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8、天运 ...

  •   摘抄自百度百科。

      “天其运乎?地其处乎(1)?日月其争于所乎?孰主张是?孰维纲是(2)?孰居无事推而行是?意者(3)其有机缄而不得已邪?意者其运转而不能自止邪?云者为雨乎?雨者为云乎?孰隆施是(4)?孰居无事淫乐而劝是(5)?风起北方,一西一东,有上彷徨,孰嘘吸是?孰居无事而披拂是?敢问何故?”
      巫咸祒曰(6):“来!吾语汝。天有六极五常(7),帝王顺之则治,逆之则凶。九洛(8)之事,治成德备,监照下土(9),天下戴之,此谓上皇。”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天其运乎,地其处乎:运,运行。处,静止。
      (2)孰维纲是:维,维系。纲,统领。是,这些。
      (3)意者:与“或者”同义。
      (4)孰隆施是:隆,兴,指形成云。施,指布雨。
      (5)劝是:促成这种现象。
      (6)巫咸祒:商代神巫,名祒。
      (7)六极五常:六极,上下及东西南北四方。五常:即五行,金、木、水、火、土。
      (8)九洛:九州聚落。一说:《洛书》九畴之事。一、五行,二、五事,三、八政,四、五纪,五、皇极,六、三德,七、稽疑,八、庶征,九、五福六极。
      (9)临照下土:光照人间。

      【译文】

      “天在运转吗?地在静止吗?日月交替升空是在争夺居所吗?是谁在维系这些现象?是谁安居无事而推动这些现象的运行?恐怕有什么机关主宰着而不得已吧?恐怕是自行运转而无法停止吧?云层是为了降雨吗?雨水是在云层吗?是谁在兴云布雨呢?是谁在安居无事,过分求乐而促成这些现象?风从北方吹起,一会向西一会向东,在天空中来回彷徨,是谁吐纳气流造成了这种现象?是谁在安居无事吹动它而形成这些现象?请问是什么原因?”巫咸祒说:“来!我告诉你。大自然存在着六极和五常。帝王顺应它则天下太平,违背它则天下大乱。九州的事务,应该使天下得到治理而道德完备,光照人间,天下的人都拥戴他,这就叫做上皇的治理。”

      没有了
      下一篇

      商太宰荡(1)问仁于庄子,庄子曰:“虎狼,仁也。”曰:“何谓也?”庄子曰:“父子相亲,何为不仁?”曰:“请问至仁。”庄子曰:“至仁无亲。”大宰曰:“荡闻之,无亲则不爱,不爱则不孝。谓至仁不孝,可乎?”
      庄子曰:“不然,夫至仁尚矣,孝固不足以言之(2)。此非过孝之言也,不及孝之言也。夫南行者至于郢(3),北面而不见冥山(4),是何也?则去之远也。故曰:以敬孝易,以爱孝难;以爱孝易,以忘亲难;忘亲易,使亲忘我难;使亲忘我易,兼忘天下难;兼忘天下易,使天下兼忘我难。夫德遗尧舜而不为也(5),利泽施于万世,天下莫知也,岂直太息(6)而言仁孝乎哉!夫孝悌仁义,忠信贞廉,此皆自勉以役其德者也,不足多也。故曰:至贵,国爵并(7)焉;至富,国财并焉;至愿(8),名誉并焉。是以道不渝。”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商大宰荡:商,指宋国。宋乃殷商的后裔,所以称为商。大宰:官职名。荡,大宰的名字。
      (2)不足以言之:不足以说明它。
      (3)郢:楚国的都城。
      (4)冥山:北边的山名,地处北极。
      (5)德遗尧舜而不为也;遗,蔑视。不为,无为,顺应自然。指蔑视尧舜之德而顺应自然。
      (6)大息:深深地叹息。
      (7)并:弃除。
      (8)愿:应作“显”,意为显荣。

      【译文】

      宋国的大宰荡问仁于庄子。庄子说:“虎和狼也有仁爱。”荡又问:“这如何解释?”庄子说:“虎狼父子相互亲爱,为什么不是仁?”荡又说:“请问什么是最高境界的仁。”庄子说:“最高境界的仁就是没有亲情。”太宰荡说:“我听说过,没有亲情就不会有爱,没有爱就不会有孝。说最高境界的仁是没有孝心,这样可以吗?”

