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商君吟 ...

  •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诗经·卫风·淇奥》

      汉宣帝年间,长安。
      王耀一早便听见春燕在书房里骂骂咧咧,提着剑说要出门找人算账去,她的侍女们好说歹说才把她拦下。人是拦下了,气却还没消。王耀推门走进书房时,见原本好好地摆在案上的竹简被小姑娘丢了满地。他无奈地弯腰一一拾起,好声好气地问:“又是谁惹我们家燕子生气了呀?”
      “还能是谁?杨恽那个小混球呗!”春燕从王耀怀中夺过竹简,翻出一卷扔给他,“阿兄你读读,看看他的好外祖都写了些什么?”
      王耀展开竹简:“商君者,卫之诸庶孽公子也,名鞅,姓公孙氏,其祖本姬姓也。”
      原来,惹得春燕大动肝火的正是杨恽的外祖父——太史公司马迁所著《史记》中的《商君列传》一篇。太史公虽已作古,但他“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巨著《史记》却被保存下来,并由他的外孙杨恽献给汉宣帝刘询,这才发行于天下。王耀也是前两日才从皇帝那里获赐了这么一套书,他还没来得及全看呢,只草草翻了和熟人有关的几篇。商君变法时,他正隐姓埋名地住在齐国当着“城北徐公”,自然两不相识。而春燕始终寄身秦国,与商君自有一番往来,且交情匪浅。王耀记得,商君大刀阔斧的变法正是得到了秦孝公嬴渠梁和秦圣姬春燕的鼎力支持,这才顺利推行下来的。
      王耀细细读了这一篇《商君列传》。能让春燕大发雷霆,显然司马迁在整篇文章中对商君没什么好话。洋洋洒洒一篇之后,司马迁甚至评价商君是个天资刻薄寡恩之人,认定他最终的结局皆为咎由自取。
      “简直一派胡言!”春燕重重地拍打着几案,看得王耀都心疼起他重金购来的漆木案了。
      “太史公为我大汉之人,对前朝之事难免有失偏颇,燕子你也得理解。之前桑弘羊在《盐铁论》里为商君辩护,不也是被满朝儒生骂得狗血淋头吗?”
      “一群酸儒懂个鸟!‘卫多君子,其国无患’他们也都当放屁!”
      王耀花了好久才将春燕安抚下来,又着家仆煮了茶送到书房中。两人对坐喝茶时,春燕絮絮地为王耀讲起了三百年前的那位白衣商君。

