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说剑 ...

  •   摘抄自百度百科。

      昔赵文王喜剑,剑士夹门而客三千余人(1),日夜相击于前,死伤者岁百余人。好之不厌(2)。如是三年,国衰。诸侯谋之。
      太子悝患之,募(3)左右曰:“孰能说(4)王之意止剑士者,赐之千金。”左右曰:“庄子当能。”
      太子乃使人以千金奉庄子。庄子弗受,与使者俱往见太子曰:“太子何以教周,赐周千金?”太子曰:“闻夫子明圣,谨奉千金以币从者。夫子弗受,悝尚何敢言!”
      庄子曰:“闻太子所欲用周者,欲绝王之喜好也。使臣上说大王而逆王意,下不当太子(5),则身刑而死,周尚安所事金乎?使臣上说大王,下当太子,赵国何求而不得也!”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唯剑士也。”庄子曰:“诺。周善为剑。”
      太子曰:“然吾王所见剑士,皆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6),王乃说之(7)。今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曰:“请治剑服。”
      治剑服三日,乃见太子。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庄子入殿门不趋,见王不拜。王曰:“子欲何以教寡人,使太子先?”曰:“臣闻大王喜剑,故以剑见王。”王曰:“子之剑何能禁制?”曰:“臣之剑十步一人(8),千里不留行。”王大悦之,曰:“天下无敌矣。”
      庄子曰:“夫为剑者,示之以虚,开之以利,后之以发,先之以至,愿得试之。”王曰:“夫子休,就舍待命,令设戏(9)请夫子。”王乃校剑士七日,死伤者六十馀人,得五六人,使奉剑于殿下,乃召庄子。王曰:“今日试使士敦剑。”庄子曰:“望之久矣!”王曰:“夫子所御杖(10),长短何如?”曰:“臣之所奉皆可。然臣有三剑,唯王所用。请先言而后试。”
      所属分类:说剑

      【注释】

      (1)夹门而客:夹门:拥门。客:作客,寄食在门下。
      (2)不厌:厌:满足。不厌:不满足。
      (3)募:广泛征求。
      (4)说〔shuì〕:劝说,说服。
      (5)不当〔dàng〕太子:不能合乎太子的心愿。当:合。
      (6)瞋目而语难:瞋目:瞪着眼。语难,说话令人难堪。
      (7)乃说〔yuè〕:乃:竟。说:喜悦。
      (8)十步一人:在十步以内常常杀死一人。
      (9)设戏:安排比赛武术盛会。
      (10)御杖:御:用,持。杖:指剑。

      【译文】

      从前,赵文王喜好剑术,剑客有三千多人立于大门两侧。他们昼夜在国王面前击剑,一年要死伤一百多人,但文王喜好剑术,不觉厌倦。这样三年,国势衰弱,各国诸侯都想来侵略它。

      太子悝对这桩事情很担忧,就征求身边左右的人,说:“谁能够劝说得国王回心转意,停止收养剑士的,我就赏赐他一千两金子。”身边左右的人说:“庄子必定能够。”

      太子于是派使者带着一千两金子奉送给庄子。庄子没有接受,就和使者一同来见太子。说:“太子有什么事情请教我,要送给我一千两金子?”太子说:“我听说先生通达圣智,恭恭敬敬地奉送一千两金子,作为随从的费用。可是先生不肯接受,我还敢说什么呢?”

      庄子说:“我听说太子所以要起用我,是为了要断绝赵王的嗜好。往上,我劝说赵王,违反了赵王的意旨;往下,也不合太子的心愿;我的身体将要受刑而死,我还用得着什么金子呢?假使,在上我说服了国王,在下也合乎太子的心愿,我想在赵国要求什么不行呢?”

      太子说:“是的。我们赵王接见的都是些剑士啊。”庄子说:“好吧。我善于使剑。”太子说:“可是,我们赵王所见到的剑士,都是蓬散着头发,倒梳着鬓毛,戴着低垂的帽子,帽缨盘结在下巴下面,穿着后身短小的衣服,急瞪着眼睛,不爱和人讲话,国王这才喜欢他。现在,先生穿着儒服去见国王,这必然会大大地违背了国王的意旨。”庄子说:“请给我准备剑服。”

      剑服制作了三天,庄子就去见太子。太子陪同庄子去见国王。国王把宝剑拔出剑鞘,露出白刃,正等待庄子。庄子进入宫门并不加快脚步,见到国王也不下拜。赵文王问庄子说:“您想用什么教导寡人呢,使得太子做了您的向导?”庄子说:“臣仆听说大王喜好剑术,所以就凭着我的剑术来参见大王。”赵文王说:“您的剑术,能够制止什么呢?”庄子说:“臣仆的剑术,十步取一人,千里无阻挡。”赵王听了,非常高兴说:“那是天下无敌手了。”