      庄子说:“不是如此,至高境界的仁是值得尊崇的,孝本来就不足以说明它。这并不是非孝的议论,而是与孝并无关联。向南行走的人到了楚国的都城郢,向北看则看不见冥山。这是什么原因呢?是因为相距太远。所以说,用尊重来尽孝容易,用爱来尽孝就困难。用爱来尽孝容易,用无我淡泊的态度对待双亲就难。用淡泊的态度对待父母容易,使双亲用淡泊的态度对待我则难。使双亲用淡泊的态度对待我容易,而用淡泊的态度去对待天下人则难。用淡泊的态度对待天下人容易,而让天下人都忘却自身则难,遗忘尧舜之德而顺从自然,利益恩泽被及万世,而天下人却并不知晓。难道还要叹息着去谈论仁和孝吗?孝悌仁义,忠信贞廉,这些都是用来劝勉自身而劳苦真性的,不足以刻意标榜。所以说,最为珍贵的,一国的帝位可以弃之不顾;最大的心愿,任何名誉可以弃之不顾,所以大道是永恒不变的。”

      上一篇
      下一篇

      北门成(1)问于黄帝曰:“帝张咸池之乐于洞庭之野(2),吾始闻之惧,复闻之怠((4),乃不自得(5)。”
      帝曰:“汝殆其然哉(6)!吾奏之以人(7),徽征(8)之以天,行之以礼义,建之以太清(9)。四时迭起,万物循生;一盛一衰,文武伦经(10);一清一浊,阴阳调和,流光其声;蛰虫始作,吾惊之以雷霆;其足无尾,其始无首;一死一生,一偾(12)一起;所常无穷,而一不可待(13)。汝故惧也。
      吾又奏之以阴阳之和,烛之以日月之明;其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齐一(14),不主故常(15);在谷满谷,在阬满阬(16);涂郤(17)守神,以物为量。其声挥绰,其名高明。是故鬼神守其幽,日月星辰行其纪(18)。吾止之于有穷,流之于无止。予欲虑之而不能知也,望之而不能见也,遂之而不能及也;傥然立于四虚之道(19),倚于槁梧而吟。目知穷乎所欲见,力屈(20)乎所欲逐,吾既不及,已夫!形充空虚,乃至委蛇(21)。汝委蛇故怠。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北门成:人名,复姓北门,传说为黄帝之臣。
      (2)张:演奏。《咸池》:古代乐曲名。
      (3)怠:松弛。
      (4)荡荡默默:心神不定而缄口无言。
      (5)不自得:不能把握自己。
      (6)汝殆其然哉:殆,恐怕,大概。其,会。你恐怕会这样吧。
      (7)人:指人情。
      (8)徵:取法。
      (9)大清:即太清,天道。
      (10)伦经:秩序更迭。
      (11)蛰虫始作:在泥土中冬眠的虫子。作:起。
      (12)偾〔fèn〕:仆倒。
      (13)一不可待:全不可期待。
      (14)齐一:道循一定的规律。
      (15)不主故常:不拘泥于旧规。
      (16)在阬满阬:阬〔kēng〕,同坑。
      (17)涂郤:郤,堵塞。
      (18)纪:轨迹。
      (19)傥然:无心的样子。四虚之道:四方没有边际的大道。
      (20)屈:竭尽。
      (21)委蛇〔yí〕:随机应变,随顺应化。

      【译文】

      北门成向黄帝问道:“您在广漠的原野上演奏《咸池》乐曲,我初听时感到惊惧,再听时感到松弛。听到最后却感到迷惑了。心神不定而缄口不言,以至于无法把握自身了。”

