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汉之广矣 ...

  •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国风·周南·汉广》

      正是初春时节,田间小道上远远传来了铃铛之声。
      是采诗官来了!
      耕夫们丢下锄头,桑女们放下竹筐,纷纷涌向这位久违了的老朋友。
      这一次,年迈的采诗官身后却分明还跟着一个年轻人。只见他约莫是舞象之年,面如冠玉,身形清癯,气象不凡,自有一派霞姿月韵。姑娘们红了脸,拉着采诗官的手拐弯抹角地打听这人是谁。采诗官只道这是周国的一位大夫家的季子,和采诗官是忘年之交。这回来田间采诗,便带着他四处转转、长长见识。
      大夫家的季子,虽地位不高,但好歹也还是个贵族。于是,心思活络的采桑姑娘们便断了念想,但还是热情地拿出了佳肴美味招待二人。酒足饭饱后,采诗官和年轻人坐在树下,一边聆听耕人樵夫们在田野山林间的歌唱,一边用刻刀在竹简上镌刻文字。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这歌好生凄凉。”年轻人慨叹道。
      “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之语,在民歌中并不罕见。公子亦心有戚戚?”
      趁着四下无人,采诗官这才点出年轻人的身份——是了,眼前的这位年轻人,不是别人,正是天命化身公子耀。想当年武王翦商,将夏商两朝奉养的神君带至镐京,去掉姓氏,改了名字,养在周室。周公旦摄政时,公子耀便养在他的膝下,被当成半个儿子悉心教育,于是人人都视之为周公季子,称其为公子耀。成王年长亲政后,周公将公子耀送还王畿。虽不再由周公抚养,但周天子为表达对周公的尊敬,却让公子耀保留了旧有的称呼。如今,百年过去,倒也没人再去计较这称呼背后千丝万缕的原因,只是叫着顺口罢了。
      “听郑国的采诗官说,有个姑娘隔着水给您唱过歌。”采诗官忽然用颇为打趣的语气问公子耀。虽然如今眼前的采诗官是个花甲老者,但他其实早在垂髫之年便已认识公子耀。哪怕知晓了公子耀的真实身份,采诗官却仍然视其为多年老友,说起话来也颇为罔顾礼法,“‘既见君子,云胡不喜’,公子可也有意?”
      “我无意。”公子耀回答得斩钉截铁。
      “我与公子结识于总角之时,如今我已含饴弄孙,公子就不曾想过寻觅良缘相配?”
      “我并无良缘可配。”公子耀轻轻一笑,“你方才也说了,我与你相识于总角之时,而如今你已到弄孙之年,我依旧是当年那副模样。若真娶得某家姑娘,那也无法白头偕老。只能是我娶她过门、我看她变老、我替她收尸。欢愉不过百年,徒留千年伤心。况且,我这种异人,可能也无法延绵子嗣,这不白白耽误姑娘的一生吗?”
      采诗官放下竹简,轻轻叹了口气:“也是,我等都是生年不满百的蠢物,比不得公子千年仙胎。但是,公子,您一直在找的那位姑娘不也是跟您一样的仙姑吗?您对她有意吗?”
      公子耀忽然陷入了沉默。

      由于公子耀不老不死、长寿无疆,历朝历代都视其为神君、为天命之化身。三监之乱时,武庚就曾密谋掳走公子耀使叛乱名正言顺。因此,为防诸侯再度叛乱,一开始周天子并不允许其擅自离开王畿。然而,公子耀心中挂念在牧野之战中失散的子燕,于是便频频央求天子。周天子忖度子燕原是商族圣女,亦是不死之身,若能被公子耀找到收归周室,亦利于周室永固。于是两方妥协:公子耀可在每年春分祭日后随采诗官四处游历、寻找子燕,但须在夏至祭地前返回王畿,不可在其他封地久待。
      只是,公子耀寻觅了一个又一个春天,走遍了周天子治下的每一寸土地,那商朝圣女的身影却仿佛是永远消失在朝歌的那场熊熊烈火里了。
      “我与她离散之时,她不过是个十岁小姑娘,我也只是舞勺之年。稚子少女,岂能‘有意’?”公子耀朝采诗官摇了摇头,“这百年来,我也只是想找到她,看看她过得好不好,叙一叙旧而已。除此之外,别无他想。”
      毕竟,在这煌煌天下,还能够提及往事之人,也只有她了。
      公子耀在周室一待就是百年,百年来他似乎又长些许岁数。想来,子燕或许也到了豆蔻年华了。也不知道若是在田垄上相逢,他是否还能认出她来?
      采诗官点点头,也不说话了。他重新拿起竹简,在樵夫愈发凄凉的歌声中,低头镌刻下诗文——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那汉水如此宽广汹涌,伊人亭亭玉立于水的那头。她是如此迷人,却又如此遥远。即便是竭尽了全力去追寻,却也只能落得两手空空,落得两泪涟涟。
      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隔着无穷的江水,子燕仿佛从记忆中活生生地走来,在他的面前久久逡巡。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是真的很想念子燕。
      而迢迢岁月,又让这份思念变得愈发绵长,无穷回甘。

      树下一老一少的身影摇着铃铛走远了。
      采桑大娘抱着竹筐,走进桑林,叫住了一个扎着头巾采桑的小姑娘。
      “春燕!刚才采诗官来了。你唱歌这么好,怎么没见到你过去?”
      被点到名字的小姑娘转过头来,颇为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我又不认识那位大人,不太好意思。”
      “这有什么的,你们小姑娘就是脸皮薄。今天还跟来了一个年轻人哪!那模样俊得哟……可惜是贵族家的儿子。他若是普通乡野耕夫,那大娘可要为他保媒了。”
      “大娘真会开玩笑。我们这粗俗乡野,可出不了那神仙一般的人物。”春燕轻轻地笑着,继续抬头采摘桑叶。
      商覆百年,她流离在人世,却从未回到故乡,也从不愿再见故人。她自是知道公子耀是在找她的。只是,她恨透了这周室,也恼怒公子耀甘愿归周。她不愿为周室所用,于是宁可流浪人间,作这百年的乡野村妇。
      在采诗官和公子耀离去后,她才抱着竹筐,一边采桑一边放声歌唱起来,清凌凌的歌声哭诉着亡国之悲,越过汤汤汉水,直向旧时商地远去了:

      我徂东山,慆慆不归。我来自东,零雨其濛。果臝之实,亦施于宇。伊威在室,蠨蛸在户。町畽鹿场,熠燿宵行。不可畏也,伊可怀也。……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章 汉之广矣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