      嬴渠梁青年即位,正是意气风发之时,摩拳擦掌地要干成一番事业。他向天下颁布招贤令,愿招能出奇计强秦之人,予之尊官,与之分土。这番恳切的招贤,自是吸引天下士人济济而来。其中有个卫国士人卫鞅,他原先跟着魏国国相公叔痤侍奉魏君,此时却来到秦国,得到秦王宠臣景监的推荐面见了嬴渠梁。春燕听说那卫鞅先后见了嬴渠梁两次,每次都在说一些尧舜禹汤的废话,听得渠梁瞌睡不断。这回呢,他又锲而不舍地求景监再让他见嬴渠梁一面。卫鞅通篇大论的帝道和王道春燕不感兴趣,但却觉得他这个三见秦公的人颇为有趣。于是,在卫鞅第三次觐见秦公时,春燕便也出席伴于秦公身侧。
      卫鞅进门,见到嬴渠梁身边的华服女子,一时睖睁,不确定这女子身份。他看这女子一身未婚打扮,开始还以为她是已故献公的王姬。然而,却又见渠梁对她毕恭毕敬,称其为“燕姑”。看这女子模样也不过及笄,竟已是秦公姑姨辈的人物,真是奇事。但他没有迷茫太久,从前阅读的古书记载电光火石般地闪现于卫鞅的脑海: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伴随玄鸟诞生的不仅有商族部落始祖子契,同时还有商族世代供奉的圣女子燕。子燕乃玄鸟化身,不死不灭,与夏族神君共为天下之灵。然而,商覆以后,关于子燕的记载便从史书中断,再难觅其踪影。而近百年来,那位曾被周天子豢养于王畿的夏族神君公子耀也再无消息。
      秦氏族人也以玄鸟为崇拜对象,原来商族圣女子燕在商亡之后竟到了秦地!千百年光阴流转,她依然年轻如斯。能够在秦庭之上目睹传说人物,卫鞅难掩激动,一时说起话来竟也有些磕绊。
      卫鞅的猜测大抵不错。春燕确实是因为秦族的玄鸟传说而来到秦地,一待就是两百余年。历代秦公都对这位圣姬恭敬有加,只是春燕在人间待久了,也不愿再当个神仙人物。于是,她便让秦公的太子和公子们称呼她为“燕姑”,听起来亲亲热热的,教人高兴。渠梁新君即位,原应改称春燕为“圣姬”,但因他即位不久,尚未改正习惯,依然以“燕姑”唤她。
      春燕见卫鞅紧张巴巴的模样,知他已认出了自己,确实是个聪明人。她微笑起来,问他:“我听君上说,先生是卫国人?”
      “是的,鞅为卫人,身上白衣,便是从殷商旧俗。”
      没想到,卫鞅的这句话却让春燕感到些许不快。她轻轻笑了一声:“周公摄政之时,将殷商王族迁于宋,将殷商之民迁于卫。我可听说先生是卫国王公之后,那卫国国君本是姬昌之后,先生终究是姬姓后人,和我们殷商攀亲附戚,多少有点不合适吧。”
      春燕句句带刺,说得卫鞅面上挂不住。虽然此时距商王已有七百余年,但对于周王室,春燕却始终心怀愤恨。再加上两百年前她在同为姬姓后人封地的晋国吃过大亏,更是使她对姬姓一族颇有意见。如今好不容易逮到个送上门来的卫鞅,自然是要好好奚落一番才解心头之恨。
      嬴渠梁见春燕越说越不成个样子,急忙出面打圆场,只说不管是姬姓子姓,如今在我秦国大地,便都是我嬴秦的座上之宾。这才解了卫鞅的尴尬。
      卫鞅心有余悸地坐定,便开始和嬴渠梁讨论起他的治国之道。之前两次觐见秦公,商鞅提出了尧舜帝道和商周王道,既均被渠梁拒绝,这一回他便要来谈论春秋霸道。开始时,说者卫鞅和听者渠梁还会有意无意地顾及坐在一旁的春燕,时不时投来一个试探性的眼神;而渐渐地,说者愈发专注,听者愈发入迷,他们都渐渐忘记了春燕的存在。
      定都,建县,辟土,定赋,本富,劝战,禁奸,重令。
      嬴渠梁与那卫鞅对答三日而不觉疲倦,春燕便也陪了他们整整三日。卫鞅敏锐地察觉了秦国如今弊政所在,所提条条皆为针砭之策,听得春燕心下暗惊,只恨不能立时振臂高呼。终于送走卫鞅后,嬴渠梁这才如梦初醒回过头望向春燕,两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
      非变法无以强秦。秦国当强矣!

      不多时,秦公便拜卫鞅为左庶长,赐宅赏金,主理国政。那卫鞅果真是有大才之人,拟定变法之令后,恐庶民不信,便在国都南门徙木立信,证明自己不失信于民,赢得一片民心。
      百姓虽从,但宗室贵戚却阻挠不断。卫鞅之法显然触动了秦国王公贵族的利益,以甘龙、杜挚为代表的秦国大夫便公然对卫鞅新政进行发难。甘、杜二人你一眼我一语,话说得自是极为难听,春燕听杜挚的一句“利不百,不变法;功不十,不易器。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听得勃然大怒:若古法无罪,夏商何以亡?周礼何以崩?况且,甘龙和杜挚那点昭然若揭的心思早就让她烦心不已。“愚臣误秦!”她当庭大吼一声,抽出佩剑,直指杜挚咽喉。虽然春燕被秦公和卫鞅拦下,但经此一遭,宗室贵戚们目睹秦公和圣姬对卫鞅的鼎力支持,便也只得敢怒不敢言,就此噤声。
      以法治国,必有牺牲。新政甫出,便有七百余死罪之徒囚于渭水。卫鞅决定亲往阅刑,在他出发之前,春燕将其唤至自己宫中,解下佩剑交到他的手中。
      卫鞅从春燕手中接过佩剑,一时睖睁:“圣姬这是何意?”
      “莫邪剑。”春燕回答,“此去渭水,必多杀戮。此剑为吾兄公子耀百年前所赠,为吾随身之物,见此剑如见秦圣姬,如今赠予左庶长,惟愿左庶长此行勿有顾虑!”
      莫邪之剑!卫鞅低头,仔细地凝视着这把传说之剑,忽向春燕行了一个大礼。
      春燕急忙扶起卫鞅,恳切地道:“初见先生时,春燕多有冒犯。如今强秦之计,唯先生能与君上谋。还望先生不计前嫌,为我老秦奔走!”
      “鞅定不负君上,不负圣姬!”
      卫鞅至渭水阅囚,杀七百余人,血流成河,渭水尽赤,哀鸿遍野。然而,新法却就此立根。春燕登上城楼,在天边赤金霞染之下,望着远方的咸阳之城——那将是秦国未来的都城。她想,巍巍秦国,也当如咸阳一般,山水俱阳。
      秦法大昌。十年后,秦国一改颓势,道不拾遗,山无盗贼,仓廪充实,洋洋乎一派大国之象。