      黄帝说:“你恐怕会这样。我因袭人情来弹奏,取法于自然,运行以礼义,确立于天道,乐声犹如四季相交而起,万物应顺而生。忽盛忽衰,春季的生长和秋季的肃杀,秩序更迭。忽轻忽重,阴阳和谐,声光交错流溢。蛰虫从冬眠中开始活动,我用雷霆之声惊动它们。乐声终结时没有结尾,乐声初起时没有前奏。忽而消失忽而迭起,忽而低沉忽而高亢,变化无穷而无所期待。所以你感到惊惧。“

      我又演奏起阴阳调和的乐声,用日光来烛照,乐声能短能长,能柔能刚,变化遵循一定的节律,不拘泥于旧规常态。传入山谷,山谷充盈,传入大坑,大坑充盈,杜绝纷扰而凝守心神,顺其自然以为衡量。乐声悠扬,称之为高亢明快。所以连鬼神也能守其幽隐,日月星辰按自己的轨迹运行。我把乐声停留在一定的境界中,而它的余韵却流播于无穷的天地。我想研究它,却无法弄明白,我想审视它却看不见,想要抓住它,却无法赶上,茫然置身在没有边际的大道上,靠在槁梧木制成的几案上吟咏。内心穷竭于所想了解的真理,目光穷竭于所想见到的事物,精力穷竭于所要追求的大道。我已经赶不上了啊!形体充盈而内心虚静,才能随机应变。你能做到随机应变,所以感到松弛。

      吾又奏之以无怠之声(1),调之以自然之命,故若混逐丛生,林乐而无形(2);布挥(3)而不曳,幽昏而无声。动于无方(4),居于窈冥(5);或谓之死,或谓之生;或谓之实,或谓之荣;行流散徙(6),不主常声。世疑之,稽于圣人。(7)圣也者,达于情而遂于命也。天机不张而五官皆备,此之谓天乐,无言而心说(8)。故有焱氏(9)为之颂曰:‘听之不闻其声,视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苞裹六极。’汝欲听之而无接(10)焉,而故惑也。乐也者,始于惧,惧故祟(11)。吾又次之以怠,怠故遁(12);卒之于惑,惑故愚;愚故道,道可载而与之俱也(13)。”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无怠之声:无怠,不存在感情上的恐惧和松弛,即忘情我的境界。
      (2)林乐而无形:林乐,众乐齐奏。
      (3)布挥:乐声播散震扬。
      (4)方:所在。
      (5)窈冥:深远幽暗之境。
      (6)行流散徙:像行云流水飘散流徙。
      (7)稽于圣人:稽,查询。
      (8)说〔yuè〕:喜悦、高兴。
      (9)有焱氏:即神农氏。
      (10)无接:无法衔接连贯。
      (11)崇:祸患。
      (12)遁:心情松弛,恐惧消除。
      (13)道可载而与之俱也:接近大道,就可凭此而与道共存了。

      【译文】

      此后,我又用忘情忘我的境界来演奏,以自然的节奏来调和,所以乐声同弛逐丛然并生,如同众乐齐奏而没有痕迹。乐声传播震扬而无外力牵引,昏暗幽昧而无声响。乐声源于深不可测的境界,萦绕在深远晦暗之中;忽而可以说它消逝了。忽而又可以说它兴起了;忽而有好结果,忽而有如开花;像行云流水一般飘散流徙,不限于平常的乐声。世人迷惑不解,向圣人探询。所谓圣,就是通达本性而顺应天命。自然的枢机没有开启而五官俱全,不能说出来但心中却十分欢喜。这就叫做天乐。所以神农氏称颂它说:“听不到声音,看不到形迹,充满于天地,包容了六极,你想听到它,却又无法将之连贯起来,所以感到迷惑。这样的音乐,开始听时让人惊惧,惊惧便认为它是祸患。我再演奏松弛的音乐,使人消除恐惧。最终让人感到迷惑,觉得迷惑就会淳和无知,淳和无知才接近于道。接近大道,就可以凭此与大道融合。”