      庄子说:“那善于使剑的人,要用空虚无备暗示对方,要用有利可乘引诱对方,后发制人。我愿意找机会和大王试剑。”赵文王说:“先生休息休息,暂且到馆舍里,等候命令,我命令他们做好比剑的准备,再请先生。”赵文王于是考校剑士,考校了七天,剑士死六十多人,选ba出来了五六个人,教他们捧着剑到殿下等候着,这才去召唤庄子。赵文王对庄子说:“今天试使剑士们对剑。”庄子说:“我盼望很久了。”赵文王又问庄子说:“先生所拿的武器,长短如何?”庄子说:“臣仆所使用的,长的短的都可以。可是,臣仆有三种剑,大王喜欢用哪种就用哪种,我请求先谈谈,然后使用。”

      王曰:“愿闻三剑。”曰:“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庶人剑。”王曰:“天子之剑何如?”曰:“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为锋,齐岱为锷,晋魏为脊,周宋为镡(1),韩魏为铗,包以四夷,裹以四时,绕以渤海,带以常山,制以五行,论以刑德(2),开以阴阳,持以春夏,行以秋冬。此剑直之无前,举之无上,案(3)之无下,运之无旁。上决浮云,下绝地纪。此剑一用,匡诸侯,天下服矣。此天子之剑也。”
      文王芒然自失,曰:“诸侯之剑何如?”曰:“诸侯之剑,以知勇士为锋,以清廉士为锷,以贤良士为脊,以忠圣士为镡,以豪桀为铗。此剑直之亦无前,举之亦无上,案之亦无下,运之亦无旁。上法圆天,以顺三光;下法方地,以顺四时,中和民意以安四乡(4)。此剑一用,如雷霆之震也,四封(5)之内,无不宾服而听从君命者矣。此诸侯之剑也。”
      王曰:“庶人之剑何如?”曰:“庶人之剑,蓬头突鬓,垂冠,曼胡之缨,短后之衣,瞋目而语难,相击于前,上斩颈领,下决肝肺,此庶人之剑,无异于斗鸡,一旦命已绝矣,无所用于国事。今大王有天子之位而好庶人之剑,臣窃为大王薄之。”
      王乃牵而上殿。宰人上食,王三环之(6)。庄子曰:“大王安坐定气,剑事已毕奏矣。”于是文王不出宫三月,剑士皆服毙其处也。
      所属分类:说剑

      【注释】

      (1)镡:剑口。
      (2)刑德:刑律与德教。
      (3)案:同“按”。
      (4)四乡:即“四响”,同“四方”。
      (5)四封:即四境。封:封疆,疆界。
      (6)三环之:绕了三圈。

      【译文】

      赵文王说:“我愿意听听这三种剑。”庄子说:“有天子剑,有诸侯剑,有平民剑。”赵文王问:“天子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天子之剑,以燕谿、石城作为剑锋,以齐国的泰山作为剑刃,以晋国、卫国作为剑背,以周国、宋国作为剑环,以韩国、魏国作为剑把,用四夷包围着,用四时裹着,用渤海环绕着,用恒山缠束着,用五常制衡着,用刑罚和道德缠裹着,用阴阳开导着,用春夏持守着,用秋冬运行着。这种剑,竖起来,没有比它靠前的;举起来,没有比它更高的;按下去,没有比它更低的;运用起来,没有比它广阔的;在上说,它可以拔开浮云;在下说,可以穿过地基。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可以匡正诸侯、威仪天下。这便是天子之剑。”赵文王迷茫一片感到手足无措,就问:“那诸侯之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那诸侯之剑,用智勇之士作为剑锋,用清廉之士作为剑刃,用贤良之士作为剑背,用忠圣之士作为剑环,用豪杰之士作为剑把。这口剑,竖起来,也是没有比它低的;运用起来,也是没有比它广阔的;在上说它效法圆运的天道,顺从三光;在下说,它效法方静的人道,安抚四方。这种剑一旦使用,就如同雷霆的震动,四境之内,没有不宾服的,都听从君王的命令了。这便是诸侯之剑。”赵文王又问:“那平民之剑是什么样的呢?”庄子说:“那平民之剑,剑士者蓬散着头发,倒梳着鬓毛,戴着瓶式的帽子,帽缨盘结在下巴下面,穿着后身短小的衣服,急瞪着眼睛,不爱和别人说话;在人前互相砍杀,上面斩断了脖颈,下面流出了肝肺。这种平民之剑,和斗鸡没有什么差别,一旦使用就断送生命。这对于国家大事并没有好处。现在大王享有天子之位,可是喜好平民之剑。臣仆私自替大王感到微不足道了。”

      赵文王于是拉着庄子的手一起登上殿去。厨师摆上筵席,赵文王围着筵席转了三圈。庄子对赵文王说:“大王请安然就座,静定气息,关于剑术的事情,臣仆已经陈奏完毕了。”从此赵文王不出宫殿,三个月之后,剑士们都横躺竖卧地死在对剑之所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64章 说剑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