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烛影夜话 ...

  •   那年陈桥,赵匡胤”黄袍加身“一朝登基,然后南征北战、大兴科举、整顿吏治,北宋国力昌盛、政治升平。就在统一大业即将完成之时,这位平民皇帝却在事业最鼎盛的时候,忽然驾崩了,远在太原城下的大宋精兵只好折返马头,黯然回京。
      当时的赵德昭已经二十九岁了,曾历任贵州防御史、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检校太傅、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还以国事接待办负责人的身份履行过接待吴越王的职责,又在老爸回洛阳时负责监国,当时的赵德昭已经有资历、有经验、有本事,完全可以接老爸的位子。可是在赵匡胤驾崩的第二天,群臣却发现坐在皇帝宝座的不是皇帝的儿子,而是他的弟弟赵光义,也就是宋太宗。
      这是一波什么操作?老祖宗传下来的规矩,皇位不是父死子继吗?为啥今天的皇位却是弟弟在坐?这些老公务员心内纳罕,却仍然保持了高度的职业操守---心内波澜起伏,脸上云淡风轻。
      对于赵匡胤的突然离世,宋史只留下了只言片语:癸丑夕(20日),帝崩于万岁殿,年五十。没有记载死因,也没有记载过程。“群臣谒见万岁殿之东楹,号恸殒绝”,百官痛哭、送君西去,这是这位雄才伟略的皇帝留给历史的最后一片印记,属于赵匡胤的政治舞台缓缓拉上了大幕。
      北征军胜利在望、一统天下的理想即将实现,一向英明神武的皇帝却陡然间辞世;官方透露的生平是如此简单,更有甚者,11月初,刚刚登基十几天的赵光义将年号更改为“太平天国”,呜哇,这是什么操作?有史以来老皇去世,新君都会继续沿用旧有年号,直到第二年,才启用新纪元。赵光义如此冒天下之大不韪,把仅剩两个月的“开宝九年”改为“太平兴国元年”,如此违背常规,令人不解的同时也将他自己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从文武百官到坊间百姓不由心生猜测:新皇为何如此迫不及待为自已正名?那么,大行皇帝的死,究竟为何?
      976年10月,开封城内的赵匡胤无时不在关注北征军的消息。一朝得胜,大宋的版图将更加宽广,收复燕云十六州、一统中原的梦想即将实现!阴历20日下午,赵匡胤来到太清阁遥望北方,中午还晴朗的天气,此时却阴云密布,北风夹杂着雪花,先是斜斜密密,慢慢得越下越大。他的小娇妻宋皇后见皇帝凝眸北望,这朵解语花为皇帝披上棉袍,祝福北征军早传捷报,以免军士受寒,祝福皇帝事业腾飞,大宋江山永固!
      皇帝回到寝宫,看到漫天飞舞的雪花不由酒兴大发,便令人召晋王入宫,二人赏雪对酌。守候在殿外的宫女太监只见殿内的烛影下,皇帝不知何时手中多了一柄斧头,只见皇帝时而举杯时而挥斧,似是十分尽兴,又似十分愤慨,又见晋王时而长笑时而后退,似是高谈阔论,又似左闪右避。夜色渐深,室内却畅饮正酣,直到三更,二人方才走出寝殿,皇帝手挥玉斧戳向地上积雪,似乎回味马上征战的豪情,一边喃喃向晋王嘱咐:望汝好自为之。
      兄弟二人告别,皇帝回寝殿歇息,只闻鼾声震天。五更的时候,皇帝却死在了自己的寝宫。得知消息的宋皇后忙令内侍王继恩到宫外请赵德芳进宫----这位比赵匡胤小25岁的小娇妻,自968年入宫以来,与赵匡胤琴瑟和鸣、恩爱有加,一直没有子嗣的宋皇后,在赵匡胤仅存的两个儿子中,更加偏爱幼子赵德芳。皇帝驾崩,皇后要请皇子前来,宋皇后的用意,从事多年皇宫内侍工作的王继恩自是心下了然。
      好吧,我们再来叨叨一下题外话。我们一直都知道,做了多年开封府尹的赵光义,早已将权力渗透到了朝廷的各个角落、各行各业。从赵匡胤启用赵德昭安排外事活动、监理国事开始,赵光义对皇帝老哥的一举一动都要十分注意,这势必要将手伸到皇宫的内侍手中。
      至于真相到底是什么,我们不得而知。王继恩并没有听从宋皇后的命令请来赵德芳,而是在第一时间通知了晋王----令人不解的是,王继恩并没有再去通知赵德芳,而是匆匆与赵光义一起直接入宫。看到王继恩带来的是晋王,这个聪明的女子没有说什么,却缓缓流下了两行热泪,她向赵光义行礼道:官家,我母子的性命,都托付给你了。“官家”,是宋朝对皇帝的称呼,于是,赵光义在哥哥的灵前即位,大方称帝。
      文武百官与坊间百姓猜测的,无非是赵匡胤因何而死、赵光义又何能即位。就让我们先来聊一聊赵匡胤的死因。
      赵匡胤突然离世,无外乎三个原因,病死、自杀或遇害。
      那么,他是病死的吗?我们没找到史书中关于赵匡胤生病的记录----皇帝的健康状况,是宫内太医的一项重要工作。因为天子龙体是否安康,在那时候是国家大事,没有记载,说明那一段时间,赵匡胤没有明显的不适。
      前头我们说过,就在这年的三月,赵匡胤派儿子赵德昭监国,他带领群臣代表回到洛阳去祭祀,他还寻访了自己的故居,探访了老友赵普,并且凭着超群的记忆力,找到了自己小时候藏起来的小石头马,又用射箭的方式为自己选了墓地。回到开封,他还先后三次到幼弟赵光美家里串门,10月上旬又高兴地观看了京城禁军的攻城演习----由此我们可以看得出来,赵匡胤当时还有着收复幽云十六州的远景规划。如此看来,赵匡胤是病死的说法,似乎不是很有说服力。
      那么,赵匡胤会自杀吗?那时的北宋,已将南唐收入囊中,二月时吴越国王钱俶亲自进京朝见,辽国皇帝也不断向大宋抛媚眼,四周的环境早已不是“一榻之外,皆他人也”的险恶无助,刚刚派出大军进攻北汉的赵匡胤此时正翘首期盼北征胜利的消息,似乎也没有理由自杀。
      遇害?又是何人所为?事实上,《湘山野录》中“烛影斧声”的说法流传颇广,似乎很多人都会认同“赵匡胤被赵光义所杀”----太多的疑点暴露在那个雪夜。赵光义即位后,亲自主持编修《太祖实录》,先后三次修改了其中一些内容。对于先皇帝的“起居注”,宋太宗如此谨慎、亲力亲为,的确有些令人费解。就算是我们说过的“金匮之盟”,也是在赵匡义登基5年后,赵普密奏这才为人而知-----而赵普,也由此奇迹般复起,再度为相。
      不管如何,太多太多对这段历史感兴趣的人都对赵匡胤的死有自己的解释,历史无法回头,也无法假设,每一种解释都有合理之处,也都不会是最初全部的真相。我想,赵光义早已厌倦了“一人之下”的繁华,他希望自己也能登上那至高无上的宝座,用自己的智慧和筹谋书写一个崭新的大宋。
      赵匡胤带着遗憾走出了历史,留给后人难解的疑题,他的死去改写了宋朝历史的走向,也改写了民族发展的轨迹和命运。
      长叹一声,为大宋最后的结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