      上一篇
      下一篇

      孔子西游于卫(1),颜渊问师金(2)曰:“以夫子之行为奚如?”师金曰:“惜乎,而夫子其穷哉!”颜渊曰:“何也?”
      师金曰:“夫刍狗之未陈也,盛以箧衍,巾以文绣,尸祝斋戒以将之。及其已陈也,行者践其首脊,苏者取而爨(7)之而已。将复取而盛以箧衍,巾以文绣,游居寝卧其下,彼不得梦,必且数眯(8)焉。今而夫子亦取先王已陈刍狗,聚弟子游居寝卧其下。故伐树于宋,削迹(9)于卫,穷于商周,是非其梦邪?围于陈蔡之间,七日不火食,死生相与邻,是非其眯邪?“
      夫水行莫如用舟,而陆行莫如用车。以舟之可行于水也,而求推之于陆,则没世不行寻常(10)。古今非水陆与?周鲁非舟车与?今蕲(11)行周于鲁,是犹推舟于陆也。劳而无功,身必有殃。彼未知夫无方之传(12),应物而不穷者也。“
      且子独不见夫桔槔者乎?引之则俯,舍之则仰。彼,人之所引,非引人也,故俯仰而不得罪于人。故夫三皇(13)五帝之礼义法度,不矜于同而矜(14)于治。故譬三皇五帝之礼义法度,其犹柤梨橘柚邪!其味相反而皆可于口。“
      故礼义法度者,应时而变者也。今取猨狙而衣以周公之服,彼必龁啮(15)挽裂,尽去而后慊(16)。观古今之异,犹猨狙之异乎周公也。故西施病心而矉(17)其里,其里之丑人见之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彼知矉美而不知矉之所以美。惜乎,而夫子其穷哉!”
      孔子行年五十有一而不闻道,乃南之沛(18)见老聃。老聃曰:子来乎?吾闻子,北方之贤者也,子亦得道乎?”孔子曰:“未得也。”老子曰:“子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度数(19),五年而未得也。”老子曰:“子又恶乎求之哉?”曰:“吾求之于阴阳,十有二年而未得。”
      老子曰:“然使道而可献,则人莫不献之于其君;使道而可进(20),则人莫不进之于其亲;使道而可以告人,则人莫不告其兄弟;使道而可以与人,则人莫不与其子孙。然而不可者,无佗(21)也,中无主而不止,外无正(22)而不行。由中出者不受于外,圣人不出;由外入者无主于中,圣人不隐。名,公器(23)也,不可多取;仁义,先王之蘧庐(24)也,止可以一宿而不可久处。觏而多责。”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卫:春秋时期的国家,位于今河南境内。
      (2)师金:人名。
      (3)刍狗:古代祭祀时,用茅草结扎成的狗。
      (4)箧衍:这里泛指箱子。
      (5)文绣:绣有纹饰的盖巾。
      (6)祝:祭祀时对“尸”祝祷的人。
      (7)爨〔cuàn〕:烧火做饭。
      (8)眯〔mì〕:梦魇。
      (9)削迹:绝迹,表示不允许再进入某地。
      (10)寻常:古代的计量单位,八尺为一寻,二寻为一常。
      (11)蕲:通“祈”,祈求,希望。
      (12)传:传车,用于快速传递公文。
      (13)三皇:伏羲、神农、黄帝。五帝:少吴、颛顼、高辛、尧、舜。此外还有其他说法。
      (14)矜:尊重,推崇。
      (15)龁啮:用牙齿咬。
      (16)慊:满意,满足。
      (17)矉:通“颦”,皱眉的意思。
      (18)沛:地名。
      (19)度数:规范、法度。
      (20)进:进献,献给。
      (21)佗:同“他”。
      (22)正:匹配,相合,验证。
      (23)公器:公共使用的物品。
      (24)蘧庐:茅草搭成的简陋房子。

      【译文】

      孔子向西边游历到卫国。颜渊问师金道:“你认为夫子此次卫国之行会怎么样?”师金说:“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困厄啊!”颜渊说:“为什么呢?”

