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8、第 28 章 ...

  •   第二十八章 书山有路闲为径

      期末考试,由于英语拉分太多,刘志民的名次只能屈居班级第二。对此,他并不是很在意。从小到大,他根本就没有竞争意识,只是本能地去做好他所作的每一件事情。哪怕是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只要做了,他就不会敷衍了事。倾尽了自己的全力之后,结果如何,他也就不那么关心了。

      初一的寒假,刘志民几乎整天都窝在家里,极少出去。偶尔,夏中华会来找他下棋。除此之外,他每天不是听收音机,就是看书。

      小学时代,刘志民通过夏中华,开始接触武侠小说,然后就一发不可收拾。他到处搜罗各种武侠小说--金庸的、梁羽生的、陈青云的、卧龙生的……逮着什么看什么。

      他最喜欢看的是金庸的作品,只有在弄不到金庸作品的时候,才会去看其他人写的书。

      夏中华极力向他推荐的古龙的作品他也没少看。但是,他认为夏中华对于古龙作品的评价有点言过其实。倒不是因为古龙的小说写得不好。相反,刘志民觉得古龙的作品写得非常感性,文笔也很细腻。

      但是,他认为古龙笔下的人物有点过分"装逼";动不动短短的一句话就是一段;武功描写又重意不重形。刘志民恰恰是一个十分注重细节的人。相比之下,金庸的描写形神兼顾,恰好符合刘志民的性格特质。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古龙的作品经常看着看着文字风格就变了。当然,刘志民不知道写小说还有代笔这回事,他觉得是作者发挥不稳定。由于古龙的作品很多,刘志民和夏中华也不知道古龙究竟写过哪些书。于是,他们经常会看到假冒的"伪古龙作品"。有一次刘志民好不容易淘到一本没看过的书,看了几页之后,发现写得很差,翻回封面一看:没错呀!印着"古龙名著"四个字呐!再翻到扉页一看,原来是"古龙名·著";还有一本书,封面上作者名字的造型印得十分"艺术",有点猪飞鸡舞的,神似"古龙"两个字,翻到扉页一看,赫然印着"作者:古尤"。这种情况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刘志民对于古龙作品的阅读积极性。

      本来,男生们对于言情小说是不屑一顾的。可是,曾经有一段时间,刘志民就连假冒的古龙小说都没得看了。他忽然想起班级里好多女生都在看琼瑶小说,而且看得如火如荼。他心想:莫非琼瑶小说也很不错?于是,他试探着问他的同桌董淑慧:"同桌,琼瑶的书好看吗?"

      董淑慧是名符其实的琼瑶迷,已经不知道看了多少部琼瑶书了。她被牵动了无数的少女情思,正有万千感慨没有出口释放呢。刘志民一问她,她马上显得十分兴奋,跟刘志民大谈了一阵琼瑶书的好处,直到上课铃响才不得不收住。然后,她主动把自己刚刚看过的两本琼瑶书借给刘志民;一本是《冰儿》,另外一本是《几度夕阳红》。

      当天晚饭之后,刘志民开始试读"琼瑶"。对于这种读物,刘志民后来总结的是:这些小说的文笔都很好,但是情节不像武侠小说那么引人入胜;一般来讲,只有读过十几页或者二十几页之后,你才会被带入到书中去。如果不是实在没书可看,他无论如何是读不进去的。刘志民很快就读完了那两本书,然后又去跟同桌去借。于是班级里那些能借到的琼瑶书也统统被他给看了个遍。

      章晓辉一看刘志民连言情小说都能看进去,连连摇头叹气,表示实在难以理解。其实,刘志民也觉得没什么意思。那些言情书写得固然不错,但是读过之后总觉得差点什么;到底差什么,他也说不清,反正就是不提劲。

