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1、世事悲喜 ...

  •   50.世事悲喜
      诗词赏析:
      其一:疏帘摇曳日辉辉,直阁深严半掩扉。一院有花春昼永,八方无事诏书稀。树头百啭莺莺语,梁上新来燕燕飞。岂合此身居此地,妨贤尸禄自知非----禁林春值 北宋 李昉
      其二:夜来微雨晓来风,春色都归怅望中,杨柳带烟嚬细绿,牡丹和露泣残红。娇莺绕树声初老,野草连门路近通。韶景欲留留不住,西园闷杀雪髯翁---依韵和残春有感之一 北宋 李昉
      这两首诗,其一描写的是李昉在翰林院主持编纂《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的馆阁生活,其二描写面对春光正盛不由叹惜春之将逝。李昉不欣赏南唐、后蜀曲子词的艳丽多情,他本人欣赏、效法白居易的诗风,是“白体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太宗皇帝崇文尚学,在全国营造了“知识改变命运”的良好氛围,上自朝廷重臣、下到寒门举子纷纷以读书人为荣,写诗品词慢慢成为百姓生活的日常娱乐。李昉以平实的笔触,描写了翰林院馆内春日华锦、静谧恬淡的环境,又由小及大,感叹大宋山河春光、天下太平,更以“尸禄”自谦,希望“江山代有才人出”。当然,诗人惜春将逝的惆怅又何尝不是对韶华易逝的感慨呢。李昉为人宽和正直、做事严谨细致,在他主持修编《太平广记》和《太平御览》之时,太宗就已经注意到这位重原则的臣子了,静心修书、感慨青春易老的李昉当时并没有想到,在他五十八的时候,会一跃登上权力的顶峰。
      所谓世事难料,悲喜莫测。
      让我们再次回到982年。四月,被举报“意图作乱”的赵廷美黯然离京,从此一路奔波,走向他未知的未来。满朝文武除了他的大侄子赵元佐向太宗彻查此案、还其公道以外,再没有人站出来为他申诉鸣不平。与元佐的悲愤不同,他的皇帝老爹内心充满了喜悦:从此,再不会有人质疑自己的皇位来之不正,自己的儿子将会成为皇位唯有的合法继承人。
      这样的喜悦还在太宗心头荡漾,982年五月,太宗迎来了又一件喜事---夏州定难军留后李继捧入朝称臣,向大宋献上富饶的河套平原上银(今陕西米脂西北)、夏(今陕西横山西北)、绥(今陕西绥德)、宥(今陕西靖边西北)四州八县。
      我们先来大致叨叨一下定难军。唐中和元年(881年),党项(民族名称)首领拓跋思恭帮助大唐皇帝镇压黄巢起义立下功劳,唐僖宗李儇大喜,加封拓跋思恭夏州节度使,恩赐姓李,称其率下兵力“定难军”,统辖夏州、绥州、银州和宥州,历代世袭。980年,定难军节度观察留后(即朝廷还未正式任命其为定难军节度使,暂时主持工作,试用期满合格后朝廷予以加封)李继筠病逝前,任命弟弟李继捧为定难军观察留后。当时年仅十八岁的李继捧没有战功、性格软弱,慢慢族内势力分派。其时的党顶东临大宋,东北契丹,西邻高昌,西南吐蕃,李继捧面对的是族内矛盾纷争,境外四面强敌。982年五月,压力山大的李继捧入京朝觐献地----其实,献地是假,他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是希望皇帝力挺他,一方面尽快加封他为名正言顺的节度使在族内立足,另一方面在外临强敌时得到大宋支援。
      太宗皇帝喜不自禁:他以为自己天威广布、四方来朝,在崇德殿郑重接见了李继捧,态度和蔼、恩赏封厚。当然对李继捧献出的四州,太宗毫不客气地接受了,并且加封李继捧为彰德军节度使另外任用(统治河北南部、河南北部一带),同时下诏书令绥州刺史李克宪、银州刺史李克文入京见驾另有任用,任命尹宪担任夏州知州一并负责政权交接事宜,派出宋军护送李氏一族赴京任新职。这无疑明确表示要把割据300多年的李氏政权收归大宋,将李氏统治的土地纳入大宋的版图。太宗皇帝自信党项部落感于自己的威名自觉归顺,为此深为陶醉。
      李继捧的族弟李继迁定难军管内都知蕃落使李继迁(官名,职责是管理部落内部事宜)却无法面对就这样将世代祖居之地归于大宋。夏州定难军从未背叛过朝廷,亦未失礼于大宋,皇帝就这样借李继捧入朝觐见之机取消了世袭封地,如何令人心服?李继迁以光复祖业为由,号召族人自立自强,不能就此葬送了祖先苦心经营的三百年基业。
      李继迁爱惜人才,为人仗义,有一定的威信声望。更何况宋太宗没有调解党项内部矛盾,没有将百姓内迁或出台减轻赋役的安抚政策,又违背了太祖皇帝允许少数民族政权世袭自治的民族政策,因此越来越多人站到李继迁一边。李继迁带领他们携兵器远走地斤泽(今内蒙古伊克昭盟巴彦淖尔),远赴漠北、积蓄力量,走上了抗宋自立之路。983年,李继迁带领手下不断偷袭大宋边境,但是败多胜少,一度连他的母亲和妻子都落在宋军手里。此时的宋太宗踌躇满志、豪情激扬。
      984年正月,赵廷美逝于房州。消息传到开封,重感情的赵元佐悲伤难抑。他刚刚被加封为楚王,可是从小亲厚的叔父却天人永隔!他曾为叔叔向父亲百般辩护,辩护无果后恳求父亲将“始作俑者”赵普赶出了京城。可是,他没想到年仅38岁的叔父客死异乡,年幼的堂弟堂妹就这样没有了父亲。联想到赵德昭、赵德芳两位堂兄的死亡,赵元佐无法表达的愤怒和悲哀在胸中翻腾,以致一向宽厚御下的他骤然变色,侍从手下稍有不周,他便破口大骂、刀棒相向,身边人都说:楚王疯了。
      赵光义知道儿子“发疯”的原因:元佐不过是用这种极端暴躁的做法发泄心中对自己这个父亲的不满罢了。太宗皇帝请太医悉心为儿子治病,同时大赦天下、祈求上苍保佑。整整一年多的时间,元佐才慢慢恢复----我个人认为,治疗固然有效,更重要的随着时间流逝慢慢抚平了元佐心中的伤痛,而父亲大赦天下的“善举”让这个仁义的皇子心中大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