      魏国始终是秦国的心腹之患,这些年秦国富强,厉兵秣马,是时候兴师伐魏了。秦军出征,由已官升大良造的卫鞅领兵。春燕在三家分晋前便与晋国颇有龃龉,此次也自请随军前往。一日,卫鞅在帐中忽听得歌声悦耳,走出帐外,却见是春燕被一众士兵围绕着,正高唱着一首秦地军歌。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
      岂曰无衣?与子同泽。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
      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与子偕行。[1]

      卫鞅知这秦地圣姬平日素爱舞刀弄剑,却不知她竟也有着一把好歌喉。一曲铿锵秦声,竟也被她唱出了几分铮铮柔情。年轻的士兵们大多出身微寒,不识圣姬,而春燕随军时又褪下锦罗玉衣,如今是一身粗布厨娘打扮,自然轻易和士兵们打成了一片。年轻人们哄闹着又让春燕唱了好几首才罢休。等士兵们睡下,卫鞅和春燕回到军帐中,他问起:“之前未曾听闻圣姬竟还会唱歌?”
      春燕轻轻一笑:“殷商覆灭后,我曾在乡野流离五百年,各地民歌也都会唱,采诗官可是最喜欢我的。”
      “那圣姬可在卫国待过?”
      春燕敛起了笑容:“大良造这是思念故国了?”
      “‘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2]思乡之情,人皆有之。”
      “恐怕要让大良造失望了,我不曾在卫宋两国待过。”春燕缓缓地摇了摇头,“吾仍自诩为殷商遗民,亡国故土,不敢见,不敢闻!”她凝神望着眼前卫鞅一身白衣,商人尚白,那果真是殷商遗俗。遥记曾经,她也曾一袭白裳,端坐于殷商神殿之上——而那竟已是七百年前的事了。
      “圣姬亦是思乡情怯,卫鞅明白。”
      “莫提旧事。君上说得不错,如今我已在秦地百年,那便已是嬴秦之人,不再对故商旧事怀有牵挂。倒是大良造,待此役结束,您向君上告个假,回卫国看看吧。”春燕说道,“您还有故国可回,在乱世凶年,已是幸事。”
      卫鞅闻言,默默地点了点头。
      秦国大胜而归,收服河西土地。秦公大悦,将卫鞅封于商於之地。卫鞅回国后,忙起秦国和封地的事来,拨不出时间,回卫国故土的事,便也渐渐搁置了。

