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Chestnut栗木 ...


  •   【栗木】
      这是一种最好奇,最具多面性的木头,所制作的魔杖特性会最大限度地依据所用杖芯特性而变化,栗木魔杖的特性也会根据持有者个性有很大程度的改变。栗木是最有求知欲的一种木材,它本身具有的性格和特质很少,但是会被那些技术精湛的魔法野兽驯兽师、非常具有草药学天赋的巫师、或者是天生的飞行者所吸引。与其他木材不同的是,栗木魔杖的特色往往会受魔杖的杖芯和它的主人的影响。例如,当与龙的神经相结合时,栗木魔杖将最适合于那些沉溺于奢侈品和物质享受,而不太在意它们的获取方式的巫师。相反,连续三任威森加摩首脑都拥有独角兽毛的栗木魔杖,因为这种组合将会显示出对一切司法行为的特殊偏好。

      【Chestnut】
      This is a most curious, multi-faceted wood, which varies greatly in its character depending on the wand core, and takes a great deal of colour from the personality that possesses it. The wand of chestnut is attracted to witches and wizards who are skilled tamers of magical beasts, those who possess great gifts in Herbology, and those who are natural fliers. However, when paired with dragon heartstring, it may find its best match among those who are overfond of luxury and material things, and less scrupulous than they should be about how they are obtained. Conversely, three successive heads of the Wizengamot have possessed chestnut and unicorn wands, for this combination shows a predilection for those concerned with all manner of justice.

      已知杖身持有人:
      西尔瓦努斯·凯特尔伯恩(Silvanus Kettleburn)
      霍格沃茨的保护神奇动物课教师。由于凯特尔伯恩行事草率鲁莽,他与当时的校长阿芒多·迪佩特关系一直比较紧张。他在学校任教期间经历了至少六十二次留用察看期,其中一次是因为哑剧《好运泉》引发了意外事故。当时,凯特尔伯恩负责为哑剧提供一条巨大的“蚯蚓”,于是他使用了一条经过魔法放大的火灰蛇。于是,这条火灰蛇在舞台上突然爆炸,让礼堂里充满烟雾和布景碎片。而火灰蛇在布景的山脚产下了许多巨大的蛇蛋,最终点燃了地板。再加上饰演“阿玛塔”和“阿莎”的两个女孩开始“捉对厮杀”,负责导演哑剧的比尔利教授也被卷进了她们的交战。礼堂中变得一片混乱,师生们不得不紧急撤离。事故发生之后,校医院里人满为患,礼堂里的刺鼻焦糊味过了好几个月才逐渐散去,而比尔利教授的脑袋过了更长的时间才恢复成正常的比例,凯特尔伯恩教授也过了很久才结束他的留用察看期。
      等到阿不思·邓布利多接替迪佩特教授成为新校长时,凯特恩教授已经稳重了许多。不过,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四肢只剩下一只胳膊和半条腿,只能过一种相对比较平静的生活。
      在凯特尔伯恩教授任教的最后一个学年里,弗雷德和乔治·韦斯莱曾把一只火蜥蜴从保护神奇动物课上“拯救”出来,并尝试把费力拔烟火喂给它,想看看会出现什么效果。
      凯特尔伯恩退休后住在霍格莫德村。霍格沃茨大战爆发时,身体虚弱的他已经没办法参加战斗,但仍然坚持要发挥自己的作用。他爬上了自家的阁楼,把他全部的弗洛伯毛虫存货都从天窗扔到了途径的食死徒身上。这个做法虽然没有对战争结果产生太大影响,但人们一致认为这展现出了合宜的精神。

      彼得·佩迪鲁(Peter Pettigrew)即小矮星彼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