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 2 章 ...

  •   答辩的地址定在了一个大礼堂里,除顾湫外还有几个人,都是正式答辩时腾不出时间的,正好顾湫要提前答辩,学院就把他们安排在了一起。
      顾湫问:“就我们几个人的答辩,用得着这么正式吗?”
      “主要是来宾太多了。”项文斌道,“学校毕竟也要面子,这么多人呢,总得弄得高大上一些。”

      顾湫说:“还不是得毕设拿得出手。”
      “对,”项文斌配合地开玩笑,“一会儿加油,怎么精彩怎么讲,让他们站着听也愿意的那种。”
      顾湫一扬眉:“那当然。”

      他们到得比较早,前几排预留给教授们的位置只零星坐了几个人。项文斌瞅了一眼座位上的铭牌,有好些都是印在教材里的名字。
      项文斌用手肘撞了一下顾湫:“都是大佬啊……紧不紧张?”

      “本来是不紧张的。”顾湫正在调试程序,“你刚刚吓我一跳,我就被你吓得紧张了。”
      “那我不闹你了。”项文斌坐好,掏出手机背单词,“我今天就是亲友团成员,顾天才专属后援,加油!”

      别人提前答辩都是因为时间冲突,顾湫的提前却是半个被迫。
      计算机行业里不缺天才,顾湫就是其中一个。他倒没有三岁精通编程语言四岁大学毕业五岁拿到博士学位,只是在十六岁那年考了个全省的理科状元,被第一志愿录取,开学不久便发表了人生第一篇SCI——
      然后“Qiu Gu”这个名字就悄悄惊艳了所有人。

      这篇论文只有理论,主要讲未来网络体系架构,涉及网络深度可编程、人工智能、区块链、网络控制编排等多个领域。
      有人说,这篇论文至少符合计算机网络技术二十年内的发展趋势,足以给各类研究指引方向。

      论文至今仍被无数人引用,并且按照几年间飞速发展的网络体系来看顾湫的展望和提议完全是正确的。
      当时的顾湫还比较稚嫩,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也没有到精通的地步,但他老辣的眼光和一针见血的讲解完全弥补了这点不足。
      整篇SCI足足有一百二十四页,七万多字,依然被无数人翻来覆去地研究了透彻。

      此后,顾湫又发表了不少单个研究领域的相关论文,无一例外全是未来展望,这让大家佩服他高瞻远瞩的同时又逐渐有声音开始诋毁他只会耍嘴皮子功夫。
      这一次的毕业设计,也算是给大家带来了不一样的答卷。

      毕业论文依然是他写论文时惯常的风格,平铺直叙,却鞭辟入里。
      重点是,这篇论文里暗含的信息量着实不小,甚至提到了一个甚至可以改变当前世界格局的算法设计。

      顾湫的名字虽然算不上耳熟能详,但业内的大部分人都不陌生。他的毕业论文一经发布就掀起了轩然大波,不少人明里暗里找关系,想跟顾湫提前接触一下。
      谁料风暴中心的主角,行李一收,趁着几天的空闲期溜出去旅游了。

      最后还是辅导员联系了他,委婉地表达了那些教授想听他提前答辩的意思。顾湫倒是无所谓,学院就把他另外几个申请提前答辩的人安排到了一起。

      项文斌忽然道:“怎么还有摄像,要录像吗?”
      只见门口边几个挂着相机戴着工牌的人来来回回,讲台边还有几个人正在架设固定机位。
      项文斌再次开口:“这么隆重,这哪是答辩啊,是你的发布会吧。”

      顾湫说:“淡定,我们要拿出天才的自信来。”
      项文斌说:“别带我,我又不是天才。”
      “你是的,”顾湫拍拍他的肩膀,“这学校里谁还不是个状元来着?”

      项文斌笑道:“我不是状元,我是不配拥有姓名的第二名。”
      顾湫道:“省里不是市里总是吧,再不济学校班级,总有个状元吧?”

      项文斌笑得更欢了:“巧的是,第一名是我同班同学,还是我同桌,所以我还真的一个状元都没捞着。”
      “啪”的一声,顾湫拳掌相击,往前一送:“对不起,是我草率了。”
      项文斌以相同的手势回应:“好说好说。”

      说话间,已经有不少人陆续进场,答辩在下午一点整准时开始。
      虽说那些教授都是冲着顾湫来的,但能进到这个学校的也不是等闲之辈,那些同学的毕业设计同样出色,其中有不少新颖的设计和思路,得到了底下教授的一致赞许。

      最后才是顾湫上场。
      临上场时,顾湫犹豫片刻,还是摸出眼镜盒来把眼镜戴上了。

      他度数不高,平时不怎么戴,但是这场合很重要,万一提问的环节里有离他比较远的教授,自己可能会看不清人家的脸。
      他怕看不见就听不清别人在说什么。
      那可就太尴尬了。