      秦公薨逝了!
      忧思交加、积劳成疾的秦公嬴渠梁在壮年之际便猝然去世。病来得很快,当春燕赶到寝宫时他便已在弥留之际。见春燕来了,渠梁瞪大了眼睛,挣扎着向春燕伸出手,眼中隐然有泪。
      春燕握住他的手。只听眼前的秦公用虚弱嘶哑的声音,如儿时那般对她说:“燕姑姑……我疼……”
      渠梁去世,年轻的太子嬴驷即位。在变法革新之下逐渐富强的秦国又一次来到了风雨飘摇的境地。对新法百般不满的老贵族们蠢蠢欲动起来,因新法而遭受劓刑的公子虔率先向秦国新君告发卫鞅谋反。嬴驷虽不全信公子虔,但一是为稳住老贵族的情绪,二是卫鞅位极人臣,惹得他这个新君十分忌惮,于是便顺水推舟地下令逮捕卫鞅。
      春燕知道秦国老贵族们不安分,早在嬴驷身边埋着眼线,提前知道了公子虔的诬告。于是,她穿上蒙面黑衣,快马加鞭地冲到卫鞅府上。当时卫鞅仍伏案读着公文,听罢,他却并没有露出过分惊讶的神色。
      “君上果然要杀我。”他放下竹简,缓缓摇头,双眼中像是起了雾,半掩着哀戚与无奈。
      “大良造,秦国已不宜久留,回故乡吧!”
      卫鞅回过头,望向春燕,他恻然一笑:“河广,宋远,故国难回。”
      春燕送卫鞅连夜出城,在出城之际,卫鞅忽然解下佩剑,重又递给春燕。
      “鞅已决意前往他国,曾从圣姬处受莫邪之剑,如今物归原主。”卫鞅顿了顿,又道,“鞅可离秦,而法不能废。还请圣姬辅佐新君,莫废新法!”
      “大良造放心,春燕不死,秦法不废。”春燕从卫鞅手中接过剑,向卫鞅承诺道。望着卫鞅驱马离开的背影,她的心中忽然一片荒芜。
      其实卫鞅和春燕都猜到了,卫鞅变法,树敌无数,他东奔西走,却四处无援,只得回到封地商於准备攻打郑县以求出路。然而,天绝人愿,秦国大军浩荡,追至黾池,他卫鞅已至穷途末路!卫鞅抽出剑,走出营帐,看着所剩无几的商於邑兵,他们抬头望他,每个人的眼中和心中都有雨雪霏霏。他望着眼前这天地玄黄,只叹宇宙洪荒之间,竟已无他的容身之地!而他,此时哀悼的竟不是他未竟的理想伟业,而是他竟至死都未曾回到故乡!
      远处,忽然传来了渺茫的歌声。每个人都放下了手中的兵戈,凝神倾听。是春燕。她的歌声既是一位少女的歌声,柔软而婉转;又是一位老妪的歌声,沧桑而哀戚;还是一位将士的歌声,坚毅而刚强。
      她一开始唱的还是那首秦地的民歌:“岂曰无衣?与子同袍!”歌声抚慰过每一个即将消逝的生命,听得那群已知大限将至的秦地士兵们两泪涟涟。
      然而,在一曲《无衣》罢了后,她却又开始歌唱。卫鞅抬起头,久久地凝望着歌声传来的地方,那里只有一片湛蓝得刺痛了他的眼睛的朗朗昊天。
      那是卫国的歌曲,他的乡音。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如箦。有匪君子,如金如锡,如圭如璧。宽兮绰兮,猗重较兮。善戏谑兮,不为虐兮。[3]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两行热泪,缓缓地从他的眼角落下。他知道那是春燕在为他而歌唱,那是秦圣姬的感激与怜悯,更是一位战友的送别。春燕懂他,知道他的丧曲不该是秦歌,于是,她以一首卫风歌颂他,为他送葬。
      在春燕的歌声中,秦国的军队——那支由卫鞅一手培养起的虎狼之师,浩浩地冲向了他的残军。卫鞅张开双臂,如拥抱长风一般拥抱他的死亡。
      至于功过是非,便待后人评说吧!

      卫鞅死后,春燕因曾鼎力支持卫鞅,也遭到了秦国贵族的打压与折磨,公子虔甚至向嬴驷建议对春燕也施加车裂之刑。还好,嬴驷虽忌惮卫鞅,但却知道秦圣姬乃秦族立身之本,不可怠慢。但他刚刚即位,权力不稳,为平息老贵族的愤怒,嬴驷私下安排春燕暂时离秦游历,直到秦国局势渐稳才返回。
      春燕回到咸阳,只觉触目所及,物是人非。年轻的嬴驷端坐于庙堂之上,见到春燕,却一步一步地走向了她。
      “燕姑姑,”嬴驷看着她,“驷儿做错了,对吗?”
      春燕仰头望着这个已经比自己高了许多的青年。终究还是个孩子啊。她伸出手,轻抚他的面颊,朝他微微地笑了。
      “别难过了,驷儿。秦法还在呢。”
      几世之后,秦始皇统一六国,独存卫国。有秦十四年,春燕这才愿意踏足卫国土地。她漫无目的地走在故国土地,故友之乡,忽然听见在很遥远的地方传来了歌声,仿佛是某个人的亡魂时隔百年后与她遥遥唱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1章 商君吟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