      师金说:“用草扎成的狗还没有用于祭祀,一定会用竹箱子装起来,用文饰的盖巾覆盖着,祭祀主持人斋戒后迎送着。等到它已用于祭祀,行路人踩踏它的头颅和脊背,打柴的人捡回去用于烧火煮饭而已;如果有人又把它取回来,用竹箱装起,用绣有文饰的盖巾覆盖,游乐居处于主人的身旁,即使它不做噩梦,也会一次又一次地感受到梦魇困扰。现在你的先生,也是在取法先王已经用于祭祀的草扎之狗,并聚集众多弟子游乐居处于他的身边。所以在宋国大树下讲习礼法而大树被砍伐,在卫国游说而被铲掉了所有的足迹,在宋国与东周遭到困穷,这不就是那样的噩梦吗?被乱兵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整整七天没有能生火就食,已临近死亡边缘,这又不就是那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梦魇吗?“

      在水上通行没有什么比得上用船,在陆地上通行没有什么比得上用车,因为船可以通行于水上,而要求在陆上推行它,那么终身也不能行走多远。古代与今天的不同不就像是水面和陆地的差异吗?周鲁治道的区别不就像是船和车的不同吗?现今一心想在鲁国推行周王室的治理办法,这就像是在陆地上推船而行,徒劳而无功,自身也难免遭受祸殃。他们全不懂得运动变化并无限定,只能顺应事物于无穷的道理。

      “况且,您难道没见过那吊杆汲水的情景吗?用手去拉它就落下来,松开手它就仰起去。那吊杆,由人牵引的,不是牵引了人,所以或俯或仰均不得罪人。所以三皇五帝的礼义法度,不在于相同而为人顾惜,在于治理而为人看重。拿三皇五帝时代的礼义法度来打比方,恐怕就像柤、梨、橘、柚四种酸甜不一的水果,它们的味道彼此不同而都能合乎人的口味。“

      所以作为礼义法度,都是顺应时代而有所变化的东西。现在如果把猴子抓来给它穿上周公的衣服,它必定会咬碎或撕裂,直到全部剥光身上的衣服方才满足。观察古与今的差异,就像猴子不同于周公。从前西施心口疼痛而皱着眉头在邻里间行走,邻里中一位相貌丑陋女人看了觉得很美,回去也模仿西施,双手抚着胸口对邻里人皱起眉头。邻里的有钱人看见了,紧闭家门不出;穷人看见了,带着妻儿子女跑开了。那个丑女人只知道皱眉好看却不知道皱眉好看的原因。可惜呀,你的先生一定会遭遇厄运啊!”

      孔子五十一岁还没有领悟大道,于是就往南方沛地去见老聃。老聃说:“您来了吗?我听说您是北方的贤者,您已经获得大道了吗?”孔子说:“还未得道。”老子说:“您是怎样寻求大道的?”孔子说:“我在规范、法度方面寻求大道,五年还未得到。”老子说:“你又怎样寻求大道呢?”孔子说:“我于阴阳变化中求道,十二年而没有得到。”老子说:“会是这样的。假使道可以献给人,则人无不把它献给自己的国君;假使道可以奉送,则人无不把它奉送给自己的父母;假使道可以告诉给人,则人无不把它告诉给自己的兄弟;假使道可以传给人,则人无不把它传给子孙。然而这是不可能的,没有其他原因,心中不自悟则道不停留,向外不能印证则道不能推行。道由心中发出,不为外界接受,圣人也就不会有所告示;由外面进入,而心中不能领受时,圣人便不留存。名誉,是众人共用之物,不可过多取。仁义,乃是先王的馆舍,只可以停留一宿,不可以久居。形迹昭彰便多责难。

