了追查,但不代表完全没有危险,且宁楚林在外省的时候也不知道南京城内是什么情况。在明知自己是特务处头号通缉犯的时候还敢潜入城中,到街上抛头露面,姜晓龙很是佩服他。

      此外,且不论宁楚林的情报是从哪里获得的,但这是直到日本人展开屠杀,国共双方都没有人再拿到的信息。因此可以说他是以一己之力,救了无数百姓的生命。如果没有这份情报,南京城还要死更多的人。

      宁楚林连忙扶他起来:“我只是个送消息的。”

      他们在江北呆了一个多月。

      南京城已经回不去了,组织上调姜晓龙去重庆,如今国民政府搬了过去,他这个对国民政府极有经验的老地下党便该去那里了。

      女学生与他同去,学校也搬迁了,学生身份对她潜入重庆是方便的。另外二人组织上另有调令。

      姜晓龙问宁楚林:“你准备去哪儿?”

      宁楚林想了半天,转而问道:“天明现在在哪儿?”

      “我不知道。你想去找他?我可以帮你问问。”

      宁楚林点头:“你问问吧,原先他去了上海,现在上海沦陷,他应该不在那儿了吧?”

      宁楚林一时间也不知道自己想去哪里,干脆去找姜晓天,毕竟这家伙是最了解自己性格的人。

      “天明还在上海。”姜晓龙问出了结果。

      宁楚林挑了挑眉:“上海沦陷,他也没走?”

      “他不能出现在国民党眼前,沦陷了反而更安全。上海毕竟人员来往、通商通航都方便,他在那里容易拿到更多的情报。”

      姜晓龙说的有理。其实不光是天明,连宁楚林都不太适合再长期出现在国民党的眼皮子地下,因此没沦陷的城市他反而不方便去。

      至于北上去gong(放)chan(过)dang(我)的底盘……宁楚林自认庸俗,过不惯面朝黄土的生活,还是城市里头呆着舒服。

      “那我去上海找他。”宁楚林支着下巴畅想,“我还没去过上海,正好去见识见识纸醉金迷的城市。”

      姜晓龙忍不住提醒:“你小心点,在上海太招摇了也容易有麻烦。”

      “放心,道理我懂。”宁楚林眨眨眼,笑着问,“有什么话要我带给天明吗?”

      姜晓龙可以通过组织联系天明,但走内部渠道,往往不好说什么家长里短。而他们俩做地下党的,明面上的电报、信件往来越少越好,因此兄弟二人少有联系。

      姜晓龙神色一僵,片刻才叹息:“天明连这都告诉你了。”

      “他跟我蛮投缘的,不然我也不会去找他。”

      姜晓龙沉吟良久,摇了摇头:“算了,没什么要带的话,你们都低调行事、注意安全就是了。”

      宁楚林并不意外,此前天明还在特务处卧底的时候,二人在南京这么长时间,却是半点兄弟的马脚都没露,俨然是克制到了骨子里,自然没什么温情脉脉的话要宁楚林带到。

      只是这样生活着实忒苦。

      得到天明的地址,宁楚林便动身前往上海。

      上海虽然沦陷,但这地方向来经济繁荣,外国人又多,日本人也不敢像对待南京那样,因此宁楚林到上海时竟没觉得这地方有多大的颓势。

      姜晓天到上海不久,加之身份敏感,也不好新开个店铺。正好当时上海当地的地下党人员调动,姜晓天便接手了前任同志的旅店。店里原来的伙计没有变动,姜晓天正好做了个不用抛头露面的幕后掌柜。

      宁楚林到上海后直接找上了这家松明旅店,因在江北的时候提前派过电报支会,宁楚林直接找伙计报了名字,便被带到姜晓天住的屋子里。

      “你来的倒是快。”姜晓天算着日子,本以为宁楚林还要过几日才到。

      “从江北过来本就近。”宁楚林不跟他客气,一路过来渴死了,直接从他手底下拿过茶杯,也不嫌弃,一口灌了下去,又把空茶杯递给姜晓天,示意他还要水。

      姜晓天看宁楚林这无赖样也拿他没办法,又泡上茶,给他续上。

      “我本以为,你得跟晓龙他们再呆几天才来,他们不得好好挽留你一下?”姜晓天调侃。

      “他早就知道留不下我,还白费口舌干什么。”宁楚林想起当日送别的场景,失笑道,“跟他一块儿的几个人倒是想留我,不过本来就没什么交情,我也懒得跟他们多说,不留就是不留。”

      姜晓天奇道:“你这么不待见组织,为什么会来找我?”

      “因为觉得你这人有意思。”

      宁楚林并非随便寻个托词,他是打心眼里觉得姜晓天这人与他投缘,二人明明只在逃跑的路上有短暂的交流,此前交接情报的时候都没打过几个照面,宁楚林却觉得一见如故。不说别的,光是对他性格的揣摩,姜晓天就胜过所有宁楚林认识的人,包括在南京城跟他时长闲聊的姜晓龙。

      二人平时都没什么事做,尤其是宁楚林,天天闲的要命,正好姜晓天房间里有不少书,他便拿来打发时间。其中有几本英文的,宁楚林还特意寻了纸笔,将其翻译成中文。

      姜晓天头一次看到他翻译的时候吓了一跳,吃惊问他:“楚林,你还会英文?”

      宁楚林点点头,却没解释自己怎么学的。

      原身自然是不会的,只是宁楚林本人作为在后世经历过应试教育与四六级的人,就算过了几年,英文的本事还是忘不掉的。

      姜晓天正儿八经黄埔军校出身,书没少读,除了军事以外,不拘历史哲学还是中外文学都有涉猎。以往在他打交道的人中,少有能与他畅谈的,尤其是自特务处暴露之后,身边的同志读新思想倒是有一套,只是外国的那些便了解得少了。

      而宁楚林不一样,他毕竟来自于资讯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又做过记者,自然各种文章都看过,见识相较姜晓天是更开阔的。再加上他还接收过道士那庞大的记忆,虽然系统有法子消掉任务世界对他情感上造成的影响,却没办法消除记忆,因此那些知识是牢牢印在他脑子里的。

      也是因此,姜晓天总是爱找宁楚林谈天说地。与宁楚林面对姜晓龙闲聊时不同,他面对姜晓天没有任何拘束,政治、战争、哲学,没有任何需要刻意规避的话题,纵然说出口的话可能与姜晓天的立场相对。

      在姜晓天眼里,却没有什么立场相对。宁楚林的话都是有自己逻辑道理的,他能看得出来,宁楚林是个极有思想的人,只是眼下内忧外患,宁楚林的思想便难以伸张。

      姜晓天不禁感慨:“你要是早生二十年,现在书店里卖的就是你的集子了。”

      宁楚林开了个玩笑:“没准五十年后,书店里卖的就是我的集子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地下8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