      现在放了寒假,就连"不提劲"的言情书也没得看了。

      春节临近。新年新气象,尽管家里的屋子比较破陋,但总还是要收拾一下的。

      刘志民家的房子是土坯墙,每到年关的时候,墙壁和天棚都要重新裱糊。裱糊用的纸大多是刘志民用过的本子和做过的卷子,也有平时搜罗积攒下来的旧报纸和旧杂志。

      刘志民熬好了糨糊,从一厚叠废纸中抽出一张,用自制的小刷子把糨糊均匀地涂抹在那张纸上;然后,用两只手轻轻拈起那张纸,站到凳子上,把纸的一边先粘在天棚的预定位置上,再用一只手掌轻轻托住,防止它掉下来;又用腾出的另外一只手拿起一把干净的笤帚,顺向轻拂几下,一张纸就端正而又不起褶皱地糊到了天棚上。

      他从靠近窗户的一边开始一张一张地往天棚上糊纸。屋子的北面是火炕,糊到这里,他不用再踩着凳子而是站在炕上就可以够到天棚了,所以速度有所加快。

      整个天棚快要糊完的时候,他忽然注意到一张纸上印着三个大黑字。那张纸看起来是从一本旧杂志上拆下来的,刚刚被刘志民粘到天棚上,上边印着三个大字"北国草";大字的下边全是密密麻麻的小字,好像是一篇小说。刘志民拿眼睛扫了一圈,已经有好几页类似的纸被他给糊到天棚上了。他站在炕上扬着头试着往下看。看着看着,他就被小说中的情节深深地吸引住了。没过多一会儿,他就觉得脖子酸酸的,只好稍微休息一下继续看。有一些纸张边缘上的字由于搭接的原因已经被盖上了,幸好不是太多。他赶紧把剩下的还没有撕散的大半本杂志挑出来,坐在发黑的炕上又看了好一会,才又继续裱糊。

      到了晚上,他迫不及待地又抄起剩下的大半本杂志,一口气读完了那部《北国草》。

      这是一种和他之前读过的武侠、言情类型完全不同的小说。它没有使用过多华丽的辞藻,但是平实的语言所产生的带入感,使刘志民身临其境。

      那部小说描写的是新中国刚刚建立之后的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一群北京的年轻人在北大荒拓荒的故事。刘志民的眼前仿佛铺开了一幅壮美的画卷:一群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在美丽富饶的北大荒尽情施展他们的智慧和力量,亲手创造着美好的生活。小说描写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真实的生活。他们真诚的人际关系、他们的激情和热血,还有那个让人缅怀的纯真年代,都充满了真情实感。尽管,距离书中所描绘的那个开拓时代已经过去了将近三十年,但是刘志民分明看到了那一片沃野、那些充满激情的年轻人。他甚至有了一种想要去体验那种开拓生活的冲动。当然,在潜意识里,他还向往着书中所描写的爱情。

      他扫了一眼杂志的封皮,上面印着大大的繁体字"收穫"。他想起小学时代的放学路上,他和夏中华经常路过的那家报刊亭好像曾经卖过这种杂志。

      其时,刘志民偶尔会有一点零花钱,都是母亲给他留着应急用的;尽管很少,但总归是有。在这之前,刘志民是根本舍不得花的。

      可是现在,他实在抵挡不住杂志里的那些文字对他的诱惑。于是他开始用积攒下来的那些零用钱到那个报刊亭去购买这种杂志。可是,这种杂志是双月刊,每两个月才出一期,根本就不够他看的。于是他又发现了另外一种杂志--《当代》,它也会刊登各种小说和纪实文学。《当代》也是双月刊,仍然满足不了他的阅读需求,于是他又发现了另一种杂志--《十月》。

      从初中到高中,刘志民把他所有零用钱全部用来购买这些杂志。从这些书里,他逐渐认识了好多课本之外的作家,比如路遥、比如余华,还有陈忠实……。越是长篇的作品,他越是喜欢;短篇的也不是不好,而是还没看到过到瘾,就结束了。他还喜欢报告文学,读那些文字有一种非常真实的感觉。

      刘志民着实从心底里感激当时的老师们能够留如此少的作业,让他有闲暇时间去阅读他所喜欢的书籍。那一段时间,他是如此痴迷地阅读那些小说和杂志,以致于招来了母亲含蓄的抱怨,他才没有继续拓展所购买杂志的种类。

      事实上,他也没办法再攒出更多的零用钱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