      上一篇
      下一篇

      “古人至人,假道于仁,托宿于义,以游逍遥之墟(1),食于苟简(2)之田;立于不贷之圃。逍遥,无为也;苟简,易养也;不贷,无出(3)也。古者谓是采真之游。
      “以富为是者,不能主禄;以显为是者,不能让名;亲权者,不能与人柄。操之则慄,舍之则悲,而一无所鉴,以窥其所不休者(4),是天之戮民也。怨、恩、取、与、谏、教、生、杀八者,正之器也(5),唯循大变无所湮(6)者为能用之。故曰:正者,正也。其心以为不然者,天门弗开矣(7)。”守故不变则失正矣。
      孔子见老聃而语仁义,老聃曰:“夫播穅眯目(8),则天地四方易位矣;蚊虻噆肤(9),则通昔不寐矣(10)。夫仁义憯然,乃愦吾心(11),乱莫大焉。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风而动、总德而立矣,又奚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邪(12)!夫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黑白之朴不足以为辩,名誉之观不足以为广。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若相忘于江湖。”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虚:同“墟”,境域。
      (2)苟简:简朴。
      (3)无出:没有耗费。
      (4)以窥其所不休者:窥,窥视,指反省。不休者:指无休止地追逐名利权势的人。
      (5)正之器也:是端正人的手段。
      (6)湮:寒滞。
      (7)天门弗开矣:天门,犹言“灵府”。
      (8)播穅眯目:飞扬的穅皮迷住眼睛。
      (9)蚊虻噆肤:噆,叮咬。
      (10)则通昔不寐矣:昔通“夕”。
      (11)仁义憯然乃愦吾心:憯〔cǎn〕,同“惨”。愦昏聩糊涂。
      (12)杰杰然若负建鼓而求亡子者:杰杰然,用力的样子。建鼓:大鼓。

      【译文】

      “古代的圣人,把仁看作是借路,把义看作是暂住。他悠游于逍遥自在的境地,生活在简朴的田野,立身于不施给的园圃之中。这样便能逍遥无为。简朴,容易满足;不施,也就没有耗费。古代的人把它称作是探求本真的遨游。”

      “看重财富,就不会让利于人。看重显赫,就不会让名于人。看重权力,就不会放权于人。这种人操持着这些,因唯恐失去,而提心吊胆。一旦丧失这些,就会心中苦悲。他们从没有鉴别,反省自己,而无休止地追逐名利权势。从自然的道理来看,他们像受着刑戮的人。怨恨、恩惠、获取,施予,谏诤、教化、生存、杀戮,这八种方法是端正人的手段。只有顺应自然的变化而无所塞滞的人才能使用。所以说,自正者才能正人。如果内心认为这不对,心灵的门户是不会打开的!”

      孔子见到老聃后谈论仁义。老聃说:“飞扬的穅皮挡住了眼睛,天地四方看起来变换了方位,蚊虻叮咬皮肤,就会通宵睡不着觉,仁义毒害人心,天下没有比这更严重的祸害了。如果您使天下人保持质朴,如果您也顺应自然而行动,执德而立了。又为什么要奋力地背着大鼓,敲击着我去寻找迷失的孩子呢?白鹤并不是天天沐浴才显出白色,乌鸦并不是天天染黑才显出黑色。黑与白的本质,不值得分辨。名声和荣誉等外在的东西不值得张扬。泉水干涸了,鱼相互困在陆地上。它们相互吐着湿气来湿润,相互用口沫来沾湿,其实倒不如彼此相忘于江湖。”

      上一篇
      下一篇

      孔子见老聃归,三日不谈。弟子问曰:“夫子见老聃,亦将何规(1)哉?”孔子曰:“吾乃今于是乎见龙,龙合而成体,散而成章(2),乘云气而养乎阴阳。予口张而不能嗋(3),予又何规老聃哉?”子贡曰:“然则人固有尸居而龙见、雷声而渊默、发动如天地者乎?赐亦可得而观乎?”遂以孔子声(4)见老聃。

      老聃方将倨(5)堂而应,微曰:“予年运而往(6)矣,子将何以戒我乎?”子贡曰:“夫三王五帝之治天下不同,其系声名一也。而先生独以为非圣人,如何哉?”