      顾湫抱着电脑上去,往桌上的铭牌扫了一眼,果然看见了不少熟悉的名字。

      顾湫收回视线,将电脑屏幕投影出来,语气平缓地说道:“我的项目名为鸿运计算架构,具体的实现步骤和设计思路我已经在设计报告里讲得很清楚,现在就讲一点里面没有的。”
      顾湫播放刚做出来的PPT:“比如你们最关心的,应用。”

      “这里有两次灰色排序测试。”顾湫放出两张图,“左置位的这张是正式完成鸿运时的测试用例,右边的是我几个小时前刚进行的测试。”
      “对100TB数据的从小到大排序,鸿运架构第一次用时八百一十二秒,第二次用时七百九十七秒。”

      这个速度很快,但在大型企业的计算平台面前也只能算是一般,可顾湫继续道:“总共使用了16个节点。”
      全场哗然。

      现今的世界记录是512个节点,不到九十九秒,如果两者节点的配置相同,就相当于运行在鸿运计算架构下的单机性能大概是世界记录的三到四倍!
      这意味着,如果鸿运架构得到推广,如今的大数据处理速度能有一个质的飞跃!

      “同时,鸿运适用于迭代计算,所以在机器学习特别是深度学习算法中的表现更加优秀,我也正在做相关研究。”顾湫道,“我的目标是,使用鸿运架构实现HPC的个人推广。”
      顾湫的语气始终平淡,就像这个计算架构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

      但是底下的人都知道鸿运有多么重大的意义,顾湫的论文丝毫没有夸大其词,甚至还没有说出鸿运的真正价值。
      它确实能改变世界的格局!
      能让鸿运作为一个毕业设计出现的也只有顾湫了,这就是“天才的自信”。

      顾湫针对鸿运的适用范围和应用表现讲了几分钟,口齿清晰,逻辑缜密,对鸿运的定位极其精准。
      他写论文也是这样,从来不用辞藻把作品吹的天花乱坠,都是数据、图表、公式,格外严谨,又格外深奥,没点水平的完全看不懂,看懂了的又总因为他冷静的口吻怀疑自己的激动是小题大做。

      但有些东西是不需要吹嘘的,该怎样就怎样,说能改变世界那就真的能改变世界。

      简洁的PPT很快就翻到了最后一页,顾湫关掉PPT,看向底下的教授主动开口:“我的讲解到此结束,现在该提问了。”
      底下鸦雀无声。

      只有早看过鸿运的顾湫的指导老师梁艺青最冷静,他看了看周围注意力全被鸿运吸引的同事,轻咳了一声,问道:“鸿运的核心你用什么语言写的?”
      顾湫回答:“和Spark一样,用的是Scala语言,简洁高效。”

      学院的几个老师也回了神,他们是答辩的评审,便跟着问了几个设计和开发方面的问题。
      最开始的问题很简单,都还是针对“学生”的范畴,随后就有外来的教授举起手,问题也越发尖锐。

      “你在三年前的论文中就有提到超级计算机的个人化,可鸿运架构显然还达不到这样的标准,这样看来你的想法是否有些荒谬?”提问的是国外一个知名教授,参与的大型项目无数,没想到他会大老远赶过来听一个大学生的毕业答辩。
      “将超级计算机个人化的理论……”顾湫思考了一会儿才想起他说的是什么,发的论文太多,他简直快忘掉了那篇。

      顾湫同样用英语回答:“三年前的我确实有考虑不周的地方,现在看来还是存在一些错误。”
      “但我认为错误的地方不在我的理论。”顾湫扬起了下巴,“你看到鸿运达不到那么高的水准,怎么不想想是因为现在的硬件设施太低端,所以验证不了我的想法?”

      项文斌听见旁边的同学嘶了一口气,毕竟顾湫这样子简直算得上嚣张了,但是鸿运呈现出的效果又让人乖乖闭嘴。
      他就比较淡定了,顾湫这人,一到专业领域就自信得不像样子,但人家嚣张也是有嚣张的资本的,没看现在还有那么多人没回过神来。

      “HPC的个人化是必然趋势,鸿运就是我为此搭的梯子。”顾湫说,“但扶梯子的事情总不能也交给我,一个人的力量总是有限的。”
      这话就差没指着鼻子说硬件开发的人没用了。但底下没有一个人反驳,毕竟顾湫说的也确实是事实。如今的硬件发展已经到了一个瓶颈,如果迟迟找不到能够替代晶体管的材料,摩尔定律失效只是时间问题。

      突然,有一个教授问道:“有相关的理论支持或项目演示吗?”
      这话一出,顾湫的神色忽然变得有些犹豫。停顿几秒后,他终于无奈地一抿唇,给不远处的项文斌递了一个眼神。

      项文斌会意,一路小跑着将顾湫带来的一个行李箱推到了台上。
      “原本是不打算把它给你们看的,毕竟是个半成品。”顾湫叹了口气,“为了满足你们的好奇心,看一看也无妨。”
      “来福,来跟大家打个招呼吧。”