      老聃曰:“小子(7)少进!子何以谓不同?”对曰:“尧授舜,舜授禹,禹用力而汤用兵,文王顺纣而不敢逆,武王逆纣而不肯顺,故曰不同。”

      老聃曰:“小子少进,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黄帝之治天下,使民心一(8)。民有其亲死不哭,而民不非(9)也。尧之治天下使民心亲,民有为其亲杀其杀(10)而民不非也。舜之治天下使民心竞(11),民孕妇十月生子,子生五月而能言,不至乎孩(12)而始谁。则人始有夭矣。禹之治天下使民心变,人有心而兵有顺(13),杀盗非杀;人自为种天运而‘天下耳’,是以天下大骇,儒墨皆起。其作始有伦(14),而今乎妇女(15),何言哉!余语汝三皇五帝之治天下,名曰治之,而乱莫甚焉。三皇之知,上悖日月之明,下睽(16)山川之精,中隳四时之施。其知憯于蛎虿(17)之尾,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之情者,而犹自以为圣人,不可耻乎?其无耻也!”子贡蹴蹴然(18)立不安。

      孔子谓老聃曰:“丘治《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自以为久矣,孰(19)知其故矣,以奸(20)者七十二君,论先王之道而明周召(21)之迹,一君无所钩用(22)。甚矣!夫人之难说也,道之难明邪?”

      老子曰:“幸矣,子之不遇治世之君也!夫六经,先王之陈迹也,岂其所以迹哉!今子之所言,犹迹也。夫迹,履之所出,而迹岂履哉!夫白鶂(23)之相视,眸子不运(24)而风化;虫雄鸣于上风,雌应于下风而风化。类(25)自为雌雄,故风化。性不可易,命不可变,时不可止,道不可壅。苟得于道,无自而不可。失焉者,无自而可。”

      孔子不出三月,复见曰:“丘得之矣,乌鹊孺,鱼傅沫(26),细要者化,有弟而兄啼。久矣,夫丘不与化(27)为人。不与化为人,安能化人!”老子曰:“可,丘得之矣!”
      所属分类:天运

      【注释】

      (1)规:规劝,劝说。
      (2)章:华美的文采。
      (3)嗋〔xié〕:闭上嘴。
      (4)以孔子声:用孔子的名声作为引介。
      (5)倨:通“踞”,伸开腿坐。
      (6)年运而往:年纪大了。
      (7)小子:长者对年轻人的称呼。
      (8)一:专一,同一。
      (9)非:指责,责备。
      (10)杀其杀:按亲疏程度依次减少,降低。
      (11)竞:争斗。
      (12)孩:婴儿的笑声。
      (13)顺:正当,合理的意思。
      (14)伦:伦理。
      (15)今乎妇女:像女人般矫揉造作。
      (16)睽〔kuí〕:违背,扰乱。
      (17)蛎虿:蝎子之类的毒虫。
      (18)蹴蹴〔cù〕然:惊恐不安的样子。
      (19)孰:通“熟”,熟悉。
      (20)奸:通“干”,干谒,有所求而拜访。
      (21)周、召:指周公和召公,都是周武王的弟弟。
      (22)钩用:取用的意思。
      (23)白鶂:一种水鸟。
      (24)眸子不运:眼珠不转动,这里指互相注视。
      (25)类:同类。
      (26)傅沫:通过口沫相交而交pei。
      (27)与化:随自然变化而变化。

      【译文】

      孔子拜见老聃回来,整整三天不讲话。弟子问道:“先生见到老聃,对他作了什么诲劝吗?”孔子说:“我竟然见到了真正的龙!龙,合在一起便成为一个整体,分散开来又成为华美的文采,乘驾云气而养息于阴阳之间。我大张着口久久不能合拢,我又哪能对老聃作出诲劝呢!”子贡说:“那么人固然有安稳不动而神采奕奕,沉静缄默而感人至深,发运动犹如天地吗?我也能见到他并亲自加以体察吗?”于是借助孔子的名义前去拜见老聃。

      老聃正伸腿坐在堂上,轻声地应答说:“我年岁老迈,你将用什么来告诫我呢?”子贡说:“远古时代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各不相同,然而却都有好的名声,唯独先生您不认为他们是圣人,这是为什么呢?”

      老聃说:“年轻人,你稍稍近前些!你凭什么说他们各自有所不同?”子贡回答:“尧让位给舜,舜让位给禹,禹用力治水而汤用力征伐,文王顺从商纣不敢有所背逆,武王背逆商纣而不顺服,所以说各不相同。”

      老聃说:“年轻人,你再稍微靠前些!我对你说说三皇五帝治理天下的事。黄帝治理天下,使人民心地淳厚保持本真,百姓有谁死了双亲并不哭泣,人们也不会加以非议。唐尧治理天下,使百姓敬重双亲,百姓有谁为了亲近亲人减去一些礼数,人们同样也不会非议。虞舜治理天下,使百姓心存竞争,怀孕的妇女十个月生下孩子,孩子生下五个月就张口学话,不等长到两、三岁就开始识人问事,于是开始出现夭折短命的现象。夏禹治理天下,使百姓心怀变诈,人人存有机变之心因而动刀动枪成了理所当然之事,杀死盗贼不算杀人,人们各自结成团伙而肆意于天下,所以天下大受惊扰,儒家、墨家都纷纷而起。他们初始时也还有伦有理,可是时至今日以女为妇,还有什么可言呢!我告诉你。三皇五帝治理天下,名义上叫做治理,而扰乱人性和真情没有什么比他们更严重的了。三皇的心智,对上而言遮掩了日月的光明,对下而言违背了山川的精粹,中而言毁坏了四时的推移。他们的心智比蛇蝎之尾还惨毒,就连小小的兽类,也不可能使本性和真情获得安宁,可是还自以为是圣人。是不认为可耻吗,还是不知道可耻呢?”子贡听了惊惶不定,心神不安地站着。

      孔子对老聃说:“我研修《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自认为很久很久了,熟悉了旧时的各种典章制度;用违反先王之制的七十二个国君为例,论述先王(治世)的方略和彰明周公、召公的政绩,可是一个国君也没有取用我的主张。实在难啊!是人难以规劝,还是大道难以彰明呢?”

      老子说:“幸运啊,你不曾遇到过治世的国君!六经,乃是先王留下的陈旧遗迹,哪里是先王遗迹的本原!如今你所谈论的东西,就好像是足迹;足迹是脚踩出来的,然而足迹难道就是脚吗!白鶂相互而视,眼珠子一动也不动便相诱而孕;虫,雄的在上方鸣叫,雌的在下方相应而诱发生子;同一种类而自身具备雌雄两性,不待交合而生子。本性不可改变,天命不可变更,时光不可停留,大道不可壅塞。假如真正得道,无论去到哪里都不会受到阻遏;失道的人,无论去到哪里都是此路不通。”

      孔子三月闭门不出,再次见到老聃说:“我终于得道了。乌鸦喜鹊在巢里交尾孵化,鱼儿借助水里的泡沫生育,蜜蜂自化而生,生下弟弟,哥哥失爱就会啼哭。很长时间了,我没有能跟万物的自然变化相识为友!不能跟自然的变化相识为友,又怎么能教化他人!”老子听了后说:“好。孔丘得道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48章 天运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