      顾湫拉开行李箱,从里面抱出一个圆滚滚的东西。
      那是一个篮球大小的白色球体,顾湫打开开关,白球旁边的一个蓝色小灯闪了闪,随后,那白球滚了半圈,将一面显示屏正对观众,随即发出一个低沉悦耳的男声:“大家好,我是来福。”

      顾湫将它抱在讲桌上,说:“我还没有设计他的机器人形态,你们先将就聊着。”其实是设计了,只是经费有限实在没钱打造,只好暂时将他放进球里。
      来福像模像样地抱怨道:“这个球一点也不酷。”

      来福的声音和语气太过人性化,有个旁听的学生忍不住提问:“他能独立思考吗?能通过图灵测试吗?”
      顾湫对那位同学笑了一下:“很感谢你对我的信任,但来福在这一方面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我认为他暂时还没有学习到表达情绪或者独立思考的能力,”顾湫解释道,“不过他对声音的学习情有独钟,已经能够熟练切换各种声线。”
      听他这样说,来福忽然切换到了顾湫的声线:“我还可以模拟各类声音。”
      顾湫屈指在白球上敲了两下,示意来福不要插嘴。

      “来福对大数据的处理完全依靠那十六个节点。”顾湫说,“为了减小数据库存储空间的消耗,来福抓取到的所有数据都需要事先经过解包分析和白流量过滤,随后进行的数据分析的过程和模型训练的过程也都是通过鸿运架构完成。”
      “机器视觉方面,针对不同场景,主要采用了YOLO系列算法和R-FCN算法,结合热成像技术进行对象检测,”顾湫调出来福的视觉成像,“mAP为91.46%,最高检测速度达到36.67f/s,同时满足高精度和实时性。”

      “呃……”顾湫突然懊恼地拉长了尾音,及时打住,“抱歉,我偏题了,今天讲的是鸿运。”
      然而底下没有一个人意识到他的偏题,甚至还希望他继续讲下去。

      “总之,”顾湫将手放在光溜溜的白球上,拍西瓜一样拍了两下,“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三个愿望一次满足。”
      底下再度鸦雀无声。
      人工智能他们见了不少,只用十六个节点支撑起来计算速度却能在世界纪录中排上号的人工智能还是第一次见。

      顾湫见他们不吭声,只好继续补充:“说实话,来福现在还处在研发阶段,也许比你们知道的那些AI还要智障一点,而且目前并没有太突出的能力。”
      来福忽然道:“如果你们有人愿意注资的话,我的研发进度至少会快上15%。”

      一来就揭人老底!
      顾湫一巴掌拍过去,把白球扇得滚了一圈:“闭嘴。”
      “您已经提过三十一次资金不足的问题了,我以为您迫切需要研究资金。”来福忽然又换回了最初的那个声线,因为按照他对顾湫的监测情况来看顾湫最喜欢这个声音——他在使用这个声音的时候顾湫对他的嫌弃程度至少会降低30%。

      顾湫忽然感觉到了不对劲,也不管自己还被这么多人看着就盯着来福问:“昨天不是才三十次吗?”
      “您在三小时四十九分钟前对项文斌同学说愿意用一作来换取……”
      眼见得来福要说出什么不得了的事情了,顾湫直接按了他的电源开关,一边把白球往行李箱里塞一边若无其事地看向底下众人:“我的演示到此结束,感谢各位的聆听。”

      见他要离开了,那些还沉浸在鸿运和来福带来的震撼中的教授也活络起来,顾湫刚一下台就被几个助理围住了,无一例外全是来挖人的。
      或许是刚刚来福把他的底给掀了,也或许是顾湫本人的价值巨大,这些人全都给出了格外优渥的条件。顾湫只好退后一步,朝自己的指导老师梁艺青投去求救的视线。
      梁艺青会意,避开人群朝他走来。

      “不好意思,”顾湫朝那些拦人的教授和助理鞠了一躬,“我会留在本校直接攻博。”
      走过来的梁艺青摆出一张无懈可击的笑容,乐呵呵地看着那些人:“是的,顾湫现在是我的学生,你们有什么问题可以直接问我。”
      梁艺青来救了场,顾湫便拉起来福就往外走,他还要问来福一件事情。

      忽然有个声音盖过了喧闹的人群:“顾同学,能问你最后一个问题吗?”
      顾湫闻声看过去,提问是一个已经两鬓斑白的老教授。他被一个助教搀扶着,精神矍铄,笑容和蔼。

      顾湫礼貌点头:“您请说。”
      那老教授问道:“你有想过鸿运架构的市场定位吗?”

      会场里所有听见问题的人都不约而同安静了下来。他们纷纷朝这个天才少年看去,想听听他对鸿运的处理方式。
      “实际上,在我进行演示的同时,”顾湫微微一笑,“鸿运的源码已经出现在IC2论坛的首页之上。”

      他选择,将鸿运开源。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 2 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